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中旬的一天,时维仲夏,岭南的天气比较暖和,不是那么酷热,家里一行四人自驾潮州四日游于即日开始。从深圳出发,五、六个钟后,下榻在潮州开元寺附近的一家宾馆,此馆环境优雅、舒适,条件较好,进出便利、快捷。因此,当晚,就近逛了一条新街,踱了一个来回,初次邂逅潮州,印象不错,街市繁华,干净整洁,灯红叶绿,车水马龙,现代气息比较浓郁,呈现出一派岭南名城新区欣欣向荣之景象。
广济桥,稀奇可观长见识
次日上午,目的地韩文公祠,大约九时许,一下车,然,潮州广济桥却首先闯入我们的视线,眼前的情景十分惊艳,因为,潮州没有去过,对于潮州广济桥自然陌生,没想到广济桥却如此稀奇可观。一说广济桥,顿时想到湖北省的广济县(后改为武穴市),难道广济县与广济桥有什么渊源?其实不然,两者仅为汉字取名巧合而已。
广济桥全长近518米,宽9.6米,高7.3米,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东边梁桥长约284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约136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约98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读中学时,就知道中国河北有个赵州石拱桥,历史悠久,名扬天下,但仅限车马人行。后来,又知道武汉长江大桥,铁路公路交通并用,是1957年前苏联“老大哥”帮忙修建的。再后来,钢索吊桥、跨海大桥等等各种各样的桥,知道得就多了一些,但,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却从未见过广济桥这般模样之桥梁,结构精美,风格独具、气势雄壮,古味浓郁,不同凡响,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是潮州八景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它的构建反映和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文化精髓、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载入了《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等典籍中。它的实用价值也非常重要。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现在是潮州市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广济桥桥头正楼前是一条公路,南北通向,为了游客安全,楼前设栅栏围上,并挂有“门前禁止停放车辆”红色标语。广济桥主楼有上下两层,楼亭式全木建筑,楼顶清一色青色琉璃瓦,古穆端庄,气宇萧然。上层牌匾写着“广济桥”三字,颜筋柳骨,瘦劲有力,下层牌匾写有“仰韩阁”(正对韩文公祠)。“广川利涉开新运,杰阁重楼见旧仪。”广济桥这副正门楹联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撰书。广济桥楼台亭屋的楹联及匾额较多,这些装点强有力的丰富了古桥的诗画意境。
韩公祠, 前贤韩愈事感人
览过广济桥后,我们漫不经心,步行几分钟,穿过公路,便来到韩文公祠,因为韩文公祠就在广济桥桥头主楼的正对面,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因韩愈而称韩山)中峰“双旌石”下,前述广济桥正楼第一层有“仰韩阁”匾额佐证,意思是指在此阁抬头可望见韩文公祠。拜见韩文公祠是这次潮州之行的重中之重,所以,对于这一景点尤为关注。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先,进韩公祠公园的游客特别多,大家有条不紊地排成长队慢慢进入。此园属潮州公园之一,不收费,凭身份证入场便可。进入韩公祠牌坊前有一大草莆花坛,青枝绿叶,郁郁葱葱, 显得温馨可赏。正中有一块巨大卧石被青草簇拥,石上雕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的宋体艺术大字,规整严谨,俨然肃静,此时的我,不由顿生一股尚古治学之感,时空穿越,身为求学之子已被此情此景带入一种返朴归真的境地。在韩文公祠公园里,不仅领略了韩文公祠的古穆庄严,高雅经典;而且还欣阅了韩祠橡木墙、“功不在禹下”石碑、韩愈汉白玉雕塑头像和王大宝韩木赞石壁等人文景观、更大收获是在韩愈纪念馆里,对韩愈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认知。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孟州市人,汉族,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两次被朝廷贬职,第一次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第二次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在潮州韩愈主要做了四件有益之事:第一、杀韩江的鳄鱼,为民除害;第二、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故有石碑“功不在禹下”之说;第三、赎放奴婢,可用工钱抵债,不抵者可用钱赎;第四、将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禄几乎全部投入办学,建立了一批学堂,大兴文化教育。由此可见,韩愈在潮州虽处人生低谷,却心胸无私天地宽,不懈其志,恪尽职守,抱效国家,为民造福,未负众望,政绩显著。堪称当今社会从政者见贤思齐之楷模。
西湖水,环境优雅风光美
从韩文公祠公园出来,中午回了宾馆。此馆离潮州西湖并不远,午休后,三点钟左右,约模徒步半个多钟后到达。潮州西湖正门高大雄伟,气势轩昂。正门上方有写着“潮州西湖”四个大字的匾额,此字出自于何家之手,因题款字小一时未看明白,照片上也难认出,然其字魏楷风正,浑然高古,墨浓醇厚,挺劲有力。大门上下长联为小篆书体,内容一时未研,横直不失雅古,文化渊源悠长。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昔时的护城壕,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乘兴而入,一阵清风拂面而来,好不爽快。沿着湖边漫步,最引人注目的是沿岸的古榕树比比皆是,留意观察,这些古榕树至少都在120年以上,每棵树上挂着标牌所示,可想而知,这里的生态环境一直受到人为的绿色保护。湖水湛蓝,清澈透亮,波光粼粼,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小小漪涟,游客者众,老少咸集,远处一些动物小游伐、汽艇在水中自由缓缓游弋,眼前,几只蝴蝶翩翩起舞,湖中楼亭玉立,独领风情,秀色隽美。两岸绿树成蔭,倒影水中,叠彩显现,我们沿着湖边走一大圈,几个小时时光悄然而逝,天色渐晚,大部分游客陆续靠岸,湖中安静了许多,晚霞拂照湖面,五光十色,余晖斑斓,它在迎接夜幕降临,我们也准备打道回馆。
老城区, 古风犹存印象深
第三天,上午去的潮州老城区,此区一般指的是湘桥区的古城区,在市的较偏处,旧房宻集,道路狭窄,但有“土的士”(三轮或四轮小机动车),这种车辆在鄂东南一带称其为“电麻木”,可乘载至多5人,倒挺方便。去的时候,我们是走过去的,回来时享受了所谓“土的士电麻木”的味道。在旧城区里、见识了旧街老巷,潮州的老街小巷近似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几乎都是石板或砖砌成的小路,走起来有点颠箥,不过靠近新区的路基本上得以维修,改成水泥路。旧城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驸马府及石牌应该是参观的看点、但不知何故,当日游览此府只能止步于大门前,府内不开放,感觉有点扫兴,只得欣赏此府的外观了。驸马府匾额行书金黄色彩,十分耀眼,大门楹联为“相国门第,驸马家风”,深绿颜色,字呈隶体,墨浓润厚,古风淳朴,显示出驸马府的高雅和威严。后到纺织土坊,老远闻到“咔嚓”、“咔嚓”的声音作响,靠近,见几个中年妇女正在纺纱织布与刺绣,一些仿古的场面,仿佛使我回到少儿时期所见外婆纺织的身影。纺织土坊可上楼顶,站在楼顶平台上可一览大片的古城旧楼,这些房屋一般都在上下二层,高低相差不大,老式砖木结构,清一色的青布瓦,纵横交错,古色古香,历史的斑驳,又有几分美丽古雅。很多几十年的老榕树加上一些破破烂烂的楼房,有点像现代城市中的“贫民窟”。但是阳光洒在上面整个世界都温柔了,浓郁的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此时吾感古代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虽然不易,却亦从容自在,他们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繁衍后代,功在千秋也!
步行街, 繁华似锦气象新
老城区游毕,再往步行街,时间挪到近黄昏,一家人感觉有些疲惫,然兴致未减,边走边瞧,街中的府城古井口、二目井石牌、二目井、"兵战"茶道、坐轿、涵碧楼、虹桥、米糖制作坊、牛肉店,手信店、杂货铺等,繁华似锦,琳瑯满目,声喧嚣闹,尽收眼帘,在这里我们一饱口福,吃了正宗潮州手打经典的“撒尿牛肉丸”面条,随意也尝了一点潮州手信,我的口嗜,芝蔴花生米糖,香甜脆酥,十分可口。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在此街不仅亲睹了一些平时罕见的场景和事物,而且又接触到一些勤劳致富的岭南人的风土人情,心里琢磨着,潮州是真的好玩。走穿步行街,则是潮州古城东门楼,夜景十分壮观,城楼高五层,华丽辉煌,金光灿灿,灯光照亮了整个城楼,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色,让人着迷。使我兴致高涨,感觉有些亢奋,流连忘返。回到宾馆,回头再看潮州全城示意图,结合所观城貌城墙的印象,潮州是我见到的较为完整的颇有模样的一座古城之一。
观颐园 ,书画欣赏精神爽
在老城区回宾馆小憩中,参观了颐园。颐园与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隔江相望,两相辉映。出于自己对诗书的爱好,游览这些园院,喜欢注视门头与两侧,“颐园”的门匾由饶宗颐先生亲自题写,两侧的门联“陶镕今古、点染江山”则出自书法家黄苗子之手。字迹古朴,篆籀隶遒,苍劲力拔,壮观抢眼。饶宗颐学术馆就设在颐园内,是展示潮籍饶宗颐先生生平事迹、学术著作、书画作品,以及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一代宗师饶宗颐,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城的一个儒商之家,初名福森,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著名国学大师,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在颐园中仔细地游览了“经纬堂”、观赏了潮州颐园睡莲和饶宗颐的书画作品展,得到了书画艺术和精神上的超级享受。
街牌坊, 错落林立蔚可观
用过晚餐,去了潮州牌坊街,因天色已晚,所以,摄影的效果欠佳,肉眼亦看得不够清楚明白。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潮州牌坊街各种牌坊较多,高低参差不齐,错落林立满街,各牌坊内容、匾额、高低、宽窄、规模、大小有些不同,然形体大同小异,在此不一一列举,仅拍摄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几个牌坊,如“状元坊、榜眼、四世大夫、经略边务、甲第坊、儒林第、资政第、大里司平、外翰第、大夫第、四井士坊、侍御”等,其中至前“状元”和“榜眼”两个牌坊最清楚,实为古代科考殿试第一和第二名,相当于如今全国高考文科头名和次名。
开元寺,入圣超凡略感悟
第四天,最后一站是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唐朝时开元寺并非此名,几经元、明、清历代易名,后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该寺自建立以来,一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它凝结了唐至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上世纪六、七十特殊年代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天,清晨即醒,天高气爽,兴致勃勃,先独步开元寺,当时,开元寺虽然外围大门开放,但里面有些寺殿尚未开门,所以,吃了一个“闷门羮”,回头用过早餐,与家人一起,整理好衣着,按照规矩再度入寺。索性一口气畅览了“自在阁、梵天香界、大悲殿、开元镇禅寺、观音阁、藏经楼、客堂、地藏阁”、沿着长廊出寺,大门留了一张影印,只见大门头顶两边匾额,右边一个为“入圣”,左边一个为“超凡”,是何意,略知一二,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后考,“入圣”谓达到高超玄妙的境界。最初出处为唐齐己《读·阴符经》诗:清虚可保升云易,嗜欲终知入圣难。“超凡”,即超出凡人,达到圣人的境界。多形容造诣精深。最初出处唐·吕岩《七言之二》:“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至后,明白此意,方有感悟。
2016年7月初稿
2023年9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