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仲秋,天高气爽。
清晨,笔者与兄弟老五,兴致勃勃,从翰明路一家宾馆出来,直到衡阳江边。掠影左右,见湘江北去,桥架西东,危楼倒映,繁华似锦,古城衡阳,不负盛名,心潮逐浪,百感交集。
石鼓书院地处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蒸、湘、耒三江汇聚的石鼓山上,条件得天独厚,环境优雅。据史料记载石鼓书院有八景:“东岩晓日,西豀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美誉传天下。更有意义的是石鼓书院与崇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山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我国著名的文化景点。
石鼓书院前广场是参观石鼓书院的必经之处,靠近江边,树多高大,绿荫庇道,初升太阳的光射透枝隙,散洒到园内显得温暖和熙。邃入,我俩在已故前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石鼓书院”四个草字巨石竖式院标前,留下合影。
石鼓书院具有千年历史,文化渊源悠长,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韩愈、周敦颐、朱熹、苏轼、辛弃疾、曾国藩等许多名人曾在此讲学逗留并写下诗词歌赋。
乘兴而入,石鼓书院七贤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幹的雕塑铜像,栩栩如生,引人注目。其中,李宽为石鼓书院的始创者,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李士真是石鼓书院的主要捐资者;周敦熙是公认的理学鼻祖,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张拭是湖湘学派一大学宗;黄幹为道统继承人,当拜阅七贤简介与生平事迹之后,顿生敬仰之心,见贤思齐,并非戏言。
一路前行,又见朱熹《石鼓书院记》的石雕大书:这是石鼓书院中的一块大石碑,上面镌刻了朱熹的《石鼓书院记》。这篇文章对石鼓书院的建立和历史有着详细的描述,是研究石鼓书院的重要文献。
接着来到亲水平台,遇见一群中老年妇女正在手舞足蹈跳着广场舞,音乐之声在耳边阵阵响起,可见,盛世年华,人们精神文明生活之充裕。
少刻,走过一个小桥,江风扑面,清心爽快,步行多米,即临书院。上台阶,进山门,书院里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依山势而建。环视四周,石鼓山并不大,但山势陡峭,草木茂盛。拿起手机拍照,处处是美景。
回眸发现,来观者三三俩俩,氛围显得清逸疏朗,较繁华的集贸市场和现代化游乐园则恬静了许多。可见,这种“阳春白雪和者寡”的现象,体现出生活在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年代的人们,对华夏历史悠久古雅文化的一种注视程度。
石鼓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私人创建的书院,因抗战时期被毁后按原规模重建,主要由武侯祠、七贤祠、大观楼、合江亭等主要建筑构成,规模不大,占地面积大约四千平米。现在是衡阳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前所述,石鼓书院门楼金黄色“石鼓书院”草书四字亦为沈鹏先生所题,精雅优美,金光璀璨,横式匾额,有阵势不同之区别,因两处四字均出自一人之手,所以,艺术风格完全一致。门楼楹联上下联为“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小篆书体高雅古致,韵味十足。石鼓山与道教文化有颇深渊源,以四书五经为正统教材,此联是石鼓书院历史的真实写照。
沿着麻石长桥走入,首先看到的是禹碑亭,这块碑上刻有古代传说中治水英雄禹王的形象和治水事迹,是石鼓书院中的珍品之一。亭中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蝌蚪文,看不懂,应该是有关大禹治水的。为了防止禹王碑漫患斑驳,禹碑亭起以保护作用。禹碑亭仿古而立,四根木柱托起,高二层青色硫璃瓦,肃穆庄严,气宇轩昂。亭柱上有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
随后跟进,依次能见到石鼓、武侯祠、孔子雕像、大观楼、合江亭等几处重点景观,择其要作以简述。
石鼓,石鼓是石鼓书院的标志物,也是石鼓书院中的重要文物,是古代学子们读书的地方。这些石鼓形状各异,雕刻精细,是研究古代教育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一个巨大石鼓立体于大石墩台上,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上述《禹王碑》、《石鼓》和在前提到的《石鼓书院记》这三种物件被称为“石鼓三绝”,其中,一绝为有翻不动的书:指的是石鼓广场上镌刻了朱熹《石鼓书院记》的石雕大书。二绝为有字认不得:指的是书院入口处的禹王碑,上面的蝌蚪文至今无人能识读。三绝有鼓敲不响:指的是书院内安放的这面石鼓。
武侯祠紧靠禹碑亭之后,不过十几米远,其建筑古朴,祠堂高大,内正中立武侯铸铜雕像,威武霸气,雄镇庙风,有祭供香案和跪垫,烛光闪闪,禅气浓郁,进出游客,只顾敬香,沉默寡语,非常肃静。
孔子全身雕塑坐落于书院的里部,庄重肃穆,古典轩昂;圣人之尊,百世后人崇敬,千年儒学不衰,故围观躹躬作揖者众。
再往里向上就是大观楼,此楼别致高雅,富丽堂皇;大观楼一侧的竹影,伴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蔚为可观。虽说此楼是重建的,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欲穷极目,江面的风景确实值得一揽,让北方来的游客有一种洗眼睛的感觉。
合江亭在书院的最底端,顾名思义,以观两江合流之景,爬上合江亭顶楼能眺望江景,东南边可以观湘江,西北边可以观耒水,站在合江亭往下可以看见朱陵后洞,据说可以直通南岳衡山,也是衡阳八景之一。
石鼓书院和石鼓广场结合形成有机的观光综合体,集文化传承、娱乐休闲、游览逸趣为一统,构成滨江文化亮丽的风景线。游玩上述一层可以往下走至江边观景步道,回看高处的合江亭,整个书院的风光尽收眼底。
纵观石鼓书院之全貌,认知石鼓书院之概况,鉴此思考,有如此美好如画的山水风光,又有得天独厚的读书环境,难怪前贤创院始祖李宽先生舍用私财将书院建于之地,加上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十分优越的教学条件,石鼓书院方能招来历朝历代无数的莘莘学子而饮誉天下,成为史事佳话。
缘于书法嗜好,观览江边的山岩上摩崖石刻长廊,成为赏心悦目的重头戏,所以,花费的时间相对要长一点。由于摩崖石刻量多,上下参差错落,加上文字古老又是繁体,故只好走马观花大致掠过,对于重要碑记与镌文,选择性的流览。观其石刻所有,有一些旧碑因年数久长,岁月之漫患斑驳,看不太清楚,但一些近代新立的碑刻,仍然清晰易见。目前山上尚存唐代至清摩崖石刻近30处,长约40米左右。
石刻中保存较好的还有“江上清风”、“蒸湘”、“介崖”、“高山流水”及一些记事刻石。年款可辨的主要有唐“大和九年”;宋“元祐三年”、“元祐七年”;元“元贞元年”、清“顺治丁酉”即顺治十四年、“康熙元年”、“乾隆戊子”即乾隆三十三年等碑刻。
石刻之内容主要有重修石鼓书院记和历代文人墨客社会贤达的题字诗文名句等。总体感觉以篆隶体字刻居多,次有唐楷和宋体行书,高雅古朴,遒劲挺拔,镌刻成群,气势磅礴,观书品韵,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