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1/22
分享

穿越时空,行走在城村汉城遗址上

                                                                     范传忠

俗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凉”,一般每年的立秋过后便又到了这个“白昼渐短夜渐长”的时节。作为千年前古闽越族的族民后人之一,在这个渐显清凉的秋天日子里,有幸得缘随着闽、浙、皖、赣“四省边际文学联盟”交流座谈会的老师们再次走进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此去行程不远,不久就到达了目的地。

静静地,站在这稍显突兀的古汉城遗址上,我,一个向来颇具怀旧版的“知旅达人”,亦或算是个有点热衷文化历史的发烧友,忽然之间脑洞大开,清晰地记起过去那一刻之庄严宣言:1999年12月1日,在非洲摩洛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武夷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那时作为申报“双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遗产内容的第二条,即明确标注着:武夷山古汉城遗址,距今2355±70年,西汉闽越国时期的王城,面积达22万平方米。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英国考古专家亨利·克利尔博士和罗马古迹保护中心主任尤嘎·昭克赖特夫妇在实地考察后称这里是“中国的庞贝城”,认为是“环太平洋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王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闽越国,那是一个风云聚会的时代。倘若透过中华民族厚重历史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华一体”化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西汉帝国可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我国南方百越地区“汉文化”的初步形成,闽越人“汉化”和汉人“闽越化”这两条脉络其时已经相互交织,古闽族与古越族已趋于融合。那时候的福建地区受楚、秦等文化影响相对较小,闽越文化则有着自己更为深厚的根基,一个突出的例证,就是福建的闽越考古学文化内涵与中原北方秦汉文化系统截然不同。是故,在现今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版图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结构是足以追溯至闽越国融入“中华一体”化这一时期的。而当时闽越人“汉化”最为杰出的推手、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闽越王无诸。

倘若穿越已经过往2000多年前的中华文明史,说起闽越国之无诸王,我们可以重温一遍闽越国简史。从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可检索到大概这样的理解:早在战国末期,越国与楚国是历代相交恶,结局是越国不敌楚国。之后,溃败的越人则辗转南下攻打古闽国,古闽族人是猝不及防,于是越人“鸠占鹊巢”。至无诸,即于古闽之地自立闽越国,自称闽越王,古闽族与古越族即相互融合。中华千古一帝始皇现,秦帝国推行郡县制,实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把闽越国降为“闽中郡”,无诸王则“降为君”。又至秦二世,因其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于是纷纷响应。其时代枭雄人物项羽、刘邦等起兵江淮间反秦,而后不久就是楚汉相争。这一时期,闽越无诸王先期是坚决抗秦,随后又是佐汉击楚,报了早期的楚灭越之世仇。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依旧制去分封诸王,有功于汉之异姓显赫者亦可同享。功勋彰显的佐汉杰出代表人物无诸也就被正式分封为“闽越王”,闽越国则得以名正言顺。缘起于越王勾践,与秦始皇、项羽、刘邦等均有时空交集的闽越王无诸,因时代造就而共同构筑起一部秦汉间风云变化之演绎历史,无诸王由是成为“开闽始祖”。因其佐汉有功,闽越“汉化”,无诸王着实发挥了推进华夏民族文明相融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故,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说:“闽在周为荒服,自无诸建国,都冶为城,是为冶城,设险守国,自汉始也。”之后,汉帝国又采用“分而治之,互相制衡”策略,权衡统治闽越国。到了公元前110年,已是自我膨胀的闽越王余善公开叛汉,远在京都长安的汉武帝于是分遣四路大军进攻闽越国。大汉军队水路并进,越之建成侯敖与繇君居股(繇君丑之子)合谋,杀死了余善王,遂向汉军横海将军投降。事平后,据《史记》载,“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至此,闽越国消亡。

现今的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是1958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迄今已过去60多个年头了。城村汉城遗址建筑群在三组山岗和高坪上,共探明了以中部高胡南坪、北坪,西部下寺岗和北部马道岗等为主的大型建筑群基址,显示其以城墙、城门、宫殿、水井、水门、城台、宗庙、交通路面等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体系。作为闽越王城遗址,这与明代《嘉靖建阳县志》载:“……城村,周回有土堆如城,其中平坦,故相传为王殿基”的记载相符。

时下秋意正浓,穿越时光历史,行走在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上,想到那闽越国因无诸王立国而至余善王灭国,存在的历史也就仅仅92年。相较这短暂时间而言,闽越立国亦不过百年恰似“人生亦不过百年而已”“若白驹之过隙”!如今,借此契机重温中华文明史,不禁感慨起这里的闽越古国兴亡之故事,其所反映出历史的相似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兴衰成败皆因果。无论沧海桑田之世事如何变迁,也无论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事,追思怀古而推及今人须警醒且十分浅显的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古中华一体,彰显“和合”之美。纵观闽越国之历史,无诸促统,余善叛汉,同样是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大融合历史一路艰辛走来的行程影像,相融则兴,相残则弱。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下,且看世界格局之变数不定,再看台海之未来,我等更应当以史为鉴,明白知悉大力倡导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与大团结才是中华民族迈入新时代之兴盛路的硬道理。

                                                                                                                     责任编辑:黄文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