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筹建璧山吕凤子纪念馆,我曾和傅应明等一道,去巴南区鱼洞镇采访正则艺专重庆校友会的负责人、原巴南区文化馆馆长李冰泉及其夫人杨世华老师,了解我国著名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抗战期间在璧山创办正则艺专、正则蜀校的情况。李冰泉夫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他们当时在校读书的见闻以及与吕凤子校长交往的细节,还让我们欣赏了他们收藏的吕凤子先生的书画作品,送了我们吕凤子作品的复印件,以及杨世华老师的乱针绣作品《吕凤子先生》。采访中,李冰泉夫妇亲切地称呼吕凤子为凤先生。
李冰泉说,凤先生办了40年学,教了50年书,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他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曾在南京、扬州、长沙、北京等地师范学校任教。在南京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前身)主持教务九年。在重庆时期,创办私立正则艺校、正则蜀校并担任校长,同时,还担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校长,兼任社教院艺术专修科主任,培养了如吴冠中、李可染、刘海粟等一大批当代中国美术大家。凤先生曾免费授艺教徐悲鸿学素描,被徐悲鸿尊称为老师。
凤先生艺术创作成就卓越,罗汉画和"凤体"书法是其一生中艺术的最高成就。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与徐悲鸿、张大千齐名的,极具学养、融东西绘画之长的写实派国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百年巨匠"。李冰泉老师介绍,有一次,苏葆桢找吕凤子先生刻章,凤先生先不动手,看准之后,几刀刻好,很有气势。抗战时,重庆举办过一次中国美展,唯一的金奖就是凤先生的《四阿罗汉》。
李冰泉说,他在正则艺专读书两年,第一年在璧山的正则艺专读的,第二年在江苏丹阳的正则艺专读的。凤先生1885年6月6日生,每年的这一天,重庆的正则艺专校友会都要聚会,怀念凤先生,怀念正则艺专的生活。重庆地区的正则艺专校友会有四、五十人,他是负责人。他说,凤先生祖辈是搞金融的,有钱庄,曾捐款给困难时期的孙中山。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在上海召见二十多岁的凤先生。凤先生去后,孙中山正忙,叫他等一下。凤先生在得悉孙中山想让他做官的意图后,没有等。因为他不愿意做官,便去筹办学校了。凤先生为人质量高洁,非常崇拜屈原,创办正则学校,其名就取之于屈原《离骚》的诗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李冰泉介绍,凤先生是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毕业的。1910年在上海创办我国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后来,他又在家乡江苏丹阳创办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抗战爆发后,丹阳失守,学校迁往安徽高淳。高淳离南京不远,不久失陷。学校便内迁。学校搬离时,高淳是山区,不通公路,于是只有肩挑背磨搬运教学设施设备。那时,凤先生50多岁了,与学生一道走山路。到了长江边,才雇请了3条装粪的小船,装运必备的办学用品,逆流而上。长江逆流行船,需要背纤,于是,他组织学生背纤,他自己也亲自背纤。走了半个月,才到了九江。路上遇国民党兵痞,一些东西还被抢了。到了武汉,才碰到郭沫若等熟人。郭沫若帮他们找了小火轮,才辗转来到重庆。之后,由张澜引荐给当时璧山简易师范学校的校长钟芳茗,于是,凤先生得以在璧山继续办学。
李冰泉老师继续说,凤先生在璧山办学9年,继丹阳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后,还创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正则艺专)、正则蜀校、正则小学,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他一生淡泊、刚正不阿,崇高的人格深得人们的敬仰。到璧山后,没有经费,学校便卖一些乱针绣作品,以及到重庆、成都办画展筹集经费。每次画展,吕凤子亲自组织策划,并现场作画。张大千曾经协助凤先生在成都办画展,凤先生累倒在街头,让老师和同学们心痛不已,而卖画的五、六千元收入,却全部用于了办学。他的办学经费,有的是璧山的士绅捐的,对于捐款的人,学校则赠送乱针绣、赠送书法画酬谢。很多书画作品,是凤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创作的。
李冰泉感慨地说,凤先生爱生如子,看到学生衣着破烂,便叫到自己家中,给他们2块钱,让他们买新的。学生赵树棨,抽烟,盖的被子又脏又烂,凤先生知道了,亲自到寝室给他送去钱,让他买新的,又教育他戒烟,毕业时还推荐工作。解放后,他成为了《健康报》美编。还有一件事,也能体现凤先生爱护学生。学生杜应清和罗从圣两个人因为分饭打架,学校训导主任要开除他们,凤先生知道了,急忙制止了这个决定,亲自找两个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发生矛盾的原因,又从要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和民族大义的大道理劝导两人,终于让二人握手言和。李冰泉的夫人杨世华老师也介绍,有一次,他去找同学寿崇德画像,看见凤先生在专门教寿崇德画罗汉。凤先生看见她,问她找谁,叫她进去看寿崇德画画。她觉得不好意思,推说找同学。
李冰泉深情地说,在正则艺专和正则蜀校,师生间情谊很深,老师的画,学生很容易求得。只要是自己的授课的老师,找他们要画,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给你。学生如果找老师题字,他们更不会拒绝。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在正则艺专读书时,他画了一幅画,构图是三只老鹰在天上飞,下有水浪。他自认为画得很好了,拿给凤先生看,凤先生说:“形是抓住了,但笔力不够。”于是,凤先生拿起毛笔,在画上题了“绝有力奋。凤先生”几个字,奇绝苍劲,并盖上他的印章。这样,这幅画一下子就有了气势。1948年他开个人画展,画了一百多幅画,也卖了很多画,而早年的这幅画也没有卖,至今珍藏着。李冰泉老师还说了一件事情。抗战结束后,正则艺专准备迁回江苏,凤先生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习,亲自给西南美专写了一封让他去借读的介绍信。另外,还给在江津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说他有一个学生,是外省人,到西南艺专读书,人地生疏,如遇困难,请给予帮助。李冰泉老师说,当时,他并没有请凤先生写这样的信呀。李冰泉老师后来到西南美专,凤先生开证明是到西南美专寄读。读书时,他仍然戴着正则艺专的校徽。李冰泉老师说,凤先生给他写过好几封信,他至今保存着。李冰泉老师的夫人杨世华老师也说,她至今保存了每一个授课老师的画作。
李冰泉说,凤先生一生爱国、追求进步,首先体现在保护进步学生上。学生朱瑞祥就是一个例子。他是川北剑阁人,本来是国立三中的学生,在墙报上写了思想激进的文章,便被国民党当局抓了,关在五云峰集中营。后被营救出来,沙千里介绍他找黄齐生。当时黄齐生是正则艺专教授。黄齐生给吕凤子校长一说,凤先生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凤先生聘任黄齐生做教授这件事情,也能体现他爱国和追求进步。黄齐生抗战前后在贵州办达德学校,因为思想比较激进,被国民党查封,并通缉黄齐生。黄齐生便到了重庆。重庆很多学校都不敢收留,凤先生却毅然聘请了他。黄齐生学问大,讲课好,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学生十分佩服。黄齐生后来去了延安。较场口事件后,黄齐生代表延安文艺界到重庆慰问,专程回到正则艺专住了一晚,和凤先生秉烛夜谈。第二天,学校开欢迎会,黄齐生作报告,他讲延安的民主风气,军民鱼水情,讲白毛女的故事。李冰泉老师说,那个报告,是他有史以来听到的最精彩的报告。晚上他去找黄齐生,黄齐生语重心长地嘱咐,只要好好学习,将来有的是机会报效祖国。他请黄齐生写了一幅字,还用了印章,这件黄齐生的作品,至今保存着。而黄齐生1946年4月8日与叶挺、王若飞、秦邦宪从重庆返回延安时,因为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黄齐生遇难,全重庆只有正则艺专开了黄齐生先生的追悼会,周总理还题写了挽联,由新华日报的报童送来璧山。李冰泉老师说,最能说明凤先生爱国进步的事例,莫过于解放前夕,国民党曾经计划将凤先生请去台湾的事情。他那时和凤先生关系非常密切,经常往来,他问凤先生是怎样打算的,凤先生表示坚决不去。特务后来采用逼迫的手段,天天找凤先生谈话。凤先生干脆躲起来不见。特务找不到他了,最后只好作罢。
杨世华老师介绍,她1943年下半年入学,1945年离校。她说,凤先生生活很简单,办学不遗余力。“凤阿”为凤先生书斋名,凤先生吃饭在书斋,经常都只有一份青菜汤作为下饭的菜。凤先生要求学生生活简朴,女生一律剪短发,不穿红袜套。所有的学生一不赌博,二要说话算话。凤先生办学,教育部原本是要成立国立正则艺专的,但凤先生不同意,说国家也没有钱,就办成私立学校。只有正则蜀校,是半公半私的,部分班级是替教育部、四川省政府办的,比如部劳班、省劳班。杨世华说,她们班是正则蜀校专科部,是部劳班,主要学生来源是江苏省立旅川中学的学生,以及接受了部分流亡的学生,一起合并入正则蜀校。她介绍,当时璧山文风桥头是专科部一院,天上宫为二院,河边乡大滩刘象干家宅为三院。考试成绩80分以上是甲级公费,70分以上为乙级公费,60分以上为丙级公费。而刺绣专业为正则蜀校的特色,私立,收费。其他专业不收费。
杨世华老师说,凤先生倡导男女平等,要求妇女解放。这个思想源于他读书时,学校一律不招收女学生,这让他感觉到社会的不公平。后来他结婚了,妻子胡氏,也是小脚女人,他更感觉妇女受压迫。所以,他1911年在家乡专门创办了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后来,在璧山创办的正则蜀校,专门设置了蚕桑科、刺绣科、美工科,招收很多女学生。
凤先生品质高洁。抗战胜利后,学校搬迁回江苏。离开璧山的时候,凤先生将223间校舍及其他全部校产无偿捐赠给璧山,而且临走时还将全部门窗、桌凳油漆一新。其中有一部钢琴,他女儿想留下来自己弹。凤先生说,大家弹比她一个人弹作用大。凤先生反对三妻四妾,晚年患了癌症,卧床不起,不能作画,但在其夫人生日之际,他由夫人扶着,画了一幅梅花图,献给夫人。梅花图构图两枝梅花,寓意夫妻相依相靠,背景是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