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东京奥运会的圣火熄灭了,各国运动员在竞赛场上争金夺银的斗志令观众大饱眼福,其中,有一个场景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那就是三级跳。但见运动员憋足一口气,首先是助跑,然后跨出三大步,最终腾空而起,身体飞将出去,形成一道抛物线落在沙坑里。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充分彰显了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体育与艺术的精彩演绎。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仿佛也像这“三级跳”一般,历经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代加入少先队、青年时代加入共青团、成年之后加入共产党。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绝大多数既没有跌宕起伏的经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人生平淡无奇。然而,再普通的花朵,也有美妙绽放的那一刻;再平凡的生命,也有值得回味的那一瞬。因为,人生的轨迹毕竟是自己用双脚走过来的,每一步都将成为日后珍贵的回忆。
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成为许多人在红旗下的“三级跳”,既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理想追求。对我而言,能够有幸跨越“三级跳”,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完美和精彩”的色彩。
那个年代,社会环境风清气正,人们的追求十分单纯,少先队员是少年儿童追求的光荣组织,红色领巾维系着幼小心灵的最高荣誉。因而,从背上书包走进校园开始,红领巾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点亮了千千万万懵懂少年的希望之光。
上世纪的1964年,我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告诉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这绝对是一件大喜事,当即高兴得跳了起来,一连几天我逢人都津津乐道。
仪式是在六一儿童节举行,那日,天空晴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武汉中山公园内。在一块平坦的草地上,树木参天,绿萌覆盖,一面少先队旗牵挂在两树之间。所有的同学都站成一排,面向队旗,几名新近加入少先队员的同学站在队旗与同学之间,高举右手,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将近六十年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一幕:少先队旗是红色的,上面印着黄色的五角星和火炬;我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右手五指并拢,高高地举过头顶。回想起来,特别温馨,这是一个少年对美好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1969年,在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那是一个特殊年代,加入团组织的过程也很特殊,事先没有思想准备,入团没有介绍人,甚至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那个年代思想比较混乱,社会上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很大影响。一方面学生中成立了“红卫兵、红小兵和民兵”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都是以造反为目的,有悖于“教书育人”的教学方针;另一方面学生之间拉帮结伙,三天两头打群架,搞得人心惶惶。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教师队伍受到很大冲击,他们不能管也不敢管学生,因为本身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决定恢复成立共青团组织,因为任何组织都不能替代共青团在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此前,学校自上而下建有完善的团组织,他们在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特殊时期却遭到了破坏,因而恢复建立共青团组织正当其时。
一天下午,班主任把班长和我(副班长)叫到他办公室,说:“学校准备建立团组织,拟发展一批共青团员,经老师推荐,报校领导批准同意,决定吸纳你俩加入共青团。”说完,拿出两份入团申请书让我俩填写。
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俩感到很突然,因为这是我们升入初中后学校发展的第一批共青团员。
班主任接着说:“你们要培养更多的积极分子加入团组织,团结广大同学,做好班级工作,使同学们都能安心学习。”
于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我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后来得知,与我们一起入团的有一批同学,都是各班班干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学校团委、年级团支部和班级团小组。这一批共青团员没有辜负学校领导的希望,积极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
用“战斗任务”来形容当时共青团员的工作,感觉非常贴切,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境况。在校党总支和团委的直接干预下,首先对众多的学生组织进行了清理整顿,只保留了民兵连。这是一个带有武装自治性质的群众组织,负责人都是共青团员,承担起看家护院的重任。这些人有办公室、有宿舍,24小时吃住在学校,专门对付那些来学校搞打砸抢的地痞流氓,确保了教学秩序的稳定。然后,我们这些共青团员、班干部积极协助班主任的工作,广泛发动班里的骨干力量,打击歪风邪气,创造良好环境,使同学们都能安心“复课闹革命”。
这种现象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初中毕业,如今说起来简直就是笑话,许多后来人都无法理解。但它确实是一段历史,是我当年加入共青团组织的历史背景。
1982年12月26日,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这条路漫长而曲折,记载着我的成长经历和不懈追求。
早在1974年插队广阔天地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就向大队党支部递交了生平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作为知青,我夏战三伏、冬迎三九,在酷暑严寒中战天斗地,磨练意志。作为大队民兵连长,我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常年走家串户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我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律己,深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其间,大队党支书多次与我促膝交谈,明确告诉我是重点培养对象,鼓励我继续接受组织考验。
然而,在下乡不足两年时间里,我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这是全县唯一一个给予知青的名额。于是,我带着遗憾跨入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仍然徘徊在神圣的红色大门之外,长达4年之久。
1980年8月,我大学毕业后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门,这里既是一个军事科研机构,又是一座淬火成钢的熔炉。与我一起分配到军营的有10多位来自全国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精英汇集,人人争先。
来后不久,我向部队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没过几天,有两名共产党员找我谈话,气氛非常严肃、认真,说:“根据组织安排,我俩是你的入党培养人。”
培养人,好温馨,一股暖流涌向了我全身。部队这个大熔炉就是不一样,以滚烫的双手,欢迎每一位自愿投入党组织怀抱的人。
这次谈话对我的影响很大,确实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果说以前只是停留在组织上入党,那么现在已经上升到在思想上入党,尤其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能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圆满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与此同时,我基本上是每季度找“培养人”谈一次心,每半年写一份思想汇报,始终保持与党组织的亲密联系。
我能够感觉到,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在往前冲。就像冲刺一样,都想跑出最好成绩,获得第一名。
在我宣读入党自愿书时,支部全体党员参加,那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灵魂洗礼。在对我的成绩进行充分肯定的同时,更多的是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两个“培养人”,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实在,切中命脉。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妙处。今天回忆起来,当年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那么纯真,批语与自我批语的风气是那么和谐。
于是,到部队整整两年,我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而且我是同批毕业生中的第一人。
宣誓那天,共有两人,另一名是个老同志,据说曾经被打为右派。那是多么庄严、神圣的时刻啊!我激动得热血贲张,热泪盈眶,双手发抖。而那位老同志,竟情不自禁地大声哭泣起来,哭得弯下了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幸福的宣泄!
是的,对党我们始终抱着一种朴素的、感恩的、忠诚的情感!这是任何情感都替代不了的,已经融入血液、融入生命。
奥运会还要继续举办,三级跳的成绩永无止境,体育运动是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如同我的人生三级跳一样,要始终保持少先队员的心态,共青团员的朝气和共产党员的精力,只要祖国需要,随时都能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