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间,在去冶钢医院的公交车上,我沒注意,突然听到既洪亮又耳熟的声音在呼我,我楞了一下,原来是樊老师,这时,他就坐在我面前,满面春光,神采矍铄。好久不见,我们格外亲热,谈话投机,他很健谈,言辞清楚、思维敏捷,看上去一点不像是年逾古稀的老者,事过多日,我仍耿耿于怀,并勾起一串联想。曾经几事,缘于书法,记忆犹新。
樊老师姓樊,名稼生,书法圈、文艺界敬称他为樊老。湖北大冶人,黄石书协创始人之一 ,多次担任省赛评委,现任市书协顾问,老年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市书协主席,堪称黄石书坛耆宿。
1993年底,初识樊老,登门拜访时,我带了一幅钢笔小楷扇面《岳阳楼记》,作为“见面礼”,赠于樊老,虽未行拜师之礼,而樊老在我心目之中早为师矣!所以,回想起来,一幅字,确亦几分稚气,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而言,这份心意确实太薄了,然,樊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仅海涵笑纳,而且连声鼓励我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樊老的言谈举止,令我汗颜,对他由衷敬佩。
樊老治学严谨,有口皆碑。1994年4月下旬,市硬笔书协成立前夕,与毛羽一同又去樊老家,向他求教,顺便填写请柬。聊中,我执笔小楷,写好几张后,递给樊老过目,樊老阅后,很严肃,立马指出, 所写的请柬的“薛”字有误, 并指明个中道理,他说:“白字事情虽小,但接受者有意,影响不好, 何况你们都是研习汉字书法的工作者,岂能容忍错字出现,否则,耽误正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事险出洋相,一字之正,好生教诲,受益匪浅。
是年五、六月间,一天,雨过天晴,同事传信,说是有位长者求见,风度翩翩,气质非凡,我想了一下,会是谁呢?接触之中的前辈,大多是市文艺界名流,莫非是他,果然不错,正是樊老。那天,樊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对我讲人生经历,谈事业成败,舒书事感慨,老人的心思,我仔细揣摩,感触深刻,敦敦教诲,铭记于心,他这一天与我交谈这么多,是有缘故的,他身为市硬笔书协顾问,我便是市硬笔书协的具体负责人,他鞭策我要有奉献精神,为办好硬协寄于希冀,这是在传帮带,我能读懂他老人家的一片好心好意。
樊老清简,淡泊名利,不贪荣华,他把书法说成写字,即使获奖亦视为寻常。足可见他为人高尚,注重晚晴。樊老秉直,不染陈俗,人品书品俱佳,为了支持市硬笔书协活动,不吝赐墨献印,尤其是“名人名言明信片”展,他一次书写几帧,并将收藏多年的心爱之物篆印参展。他爱在关心,爱在自律,爱在赠与,为人师表,为此次展览出谋支招,建议展览走进社区,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樊老研墨,修身养性,寻求自己的净土,升华书艺,寄托人生,延年益寿。樊老学识渊博、通今博古,藏书经典,读来有方,用时灵活;好的章节,精华词句,一一摘录,便于借鉴,为我所用,他推崇“拿来主义”。字如其人,樊老之字,颜柳底厚,清俊秀美,瘦筋有力,借古颂今,书卷味浓。其作品深得书法同仁喜爱及各书画研究院、博物馆赏识和珍藏,他认为写字如筑楼,要上平台,够档次。市“澄月岛”公园门前上三个字给我留下第一印象,不过那是樊老二十年前的墨迹,近期见他的楹联和匾额与长篇文录等,人书俱老,耐人寻味,值得欣赏,尤为楹联,有所收藏。
樊老虽老,樊老未老,樊老不老,年近期颐。但他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书法艺术天地里生命不息,临池不止,真可谓老骥伏枥,壮志不已矣!憾与樊老远隔千山万水,近些年来,几乎未觅他挥毫激书的情景。
初稿于2005年4月28日
修改于2024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