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万古长
平安符
在柚子花开季节,我走进了素有“八百年王朝”之称的老司城。五月的阳光下,雨后的清新空气里,柚花的馨香,远远地飘散开来。那种柑橘植物所特有的芳香,若有若无,优雅而不浓烈,沁人心脾。我与同伴爬山窜寨,寻古觅幽,几乎都浸润在这种香气里,在古街,在驿道,在农舍旁,在柑橘园里,我随处可见洁白的盛开的柚子花树,有的是一株,有的三二株;或亭亭玉立,傲然独世,或嘤嘤私语,顾盼生辉;连山遍野,花海锦绣,一团团白茫茫的恣意争春。村连着村,山扯着山,整个原野花香弥漫。愈近花海,那馨香愈纯冽,比初生婴儿身上的芳香还要亲切和温暖,令人终身不忘。游客们走进房前屋后的柚园,争相抢拍娇翠诱人的柚树,含苞欲放的花蕾,漂浮一地洁白似雪的柚子花瓣,怡情愉悦如花。似乎老司城从古至今,都浸泡在这种绝美得使人心痛的馨香里,而愈来愈变得日月悠长。
老司城的馨香来自于历史文化的弥久不衰。据《永顺县志》记载,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土司王朝的司治所在地。土司鼎盛时期,这里成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曾辖20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宋、元、明、清代,时间跨度818年,经历了28代,共有35位刺史与土司执政,其土司王朝自成一体。
老司城的地理位置独特,地势险要,四周群峰拱卫,当年只有一条水路进山。两岸青山矗立夹江,当有一人守道,万夫莫开之雄势。老司城前有六座山峰拱抱,如绣屏环绕,抵挡外势入侵;古城盘踞山腰,瞻前顾后,形如“万马归朝”之格局,唯马首是瞻。老司城右有擎天之柱,左有翠窟晴岚山,崖前万仞绝壁,天险难逾,守护王朝基业万代;老司城后有福石山、禄德山、寿德山,被历代风水学家称之为“福”、“禄”、“寿”三星山,意为福禄寿喜功德圆满。由此看来,土司城的选址与建造,凝聚了少数民族的聪明智慧,讲究天时地利,利用天险层层设卡,时刻防御着外敌的侵袭,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社会生态圈。
明代江西右布政使李靳有诗赞曰:“万仞崔嵬壁立山,个中风景别人间,虚涵浩气春常在,静闭尘嚣夜不关,月薛葱笼凝翠霭,云梦缭绕带苍颜。何年得入灵溪境,吟对樽前着意看”。
老司城的馨香来自于多元文化的汇萃。老司城内信奉多元宗教,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土家族本土祭祀文化及彭氏家族文化。道教文化遗址有祖师殿、城隍庙、水浒阁、社令坛、稷神坛等;佛教文化有观音阁;儒教文化有关帝庙、文昌阁;土家族本土祭祀文化有八部大神庙、吴着庙;彭氏家族文化有彭氏宗祠、绳忠楼、世忠堂。多种文化相互共存、相互包容,体现了永顺土司辖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特征,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经世实用的朴素思想。
老司城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散发出独特的馨香。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老司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袭,所同化,保持着自身特有的人文风俗习惯。土家族原住民每逢过赶年、二月二、四月八等节日,都要举行毛古斯、摆手舞、梯玛祭祀等民俗活动,传承了千年历史,全村男女老少乐在其中。在摆手堂前祭祀祖先、祈求神灵的庇佑,感谢上天赐予的丰年,沉浸在虔诚的宗教仪式之中,从而使人人懂天恩,祭祖先,知温饱,享太平,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感恩的朴素思想,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居地。我见过原始古朴的毛古斯舞,全身披着稻草的族人,演绎着祖先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有的围猎而攻,有的烧野垦地,有的播种生产,有的坐堂讴歌,张扬着一种生命的律动和喜悦。正如坐堂歌里所唱的:“三班老少坐商量,商量合鼓来祭祀。姑娘小伙鼓舞戏,喜笑颜开在此时。合鼓要送发登去,祭祀祖宗不能丢。”“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土人彭施铎用竹枝词记述了当时的盛况。
老司城遗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对于拯救迄今逐渐消亡的土司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今被联合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古老的文化在灵溪河畔散发出新的芬芳。
我站在百年的土家族吊脚楼上,俯瞰着窗外盛开的柚子花如白云悠悠,从两翼峡谷延展到了天边,随风而来的花香熏醉了游人。恍惚间,我看到了一只凌空展翅的大鹏冲天而起去遨游九天。这大鹏就是蓄势千年的土家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之魂,峡谷里连绵盛开的柚子花海仿佛为她插上了白色的翅膀,馨香万古长。
曾发表于湖南湘西《团结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