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9/04
分享

漫谈接地气

                                                                                           陈颖华

近年来,许多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俗语又被当今人们所用,有的被捧红,成为各级官员的口头禅,广泛流传开来,这是件非常好的现象,值得点赞。笔者这里仅略谈“接地气”民间俗语。

何谓接地气呢?其意思是遵循自然规律,接近自然,顺乎人理,不离开地面。拿老百姓的话说,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

我查阅了一些史料得知。《礼记》中有载:气温下降,地气上腾。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春天之大气象,也是人间大格局。此时的大自然出现勃勃生机,上有明媚阳光,下可接住地气,大地滋养万物,出现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人间烟火景象。

的确,初春时节,倘若人类能接上地气,耕种就有了收获的基础和希望。如若不能接上地气,难免给人类耕种带来许多困境与麻烦,收获也就渺茫了。所以,接地气是相当重要的。而真正要做到接地气的,人们要认知自然,观察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拓展自然,与自然和谐。

我以为,对人而言,想要接地气,就应顺其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讲科学不盲从,那你就活得自在自如,有生气也有灵气,生活事事顺心顺意。诚然,一个人能接上了地气,顺应自然,会变得从容自在,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精神也会振奋,仿佛更有气度与能量。可当下社会,总有那么些人不喜欢接地气的,而习惯于高高在上,目视无人,藐视自然规律,主观臆断,好像生活在天宫楼阁似的。这些人似乎抛弃了大地,当然没有了生气,而大地也不会接纳这些人的。你看那,他们从高处摔到地面,跌得狼狈不堪,甚至摔得惨死。对于事物来说,也同样认这个理。比如,一项政策出台,若能惠及大多数百姓,人们则拍手叫好,称之为接地气润人心,也就是为民办实事。否则,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雕塑,百层高楼等等),都是徒有虚名,劳民伤财,群众当然很反感,这就是脱离了群众,不实际,很不接地气。各地发生这方面不接地气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近年来,各地政府作风大有转变,更加务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民着想,办暖心的实事,如打造美丽(园林)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养之地,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水上、敬老、森林、健身、拥军、先贤名人、文化主题公园”等民生工程,既提升了城市品位,百姓又得实惠,幸福指数上升,深得民心受点赞。这才叫真正的接地气,润人心哪!是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征程中,期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也期待更多接地气的人和事不断涌现。

这里举个凡人幸福生活的例子。前段时间,年事已高的岳父母在我家住,因为高层楼,虽有电梯便捷,但他们却很少下楼,我问二老,他们说:楼高心里不踏实,生怕摔下去。后来二老回到自己的平房住,倒很适应。因为,二老脚下踏实,还可到庭院外走廊散步,见到老熟人,看到小区边麻阳溪的碧水和盎然的花草树木,听到哗哗流水声,闻到阵阵的芬芳,心情很是愉悦,精神状态自然好。可以说,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切感知幸福与快乐的。这就是生活环境之美,带给百姓称心的生活,如意的心境,愉快的心情。这就叫接地气、暖人心。

如今,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新人新事新气象。尤其出现可喜新气象是,许多身居高位的人,也常常在民间中来回走动,既看到世间常态,也了解民间疾苦与需求。更重要的是,民间的烟火气能濡染其心胸,让他们也真切感知百姓的真实生活,尤其是暖与冷、甘与苦、乐与忧,为决策者提供许多有价值,有科学的理性依据,制定出符合城镇、乡村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中、长期规划的政策与愿景,真正为百姓谋福祉。这或许,才称得上真正的接地气吧!

                                                                                                                                               责任编辑:黄文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