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剑
是要赴约延平闽江口的,建溪一路欢欢,至建州城西南揽上投缘的松溪,小歇,洋洋洒洒点画出三江口之伟观,遂成一城三镇之形胜。
溪上,大小商船、客船,渡船,渔船,顺流,逆溯,或打着旋儿,或此岸彼岸,叶叶片片,点点簇簇。有木排而下,似长龙,如军列,号子声起,天与蔚蓝探身,地与城池与建人倾情。
偎着溪畔的城墙很高很俊。排列有序的垛儿,将规则做成文字,做成诗行,做成符护,美观是一厢,掩体是一厢,闲暇时还可偎偎靠靠,或腾臀坐坐。
广德门、通仙门,宽敞,洞开,迎来送往,踏入的进了福气窝,走出的兜鼓担满。
门洞上的城楼,高峻,华美,一副壮志凌云、唯我独尊的神态。漫说登临散心眺望赋诗高歌旷达狂妄,仅就凭栏而立,于默默悠悠之中,便立成一尊雕塑,一方亘古。
沉雄,暖碧,呵护着城南的云际山,以及下首的覆船山,护起的是闽地第一座郡城,闽北第一座州城。
贪婪,目光巡移。
溪畔的沙洲席席帘帘,平平展展,夕阳下越发耀眼,越发温情,银银金金,哀玉妙响。
“这地方好。”这时候彳亍于建州水南桥上的朱松兀地萌生了有机会定将落居的念头。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朱松在建州暂时代理个官职——没有正式岗位临时负责公务的官员,即所说的“权职官”。比照其前后,当于县尉级别相当的官,可能任于州署,也可能任于建安或瓯宁县署。
这天向晚时分,朱松身着长衫又踏上了水南桥。腰身板直,中等个儿。清癯的脸道,透出清恬,也留下几分抹不去的仓惶。
舒缓,熟稔,南桥头西侧几炷炊烟赴约似的从瓦垅上长出,萧萧闲闲,齐齐上扬。朱松的目光泊上,感觉里,仿佛那儿有座属于自个的宅子。
建,建州,建城,就这般系上了朱氏,以致朱松之子朱熹数十年后于《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中津津乐道,“遂为建人”,“而熹抱孙焉,则居闽五世矣”。
02
北宋末的重和元年(1118),徽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万安乡松岩里有宗不大不小的喜事,朱森之子朱松完成了太学学业,乐颠颠地,启步踏上了人人仰慕的仕途。
宋代于京城设太学,乃全国最高学府,类似于现今的北大、清华。太学设三舍法,初入学为外舍。考试择优升内舍。内舍生在太学中举行的公私两次考试中双优的为上等上舍,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
北宋崇宁四年(1105),宋廷施行舍法。上舍学行卓著的学生可以推荐到中书省,其中优等的给予释褐——脱去布衣,换上官服——直接补官。
朱松为优等生,选任建州政和县尉。
县尉是个多大的官?于宋代,知县主掌,县里还设有县丞、县尉、主簿等官。县尉掌训练弓手,戢奸禁暴,并负责巡禁私盐、私茶等事务,为从九品。相当于现今之副县长,或政法委书记。
品位是不高,但到底还是个县官。农家子弟,哐啷一声放下锄头喜冲冲跻身官员队伍,突突突突,可谓祖坟冒青烟了。
朱森乐呵呵的,为不使儿子拖于牵挂,专心于官家事,有个更好的前程,决定举家8口——朱森、妻程五娘、子朱松及朱柽和朱槔、女儿朱大妹和朱小妹、朱松妻祝五姑——迁至政和。
朱家不穷,但也并非大富。远道迁居,大件的家什是带不走的。落住政和后,添置诸等,还得花销。于是,朱森咬咬牙卖掉了祖上留下来的百来亩田,凑足了所需之用。
倾家一注,不失为壮举。虽然后来松岩里人张敦颐在剑州任州学教授,帮朱家赎回了祖业,约定十年租金抵赎金,十年后田归朱氏。但到底是来日之幸,当时是想不到的。
03
新官上任,朱松干得很带劲,衙署坊间,人人称道。
无奈运道设阻。宣和二年(1120),即朱松举家落居政和的第三年,父亲朱森病逝,回故里路途太远,开销太大承受不了,遂葬政和感化下里护国寺西侧,今政和县铁山乡凤林村莲花峰。
古代文职官员父母死了必须返家守丧三年,叫丁忧。这项制度今日看来未免荒谬。逝者逝去,生者心中记着并奋斗不息不辱先人多攒荣光,即为报恩。何必要让失去官职,沒有俸禄,这不是莫名惩罚吗?
辞去官职的朱松,将家从官舍中搬出,在莲花峰下搭建临时茅舍栖身,风风雨雨,日里夕里,为父守丧三年。
守丧期满,宣和五年(1123)八月,朱松调任南剑州尤溪,依然任县尉。
朱松人缘好。这其间,与时任县丞郑德与结为知交,住在“郑氏馆舍”。任期届满后,郑家便把这所房子赠送给他。斯宅所处风光秀丽,背靠毓秀峰,面临青印溪,门前溪畔,有沙洲铺展。
建炎二年(1128),任长乐县官——无确载,可能还是县尉。
时值南北宋之交,社会动荡,乱兵猖獗,匪寇虏掠。朱松觉得还是回到熟悉的闽北,最好能在闽北中心、一级政区路驻地的建州供职、居住稳当些。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朱松如愿以偿,在建州暂时代理个官职,即所说的权职官。
04
朱松到来之前,建州乱哄哄了两年。
建炎元年(1127),建州军卒以张员为首的士兵发动兵变,杀死福建转运使毛奎和建州知州张勤,赶跑据城抵抗的建州判官曹仔,抢劫奸淫,大掠建州城。
建炎二年(1128)平定后,在军卒叶侬等人的鼓动下,再次发动兵变。叛军冲出建州四处掳掠。六月,攻邵武。七月,陷福州。随后,连克宁德、长溪、政和、松溪、浦城等县城,接着返回建州。建州州治不得不暂寓建阳。
随后宋军入闽。这年十月,在建州城下大败叶侬。叶侬投降。随即复叛,被诛杀。
这些情形朱松当然知晓,虽未经历,但听来还是心存悸怕。不过,他以为乱象已过当复太平。想不到数月后又遭兵燹。
建炎四年(1130)三月,驻守江西婺州的宋军杨勍,趁金兵大举南下侵犯之际,鼓动兵卒反叛。五月,杨勍叛军入闽,攻克邵武。
闽北官员无心抵抗,纷纷逃避。
六月,杨勍入建州城,抢劫掳掠,纵火焚城。“时城中遗烬,暴骼满目。市区二十四,存者九。财殚粟竭,物情汹汹。”
幸好朱松闻叛军陷邵武,便携家小离开建州,逃至尝任县尉的政和,暂寓龙寺。
惊魂未定。这年五月,龚仪叛兵烧处州,入龙泉,随后逼近闽境。七月,建州瓯宁人范汝为作乱。政和临近浙江不宜久居,建州再生乱也回不去了。七月间,朱松携家下南剑州,入尤溪,复居郑氏馆舍。
家小安顿后,朱松南下福州,去见福建安抚使程迈。
龚仪叛兵入闽直逼南剑州(今延平)。朱松顾及一家安危,急忙从福州赶回。好在朱松两个弟弟,生怕叛军来扰,已携家躲进深山。龚仪被剿平后,朱松一家才从深山里回到郑氏馆舍。
这年秋里,朱松在给岳父报知朱熹出生的信中说,“大略自今夏以来,未尝有一枕之安。”
05
金秋这天,有啼声突起,清亮,嫩生。
建炎四年(1130)九月十五日午时,朱熹生于南剑州尤溪郑氏馆舍。
有道是,男子午时马,女子子时鼠,饱马饱鼠,一生享福。可朱熹这匹不安分,也从未吃得撑撑,嘚嘚嘚嘚,总在有道没道上奋蹄。
都说十月怀胎。照此推算,朱熹当是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至正月初其父朱松在建州权职时怀上的。
这么说来,朱熹的生命端始或转生地在建州。
朱熹出生的第三天,按习俗举办“洗三”仪式。
所谓“洗三”,即婴儿出生三天,母子平安,给婴儿洗澡,亲朋集会庆贺。又称“三朝洗儿”。
这天,朱松写下二首《洗儿诗》,其一说——
行年已合识头颅,旧学屠龙意转疏。
有子添丁助征戍,肯令辛苦更冠儒。
“屠龙”一词源出《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通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故“屠龙”就成了无所施用的高深技巧的隐喻。
朱松清楚自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希望朱熹长大后能为国出征,不一定要当个儒生。
悒然,惶然,诗中分明透出,朱松对逃避战乱的苦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06
绍兴元年(1131),南剑州顺昌人余汝霖、余胜等寇起,担心殃及尤溪,朱松携家自尤溪逃至古田县西三都口龙爬滩。
来不及歇口气,建安人张毅等寇起犯古田,八月朱松携家转寓长溪(今霞浦)县西九都龟灵寺。
绍兴元年(1131),招安后的范汝为复叛,占建州,破邵武,并欲攻福州。二年(1132)正月初,朱松携家由长溪往福州,度鸡屿洋,寓桐江。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将韩世忠领军取道福州尔后北上,初四抵建州,帅营设于黄华山,初九收复建州,剿平范汝为。
大乱已息,朱松携家由桐江回尤溪。时已两年去官无俸禄了,朱松想谋个官职,一来有所作为,二来解家用之窘。途经福州谒福建路抚谕使胡世将,朱松陈述了弃官携家逃亡之原由及歉疚,并表明了心愿。胡世将及予体谅,荐朱松为泉州石井镇监税。
五月,朱松赴任泉州石井镇。监税以渔业为主,鱼监琐碎,引发不了朱松的兴趣,他郁郁不得志,频频向名公巨卿投书致启,企盼得到赏识,改变运道。
心诚事圆。后经泉州知州谢克家和翰林学士兼侍读綦崇礼共同举荐,朱松获得京都应试馆职。
07
绍兴四年(1134),朱松应诏入都前,携家自泉州石井镇归尤溪。
这一年,朱熹五岁,始入小学。方诵孝经,即了其大意,在书册上写下誓言似的八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尝指日问朱松:“日何所附?”松答:“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此般机敏,朱松且惊且喜。
类似这事,朱熹自个有述:“某自五六岁时,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
设疑,破题,辟蹊径,立标杆,朱熹一生仿佛就在这“病”中踽踽,“病”中徜徉。
“生性聪睿,幼颖早慧,来日必有出息。”朱松仰望天空,仰望蔚蓝,嗝嗝嗝嗝,嗝啊嗝啊,有鹤双双飞过。
朱松后来在《送五二郎读书》诗中云——
尔去事斋居,操持好在初
故乡无厚业,旧箧有残书
夜寝灯迟灭,晨兴发蚤梳
诗囊应令满,酒盏固宜疏
貘羁宁似犬,龙化本由鱼
鼎荐缘中实,钟鸣应体虚
洞洞春天发,悠悠白日除
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
孺子可教。从初时“有子添丁助征戎”,转而催生出了“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之厚望。同时,朱松还对朱熹提出了近似家教式的读书“守则”。
08
绍兴四年(1134)三月,朱松北上临安(今杭州)如试馆职,初为秘书省正字,旋即为左从政郎,皆为从八品,比之前所任县尉官职高些。
到底是京官,且京都平台高,照此好好干下去,待以时日,是很有希望跻身高官行列的。况时任知枢密院事赵鼎很赏识朱松,并欲招其为幕僚。此时的朱松,可谓踌躇满志,前景一派亮堂。
只是造化弄人,好景短暂。这年九月,朱松母亲程五娘在尤溪谢世。
辞官,停俸禄,朱松匆匆南归办理母亲丧事。
程氏随夫,墓葬政和将溪铁炉岭下。
绍兴五年(1135),朱松携家离尤溪,寓居政和星溪,守母亲庐墓。
途经延平,朱松访在延平的尝同学于罗从彦的李侗。朱熹随侍,初见这位理学大家。
后来都说自杨时从河南二程处“载道南归”后,先传罗从彦,再传李侗,李侗又传给朱熹。至朱熹,理学遂大盛于天下。可见,李侗对朱熹影响甚大。
09
丁忧哀子,守丧艰辛,道不尽那溽暑苦夏三九寒冬窘困交迫蛮横逼人。
绍兴六年(1136),朱松长子、二子夭亡。丧子,刺骨炙髓之痛,可朱松夫妻俩坚强地挺了过来。
两个哥哥相继走了,朱熹备觉冷寂。幼小的他,深深感受到失去亲人的滋味和生命之脆弱。
绍兴六年(1136)九月,与朱松有太学渊源的好友、崇安五夫里人、特赐进士胡宪来建州担任州学教授。建州至政和不远,不论是亲临还是书信来往都便利,这对朱松是方慰藉。
朱松任政和县尉时,为促教化,在城南正拜山创办星溪书院,后又在城西尉署后侧创建云根书院。朱松经常邀请名士交流学识,闲暇时还亲临讲学。
在政和期间,朱熹常往星溪书院、云根书院及临近松溪湛庐书院读书,接受启蒙教育。
绍兴七年(1137)守丧期满,时逢高宗皇帝动议光复中原计划,得左丞相张浚推荐,朝廷再召朱松。六月,朱松将朱熹母子寄居浦城长乐里萧顗家宅,只身赴京都任职。
萧顗乃闽学鼻祖杨时的弟子,朱松的老师。将朱熹母子托付于此,朱松是放心的,且也只是暂住。
于京城的宅舍打理好后,绍兴八年(1138)三月,朱松接朱熹母子至临安,一家人复团聚。
10
朱松这次进京,朝廷正在进行一场主战与主和的大辩争,主战派暂时占了上风。应召时,高宗皇帝对朱松主战的陈述比较满意。绍兴七年(1137)八月,任其为秘书省校书郎,为从八品官。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朱松获得了一次升迁,任著作佐郎,为正八品官。
四月,朱松改任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编修《哲宗皇帝实录》。随后改任司勋员外郎,均为正七品。
十二月,朱松等6人上疏反对议和。翌年初,复上书反对议和。
八月,擢升尚书吏部员外郎,为六品官,这是朱松为官期间最高任职。
绍兴十年(1140)三月,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何铸弹劾朱松,以“独以怀異自贤,阳为辞逊”为罪,责令离京出知饶州。
朱松愤慨未赴任,请祠主台州崇道观,归闽。
11
朱熹至临安,延请杨由义为师。杨由义乃官员兼著名学者,“丰度俊伟,词翰典丽,馆于贤士大夫之间者二十年”,有机会就学于这等高人跟前,是朱熹的幸运。
尹焞乃宋朝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弟子,为北宋末、南宋初理学宗师。绍兴八年(1138)四月,尹焞《论语解》书成,墨汁未干,朱熹便抄录勤读。
刘勉之与朱松同在太学,早相识,是同窗。绍兴八年(1138)十一月,刘勉之应召入都,朱熹初见到他——来日的恩师。
胡铨乃南宋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大名臣”。还是这年十一月,朱熹初见胡铨。
斯时,朱熹在临安苦读四书,慨然有做圣人之志。尝说:“某八九岁时,读孟子到此,未尝不慨然奋发,以为为学须如此做工夫……自后更不肯休,一向要去做工夫。”复尝说:“某十数岁时,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
展视野,增见识,勤学习,京都临安三年,是朱熹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驿站。
12
绍兴十年(1140)四月,朱松携家人自临安归,寓建阳城北登高山丘义之家——朱松二妹朱小妹的家。
朱松妹夫丘萧早卒,其子丘义,即朱松的外甥,由朱松照顾抚养。
丘义颖敏嗜学,淹贯子史,尤邃于《易》,隐居不仕。著有《易说》《论语纂训》。尝与朱熹刊定《周子通书》。
朱松大妹朱大妹,嫁徐氏,育子徐大老,家住建阳大湖(或浦城临江)。徐大老与表兄朱熹游。淳熙三年重阳节与朱熹、吴楫登高酬唱,淳熙十六年春来约朱熹和蔡元定游赏。
朱松大弟朱柽,后定居政和星溪乡富美村。曾中武举,为承信郎,育子朱熏,孙朱塈、朱壁、朱坚、朱垚。约于绍兴十三年(1143)去世,墓葬富美村延福寺侧。
朱松二弟朱槔,尝以政和籍报名参加建州解试。精于诗,怀才自负,不肯俯仰于世,生平未仕,随处漂泊,晚年寓居湖州。
这年五月,金毁和叛盟。兀术大举南侵。六月,南宋名将刘锜在顺昌以五千精兵大败十万金兵。朱松大喜,为朱熹诵读《光武纪》,讲解刘秀何能以三千精兵击破王寻包围昆阳之四十二万大军,并大书苏轼《昆阳赋》。
刘子翚乃崇安人,诗人,理学名家,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朱松权职建州时,刘子翚守丧在家,两人相识,不时来往,遂成好友。朱熹罢归前,刘子翚即约其来访。这年七月,朱松往崇安五夫里访刘子翚。朱熹初见刘子翚——来日又一位的恩师。
朱松寓建阳只是暂居。这期间,他常往来于建州,在城南水南桥下首边购得一屋,正在重整、修葺、添置。
13
绍兴十年(1140),朱熹十一岁。这年秋里,在建州的宅子修建完工,朱松携家人迁居建州。
乔迁生喜,从建阳至建州的路上,朱松欣然作《建安道上》——
荦确复荦确,秋山殊未晴
流年半羁旅,此地几经行
雪岭今慵照,茅檐欲谩营
大钧浑莫问,流坎任余生
“荦确”,义为“险峻不平的样子”。“谩”,当作“散漫”“随意”解,指有个安身之处即可。“大钧”,义“指天、天道或自然”。这几个“关键词”明了了,诗意也就显现了。
“茅檐欲谩营”,即指在建州城南营宅。时朱松寓建阳,为营宅事自需常往建州,故云“此地几经行”。
有道是朱松“喜建州山水佳胜遂迁居”,想必这只是迁居的原由之一,更为关键的是:建州向来是闽北中心,斯时还是一级政区路之驻地,相当于后来的“省会”;建州特产丰富、经济活跃、商贸兴隆、教育旺实、文化昌明。良禽择木而栖,这样的一方宝石般的城池,谁不仰慕呢?
迁居建州后,朱松受请作《尊胜院佛殿记》云“岁在庚申(1140),予罢官行朝,寓居建溪之上”,《清轩记》云“余既稔于世故,寓居建水之上”,《富沙驿记》云“余方养崇道之禄,来客于建”。朱熹《朱松行状》亦云“自请为祠官,屏居建溪之上”。字里行间透出,朱松父子以居建州而自得。
绍熙二年(1191),陆游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受请撰写《建宁府尊胜院佛殿记》,有说:“坏于建炎(1127-1130)之末,稍葺于绍兴之庚申(1140),自佛殿始。”
尊胜院,即永安寺,在黄华山东麓白石窠(今中睿小区地段),始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绍兴十年(1140)重修,受寺院住持之请,朱松作《尊胜院佛殿记》,云:“始,予客政和,往来建安,必舍于城东所谓尊胜禅院者……去之十年而再至……岁在庚申(1140),予罢官行朝寓居建溪之上。”
朱松所说表明,除权职时寓官舍外,往昔来建州常住在城东尊胜院(永安寺)。尽管寺院清静,但到底没自家好。现在在建州终于有了自己的宅子——入闽以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宅子,往后生活就有着落了。
由此上推,斯时朱松权职建州,如若未遭遇兵燹罹乱,可能早就在建州置宅落居了。
朱松落居建州,时同窗好友胡宪还在任建州州学教授。州学在通仙门内。从水南南桥头朱宅至州学,也就里许,二人来往甚密。
14
朱松于宅舍里辟间教室,是为私塾,即私人办的一所学校。大抵是朱宅临松溪,后来遂将这所私塾称为环溪精舍——精舍,乃讲学处所。
后人大都忘了朱宅,而只记得环溪精舍。大都不清楚所谓环溪精舍,即为朱宅中办的一间私塾——照朱家斯时经济状况,规模大的书院之类的学校是办不起的。以致于有诸如“环溪精舍成遂迁居”“居于环溪精舍”“环溪精舍朱韦斋先生故宅”之类“本末倒置”的表述。
当然也有得体的述说,如民国《建瓯县志·卷七·宅第》记:“环溪精舍,在城南朱韦斋先生故宅。”
朱熹后来在《与周宰相书》中说:“昨过玉山,见其邑宰郑谟,乃十二三岁时相与同学,别后闻其陷虏隔绝。及此再见,恍然如世俗所谓前后身者,为之太息流涕久之。”这位郑谟,当年与朱熹同学于环溪精舍。可见,朱松办私塾不止朱熹一人,有授众徒教学。
朱熹后来忆道:“问‘絜矩’,曰‘荀子、庄子注云:‘絜,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为之则也。某年十二三岁时,范丈所言如是。”范丈即范如圭。“絜矩”言于《大学》中,可见斯时朱熹读四书之况。那时候范如圭罢居建阳,当是受请来环溪精舍教学。可见环溪精舍授课的不止朱松一人,还有请其他学者来讲。
15
迁居建州以来,朱熹在环溪精舍受教,日诵《大学》《中庸》等书,励志儒家圣贤之学。
朱熹后来有诗说“十年寂寞抱遗经”,一是指绍兴十年(1140)始在建州自家宅舍创办的私塾里学习时期,二是指绍兴十三年(1143)下半年以后在崇安受武夷三先生教育时期。
朱熹尝追忆说:“河南二程先生独得孟子以来不传之学……熹年十三四岁时,受其说于先君,未通大义,而先君弃诸孤。”所说实诚,儒家圣贤之学博大精深,学习有个过程,且甚为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
潜移默化,身临濡染,朱松对儿子朱熹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朱熹后来所说:“熹之先君子好左氏书,每夕读之,必一卷乃就寢。故熹自幼未受学时,已耳熟焉。”
朱熹受学于建州私塾,始作诗文。绍兴十一年前后,朱松岳父之友董颖得朱熹习作,赋诗称赞道:“共欢韦斋老,有子笔扛鼎”。
其一
凤山团饼月朣朦,老桂横枝出旧丛
小友他年春入手,始知蟾窟本来空
其二
梦觉床头无复酒,语终甑底但馀糜
已堪北海呼为友,犹恐西真唤作儿
其三
骎骎惊子笔生风,开卷犹须一尺穷
年长那知虫鼠等,眼明已见角犀丰
其四
生朝乐事记当年,汤饼何须半臂钱
吾算自知樽有酒,汝翁莫叹坐无毡
这四首《以月团为十二郎生日之寿戏为数小诗》,为绍兴十一年(1141)九月十五日朱熹生日这天,因朱熹诗文大进,朱松甚为高兴特作贺诗,惊其运笔生风。
所道“十二郎”之“十二”,是指朱熹这年十二岁。瞧着儿子少年能出好诗文,朱松很是欣慰,故特显其年龄。
16
古人好诗。斯时之诗,每每兼得“纪实”“日记”之功能。
朱家落居建州这几年的生活、朱松的心境、朱熹的学习情况,可从朱松的《次韵彦继用前辈韵三首》诗中观出大略,理出详实——
馈 岁
岁晚追土风,独瓮谁与佐
人心感流光,台馈屏奇货
鸡豚取牢栅,门户随小大
去乡二十年,忆此但愁卧
儿痴元未识,但索梨饤坐
何时鸦识村,莫作驴转磨
不须志四方,教子求寡过
归哉及强健,老去烦剂和
别 岁
旧岁已趣驾,为我不少迟
凡心畏增年,而岁岂容追
丈夫有蠖屈,牢落天南涯
收功英妙年,豪杰彼一时
宁当如秦越,坐视瘠与肥
邻翁意诚厚,酌酒宽愁悲
慇勤何时忘,祝我致好辞
抚世非吾事,诸公正扶衰
守 岁
庭燎夜未央,旌旗焕龙蛇
九门一放锁,万马谁能遮
乱离忆旧事,安眠梦无何
目眩灯烛光,坐厌儿女哗
念此亦土风,虽痴不容挝
更为卢白戏,纷争起横斜
故岁不足计,新岁莫蹉跎
努力诵书史,从人笑翁誇
所云“儿女”之“女”,指朱松于绍兴九年(1139)在都城临安生的女儿,即朱熹之胞妹。
此诗作于绍兴十年(1140)与十一年(1141)之交。品读,回味,轻易间可走进880多年前的朱宅,烤着火炉,品着建茶,熙熙然与朱家人评古道今谈里说外。
17
绍兴十二年(1142)九月,朱松前往福州等地访游,朱熹随侍同往。
在榕期间,朱松拜访福建安抚使程迈。陈迈的生日在九月,朱松这时去正好贺个喜,捧个场子。再者,朱松祠禄将满,得再请。
有两种可能,或续请祠,或请求有机会的话任个实职。朱松生于绍圣四年(1097),时45岁,正当壮年,为官立业大好年华。
先前,朱松尝与祝公书说:“来书谓某懒于从士,非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如农夫之于田,其敢惰邪?”
学而优则仕,当为读书人信条。闲暇了几年的朱松,如若想出山,当为常事。
朱松此行,还有是为探访素交好友。
傅自得为泉州人,时为福建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朱松父子至福州,得便落榻闽都宪台从事官舍之东轩。朱松与傅自得相识甚早。傅自得称:“自少自老,游南康父子间为最久。”朱熹于《傅自得行状》中亦云:“熹尝以先人之旧,辱公知顾甚厚。”此次福州游,朱熹初识傅自得。后来朱熹在同安任上,与傅自得十分相知。
陈渊、张元幹、胡铨、李弥逊皆为当年临安在朝同道之友。
陈渊罢归田里(沙县),朱松往福州正好顺道。
张元幹永福(今永泰)人,受秦桧排挤,这时候在福州。是年秋七月胡铨贬新州,经福州时约在九月间。三位友人相见,道里道外,分外热乎。
朱松还约张元幹一同去连江看李弥逊,并于十月间一同游玉泉寺。李弥逊于绍兴十年因反对议和请祠归居连江西山筠溪之上。
此行,朱松也是在为朱熹示范人际交往,开拓视野,积攒人脉。
这年十二月底,朱松携朱熹归建州。
这年,建州州学教授胡宪以母年迈请祠南岳庙归崇安。胡宪是绍兴六年(1136)赴任的,前后在建州主掌州学七年。
18
绍兴十三年(1143)三月二十四日,朱松卒于建州城南桥头边家宅,是年46岁,可谓英年早逝。
朱松病重时,修书给崇安五夫里奉祠的刘子羽,将身后家事托付。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胡宪)、白水刘致中(刘勉之)、屏山刘彦冲(刘子翚),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
刘子羽接到信后疾疾赶来建州。朱松要朱熹拜刘子羽为义父,日后随他到五夫里生活。朱熹后来撰《屏山先生刘公墓表》中说:“时先生之兄侍郎公(刘子羽)尤以收恤孤穷为己任,以故熹独得朝外于先生之侧。”
如若胡宪还在州学任教授,朱松很可能会将朱熹托付。这样的话,也就免了迁居之苦。斯时的情形是,建州无靠,朱松只好将朱熹托于在崇安的几位老友。
将家安在闽北中心城市,生活条件好,文化教育好,州学是闽北最好的学校,朱熹可在那儿就读,这当是朱松理想的谋划,可天有不遂人愿,只能视情作出新的安排。
君子之交,信义为重。
朱家是得迁居崇安的,考虑到日后祭扫便利,将朱松卜葬于崇安五夫里,今五夫镇西塔山。乾道六年(1170)迁至白水鹅仔峰山下。后再迁至今上梅乡地尾村寺门自然村。
受托的胡宪、刘子羽等人办完朱松丧事,接着并在五夫里屏山之下、潭溪之上(今五夫镇府前村),为朱家建造屋舍——即后来所说的紫阳楼。
斯时刘子羽在给刘勉之的信中写道:“于绯溪得屋五间,器用完备。又于七仓前得地,可以树,有圃可蔬,有池可鱼。朱家人口不多,可以居。”
泪眼中的建州,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清晰。
几驻足,几回首。舍不得,也得舍。
这年下半年的一天,朱熹和母亲、妹妹迁居潭溪。
家安下后,朱熹入刘子羽家塾,受学于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先生。
19
座座排排,间间室室。宋代建州贡院创于登俊坊,即在今第三中学至仓长路一带。
绍兴十七年(1147)八月解试,担任建州贡院考官的蔡兹对人说:“吾取中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待考榜揭晓,此人是朱熹。这年他十八岁,英俊举人。
蔡兹慧眼取士,令人赞服,后官至南恩州知州。任期届满,丞相梁克家器重他,欲委以重任,他坚辞不就。遂回故里永春,筑室家居。
十一月,尘埃落定后,朱熹归崇安,刘子翚赠诗勉励:“梅边无与谈,赖有之子至。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天地亦无心,受之自人意。韬白任新和,风味要如此。”
绍兴十八年(1148)正月,刘勉之将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随即完婚。这年报考时,朱熹填写妻子刘清四的籍贯:建阳县群玉乡三桂里。
清四旺夫。二月朱熹在临安通过省试成为贡生。四月殿试共取进士230人,朱熹列第五甲第九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这年朱熹19岁,一举便中,大器早成。
20
朱熹在宦途中的坎坷,似也步了其父之后尘。
初授迪功郎,历泉州同安主簿、监潭州南岳庙、知南康军、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提点江西刑狱公事、彰州知州、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焕章阁待制兼侍读。
自登第后50多年里,为官9年,在朝46天,其余40多年大都在闽北讲学传道,著书立说,文集有26部140卷,字数有800万字。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
朱熹晚年很想回建州定居,因某方面缘由,宿愿未了。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儿子待他卒后回建州安居兴业。
庆元六年(1200)3月,朱熹卒于建阳沧洲精舍(即后来的考亭书院),葬于建阳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随后,二子朱野、三子朱再,携长孙朱鉴(其父朱塾,即朱熹长子,卒于绍熙二年,即1191年)举家复徙,在建州开枝散叶。
后来拥居闽北中心的建州建起了朱子祠、建安书院、五经博士府,成了朱子文化研究推介,朱子思想学习传播的助推之地、发扬之地,先行之区、重要之区。
明天顺五年(1461)赴任的建宁知府刘钺于《新建朱文公祠记》中喜眉喜眼:“盖建安古郡,名总各邑而通诸道,先生往来,始终寓于斯;后嗣嫡长,累世居于斯;前朝颁封制命,藏于斯;我朝录荫后人,褒崇明祀,实在于斯。”
哀荣累累,享誉华夏。
朱松、朱熹在天之灵,当欣慰。
21
朱家当年在尤溪的住处郑氏馆舍滨溪,溪畔有沙洲。说是朱熹五岁时常在沙滩上画八卦图,后来便有了“画卦洲”之说。
不止于尤溪,建州也有个“画卦洲”。
束景南先生于《朱熹年谱长编》中说:“朱玉韦斋年谱定绍兴七年朱熹八岁时举家离尤溪移居建瓯,乃据诸家年谱朱熹八岁在建瓯画卦之说附会臆断而来,后人均认为朱松绍兴七年已移居建瓯,实皆承韦斋年谱之误。”
束先生的意思是说,所传朱熹八岁迁居于建是误载,并未否定建州也存有朱熹画卦遗迹。
朱熹十一岁随其父居建州。他家的宅子临松溪,溪畔上沙洲铺展。朱熹空闲时,或与同学学习之余,到沙洲上嬉闹,有时会画画卦,或几个同学一起比赛画卦,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作这样的“复现”,也是切合常理的。
后来可能是这样:朝廷为朱熹及其思想正名、推崇后,官府便开始寻找朱熹在建州的“足迹”,走访中听长者口口相传,说是朱熹当年有在溪畔沙滩上画卦,于是便于沙滩边的溪畔上建亭,立“朱文公坐沙画卦处”碑,以表景仰和纪念。
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建安人郑修楼作《朱子画卦亭遗址》——
千年草木有仪型,旧是当年画卦亭
半亩烟痕助天碧,一峰树色为闽青
即今日月明如许,想见乾坤梦独醒
愧到先贤读书地,白头片刻略惺惺
显然,画卦亭当废圮有时,仅存“朱文公坐沙画卦处”碑。
民国十七年(1928),绅贤晋国华捐资重建画卦亭,里人翁鹤年撰《画卦亭碑记》。
画卦亭,连同“朱文公坐沙画卦处”碑,及1928年重建时新立的碑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均已灭失。
朱宅北向滨溪之畔画卦亭遗址,今日尚可指认。
22
时光流转,宋终元卒。及至明洪武元年(1368),僧人智源筹资重建水南石桥,在朱松故宅遗址上搭建工棚督工。
詹事府正弋阳人汪佃于《环溪精舍记》中,追溯此宅明之前的历史,说:“陵谷变迁,兹地鞠为榛莽。”
明前此宅到底荒废多久?
当年朱熹和母亲、妹妹离开建州迁居武夷山,在建州的宅子理当转卖。后来朱熹成名成家受到推崇,官府当会赎回此宅,连同私塾予以保护,以示纪念,以资瞻仰。
元代的建州,百业衰退,文化沉寂。朱宅当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日趋黯然,惫乏趴下的。
石桥建成,尚有余款。智源便将工棚拆去重创,建成桥局寺,后遂增创佛殿、山门,更名为方广寺。
智源行事不失方寸,依然保留了精舍之名。
23
明成化二年(1466),朱松十一世孙朱濂、朱爚(有记为朱燉)诉于官府,未全争得,仅复其西隅隙地构祠堂主祀朱松、配祀朱熹。
正德七年(1512),裔孙朱?(有载为朱松十二世孙朱栉、朱烱,十三世孙朱坣)陈于提学胡锋。
胡锋全力支持,迁出僧人,移走佛像,原有之地全部收回,重建精舍,祀韦斋先生于正堂,文公配祀,匾曰“朱韦斋先生祠”。
汪佃于《环溪精舍记》中欣然道:“启蒙画卦有亭,养正有堂,像设冠裳凛凛生气,而旧观一旦光复矣。”
祠堂是建好了,但缺祭祀之典。嘉靖十六年(1537),十一世孙版曹副郎朱升请于提学江以达,得到江西婺源有关陈设、祭仪、仪注、祭文等典制抄本,这年秋里正式依典建秩,饰有规矩,祭有法则,拜有仪式,庙貌靓严,此后清供常在,香火连绵。
24
不知出于何由,康熙年间,朱韦斋先生祠移建南门城内南门街一带。
后因地势偏低易遭水患,五经博士府博士朱濚、裔孙朱玉筹划改创于城北紫霞洲朱文公祠内,提学张为经捐俸倡建,竣成后改称启贤祠。
南门、紫霞洲,只是迁建。城南原有的建筑犹存。
1973年,于斯地创建瓯袜厂和水南食品公司仓库,年迈的朱家故宅——环溪精舍——自此远去。
25
思绪所及,时空可捏。
2021年冬里的这天,行脚于水南南桥头朱家故宅遗址。夕阳下看到的背影,分明是先生模样的朱松,画卦归来的朱熹。
“一重溪影,认枪篱几折、白雪飞出。水落沙平孤屿露,界断云根寒碧。短碣摩挲,长林黯澹,乱草牛羊迹。苍茫凭吊,晚风吹起渔笛。”
“何况日暮登临,烟青石紫,十里空潭夕。啼鸟数声花自落,道意闲鸥能识。水市呼鱼,岩扉欵鹤,瘦倚筇三尺。磬声飞坠,夕阳移去吟。”
凄美,缠绵。有《百字令·访水南画卦亭遗址》诵声起,是清代瓯宁县学廪生、名士,曲度鼓琴、诗文词赋,无不精妙的许秋史饱浸建州腔调的熟悉的声音。
出朝堂,出京城,一路南下,詹事府正汪佃先生站在朱家宅子前笑模悠悠:“抑先生眷眷此地至居,以终其身……族系绵延,代有闻人遂望于闽,实启自城南,则夫文儒发迹肇基之地。”
“好个启自建州城南,发迹肇基之地!”我喃喃自语。
责任编辑:黄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