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皮人的头像

黄皮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3
分享

万里长江第一桥

离开武汉40年了,在我记忆里,对武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横跨天堑的武汉长江大桥,再没有任何一座标志性的建筑,能够像它那样凝结着我几十年的浓浓情结。我与大桥的年龄相差无几,至今年,共同走过了一个甲子。60年的风霜雪雨,60个春夏秋冬,宛如昨日一般……

孩提时,我曾无数次伫立在龙王庙的堤坝上,眺望烟波之上如彩虹般横跨的大桥,那是架设在幼小心灵中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于是,我与小伙伴一道要么乘坐轮渡,在缓缓移动的船舷旁观看桥姿;要么登临龟山,立于巅峰之上俯瞰桥面;要么由龟山角下徒步,丈量桥上的每一寸柏油路;要么从桥下拾级而上,一口气爬上七层楼高的桥头堡。那时,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知道大桥有多少桥墩?楼梯有多少台阶?桥面有多少根电线杆?护栏有多少块挡板?甚至,我们童年最大的理想:就是像解放军叔叔那样,每天威武的挎枪守卫在大桥上。

年轻时,每当我的人生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当知青临插队前、上大学临去哈尔滨前,参加工作临去秦皇岛前,我最喜欢去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站在桥下的岸边,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流经桥墩,溅起的浪花和漩涡顺流直下,引起我无尽的遐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会想起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于是,我精神抖擞地走向新的生活;另一个是大桥的平台,高度正好与大桥第二层的火车轨道平齐。看着往来的火车吐着白烟,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仿佛在召唤我走向未来。于是,我坚定不移地朝着前方迈进。

再后来,我定居北京,每次陪外地客人来武汉旅游,长江大桥是必到之处。我会带客人到岸边,观看江水浪击桥墩的壮观;带客人去平台,欣赏火车穿越大桥的美景;带客人爬楼梯,体验长江大桥的巍峨;带客人走桥上,阅览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雄姿。当然,我每次回武汉,但凡有时间,会重游长江大桥,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上观汽车、中观火车、下观轮船;继而,在江岸边、在平台处,在大桥上,寻找我童年和青春的脚印,回味那些逝去的一幕幕令人终生难忘的场景。纵使不回武汉,也会时常梦游长江大桥,亲吻那些熟悉的电线杆、护拦板和楼梯台阶。

这种对武汉长江大桥的钟爱情愫,远非旁人所能体会,我每次来到它身边,如同久别后又重逢的好友,自有一番温馨、亲切、愉悦的感觉!武汉人对大桥的酷爱早已转化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桥文化现象,长江大桥是武汉市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许多企业的名称、个人的名字,都带有桥字。由此可见,长江大桥与武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武汉人的心里。

时至今日,在万里长江之上不知建造了多少座桥梁,仅武汉市就有近10座,如钻石型结构的白沙洲长江大桥,“H”型花瓶般的军山长江大桥,巨型竖琴一样的阳逻长江大桥等等,真可谓一桥一景,一座比一座雄伟壮观。然而,在众多的桥梁之中,能够获得万里长江第一桥殊荣的非武汉长江大桥莫属;无论从桥龄、质量,还是知名度、审美观来讲,武汉长江大桥的霸主地位绝对难以撼动!一个不争的事实:伟人唯一一篇赞誉桥梁的佳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就是钦点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人是幸运的,见证了华夏历史上第一座江桥的崛起!因为在此之前,在滔滔的万里长江之上还没有建立一座桥梁。尽管自清末开始包括中国工业的鼻祖张之洞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提出修建桥梁的设想或展开了相关工作,但至1949年之前,皆因战乱连年,民穷财困,科学落后,修建大桥,仅成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从正式开工到竣工通车,仅仅只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大桥的建成,既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又贯通了南北的铁路运输线,不仅在江城武汉,而且在万里长江上竖立起了一座历史丰碑!

长江大桥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将引桥建造在龟山和蛇山的脊梁上,与龟蛇两山有机相连,浑为一体,像一根金丝线将沿途的珍珠串连起来。从晴川阁、龟山、莲花湖、龟山电视塔、古琴台到蛇山、黄鹤楼、首义园、彭刘杨路,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了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如此庞大的文人景观和浩瀚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在国内实属罕见!足以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我爱你,万里长江第一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