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安
在西宁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个想法,得去看看青海湖。不是源于好奇,亦非浪漫,只因为都说“到西宁不到青海湖等于没到过西宁”。
我是在江南丘陵地长大的,享受过故乡神山湖、黄盖湖、沧湖的水天一色;陆水湖的郁郁葱葱,那些山和水曾经是我快乐童年的摇篮。参加工作后先做销售、后来下岗迫于生计走南闯北象一抹浮萍般成都、昆明、海南岛、珠海、深圳、郑州、北京、温州、西宁……居无定所地流浪漂泊,再回首时记忆中儿时的景色已然褪色,取而代之的则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及红尘滚滚中的灯红酒绿,纯自然环境少了,水质浑浊了,蓝天白云稀有了,时不时地水涝泛滥,是故对江南平原上水乡之变化节奏已然少有了激情,相反却特别渴望体验一次高山峡谷中水的气势和高原湖泊所独有的淡泊性情。
第一次去青海湖是因为同学龙休年假。2017年4月底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龙同学一身短衣短裤就从故乡赶到了西宁。于是在随后的日子中,我抽暇陪他逛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军纪念碑、游了塔尔寺后,接着让同事小王为我们订购了青海湖一日游的票,在4月27日我们第一次到了青海湖。
或许因为海拔高、缺氧,青海湖的春天气温相对很低,是故感觉青海湖没有传言中那般让人动心和醉美。即便如此,我依然发现青海湖沿岸看似枯黄、平淡的河谷灌丛、高寒草甸,长在流石坡上的点地梅、晶晶花、微孔草却在春天的召唤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环绕青海湖的西北针茅、沙嵩和芨芨草,高寒草地上的紫花针茅、冷嵩、凤毛菊、冰草、铁线莲也都在春寒料峭、清冷逼人的空气中渐渐吐出了些许新蕊。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说,青海湖的春天多雪!果真,我们在金银滩大草原偶遇到了头晚下雪所留下的痕迹。草原上,刚刚伸出黄绿色嫩芽的草叶在一场大雪后,被积雪层层遮盖。导游小姐说,太阳出来了,雪就会化了,植株矮小的野花就会马上露出温柔甜美的身姿,在白雪滋润过的土地上微笑。所以说,青海湖春天的雪是有温度的,像暖洋洋的潮水,漫过大地,使青草的身子、龙胆的花叶、绿绒蒿的娇容,在阳光下重现,在不经意间,将薄雪轻轻抖落。仔细听时,还能听见飘零的种子、蛰伏在地下的根茎,发出的一声声欢笑。就这样,在一次次璀璨的白雪中,被草原人称作格桑的野花,被雪水滋润的草甸,于是在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湖沿岸,发出了奇香。
听导游小姐朗诵诗歌般的介绍,感觉王洛宾歌声中的那位藏族姑娘就在身边似的!
在二郎剑景区,我们遇到了一股并不是很强劲的风儿,顶风观湖,只见湖面在风的作用下碧波荡漾万顷,水天一色映现出人间罕见的蓝色,一群沙鸥自由翱翔在水天之间,让人心旷神怡。
导游没有陪同我们进景区。或者是因为风,亦或因为身染有恙感觉太累,我因此也只是独自碎步湖边,这过程中遇一斯文长者正向几位同行者讲述青海湖特有的解冻方式,“武开”和“文开”故事。
“……文开优雅,于夜间进行。狂风后,千里冰封的湖面,会在一夜间,默默地变成平和如镜、青蓝透绿的一湖春水;武开的前奏也是由于风。但因风力过于强大,封冻的冰层内温度突然升高,使湖面在瞬间出现炸裂、分离、漂移、撞击,咆哮如猛兽的场面,景象极为壮观。但能够欣赏到武开的场面,是需要运气的。”
不管运气怎样,我总算第一次无限亲近了一次青海湖,第一次感受到了青海湖沿岸,那些暗藏着的生命迹象,在春天里象春潮般滚滚而至,无法阻挡不可阻挡!
同年7月中旬,青海省青年企业家创业联盟发起人、青海赛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功先生邀我参加他们的企业家湖畔论坛活动。活动地点就在青海湖畔的宽河驿马,因此很是轻巧地又有了一次与青海湖亲近的机会。
那次“守正与创新”活动不仅让我结识到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海本土青年企业家,更让我进一步探析到了青海湖相关人文并地理方面给予我人生启迪的道理。
在那次活动上,“最懂青海的营销人”王凯正先生告诉我:青海湖又名“库库津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岛为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起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在宽河驿马一观景台上眺望青海湖,只见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湖滨大草原更是绿茵如毯,间以金黄色的油菜花、牧民们的帐篷、成群的牛羊点缀,如星罗棋布,亦飘动如云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从王凯正先生的介绍中,我还了解到许多有关青海湖的历史传说。
汉族传说:青海湖本是一眼神泉,当二郎神杨截奉旨讨伐孙悟空时,敌不过那根如意金箍棒,只好逃到昆仑山下的这眼神泉边解乏,架了口罗锅用三块白石顶着烧火做饭,却忘记取水后盖好神泉的盖,刚把盐撒到锅里,泉水已溢成了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了一座山压在神泉上,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青海湖和湖中的海心山,支锅的那三块石头,就是现在湖中的三个小岛,因撒进锅里的盐和水混在一起,所以湖水是咸的。
藏族传说: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长流不溢。周围居住的放牧百姓,饮水后必须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大祸降临。有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饮完水忘记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出来,越来越大,千里草原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牧民被海水淹没。此事震憾了天神,天神将印度赤德山岗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海眼,青海湖和海心山就这样形成了。
蒙古族传说: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的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有个叫库库淳尔的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蒙古族称青海湖为“库库津尔”(即库库淳尔)。
还传说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奉旨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之际,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于是变成了青海湖。
青海湖是一个美丽、神奇的湖,很多神话传说给它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愚以为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倒淌河的传说:在青海湖的西面,有一条河叫倒淌河。因为中国的河流大都是从西向东流,而这条河却是由东往西流,故得名。传说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路过此地,眼见前面一片茫茫大草原,已换了一个世界,想想从此便开始要改坐轿为乘骑了,因此伤感地哭起来,哭声感动了大地,引起这条河流的共鸣,于是这条河流便向西倒流,伴着公主向西而去。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没有依据的,只是近年来青海湖一直在增长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大60.19平方公里。据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良好,2004年至2016年,青海湖面积增大169.67平方千米,相当于增加了25.5个西湖。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特征及演变反映了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同时,青海湖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对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的维护既有益于人类生存,或者还能有效改善人居空间布局。
而我的故乡陆水湖全线此刻却正在一边高呼打造生态赤壁的口号,却一边又全力以赴拚命建设高楼大厦,汇满河浊流向北入注长江。作为一介布衣平民总觉得哪里不对,在游过青海湖,知晓了青海省特别重视生态、将生态打造行动落在实处、以“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为目标打造整个青海省后。我似乎才有所悟,但毕竟只能是悟而已!至于其它却也只能是行文发发牢骚了。
青海湖有鱼,名裸鲤,俗称湟鱼。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其气势甚是蔚为奇观。 起初,只见少量鱼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鱼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的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然后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更多艰险阻隔。这种现象因此被一位青海本土回民企业家誉为“湟鱼精神”,奉为其创业征程上的座右铭,从而达成了他人生奋斗的一次又一次成功。
只是我觉得:人生的目标,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弯;人生的成长,在于学习,也在于经历;人生的修养,在于顿悟,也在于静修;人生的态度,在于进取,也在于知足;人生的标准,在于看高,也在于适合;人生的幸福,在于得到,也在于放下;人生的质量,在于内容,也在于积淀;人生的秘诀,在于他人,更在于自己。言于此,意于此,游青海湖目的也在此,撰文之意更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