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牛智贤的头像

牛智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6
分享

杨花纷飞春归去

时届谷雨,暮春来矣。

校园东侧的一排粗壮挺拔的白杨树,俨然成了全校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你看他们,齐刷刷仿佛仪仗队,笔直地挺立在教学楼与生活区之间的过道旁,翠绿鲜亮、孩童手掌一般的叶片,挤挤挨挨,沙沙抖动,似在向世人宣示,它们才是尘世上最高贵最耀眼的明星。明星们不只是有一副傲然挺立、正直伟岸的好身板,不只是有一身珠光宝气、赛过翡翠的心形叶,重重叠叠的枝叶间,更有那垂挂着的一串串绿宝石般的“小葡萄”。“小葡萄”孕育着白杨最值得骄傲的果实。这看似不起眼的果实,可是白杨们向世人宣扬、炫耀的资本。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仿佛一夜间,高大的白杨树上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葡萄”快成熟了。不过,这快熟的并非中吃的果实,而是绽放百花的蓓蕾一样的小骨朵。谷雨一过,棵棵白杨树上,簇簇花苞竞相绽开,释放出无数絮状小白花,在微风中四散飘逸,像无数个精灵兴奋地离开母体,飞向人间四月天的东西南北。这便是杨花了。遗憾我所在的校园并无柳树,不然还将有幸目睹柳絮的芳容。

柳絮无缘看到,这杨花一旦爆发,可实在有些讨人嫌哩。因其形貌不扬,色彩不艳,状态不稳,人多瞧他不起。最糟糕的,飞无定所,无孔不入。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赶路,损害徒步者的呼吸道。风起时,似漫天雪舞,挡人视线,污人衣衫;风住时,如积雪消融,这儿一团,那边一片,有碍观瞻。来这里工作的十多年,每年四五月间杨花肆虐的时日,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先前工作的城市的那所学校,是不曾有此“暮春飞雪”奇景的。在杨花肆无忌惮尽情演绎的日子里,我们的教室、办公室的门窗,倘若有谁疏忽未及时关闭,一旁徘徊游弋的雪片,就会乘虚而入,光顾室内。于是,我们的室内各处、地下角落,就会聚起一团团或大或小、飘忽不定的棉花糖。这可苦了值日的师生,一天之内,不知要清扫几回。

唉!这说不尽的杨花,给人带来无限烦恼的杨花!

查《辞源》,惊讶地发现,对“杨花”的解释居然是“柳絮”二字。颇觉蹊跷。这就如同把“电脑”解释为“黑板”一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再看《辞源》中引用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庾信《春赋》的诗句:“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不免生疑,农历二月所飞的“杨花”到底不是目今谷雨时节我们所看到的絮状物。早春二月,杨树上仿佛一夜间钻出成串的桑葚一样的“花骨朵”,呈褐色,整串脱落后,并不像诗中所说“满路飞”。后来继续查阅,方知古诗词中“杨柳”的意象并不指杨树和柳树。而专指柳树,且多指垂柳。“杨花”原来专指“柳絮”。如此,原本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硬是被先人们搅和到一块了。

杨花也好,柳絮也罢,在我看来,都是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卉中最普通最不起眼也最卑微的弃儿了。因其平淡无奇,因其诞生春天,因其轻浮命短,更因其飞舞扰民,历代文人骚客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点示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挂牵与思念;“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晚春》)道出不甘寂寞、彰显自我的飘逸和洒脱;“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唐·吴融《杨花》)彰显超凡脱俗、孤标傲世的个性与追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隋代·佚名《送别诗》)“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则营造了一种春风浩荡、杨花袭人的生动氛围;“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唐·李益《汴河曲》)“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又描绘了一场春日送别、杨花作伴的感伤画面;“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杨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狂心未肯沾泥死,犹作轻浮水上萍。”(宋·吴锡畴《杨花》)还流露出春光易逝、起死回生的复杂情愫。

对杨花情有独钟最典型者,莫过于大文豪苏东坡。我最欣赏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莺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古人似乎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文人大都多愁善感且悲天悯人。他们以“杨花”称柳絮,却将真正的杨树花视若无睹(可见杨花——杨树花地位何其卑贱),以腐草为萤、“移石动云根”那般的认识,相信杨花落水会化作浮萍。鼎鼎大名的苏子有诗曰:“杨花著水万浮萍。”并且自注:“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在这首《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诗人将少妇于杨花纷飞的时节思念郎君的细腻情感,刻画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是花非花的杨花总是无情,漫天不着边际地飞舞盘旋,居无定所。心上人啊漂泊在外多时,不见踪影,何日回归?由不得惆怅满胸怀。雪片样的杨花最终飘落池水,尚能化身浮萍荡漾眼前,而郎君漂至何处,不得而知,不能相见,怎不叫人黯然神伤、泪湿衣襟!

可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杨花意蕴丰富。在五彩缤纷的诗词王国里,杨花,无疑成了一个无可替代、不可或缺、地位独特的鲜明意象。

从词法的角度讲,“杨柳”是偏正式同义复合词。言杨言柳侧重于柳。就像“慵懒”“甘甜”“资财”“松柏”等等侧重于后者一样。所以,大凡写“杨柳”的诗句,实乃借柳抒情达意。“柳”“留”谐音,正可表达对亲友的眷恋、挽留之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恐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以“杨柳”为意象的经典诗文了。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太后写过一首《杨花词》,其中有“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的描述。包括上述唐宋诗词名家在内、将“杨柳”引入诗文的范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从科学的角度讲,“杨花”既指初春杨树枝条上悬挂的俗称“毛毛虫”的花序,也指暮春时节绿叶婆娑的杨树上串串蓓蕾绽放的絮状“白花”。二者均无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诱昆虫传播花粉,只能借助于风力,故称风媒花。“柳絮”则是柳属植物的花序,新发呈鹅黄色,继而长出种子并附着茸毛,无花被,色彩如杨花,毫不鲜明。与杨花迥异的是,柳絮有蜜腺,可以借花蜜引诱昆虫传粉,为虫媒花。

容容春色、飒飒春风中,校园里傲然耸立、枝繁叶茂的白杨树,抖动着粗壮坚实的身躯,将满身垂挂绽放的柔荑花播撒四面八方。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毕业班的学子们正紧锣密鼓复习备考。春光渐逝,立夏将至。愿莘莘学子们在此杨花纷飞的时节,能体悟到时光的飞逝、青春的珍贵,争分夺秒,求知上进,迎接生命中热烈奔放的崭新季节。

2019.04.2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