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激流汹涌,时而清甜可口、时而咸中带苦,或者浅灰色、或者澄碧色,这滔滔的榕江水,驻足在潮汕平原的历史长河,流经我的家乡,也流进我的生命里头。榕江位于潮汕平原中部的榕江平原,是广东粤东地区第二大河流,仅次于韩江。是广东省著名深水河,仅次于珠江,可进出3000~5000吨级货轮,直航香港和广州、上海、湛江等地。每逢涨潮,在江中心经常会出现一条分界线,一边碧绿一边浅灰色,非常壮观,令人遐思不已。 她是我青少年时期的乐园,她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她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却依然美丽。
念中学的时候,每天早晨5点多钟,我经常会到江堤晨跑锻炼身体。迎着清晨的曙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大跑小走,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一直坚持到中学毕业。晨跑休息时,最喜欢坐在江边的草地上,欣赏江滨美景。初升的太阳,红着脸躲在远处狮山的后面,露出半个头。天空朝霞万里,五彩缤纷。水天交界处,荡漾的江波,使太阳的影子成了跳动的火焰,褶皱了天上的锦绣。一切是那么和谐,煞是好看。心里发誓长大了学会画画,一定要把它们画出来,与天涯海角的朋友共赏。可惜我没有学会画画,只能用文字表述了。当然,更多时候是词不达意。
每到放假的时候,我经常会到江边钓虾。我一般是用4米左右的尼龙线,一端绑上鱼钩,在鱼钩上方0.4米处绑上小竹段做浮标。尼龙线的另一端则绑在一根1.7米左右长的竹竿末尾处。钓虾时,一个人能够同时盯住10根这样的钓虾竿。将一条蚯蚓剪成几段,取一小段套在鱼钩上做虾饵,不要露出鱼钩的尖钩部分,不然虾不吃饵。每看到浮标沉下去3秒钟左右,就将钓线垂直往上拉,用力不要太猛,经常可以钓到活蹦乱跳的大头虾。钓线不能斜拉,否则虾经常会在半空掉进水中。每看到篓子里蹦跳的大活虾,心里很有成就感,不仅可以美餐一顿,回到家里肯定会受到大人们的表扬。有时候螃蟹也会吃饵,但螃蟹很贼,经常会用大螯夹着虾饵拖到石缝里。这时候浮标会沉得很深,以为是大虾来吃饵,结果一拉线,却发现没法拉动钓线,到水里一摸,才发现钓钩卡在石缝里了。
小时候,大热天的晚上,朦胧的月色下,我们一群小孩经常会在江畔的大草坪玩捉迷藏。一般是大家先玩剪刀石头布,谁输了就用布条蒙上双眼,然后大家绕着他,打他屁股,但谁被他抓到,就要被蒙上双眼代替他的角色。大家经常这样玩,乐此不疲。有时候,我们会分成两队模仿电影里的打仗场面,大家嘴里发出子弹扫射的各种声音:嗖嗖、啪啪、啾啾,声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的手里拿着泥巴做成的驳壳枪,或者木棍做成的步枪,或者干脆将手掌变成手枪的形状,大喊冲杀,有的则躲在岸边的石块后面做狙击手,偷偷瞄准敌方的头头,然后扣动扳机。有些偷懒的小朋友则装着中枪倒地,然后坐到一边休息,激动地看着“活着”的人们继续战斗。放暑假时,这样的“战斗”经常会持续到深夜,直到大人们来吆喝才解散。
有时候玩累了,我会坐在堤岸的石头上,远眺几公里外江边的两座神秘山峰,回味着“狮象把海口”的传说。一座山峰状如卧狮,在榕江北岸揭阳市地界的青屿乡,叫狮山;另一座形似大象,在榕江南岸汕市潮阳区地界的石井乡,叫象山。相传,远古时候,南海龙王把榕江出海口的沙地海域封给他的最小儿子龟龙。这个龟龙好色成性,上岸游玩时见到南北两屏山最出名的美女田芝,念念不忘,便兴风作浪,把村民围困在山岗上,提出要纳田芝为妃子。田芝自告奋勇去求南华君派兵来灭掉妖龙。她历经艰难险阻,摆脱妖龙的追兵,最终到达了南岳衡山。南岳帝君知道这情况之后很生气,立刻派了白象、青师二将,带领三千神兵到两屏山讨伐龟龙,把他赶回南海。从此,青狮、白象永远屹立在榕江两岸,镇住海口,不让龟龙进入榕江兴风作浪。
“狮象把海口”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狮山、象山均面临榕江,山势突起,山型陡峭,距离大洋出海口只有二十多公里,是古时榕江之滨的战略要地。当时盘踞在南澳岛的大海盗吴平经常驾船进出榕江袭扰两岸村民,曾有石井乡村民勇斗海盗,大力士林勉臣智退海盗的历史记载。在福建沿海抗清的郑成功部队也经常通过这里窥视清军县城。为了加强防御,清朝顺治年间,地方政府在这里设立了青屿汛城,绿营兵在这里驻军,并配备巡海船,建立海防哨所,清军还分别在狮山象山上设置炮台,仅仅在狮山的山坡处就放置了八门铁炮。现存城墙长约350米,厚近1米,保存还算比较完整,昔年“狮象把海口”之雄风犹存。
在江边的潮阳区石井乡,有一座山峰,叫石井岩,是一处旅游度假胜地,周围丛林簇拥,怪石嶙峋,幽雅清静。山岩上有八景:玉兔望月、金鸡报晓、莲花献佛、仙缘软渡、石龟出米、飞凤听经、夕阳点香、接竹引泉。山中有天然石室,唐朝名僧大颠和尚曾经在这里修行,称为梅峰洞。在峰梅洞侧有一石孔,孔下有一石舂,当地广泛流传着一句俗语:“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米就是从这个石孔流出来。相传元末起义军陈友谅兵败,其军师何野云为避过朱元璋军队的追杀,化妆成乞丐,向潮汕一带逃亡。其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水五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身上披的仙衣,是一件破衣服,爬满虱母,是为他护卫的兵士,穿在身上,可隐变形骸,饿时可从衣上取物充饥,俗称何野云为“虱母仙”,他在潮汕地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死后,被任命为榕江水神,他决心除霸惩恶,救济贫民,管好榕江。过往的船只凡是运载不义之财者都要没收。特别是掠夺敲榨农民得来的大米,一到榕江的双溪嘴,何野云就令镇守的神龟将其翻沉,并将大米储积起来,每日有计划地将大米从石孔里流出,供应石井岩僧众及过往饥民的饮食。
后来,虱母仙不再管理榕江,神龟也失去了约束,便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榕江南岸的潮阳客埠山,夜里就在榕江中游的双溪嘴一带兴风作浪,祸害过往船只。有时爬过北岸,毁食谷物、残害生灵。明朝天启六年,时任揭阳知县的冯元飚闻知后,即命人在客埠山建起了涵元塔,该塔像一颗大铁钉把妖龟钉死,打那以后,渔民安心捕鱼,商船舟楫放心通行,榕江再也不闹水怪。北岸物阜人丰,经济发达。现在,潮阳区金灶镇的龟山涵元塔也成了一处旅游胜景,只是年久失修,有点残败,亟待修复。
跨过历史长河,有着悠久历史传说的榕江,却在1969年肆虐潮汕的7.28特大强台风中受到严重破坏。18级的风力,借着农历六月十五大潮汛期,冲溃了许多地方堤坝,榕江两岸数千平方公里的村镇、农田全数被吞没,到处是泽国,给潮汕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据亲身经历的老一辈人们说,当时浮尸遍野,死伤无数,房屋更是被毁坏殆尽,庄稼颗粒无收,家禽家畜都被淹死,惨不忍睹。幸亏有党的关怀,有各方的援助,他们才能够活下来。当时有一艘驶进榕江避风的大油轮,被大风吹到关埠一带,撞毁了堤坝,洪水急流涌进了关埠一带的村庄,惨状不再一一述说。后来这艘巨轮被风和水流刮到青屿的狮山附近,并搁浅在那里直到现在,成了那场天灾的历史见证。
大灾难后,国家在当时整个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了一下些财政资金修建、加固榕江的堤围,特别是近20多年来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堤围的建设,虽经历了多次的强台风合并天文大潮,堤围基本无恙,再也没有发生决堤事件,榕江两岸的人们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榕江真正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水上乐园,成了带动潮汕平原经济发展的水上大动脉。
如今,我回家乡时,偶尔会忍不住去幼时玩耍的江堤那边逛一逛。昔日的草坪最近几年都变成了一排几层楼高的商铺,昔日的乱石堤岸成了一条漂亮整洁的观光防洪堤,堤岸边筑建了雕刻着美丽花纹的石栏,每隔100米放置一张石椅供人们驻足休息,一些地方还修建了亭子,有些老人自带水和食品,他们或者打扑克,或者钓鱼,可以在这里度过一整天。我不禁为我的家乡没有被评上最美丽乡村而愤愤不平。沧海桑田,儿时的那片乐土已经永远离开我的视线,只有滔滔向东的榕江水,依然亲切,永远滋润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