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皮人的头像

黄皮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8
分享

梦醉同里

当我沿着河边小道匆匆而行,一口气爬上小桥,面对两岸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的翠柳和波光潋滟之上错落有致的宅院时,才知道心灵一直在守候什么?才知道那梦幻般的期待原来都是为了它--江南同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我曾领略过北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欣赏过南国“莺歌燕舞,潺潺流水”的柔美;见识过戈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致;体味过海上“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情;但我最钟爱的还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不是小资情调的故作呻吟,也绝非隐士避世的桃源幽居,而是生长在骨髓里的汉水之魂,流淌在血液里的家乡之情。

同里,因水而美,因水而灵!阡陌交错、四通八达的水道是联接同里古镇的神经,也是通往那远古的时间隧道。轻摇橹棹,泛舟水面,穿行于有千百年历史形态迥异的石桥之下和蜿蜒幽深碧波荡漾的水巷之间,思绪在摇曳的水面上轻舞飞扬。沿途两旁是青瓦白墙的水上人家,那些色彩斑驳的庭院,以及从墙头上悬垂下来的古藤蔓枝,使我几疑正在穿行唐风宋雨,寻觅前人的印迹。

下得兰舟,乘兴来到极具古镇风韵的明清街,路口门楼上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豁然将我从唐宋水巷拉到了明清大街。这里保存着青石板路面,街旁店铺林立,幡旗招展,吆喝之声不绝于耳,我不喜欢这里的商业气息,搅乱了我的访古之情。倒是踱步在那悠长狭窄的小巷里,面对静谧斑驳的古宅深院,我的脚步能够亲吻历史的足迹,思绪能够与前人邂逅。

早有耳闻,同里的“老房子”特别多,均有明清建筑结构之风格,今日得见,果真名不虚传。沿着依水而建的小巷慢慢走来,细细品味这些凝固的建筑艺术,不难发现,这里的许多房屋均采用精细的木雕和砖雕,以纤巧、古雅见长,当然,最为闻名的是“崇本堂”和“嘉荫堂”。崇本堂门窗隔扇雕刻极为精工,一套完整的《西厢记》雕刻,构图活泼,造型生动。嘉荫堂房顶梁栋雕刻更为精美,表现了《三国演义》的许多情节,风格古朴、意境深沉。看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江南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退思园”,未见其园,早闻其名,仅这份优雅的名称便让你感觉到了它的厚重和浪漫。远瞧:退思园漂浮于水面之上,宛若烟波氤氲之中的海市蜃楼,分外醒目。这是一处占地不足十亩的水上园林,但却是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园内绿水荡漾,水陆相连,犹如步入天然的水墨画之中,真可谓“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的写实意境。徜徉其间,不难发现它以深刻的文化内涵,连接同里源远流长的历史,给人以遐想和启迪。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同里的水多、古桥也多;出门见水,几步有桥,但最出名的莫过于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座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很是一片迷人的绝佳景色。据说这里的人都喜欢“走三桥”,每逢节日喜庆,喜气洋洋的绕行三桥,口中长念一声“太平长庆吉利”!我自然不能免俗,走过了三桥,把美好的希望留在了古老的桥上,也将同里的故事留在了心里。

来到南园茶社,这里人声喧嚣,茶香飘溢,浓郁的生活气息倏忽间又将我从明清拉回了现实。这里地处同里最南端,既为镇区的“渔人码头”,又是居民的“聚会场所”。茶楼系传统的砖木结构,四面洞开,为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上下两层,摆满桌椅。我们端坐于茶桌前,边品茗休息边欣赏周边风景,悠然地体验水乡生活。时至黄昏,斜阳西照,两旁水道船只往来如梭,有的载着游客一路欢歌;有的带着鸬鹚满载而归。码头上泊满木船,许多居民坐于岸边树下纳凉聊天,几个妇女正在河埠浣衣洗涮。不远处似乎是一集市,人头攒动,叫卖声时时传来。同里的黄昏,好似一幅水乡市井写意画,将生活原汁原味地描绘在夕阳下。

入夜,下榻在古镇的一处小院子里,碰巧当晚只有我们一行,非常安静。晚餐在一仿古圆形亭内,三面环水,不时有小舟缓缓掠过,荡起的纹波轻轻拍打着亭围,发出啪啪悦耳的音响。周边的宅院亮起了灯光,红色的灯笼明灯耀眼,水面上有月光与灯火的重影;星星也不失时机地跳进水里,眨巴着眼睛凑热闹。好一派江南水乡的浪漫夜景!我们一边觥筹交错,一边品赏美景,陶醉其间。这般环境、这种氛围,十分切合久居闹市游人的心境,品的就是喧嚣与宁静的剧烈碰撞、当代与历史的有机契合。

深夜,悠然地静卧床榻,耳边响起淙淙流水声,大有:“头枕河水眠,水从窗前过”之感,睡梦在同里水乡之夜沉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