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宇琳的头像

宇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5/23
分享

凉粉

家乡有句谚语:“夏天麦子秋天荞,洋芋做成细粉条;农历五月初五日,唱戏凉粉杨柳梢;再来一碗甜醅子,浪亲看戏更逍遥”。这就是对传统美食“凉粉”的真实写照。下面以随笔为载体,叙其浅文小雅一篇,意在抛砖引玉。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早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除了小狗、树上的鸟儿外,能看到的是门前长了三十多年白杨树、榆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出五颜六色光环,在微风的吹动下发出唰唰声响,还有那山后的几朵花儿在争奇斗艳、含羞的微笑着。别的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人们早已上地干农活去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干活的最佳时间,我拿着铁锹,骑上三轮车上山去干活。在山上玉米地里除草、匀玉米、给地膜玉米封口,一干就是三个小时。干着、干着,不知不觉已到正午。此时天气炎热,没有一丝吹风的迹象。我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羞涩的望着天空太阳、远处大山、近处深沟,还是回家吧,山上干活的人都回家过五月五(端午节)了,我自言自语道。

我骑着三轮车,小心翼翼的在崎岖山路上、踩上刹车在二档上行驶。大约十分钟左右时间,回到家中。在家里,我想着:“天气这么炎热,有一碗‘凉粉’吃了有多膳墒!”正在自言自语的念叨呢,突然被门外的几声车号声打断了我的思考,原来是妹妹浪娘家来了。说来我也有点口福,她正好带来了荞面和粉面子。

在家里,我们浪着闲,妹妹就是不走,我很着急。说实话,我迫不及待的想吃“凉粉”。妹妹不走,做起凉粉来,怕她笑话,说穷到连个粉面子都买不起。这当然是我自私想法。我们大约浪了一个多小时,妹妹的电话响起,她要回家去了。这下可好了,终于可做“凉粉”了”。

锅里倒上水,化开粉面子,过一会儿,“凉粉”做成了。荞面“凉粉”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一些,大约得二个小时。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等到“凉粉”硬了。多么好的“凉粉”啊!其形圆、其色明,刀功好,不厚不薄,恰到好处。

“凉粉”切成条状,还要配汤。汤是由调料、醋、韭菜、微量的辣椒组合而成。有凉粉有汤,就可以开吃了。真好吃:“滑润爽口、嫩中带柔、油而不腻”!

我吃了一碗,再吃一碗。吃着、吃着,是我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过去吃荞面“凉粉”情景,仿佛一一浮现在面前。记得那时,一家人总是争着抢着吃“凉粉”的热闹场面。你吃了几碗了?突然被一句笑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答非所问的回答道:“吃来三碗了”。原来是家人在问我。我听到此话后,悄悄的对家人说:“吃来三碗了,外面有人问起时,你就说吃来一碗,要不然人家会笑话的”。

这碗“凉粉” 给了我深深的思考。当然,这个思考并不是几句不引人注目的浅文,也不是低头下气的哀求什么。这一碗“凉粉”吃出来的是味道;这一碗“凉粉”吃出来的是人生;这一碗“凉粉”吃出来的是地方美食;这一碗“凉粉”吃出来的是风土人情。我更觉得,这一碗“凉粉”吃出来的是“天人相应”。因为,“凉粉”适合于夏天、炎热之季吃,可能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原因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