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安符的头像

平安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8
分享

金庸在湘西泸溪的轶事

金庸在湘西泸溪的轶事

平安符

大侠金庸浪迹江湖一生到过不少的地方,据研究金庸的专家统计,居住过一年以上的有八处,按照其人生轨迹排序,分别为海宁袁花、嘉兴、丽水碧湖、衢州石梁、湘西、重庆国立政治学校及中央图书馆、杭州《东南日报》社、香港。除湘西外,各处履历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而唯独他在湘西的两年,其生活和工作地点及状况语焉不详,本人也很少提起,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团。金庸的中学同学余兆文先生填写的《履历表》在南京的发现,才最终揭开了谜底。余兆文履历:1945年5月至1946年6月,湘西泸溪浦市私营湖光农场管理员,介绍人为查良镛,证明人亦为查良镛。查良镛即为后来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武侠世界而享誉国内外的大侠——金庸。

金庸在湘西泸溪县浦市湖光农场生活和工作过两年的坐实,让一批金庸迷如获至宝。他们开展广泛的田野调查,并大量的查阅《泸溪县志》和历史档案,在当地兴起了寻找湖光农场旧址、寻觅金庸足迹、搜集金庸故事的热潮。皇天不负有心人,借助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场景描写,金庸迷们不辞辛苦终于发现了湖光农场旧址,并且找到了当年见过金庸的覃姓老人,了解到不少遗失在历史烟尘中的轶事,弥补了金庸在人生转折关头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也对金庸的小说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湖光农场探秘

金庸曾经生活工作过的湖光农场究竟在哪里?刚一开始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征集线索有五处之多。一说是泸溪老城苗圃,二说是泸溪红土溪村厢子岩旁,三说是浦市铁柱潭村后山,四说是泸溪县浦市五果溜村,五说是泸溪县麻溪口种羊场。调查工作繁芜而又艰辛,一年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李燕华走访到泸溪县麻溪口种羊场时,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口中探到,此地在新中国成立前叫湖光农场,调查工作才有转机。获得这一宝贵信息后,他专门查阅了泸溪县档案局关于县种羊场创建的原始资料。从《泸溪县志》中发现了一段记载:“麻溪口种羊场位于沅水中游西岸,地邻浦市、李家田、上堡三个乡镇地界,面积1.2780万亩。民国时,宁乡人王侃在此办湖光农场。新中国成立后,县于1956年在此创办畜牧场。”(后经查实“宁乡”应为“临湘”)

随着调查的深入,历史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湖光农场始建于1940年7月,创建人为岳阳临湘人王侃,又名王金一,时任中国农民银行沅陵支行经理。《湖光农场创建经过》一文记载:“将场址(选在)铁柱潭的青水溶(山名黄土溶)。青水溶长约一华里,上至溶坳,前后至基坎,有山地两百多亩,水田约二十亩。此地,原来森林密茂,经常隐藏盗贼,劫掠过往客商,政府就派附近的农民将所有树木砍掉,并放火烧光,(变)成了一片荒山秃岭,正好作湖光农场的场址。”现今湖光农场旧址属于泸溪县浦市镇麻溪口村。湖光农场“雇请当地二十多名青壮年,其中大多数是为了躲壮丁而来。他们先是剖茅、砍树木和竹子,竖起了五排四间的一栋茅房,还有一栋猪圈、厕所。接着就在场里种田、开荒。还养有一头耕牛、三十多只山羊、数头生猪。建场第二年(1941年),时逢大旱,大部分农户无收,而该场却收得稻谷一万多斤,包谷两千斤,草烟四千斤。”

金庸曾两度寄居湖光农场,时间达两年之久。他于1942年夏从浙江衢州中学毕业,正是抗日最艰苦的年代,江浙等地相继沦陷,前途无望,人生迷惘,彷徨失措。在同学的邀约下,他们一行八人结伴从家乡出发前往重庆投学。千里跋涉,途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五省,行至湖南时盘緾告缺,加至本人因病滞留。他与同学分别后,独自一人投奔衢中的同学王铎安的哥哥王侃,在1942年冬天抵达湘西。他在湖光农场安顿下来,准备第二年继续报考大学。当时,大雪封山,无法前行,他在回忆中讲到:“抗战时我曾在湘西住过两年……冬天的晚上,我和他们一齐围着地下挖起来的大树根烤火,一面从火堆里捡起烤热了的红薯吃,一面听他们你歌我和的唱着,我就用铅笔一首首地记录下来,一共记了厚厚的三大册,总数有一千余首。”当年十八岁的他急于求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于1943年夏天离开了农场。

金庸第二次来到湖光农场是在1945年5月,并且邀约了同学余兆文一同前往。他们被王侃聘为农场管理人员,负责油桐的育苗、种植、开发工作。据《湖光农场创建经过》记载,余兆文任主任,茶良容(查良镛)为副主任,彭海清为会计,直到1946年6月,余、查俩人才辞职返乡。

在乡村田野调查中,我们采访到与金庸见过唯一一面的八十多岁的覃姓老人,据他回忆,金庸为人谦和仁善,夏天里穿一件蓝色布衣,而且还给八岁的他送了两百元民国纸币,叫他买糖吃。他的父亲因售卖五亩山田给湖光农场,因而与金庸结成朋友,彼此相互走动。他被父亲带去农场玩耍时遇见了金庸。金庸平常也喜欢种植蔬菜、搞试验,尤其是引进了外来品种西红柿,成熟后红红的果子让村民大开眼界。

湘西盛产油桐,在民国时期,泸溪浦市成为全国第二大桐油出口基地。同时代的文学大师沈从文曾在《泸溪·浦市·箱子岩》一文中记述:“那时节沿河长街的油坊尚常有三两千新油篓晒在太阳下。沿河七个用青石作成的码头,有一半常停泊了结实高大的四橹五舱运油船。”湖光农场的桐油搭乘浦市的运油船出沅陵下洞庭抵达上海,生意十分兴隆。

2023年10月,配合央视人文专题片《大侠金庸》的摄制,我与县文联李燕华主席陪同龚群导演勘探了湖光农场旧址。我们爬上高山之巅鸟瞰农场全景,阳光普照山川,满山树木蓊郁,绿荫如瀑,山塘水色似镜,青水岭和黄水岭裹夹着青翠的溶谷像一条卧龙。百米之外是著名的铁掌峰绝壁,一排排赭黄的悬崖耸立在沅江之畔,与深秋碧蓝的江水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八十年前的金庸曾也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妙不可言,不可言状,注定为以后要写的小说埋下了伏笔。

铁掌山溯源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写道:“裘千仞道‘从此处向西,经常德、辰州,顺沅江而上,泸溪与辰溪之间有座形如五指向天的高山,那就是铁掌山了,那山形势险峻……耸天入云,峭兀突怒……’”从此“铁掌山”流传于世,民间也有称铁掌峰的。

我们在田野调查中,游览了沅江中段的各处水域,按图索骥,猜疑可能是泸溪县种羊场边沅江段的辛女岩山峰,但是心存介蒂,无法确定;因为研究金庸的主流学说一直认定湖光农场在沅陵。如今,可以证实铁掌山就是泸溪境内的辛女岩山峰了。金庸年少时多次攀越辛女岩险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作小说时移植了场景,在潜意识中代入了自己的深厚情感。

辛女岩在当地传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昔高辛帝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诏令下达后,时有五彩神犬盘瓠遂衔人头造访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头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辛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后来被误杀,其妻辛女盼夫心切,守候在沅江边,幻化为石峰。从此人们把石峰唤作辛女岩,世代铭记。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改“辛女岩”为“铁掌山”,主要与铁掌帮有很大的关联。铁掌帮总舵驻扎在铁掌山一带沅江边,其帮主裘千仞精于铁砂掌和轻功。他勤练铁砂掌称霸一方,持强凌弱,暴征横敛,带领铁掌帮在沅江盘剥过路客商钱财,民怨载道。书中描写了郭靖和黄蓉偷闯铁掌山的情景,“两人掩到西厢,见一室内一只大炉中燃了洪炭,煮着热气腾腾的一镬东西,镬旁两个黑衣小童,一个使劲推拉风箱,另一个用铁铲翻炒镬中之物,听这沙沙之声,所炒的似是铁砂。”裘千仞“头上冒出腾腾热气,高举双手,十根手指上也微有热气袅袅而上,他忽地站起,双手猛插入镬……裘千仞似乎忍热让双掌在铁砂中熬炼……”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得知,湘西自古民风剽悍,人们自幼练习拳术和气功,以达到强身健体、保家护院的目的。县志中记述,湖光农场原来森林茂密,经常隐藏盗贼强匪,劫掠过往客商。客商必须结伴同行或雇用保镖护商,沅水一带始而流行习武风气。练习铁砂掌必须循序渐进,常年勤下苦功方可告成。初练时,练功者双掌先拍击装有谷物的袋子和插击木桶中的绿豆、黄豆等,待功力增强后,再逐步换成河沙和铁砂,最后双掌在烧红的铁砂中反复煅锤,直到硬如铁掌乃成。每次练功要用药酒浸泡双手,活血化瘀,强筋壮骨。功成后,双掌开碑裂石、摧枯拉朽不在话下,轻击人身肝胆俱碎,重击则杀人于无形之中。湘西民间盛行习武,让少年的金庸见识不浅,也成为他后来写武侠小说的宝贵素材。郭靖和黄蓉大战铁掌帮的故事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金庸武侠迷。

苗疆风情采撷

泸溪地处苗疆,民族风情浓郁,人们纯朴、友善、真诚,使年少的金庸印象深刻。他寄居湘西结交了不少的苗、汉朋友,深深地体验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艰辛和苦难,而怜悯苍生,锄强扶弱,行侠仗义的思想,亦影响了他的一生。

1957年他在香港《大公报》刊发的一篇随笔中回忆:“抗战时我曾在湘西住过两年,那地方就是沈从文《边城》这部小说翠翠的故乡,当地汉人苗人没一个不会唱歌,几乎没一个不是出口成歌的歌手,对于他们,唱歌就是言语的一部分。”

在这期间,金庸结识了当地一位覃姓农民朋友,他在《谈〈彷徨与抉择〉》记述:“那时他(覃姓农民朋友)正和邻村的一个姑娘在热恋之中。湘西农村中的恋爱很是罗曼蒂克,男的女的隔着一条小溪,躲在茶花后面你一曲我一曲的唱着山歌。这些山歌的调子很少变化,那词是每个人即兴编造。他和那位姑娘在晓风之中,明月之下,不知已唱了几千几万首山歌,每块岩石、每一株桐树都记住了他俩缠绵的深情的歌声了。”

湘西是山歌的海洋,山多情,水聚梦。人们崇尚自由而浪漫的生活方式,追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享受安宁的日子。金庸像蜜蜂飞进了民歌的大花园,不断地汲取养分,他采撷民歌素材和楚辞巫曲,乐在其中而无法自拔。

《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述:“凡已成龄之男女,年达十六七时,春心发动,瓜破待期。每于赶场或野外劳动,遇上俵辈或异姓同年,往往表现一番春色。先用言语旁引,或用歌词挑逗。言动心,歌动听,藉为鹊桥。”逢重大节庆和庙会、或者赶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歌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

湘西民歌原始,纯真,不作做,讲究言由心生,情由境发,声情并茂,音韵缠绵。他们遇山唱山,见水唱水,唱得花儿露笑颜,唱得鸟儿齐啁啾,唱得姑娘心怒放。金庸后来说“我曾学这种民歌式的体裁”,创作了《梅心曲》:“梅花村旁湖水清,不知湖水有多深,抛块石子试深浅,唱个山歌试郎心。满湖落花不知深,不知郎心真不真,灯草拿来雨头点,碰头才知一条心。看花要看梅花林,梅花越冷越精神,种树要种芭蕉树,从头到根一条心。蜘蛛结网在梅林,蛛丝虽细黏得紧,由他飘东与飘西,黏东黏西在眉心。”

我们在田野调查中,也收集到一些湘西民歌俚曲,择一二予以展示。譬如,谈古论今的民间传说唱词:“不唱东来不唱西,单唱前朝朝庭事。盘瓠辛女高山坐,子孙代代永传诵。盘瓠坐在盘瓠洞,辛女坐在岩头上。辛女落河洗衣裳,衣裳晒在桥头上,盘瓠那日取衣裳,谈情说爱细水长。人间自古几千年,哪见女崽追男伢,帝女甘愿嫁英雄,盘瓠辛女永传奇。”

男女相悦相爱的情歌对唱:“高山流水叶子青,哥恋姣妹是真心,世上女子万万千,盼妹开口哥想听。”

“三月开花满园香,蜜蜂采花才开张,花言巧语哥会讲,阿哥耍妹妹心伤。”

“斑鸡飞进苗山寨,栖到妹旁扇翅膀,盼妹有心来相会,求妹当家哥心愿。”

“河里起风浪打浪,树上无风叶不荡,哥若真心表心意,拉妹双手不准散。”

“麻布洗脸初相识,睇妹好像七仙女;红线牵得姻缘成,好比鸳鸯栖高枝。”

金庸曾在岳麓书院说过:“湘女很多情,很出名的。我从小就听桃花江的歌,我想象到湖南来可以见到很多漂亮的小姐。实际上当然还是见到了,不过见到了,也只是看看罢了,没有下文。”

在湖光农场,流传着金庸寄居时发生的一段凄恻动人的爱情故事。倜傥不羁的少年被村姑“翠翠”所吸引,并引发出一段罗曼蒂克式的恋情,结果“没有下文”。这段恋情让金庸又爱又恨,恩冤难断,隐忍多年而不愿意提及。后人猜测,这也许是他要刻意回避的隐痛,故意忽略了少年时在湘西的生活轨迹而变得神秘莫测?!

村姑是农场雇用的食堂炊事员,苗族人,同金庸在湖光农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暗生情愫。她像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她善良、聪明、贤惠,美丽温柔且能歌善舞,亦有一手好厨艺。湘西的四时山珍经她打理都能变成美味佳肴,春天有竹笋、夏天有地衣、秋天有枞菌、冬天有腊肉和野味,她紧紧地抓住了年少的金庸的胃口,让金庸一辈子难以忘怀。她给予困顿中的金庸更多的关爱,用湘女的柔情慰籍颠沛流离的男人的心,让穷困潦倒的金庸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美好。时过境迁,我们无法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和情感,但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能够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书中,金庸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塑造了铁掌峰下因情生恨、因爱生冤的黑沼隐女的形象。书中写道:隐女想“我那人对我只要有这傻小子十分之一的情意,唉,我这生也不算虚度了。”

黑沼隐女名叫瑛姑,原名刘瑛,本是大理国段皇帝的贵妃,因与“老顽童”周伯通错爱生恨,逃出皇宫隐居到湘西的沼泽地修练武功。而老顽童也因此落下心病,他走南闯北,挖空心思地躲避瑛姑,不敢相见一面。金庸借老顽童的嘴无意中透露心事 :“想当年,我只不过……唉,那也不用说了,总而言之,若是有女人缠上了你,你练不好武功,固然不好,还要对不起朋友……而且你自是忘不了她,不知道她现今……”

年少的金庸携带《诗经》和《牛津袖珍字典》来到苗疆,曾试图翻译成英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在湖光农场,在铁掌峰下,在桐花地里朗读诗经,沐浴雨露阳光,追寻风花雪月。他汲取了《诗经》的养分而变得春心萌动,一旦融入到民族风情浓郁的苗疆,注定要发生一场刻骨铭心的恋情!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说过:“人生应该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大侠留下的故事仍然流传在湘西的山水间。爱我所爱,人生无憾,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2023年11月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