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欧阳杏蓬的头像

欧阳杏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2
分享

念深圳


深圳曾经就在面前,我在福永工地,看夜里的深圳,惊喜,又自惭形秽。惊喜的是,我就在深圳,在特区外面,离特区只有一个硬币的距离。即便这样,我不能进入深圳,我没有边防证,身上只有一张临时身份证,身份证上的“欧阳”,被写成了”区+陽”,“陽”字的双耳旁直接变成了“区”,拿出身份证,不向人解释,就没有人认得这一个字读两音。没有边防证,进不了铁丝网保卫的深圳特区,没有正式身份证,找不到活。自惭形秽的是,我一双赤脚,怎么敢踏入繁华。即使我有一张厚脸皮,没有学历,没有保荐的人,身上还没有钱,进了特区,也是多余,继续流浪,在高楼大厦,或许还不方便觅食。

在福永的工地上,白天忙于奔波,一边流汗,一边祈祷。夜里,洗去身上的灰尘汗迹,在天台上,看霓虹装扮的闪亮的特区,底层和现代高层之间巨大的差距,常常会让我断了所有念想。哪怕工友喋喋不休,说家乡的某某在华强北,在福田,给他带来了希望,鼓舞了他,我无动于衷,我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我要向上,当我脚上有两块无形的石头坠着,举步维艰。不向上,又没有退路,矛盾里,便是闯荡,四处闯荡,青春一文不值,直到心里那些梦幻变成了百衲衣,我才收集到一些谋生经验。一个农民子弟,赤手空拳,离开老家,就进入了丛林,生存下来,得付出比种地还大的代价。好在天道酬勤,在勤奋的摸索中,像蝉一样蜕壳,就成长了。

离开福永,在珠三角各地闯荡了一段时间,因缘际会到了广州,被一个陌生却重情的老乡带进了期刊行业。当年五月去长沙参加一年一度的期刊图书订货会,在旅店里,认识了在深圳做书刊发行的陈清水。长沙是我们湖南省的省会,但不因是本省就熟悉大度。五月梅雨,天冷,我们从广东去的,还是广东的装扮,衣襟单薄,冷的脸色发青。有钱的出去买衣服,游玩。陈清水腿脚不便,小儿麻痹,不方便出去,我们便在房间坐在床上裹着被子聊天。清水是江西人,江西湖南,互为老表,可在长沙,我一样人生地不熟,还囊中羞涩,只能在一起聊聊虚渺的前程。清水邀我回去之后,去深圳找他,看看市场,找找新的合作机会。我应承下来,广州到深圳,开车、坐大巴,都不要两个小时。但作为南方的两个国际大都市,其间的交往合作是密切的。去深圳,或许有机会。因为这个时候,我不是个人了,后面有期刊社做背景了。

没到深圳,一直以为陈清水在深圳过的是风生水起的日子。

到了深圳,出了车站,见到清水,他开着三轮车来接我,一脸汗垢。

现实和臆测之间,何止十万百千里!

他在深圳做的发行,是派发,往每个书摊派期刊,月底结账。这是期刊发行最重要的一环,打通最后一公里障碍的一环,收入却不高,劳力活,都发不了财。陈清水却一腔豪情,说着他的宏伟计划,说到年底,他的派刊人员要发展到五十人,代理的期刊,要扩大到三十种以上,每一天,员工都要跑起来,帮他挣钱。我看着他拄着拐棍走路吃力的样子,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到了饭店,他举着杯子,大口喝酒,酒意上来,酒后吐真言,说钱是劳动修来的,不满足劳动,才能赚更多钱。他说自己当初在深圳火车站抱着一捆报纸叫卖,到今天,从一无所有,像狗一样,到现在公司十几个人,还是那么辛苦,但不像以前那样,看人脸色,遭人呵斥了。年轻人出来,要耐得磨。清水一饮而尽,带我去福田街头,找书报摊,看他派发的杂志。深圳街头跟广州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年轻人多,青春朝气扑面而来。灯光,各种颜色的灯光,与青春很配。

离开之后,我念念不忘深圳。

换了单位,去做文创,参加深圳每年一度的“文博会”,同事张丽带着我们,认识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股东单位的肖凯元先生。见面一问,肖先生是潮汕人,我便想起了我在潮汕流浪的七年时间。潮汕像个默默的老师,在我流浪的岁月里,教给我许多的谋生之道。其一便是广交朋友,其二便是灵活就业。做好这两点,人在哪,都不会饿死。肖先生作为地主,要尽地主之谊。带我们去东部华侨城,看落地的文创产品,末了,去海边,看看大海,吹吹海风,然后在大梅沙觅了一个相熟的酒店,用海鲜招待我们。饭店前面的停车场之外,就是大海。大海轻翻浪花,拥吻着海边的乱石,一次一次,百转千回。近处的海水,披了灯光的华彩,鬼魅如霓裳。远处的海水,披了夜色,倒深沉得神秘起来。我们聊潮汕的人才,聊广州的文创产业,聊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前景,聊深圳的前沿位置。我们意气风华,势在必得。其实,我们都想得到一些资源,资金的,政策的,人才的,等等。我们那么肆无忌惮,又那么认真,仿佛文创照亮了我们的未来。

未来不可知。

我们被不可知的未来掌控和摇晃。

我离开了文创行业,和张丽、吴桂娣虽同在一个城市,通个电话容易,见面难了。和一百公里之外的肖凯元,那么一个有想法,有豪情的朋友,只能在年关时节公式化的祝福和问候了。陈清水换了手机,已经消失在人间了一般。肖凯元是潮汕人,以他们的秉性,他是不轻易换手机号码的。偶尔想起,打个电话,还能打通,欢迎来广州,欢迎来深圳。彼此邀请,却没有一次成行。二O一六年,亦师亦友的胡振国从广州调往深圳,给了我一次去深圳的机会。他虽有公职在身,和他相处,一直很舒服,聊互联网,聊王羲之,聊文创,聊人生,这个湖北大山里出来的高干,修身、齐家、干净,真诚,把做人讲得别有风味。我们扬眉吐气,人生仿佛没有尽头。他走的时候,我没有去送行。他到了新的单位,我要去拜访。相交十年,意气而已。就凭这个,我去了深圳,按照他给的地址,像一只蜘蛛一样,直接扑了过去,喝了一杯茶,又像一只蜘蛛一样,爬了回来。是的,跑两百公里,只喝了一杯茶,但见了一个十分真诚的朋友。

六年了,是的,已经六年没有去过深圳了。

这对于做生意的我,每天忙碌,我倒觉得没什么。朋友和生意伙伴倒惊诧了,难道我在深圳没有一个客户,难道我在深圳没有一个朋友了?

我打开微信,想给深圳的朋友划拉几个字。

在通讯录找他们,陈清水,十五年前消失了,肖凯元,十年未见了;振国兄,六年未见面了;蔡峥嵘,二十年未见面了……盖在名字上面的灰尘太厚了,我知道他们是明珠,但彼此之间岁月无形的障碍,不是一两句客气问候便能清除的。如果花很多时间,维护这种纯粹友情,好像不容易,不太值得。我很悲伤的想起了利用价值。即使知道没有一同抵达终点的陪伴,我们没有那么俗气,但对曾经的真心实意,还是满怀感激。我们之间已经有了一道一百公里的距离,以前,血气方刚的时候,打车,甚至步行就可以到达。现在,不是深圳挡住了我,不是距离需要花费时间,是年龄凭空设置了障碍,是健康约束了任性。过往的那些美好保存得很好,朋友的印象很好,深圳的印象很好,末了我还是说一句心里话,要健康,无论是六O后、七O后,还是深圳,无论我们回不回老家,无论以后我们见面不见面,我们都要健康生活,健康面对未来。

念起深圳,我想,我们不能永葆青春,但我们能增加人生的淳厚。

2023.3.2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