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旧钢笔
大约在四十多年前,花了不足一块钱,买了一支普通铱金钢笔,如今,其旧迹斑斑,笔尖磨光,笔筒发裂,颜色暗淡,纯属于时代的淘汰品,尽管如此,我依然还是舍不得扔掉它。
从1974年知青上山下乡,77年招工回城,86年读电大,88年始学硬笔书法至今,这支钢笔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半步,它不仅是我写字的爱具。而且,我把它当成我习书的亲密小伙伴,跟着我风风雨雨几十年,饱受岁月的沧桑,曾经与我一道分享成功时的馨悦,失落时的苦楚。
由于科技的进步,硬笔字的写字工具叠叠更新,近些年来,随着特细笔、美工笔、鸭头笔、中性笔、记号笔的相继诞生,2000年以后,我便将这支钢笔搁置起来了,几乎没有用它来创作钢笔作品,其实,我心知肚明,这种喜新厌旧,无情无义的行为是对其极不公平的,所以,有时一旦想起这件事,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毋容置疑,用钢笔习创,不仅字的线条挺拔,笔画厚实,墨色浓郁,而且笔头的方向、力度、角度都有讲究,写出来的字,其韵味毫不逊色于毛笔。比较而言,中性笔的使用,却线条单一,用笔拘谨,容易短路,弄不好会影响创作热情和信心,二十几年的创作经历恰好可以佐证。因此,近年来,我又重拾旧好,久违的它再次上岗,用它来抄录一些杂文与诗歌,这既是一种课练,又是一种回味,更是一种快乐。
俗语说得好,“破笔写好字”,我的理解,此话不单单指写字的工具笔的本身,而更多的是指书写者的技法。传说齐白石老人用旧笔先画上枯树,然后,再在树的脚下加上几片黄叶,便称之为“落叶归根”,成为绝作,价值连城,当然,齐白石是中国一代画师,非等闲之辈可与之比肩的。
而我身为一个硬笔书法爱好者,见贤思齐,立志于写好钢笔字,是为己任,所以,亦不能小觑了钢笔的作用与魅力,用钢笔同样也可以书写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1991年我用它抄录姚鼐的《登泰山记》一幅楷书作品在长沙书协举办的马年中国硬笔书法大展中荣获一等奖,1995年创作的《黄河颂》行书四条屏获得第六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它曾给我的硬笔书法史章留下非常浓重的一笔。
练笔赋闲是每个书法艺术爱好者的一种志趣,我喜欢这种有意义的艺术活动,为能使自己在活动中更加出彩,因此,我非常爱惜自己心仪的东西,似如我的第二生命,加倍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