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欧阳杏蓬的头像

欧阳杏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31
分享

父辈的年

年关又近,虽然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但,年的脚步还是踏过冬月,进了腊月,望到了年关。年已经成了应景式的节日,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年——团圆,在经历过生产队的我们这一代,还留有父辈的印记。那些温暖,那些繁华,那些闹热,那些饮食,那一声鞭炮,那些笑脸,通常会预兆一些喜庆,掩盖父亲皱纹里的尴尬和担忧。在父亲的心里,年是随着爆竹一声除旧岁结束的,也是随着旧年的结束开始的。父亲是生活这一条线上的一只蚂蚱,用微小、卑下、脆弱、希望,用小小的力量,推着岁月进入下一个年轮。所以,年,从旧年结束,也从旧年开始,带着祝福,带着不甘,带着希冀与改变,推开春天的大门。

父亲是小心翼翼的,在地里刨食的人,收入单一,收入微不足道,稍有不慎,一年欠收,年关将成为一个家庭最难度过的关卡。年,在宁远的土话里,读难,过年,土话叫“古难”。对父亲来讲,过年就是“古难”——度过一个难关。父亲的年,从正月的暖风里开始准备。农村里的闲人,还在念着“正月肉多多,二月钓麻拐”的俚歌想着“吃正月耍二月”的时候,一家之主已经耐不住了,不等蛙叫虫鸣,用铁锹,用锄头,用犁铧,打开了春天之门。翻地、翻田,种庄稼,种田,都是老本行,干了几十年,已经像掌心里的纹路一样熟悉。但每次开春,心里都不踏实,做一个靠天吃饭的蚊蝇一样的农民,有太多的意外,哪怕是一阵意外的雨,足可以摧毁农民一季精心的准备。父亲没文化,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些话还是记得的,深信“人勤地不懒锄是刮金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父亲不仅要算计,还要倾力去做,算计不好,日苦夜苦打出屁股,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生活就会出洋相。营务农田不仅要算种子化肥,还要算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家,便是一个最小的社会系统,各种微不足道的关系密密麻麻,如同尘埃蛛丝,而父亲就在这些平凡的卑微的生活里,用自己的算计和贡献,获取小小的收成,滋养一家人和气平淡的生活。

从正月翻地,到二月下种,到三月大地复苏,作物生长,到四月养护田园……一路下来,风里雨里,只为一件事:有所储藏。老天爷赏饭吃,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那得搬回家储存起来,豆粮入仓,瓜果入窖,柴火上楼,井井有条。古话说仓禀实而知羞耻,现在是家有余粮心里不慌。一年四季,父亲像只工蜂,不断地在田园里盘桓,不断地从田园里搬回东西。蚂蚁一样,然而,父亲从不把自己当蚂蚁,而是心甘情愿俯首甘为孺子牛。从正月里油光发亮的肤色,到青黄不接忧心忡忡的菜色,从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的喜色,到凉风吹走燕子大地荒凉炊烟在天底下迷漫的烟火色,一年四季就这样在父亲满是汗味的胸襟里煨熟了,年的味道开始慢慢酝酿,在立冬之后,年已经具象化。有的家庭已经准备了几畦好菜,白菜从九月末就栽下秧的,一旁的空地夜浪费不得,芹菜、香菜、葱蒜,一样一样配点,搭配起来,上街就像摆个菜摊子,从冬月卖到腊月二十九,留一筐三十过年;有的已经把谷仓里的粮食、花生、豆子盘点了一遍,自家留多少,吃多少,余下的,便担到街上变钱;有的开始计划安排那些张嘴的牲畜,栏里两头白猪,圈里还有十来只鸡,河里还有多少鸭,猪得赶紧找过年买猪肉的左邻右舍订出去,鸡鸭多喂点,然后担到街上去;还有的逢人便说自己家的鱼塘什么出鱼,每天都说,大家记下了,也订了自己需要的草鱼、鲢鱼、鲤鱼、鲫鱼……日子红红火火,街上地摊的录音机放起的士高音乐,和卖鞭炮的、卖鸡鸭的、卖猪仔的、卖肉的屠夫的大嗓门,把街镇搞得黄河水不清。到了腊月,街镇已经改成了天天圩,四面八方的人,甚至是别乡别镇的人,这个时候都出动了,用买和卖,把年的氛围推上了高潮。扯布的,买副食品的,买鞋的,手里提溜一个露着番鸭头的化肥袋子慌里慌张的,双手插在兜里向着面前走过的姑娘挤眉弄眼的,打口哨呼朋引伴的,一条街在年的催化下,把一年四季展览开来,山货味、地上的花生壳、街道上冷不丁一泡牛屎、一边叫嚷嚷一边挥手的妇女……从早上七点起圩,到街上人影稀疏的黄昏日暮,都是一种迎来送往的繁忙味道。

父亲带着我卖菜,整个村里的年轻人,都在父亲母亲的带领下,在清水桥的马路边卖菜。马路两边已经解禁,我们村里卖菜的队伍就占了一边;还有卖橘子、卖香蕉、卖苹果、卖糍粑、卖荸荠的,也占了不少地方。卖东西的一脸焦急,两眼在人流里滴溜溜转;买东西的也一脸焦急,一路问价钱,生怕买贵了。父亲安置好我和菜,便背着双手,沿路而上,过了好一会,回转说卖菜的队伍至少排了两里路长,双牌那边都来人了,三轮车,一车一车拉过来,车子不准进市场,个个都拿着蛇皮袋。今天的菜,不好卖,便宜还是能卖。父亲说着这些,还没说完,我已经走远了,父亲转返来了,轮到我到街上看热闹的了。我要去布行,看卖花布的姑娘,那是一个安安静静卖布还在思考的姑娘,我喜欢她的恬静和眼里若有若无的忧伤,春天在我的心里躁动,我知道没有结果,但我每次到了集上还是会去看她,远远看,不过瘾,又从她的摊位前招摇走过——只是不管怎样,她都不知道我在看她——亦或许她选择性的忽略了我,一个乡下卖菜的和一个在镇子上卖布的,注定不会有出彩的事。明知道是这样,我还是会去看,就像在偷看一个谜一样的外部风景,然后通过幻想自洽获得一些满足。我从来没有跟父亲提过,哪怕是父亲举全家之力,为我买下了一辆凤凰牌单车,我仍是守住了这个秘密。

分田到户之后,年关景象与以前有了天壤之别。搞集体,大家把十个手指扯得一样齐,生产队里也早有安排,杀几头猪,分多少红糖,分多少黄豆花生,掂量来掂量去,还是人多粥少,最后,生产队里的那条老牛也安排上了,一家一户分两斤牛肉,这个年大伙基本能过了。然后,家里准备多少纸包糖,多少爆米花,多少荸荠,都要精心计划。年初一,村里的孩子四处走巷串户拜年,不能让拜年的孩子空手。有了猪肉、牛肉,还有血鸭必不可少,这是规矩,于是,便又劁伴搭对,两家人合买一只鸭,杀掉鸭子,鸭血也要平半分,鸭肉不够分量,来客人了,那就花生米、黄豆垫底,总之,想发设法也要弄出两碗炒血鸭,在亲戚面前挣个面子。全家老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不管贵贱,必须整一身新衣服。年三十吃了晚饭后,妈妈拿出来分给大家,大家喜气洋洋,试穿一回,脱下来叠好放妥,父亲也有一套,而且是最拉风的卡其布,这是一家人的门面。到了年初一,天还没亮,喜欢赶早的,起来打开大门放一挂鞭炮,迎春接福,又觉得大清早实在冷清,裹着一身新衣,爬上床再去睡一觉。起来吃了早饭——不是粑粑,便是面。粑粑甜,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蜜蜜,面寓意有面子,一年过的高高兴兴。吃过早饭,小朋友便在门口集结,走巷串户拜年,一路嘻嘻哈哈。来拜年的外村亲戚,在村前石板路上,或三三两两步行,或几个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一块肉,后座上驮个孩子,一路叮叮当当进村走亲戚了。

我对分田到户的最初几年的春节印象特别深刻。

过了腊月,父亲便开始落实过年的各种安排,腊月二十之前卖东西,菜啊、豆子啊、花生啊、鸡鸭啊,都力争在腊月二十之前处理干净,然后二十一杀头猪,二十二“满当克”(到处检查一下),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大扫除,二十五磨豆腐……一切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处事,井井有条。那时候,家家养猪,人客多的,请个屠夫,不管猪大猪小,宰一头,猪肉猪杂,管齐;人客少的,两家,三家,商量好,也从栏里拖一头猪出来,请个屠夫宰了,分匀了,提溜回家,大半用来做腊肉,小半用来做酿豆腐。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烘腊肉的炉子,腌好之后,烧生柴熏干水汽,然后架到炉子上,用炭火、茶壳、米糠缓缓烘烤,白肉在烟熏火燎和炭火的热力中,迸出油脂,滴到炭火上,滋滋响,白肉也开始慢慢泛黄,一天一点变化,然后在父亲的翻检中,不知不觉变得金黄,好奇剥开一点外面焦黄的皮肉,腊肉那味儿香得直勾引口水。父亲见了,说晚上就煮一块,那么多腊肉,十天半月吃不完的。到了过年那一天——年三十,照例要先上山祭祖辞年,杀一只公鸡,烧几捆纸钱,恭恭敬敬做三个揖,倒好酒,插好香,口里念念叨叨,请求老祖保佑,再放一通鞭炮后,才算完成了仪式。我们下来四处玩鞭炮,父亲便提溜了鸡回家,在家门口再杀一只鸭,褪毛,然后在炉头上取一个腊猪腿,搞一个菜箕,把这些装好,捧到河埠头,在夕阳下剖鸡剖鸭。河埠头那一溜青石板上,蹲着一排父亲,手里的家伙什大同小异,腊猪腿、腊猪耳朵、白白的鸡鸭肉、黑乎乎的海带或者木耳,一边捋水,一边说笑。说的最多的,就是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过年,鸡鸭肉,红薯酒,管够。还有的感叹,光今晚这一顿,全中国要吃掉多少钱啊……话音未落,立马有人补话:年头苦到年尾,就是为了今晚这一顿……大家说着,笑着,谈着,一致认为这生活好了,放到前几年,想都不敢想,能这么大吃大喝,人心不能足,未来会更好……今年平平过,明年买马坐……大家七嘴八舌,直到夕光落到水面上,河埠头恢复平静,村里黛色屋脊上,淡青色炊烟一绺一绺,缓缓升上除夕的天空,风若有若无,气温正好,明天好走亲戚人家……大家喜笑颜开,陆续回家,因为除夕,生活一下子饱满了,日子一下子祥和了。年在父辈手里,成了一个柔软暖和的节日,散发着优美的人性与人情。

又到腊月,年关指日可待。上班下班,大家都在谈论过年,希望年后能走出疫情的困扰,正常生活的时候,我在犹豫,今年是否要回老家过年。父亲在2020年春节后,拿到了抵达人生终点的单程票,没有留下一句遗言,撒手人寰。没有父亲的春节,每年除夕那天要上山向父亲辞年请安了,孤零零一堆土,那就是父亲的归宿!感觉人生有限,岁月无情,心情特不好。每次下山来,在空荡荡的河埠头上,夕阳苍黄,大地冷寂,当年蹲在河埠头上说笑的父辈,几乎都领到了人生的终点票,陆陆续续下车上山了。而活着的几位长辈,已经不再主持家务,甚至,不再喜欢出门,还爱上了关门过日子。年轻人过年也甚少杀猪宰牛,而是采购一些预制菜或成品,简单省事。巷子里,晒谷坪上,宽阔的村道上,鸡狗匿踪,荒凉冷清。大门上新帖的春联还是那么红艳,而我总感觉到,我接过了父亲的责任,带着孩子们,有些落寞,有些提心吊胆,也有些无奈,但都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母亲,让孩子,看到我的力不从心。我似乎看到了父亲寒星般的眼眸,仿佛在告诉我:这就是做父亲的滋味。

岁月是一张单程票,生活却是个圆,年是起点,也是终点,从父辈,到我辈,到下一辈,距离还是那么长,滋味也没变,形式在流传,一年一年累积,便是一世人生,小小的,负重前行。父辈按部就班,我辈按部就班,无法更改过往每一步,生活不仅要继续,还得要笑,尤其是这年关时节,希望总会让人生豁然开朗。在父亲遗像前,我祈祷再次相逢时,春暖花开,沧海桑田,一切都好。

2022.12.2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