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岸
1985年底,我借调到南平市(现延平区)博物馆工作,在文化馆六楼,然后再借到文化局工作,算起来至今有三十一个年头了。这么长的时间,说来对文化馆不算陌生,历任文化馆馆长是谁我也基本都知道。这十来年却发现,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南平文化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叶友璜先生,在地方上知道的人很少,甚至连文化馆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叶先生曾任过馆长,于是我就有了采访叶友璜和他家属的想法。
2012年底,我与作家袁学林先生相约,计划两人都有空时一起去拜访叶友璜先生,后因袁老师身体欠佳,拖了好长一段时间。2015年7月29日,忽然又想起这事,于是决定自己一人先去看望叶友璜先生。拨通文化馆长夏冰先生电话询问叶老家的联系方式,却听到“他昨天走了”的消息。我十分懊恼,为什么不能再早点去看望叶老师?于是我急忙赶到文化馆,与馆里同志一起到叶友璜家中与他告别。
叶家子女在忙着处理后事。得空与他们闲聊了几句,希望能在他们忙完后抽出点时间聊聊叶友璜生平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他们均称老人一生工作勤谨,为人低调。忙完家事后他们就离开南平,回外地工作了。
1997年我在文化局工作时,见到叶老来参加文化馆召开的老同志座谈会。那时他是拄着拐杖由他夫人与女儿搀扶着来的,见到他夫人我才知道原来我与叶友璜确实有一层师生关系,因为叶夫人邹老师是我在文宣小学四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一个对南平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走了,据说去送他的官方和文艺界的人士只有一个夏冰,这让我很有些失望。虽然当事者家属没“闻告”文艺届朋友圈,但政府文化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就有一种“怎地就这样冷落了艺术家”的遗憾!我虽然认识叶友璜先生,知道他对南平文化的贡献,但生活、工作中几乎与之没有接触,于是我更想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叶友璜先生的信息。
与南词剧团原团长王文绪、郑开辉谈起叶友璜,他们大赞叶友璜为南词做出的贡献,是南词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又为不知道他的离世而遗憾;与书法界的叶芗茗、王基舜、张克光等书法家谈起叶友璜,他们也盛赞叶老的书法,同样遗憾叶老走后几天才知道这消息。不管是南词圈还是书法圈熟悉叶老的朋友,他们对叶老的共同评价都是“艺术造诣深,为人厚道、低调”。他们看我在了解叶友璜,于是林心华先生、张克光老师各送我一幅珍藏的叶友璜书法作品,夏冰、王基舜、刘娜嬛把家里珍藏的叶老书法拍照发我,王文绪、郑开辉给我指点寻找关于叶老在南词方面成就的线索,市剧目工作室的赵凯利先生把前两年向叶老借阅未及奉还的十几本南词词曲誊印本转我收藏,里边刻录了许多叶老的南词作品,包括叶老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播的音乐代表作《满园春》(器乐合奏)及《蝶恋花·答李淑一》(南词清唱)等。
南词为福建五大曲种之一,在南平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05年11月,南词曲艺、南词戏列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南词曲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词自清乾嘉年间从苏州传入,是以当时的滩簧小调和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的曲艺形式,以唱为主,间以说白,唱、白均用“土官话”,清唱来自昆剧剧目,有断桥、秋江、出塞、白蛇传、西厢、拜月等。清中叶至民国,南词先后成立多个组织,第一个是静逸轩,其后有以成社、同乐轩,民国时期有鹤鸣社、庚韵琴社、三德堂等组织。
今天说起南词,离不开叶友璜和邱德民。新中国成立后,叶友璜先生整理了很多南词乐曲,据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戏曲志》“南词戏文献资料”介绍,《南词音乐》1961 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分会与南平市艺术学校共同编辑,老艺人邱德民口授,叶友璜、熊正麟记录整理,16开,油印本。内容包括南词戏介绍、乐器与曲牌、唱腔与结构等,约10万字,作为学校南词教学的教材并提供戏曲音乐工作者研究参考。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杨慕震、郑开初、王文绪、郑开辉在作品创作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1957年,南平业余南词剧团编创的南词现代小戏《回娘家》参加省群众业余会演,引起省内外音乐工作者的注意,中央音乐学院派专家到福建调研民间剧种和曲艺,南词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随后,在省文化部门建议下,1960年2月,南平艺校诞生了,首批艺校学员毕业于1964年,随之成立了南平市南词剧团。南平艺校和南词剧团为南词的保存与发展、培养南词艺术人材直至使南词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挥了重要作用。身为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的叶友璜先生就是当时的南平艺校校长。
叶友璜先生从艺六十余年,在音乐艺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是《中国戏曲志·福建卷》之《南词戏音乐志》撰写人,并有《南词音乐》《南词戏音乐概述》《南剑戏音乐介绍》等多种著述,名字载入《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关于叶友璜的书法,《南平市志》这样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平书法艺术进入普及时期,书法前辈赵文基、叶友璜、叶多敏等积极倡导群众书法活动,开办书法培训班。1983年,成立群众性书法团体——南平市书法协会,会员70多人,其中有6人加入省书法家协会。”叶友璜是新中国时期南平书法界的老前辈,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延平区书协名誉主席,研习行、楷、魏碑、汉隶数十年,书法作品已自具一格。他的作品入选《第五十一次国际文化交流书法展》(东京都美术馆主办)并获优秀奖,多次参加省内外书画展,书法作品广为海内外人士收藏,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至于叶友璜先生在世时是否担任过南平市(现延平区)文化馆馆长职务,据我查找档案资料,1958年8月21日南平市人委对叶友璜的审干资料第一段末一行明确写道“现任福建省南平市文化馆馆长”,文末盖有“南平市人民委员会”公章,据此可以确定他解放后曾任过馆长。只是叶老一生小心低头做事,不喜张扬,且作为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因历史原因,叶老也张扬不开,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都可牵扯上他,直到文革结束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叶老才有了平反文件,脱去了“反动文人”的帽子。所以,在他的履历表中职务一栏只可见“负责人、馆员、副馆长”等字眼。叶友璜的一生正如他儿子叶路平在怀念父亲的文章中说的“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从来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并安之若素;钟情音律醉心书艺,以往辛耘梨园,勤耕砚田且乐此不疲”,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只钟情于业务,对职务的虚名并不在乎。只是我常想,虽然他可以像李白《侠客行》诗中所写的那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我以为:他可以低调深藏,但我们不能忘记。
责任编辑:黄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