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皮人的头像

黄皮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2
分享

游走西藏,话说缺氧

从西藏旅游归来,总有朋友询问我:“西藏好玩吗?有高原反应吗?”语气和眼神中带有疑虑和希冀,那意思非常明显:想去西藏旅游,又担心高原反应。我一时语塞,不敢贸然作答。因为好不好玩,完全出自于个人的欣赏角度;高原反应,也取决于个人的氧适应能力。就我们一同前往的12个人而言,也其说不一,反应有别。

单说景观。有人喜欢人文的,有人欣赏自然的,还有人乐得两者兼而有之的;更有人热衷于古风遗址的,等等。思来想去,还是通过这篇文章谈点个人感受吧,一则回答朋友们的询问;二则给打算去旅游的朋友们作个参考。

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藏汉两地的生活习俗、民族信仰相左,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对西藏知之甚少。古代文人骚客的笔墨也很少触及于此,我粗略地翻阅了一下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描写西藏风光的几乎为空白。而描写其它地方的可以信手拈来。如唐朝诗人贺知章吟诵江南春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宋朝诗人寇准感慨中原黄河: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就连大漠边陲的内蒙古也比比皆是,如南北朝流传至今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的,江南的风光清丽柔美;塞北的景致苍凉壮阔,而西藏的风景则粗旷恢宏。就整体而言,西藏的风光最原始自然、绿色生态。因为,往往越是远离尘嚣,风光越是得以保持原状,越具有生命力和观赏性。人们喜欢“淡妆浓抹总相宜”,更青睐“天然去雕饰”。何况,世界的屋脊在喜马拉雅山,世界的第一大峡谷在雅鲁藏布江,这些举世闻名的风光不前往涉足,岂不令人遗憾终生吗!

再说高原反应。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大气体积缺氧程度降低10个百分点,10000米高空氧含量基本为零;海拔3500米,则缺氧35%。高原反应一般表现为头晕、呕吐,四肢无力;严重的肺水肿和脑水肿,直致死亡。然而,各人对缺氧的适应能力迥异,我曾见过七老八十岁的人去西藏,反应良好;也曾见过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反应剧烈。曾经,有游客到达拉萨后疼痛难忍,第二天打道回府。我有一同事,到达拉萨便住进医院,眼看生命危急,被直升机紧急送往成都继续治疗。

绝大多数人虽有反应,却安然无恙,仅有极少数人反应强烈,后果严重。奉劝朋友们: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千万不可贸然前去!


2011年8月中旬,我们一行12人前往西藏旅游,临行前的头20天开始,我与夫人每天喝一包“红景天”。据有经验的朋友介绍:红景天为进藏良药,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血液含氧量。说实在的,那玩艺的味道真不咋的,喝了几天后直反胃,总有种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去西藏的神圣信念支撑着我们,使我们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了。

按照高人指点,我们从北京乘坐火车去拉萨,为的是身体有个适应过程。火车路过石家庄、太原我们显得很平静。但过了兰州、西宁后便开始兴奋起来,因为沿途连绵的高山、明镜的河流、成片的庄稼和旖旎的风情令我们目不暇接。尤其是进入西藏后见到田野中漫步的牦牛和陡峭的山坡上飞奔的藏羚羊,情绪更加亢奋。几乎每到一站,我们都要下去拍照留念。到达那曲车站时,不知深浅的我们也是如此,匆匆忙忙跑下去、又急急忙忙返回车箱。岂不知,初次到高原最忌讳剧烈运动,那曲在海拔4500米以上。上车后第一个有反应的是年仅7岁的小孩,接着第二个有反应的是我的夫人,两人都出现了呕吐现象。刚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吃坏了食物闹肠胃,但是他俩都说头晕,看症状又不像。经一同乘车的西藏人指点,才得知是高原反应。

至此,我们开始倍加小心,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坐在车上不敢动弹。火车行驶了40多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拉萨市,这里海拔平均3650米。我们一个个谨小慎微、温文儒雅:说话轻言细语、吃饭细嚼慢咽、走路碎莲小步;甚至前二天连澡都不敢洗,尽量减少运动、减少体内氧份的消耗。

第二天,我们前往纳木错湖,该湖距离拉萨240公里,海拔4700多米。西藏地域辽阔,各景点距离拉萨都很远,相对而言纳木错湖距离不算远、海拔不算高,我们的本意是先适应一下再说。况且,纳木错湖早已名声在外,它南靠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北倚连绵起伏的高原丘陵,广袤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像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当车行至纳木错湖景区门前的停车场时,我才感觉到双脚像灌满了铅一样沉重、头痛得无法忍受、呼吸极其困难、眩晕得看不清道。真的,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受的一次经历,当时连死的心都有。我发现周围有一半以上的人症状与我一样,立即意识到这是严重缺氧。下车后,我们相互搀扶着往前走,身子轻得似乎可以飘起来,而腿脚重得却挪不动步;颤颤巍巍、气喘吁吁,20多米的路走了近10分钟。这时,同行的人拿来氧气袋,几个人立即吸氧,吸氧后症状明显好转。而我坚持没吸,据说这东西一吸上就有依赖性,我想靠毅力战胜缺氧!

在朦胧的意识之中,我踉跄地行至纳木错湖旁,眼前的风光仿佛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精神为之一振:天像宝石般蓝,云似哈达样白,远方的高山与天际相接,上半部覆盖着白雪,下半部植被蓊郁,碧绿的青草由山脚展至湖边;近旁的湖水像乳汁一般有质感,辉映着蓝天白云、山峦丛林,仿佛宝石上的浮雕。天啦!这是我今生以来看见的最美丽的一幅画面,老天爷真是太公平了,让我们受到伤害的同时又赠于最好的补偿。真是:一景含四季,七彩绘百里。人间有天堂,胜似桃源记。


为了近距离观赏珠穆朗玛峰,头天我们夜宿在日喀则市定日县的白坝乡,这里距离珠峰大本营有120公里的路程。到达定日那天,已近傍晚,由于地处喜马拉雅高山地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吃晚饭时,大米都是夹生的。服务员解释说这里缺氧,饭煮不熟,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温度到达70℃时便沸腾了。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温度100℃时食物才能煮熟,相差30度饭不夹生才怪了。更要命的是晚上8点钟不到,宾馆停电,服务员给各房间送来蜡烛。刚开始蜡烛还能正常燃烧,过了不一会,火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点点火星。原来,是房间里氧气不足,才导致燃火不旺。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遇上的,正常的生活竟被氧气搅乱了,真不可思议!

无奈,只有睡觉。但这一夜,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因为缺氧,呼吸十分困难,憋闷得所有的人都不能躺下,只能倚着床头半躺着,竟夜抱着氧气袋吸氧。这一夜,我也开始吸氧,再也不敢靠毅力坚持了,因为再坚持下去恐怕起不了床。只有这个时候才深深体会到空气的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夜每个人最需要的不是山珍海味、金银财宝,而恰恰是平时最廉价、最不起眼的东西--含氧量100%的空气。

此外,这里晚上十分寒冷,气温在摄氏2度左右。此时,拉萨是夏天,这里却是冬天,盖着厚厚的被子还冻得打哆嗦。这一夜,所有的人都没有进入睡眠状态,都是“熬”过来的,第二天,几乎所有人都说:这一夜,将终生难忘!

早起一出门,发现这里虽空气稀薄,却透明清晰,放眼望去天阔云低。这是一个处在山坳中的小镇,静悄悄的,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飘着五彩经幡,周边山峦叠嶂,岩石裸露,半山腰有白雪堆积。宽广的田野里青稞葱郁,油菜花盛开,格桑花绽放。藏民们牵着牦牛、赶着羊群朝草原深处走去;一群活泼可爱的藏香猪跑到我们脚前觅食。好一幅高原田园风光,竟让我忘了昨夜的折磨,端着相机拍照起来。

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千里迢迢、受尽磨难前来,原本是冲着观赏珠穆朗玛峰的。但是,当地人告诉我们:从这里出发,还有100多公里的搓衣板土路,还要翻越5270米高的山口,没有性能良好的越野车是根本上不去的。即使越野车仅单程上去就需要近4个小时,并且停车场到珠峰大本营还有一段约4公里的路程,路况环境极其艰难。我们听后,没敢冒这个险,只得“望山兴叹”!

令我们略感欣慰的是,当我们驶上公路,准备远距离眺望珠穆朗玛峰时,正好遇上了上海代表团前来援藏。日喀则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那场面真是原汁原味的西藏风情:路旁搭设条案,上面摆放着白色的哈达和酥油茶,道路两旁站着身穿藏服、头戴藏巾的妇女,她们跳着地道的藏舞、唱着地道的藏歌,热闹极了!

西藏旅游归来,真诚地说:那里确实值得一游!虽有高原反应的痛苦,但所获得的乐趣要远远大于痛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耕耘哪有收获?人生,应该多一点“耕耘”的经历,也就多几份“收获”的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