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16
分享

古城记略

古城,即大鹏古城或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海防卫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始建于公元1394年,即明洪武二十七年。

大鹏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上设雉堞654个,城墙由山麻石、青石砖砌成。门道地面由花岗岩铺设,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在明朝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是鸦片战争肇始地,有明清的海防历史和滨海客家文化氛围,自明初建城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多次抵御和抗击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1839年9月,赖恩爵指挥抗英取得胜利的九龙海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即源于此。

大鹏所城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地重游,看赏其文化古迹便是重点。索性拍摄了百余张图片,所见所闻,弥补了丁酉年曾来此处认知上的缺憾。

南门楼与正街

南门城墙为标志性建筑,正门朝南,故称南门楼,南门楼是大鹏古城的主楼,竖式框嵌墙里隶体“南门”二字呈黄色,斑驳严重,显古色古味。清一色青瓦封顶,左右起角,古穆庄严,气势雄伟。楼梁挂有四个红灯笼,楼柱有七言楹联。门楼外围左右挂有竖式巨幅布质宣传标语,与楼墙高基本齐平,其中左幅为“城市共融”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大鵬新区平行展。右边为第四届“山海筑梦,美丽大鹏”全国摄影作品展。文化艺术氛围浓郁。楼前右边有2003年市政府立国务院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石碑,黑底黄字,金色辉灿。门前左边有2000年市政府立国家建设部颁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传统名村——鹏城村落石碑。还有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大鹏新区廉政教育基地的两块石牌,借光笔者在楼前留影,记录此美好。

从南门楼纵向深入为正街,一条麻石板大道,直通城北门楼,因北门被堵,所以最北端眼下有一小山岳,应是所城制高点,大鹏粮仓展区和炮台设在此处,曾经来过,印象深刻,尤其是粮仓,全部都是仿古摆设,一展旧貌,古风犹存。

赖府巷

大鹏所城,数赖氏将军第最多,而又集中在南门正街的赖府巷,此巷有4家赖氏将军第。其中有赖恩锡将军第、赖恩爵将军第、赖信扬将军第、赖世超将军第和刘启龙将军第等。大鹏所城的赖氏家族是深圳历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将”为中国历史之罕见,当地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

在赖氏将军第中,又以赖恩爵将军第最为著名,它建于清1844年,为道光皇帝御赐的"诰封第"。 赖恩爵(公元1795年﹣1849年),宇简廷,赖氏"三代五将"之一。清代抗英名将,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封“振威将军”,从一品。

整座将军第坐北朝南,门口保存有一对抱鼓石,门首横额石匾“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亲题。外围以一丈有余的高墙。平面布局分东西两座,东座为三进两天井结构,西座为五进四天井结构。将军第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大厅厢房四十余间,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其建筑特征有青麻石墙基、上砌青砖,大阶砖地、石柱础、木梁架;堆瓦屋面、硬山顶、博古脊。该将军第保存完整,结构清晰,是清代典型的府第式建筑。它与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第齐镳并驱。

东城巷

横向右侧往里通东门楼,途径城隍庙遗址,城隍庙遗址立有青石壁牌,刻有记录,“大鹏所城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七十九年(1839年)重修,解放后被拆除,城隍信仰有三个社会功能,一象征地方行政统治,二威慑、教化百姓,三、司法公正的象征”。2010年深圳考古鉴定所与大鹏所城博物馆联合对城隍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定了明清两朝城隍庙的基本格局。

城隍庙门头“城隍庙”金黄色楷书写成,然,不知何故大红铁门紧闭上锁,游人只能从侧边出入,里面有木制戏台,戏台左侧支架一个大鼓, 观众坐场摆放“八仙桌”十二张,木板长凳围桌而放,场顶挂满红笼和藤灯罩,气场不凡。从左测往里有一口古井,叫做“城隍古井”,此井掘于明代晚期,2010年深圳市考古鉴定所所发现,同时出土明化凤冠及其瓷器、金银器等四十余件,此井实际上就在当年城隍庙后。

邃入,见到老鹏城旧楼,上下两层,墙面刷新,底层呈“奶白色”,二楼主为木制门窗户牖,“老鹏城”行书三字,金光灿灿,耀眼醒目,未署作者姓名,故不知何方人士墨迹,笔者猜测应为今人所书,因为,其字现代气息浓郁,古韵甚少。光凭一栋旧楼几字,既无说明,又无标识,无法看到老鹏城的全景,也无从知晓老鹏城的基本情况,或许当时衙门在此,沒准这里才是大鹏所城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说,这仅仅就是一个大鹏所城缩影而已。

接下来是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占地千平方米。大鹏所城管辖古代深港地区四百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扼守珠江口左海路,与香山(今中山、珠海)同为首会门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雍正四年大鹏水师营改设参将。1839年,时为大鹏水师营参将的大鹏人赖恩爵率领大鹏水师营官兵,在香港九龙海面英勇抗击英殖民入侵,取得了鸦片战争首胜——九龙海战的胜利。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奏请将大鹏营改营为协,1847年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倡建九龙寨城,大鹏协副将移驻九龙。此署当地百姓称其为“大衙门”,是城内六大衙署之首,是大鹏所城最高指挥机构。在里面见到两位棋士正在进行中国象棋对弈和老先生与学童正在师教等铜像塑雕等多座。

再往里便是古城墙遗址,靠近东门楼,据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大鹏所城”内外砌以砖石,325丈又6尺,高1丈8尺,面广6尺,址广1丈4尺,门楼4,敌楼如之,警辅16,雉堞654,东、西、南三面环水,濠周回398丈,阔1丈5尺,深1丈”。大鹏所城古城墙以青麻石为基础,中间为夯土,两则垒卵石和城砖,五、六十年代,古城墙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东门至北门约300米长的城墙残基。政府重视古物文化,加强了古城墙遗址的修缮与看护。

西城巷

从南门楼横左向有西门楼进西城巷,西城巷略显僻静,游客稀少,西城巷里主要有天后宫,天后宫是民间祈福平安的信仰之地,占地约28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每隔五年,天后宫附近会举办“打醮”活动。还有赖绍贤将军第和西门楼福德祠、梁氏书屋等,文前对大鹏所城将军第有较详叙述,在此不以赘述。

文化事例

大鹏所城内有“百家祠”,因与百家姓相关,故又称作“赵公祠”,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3年)以前,祠中供奉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以及各个姓氏开宗始祖的雕像。

“海防博物馆”。此馆原为大鹏所城粮仓遗址,建筑穹顶呈半圆形。这里展示着海防文物,可以看到所城的前世今。

“侯王古庙”。侯王古庙门前一块花岗石匾额一块,四边雕忍冬花文,上行正中有一金钱眼。此匾长若120㎝左右,高50㎝左右,厚10㎝左右,凸文镌刻,楷正规严,苍劲有力。侯王古庙位于赖府巷北侧,是清代军事卫所中拜察张良独特文化传统建筑,清代曾重修,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0㎡,原为二进一天井三开间两过廊的庙宇式建筑,庙门花岗岩石阴刻楷书“灭项兴刘多妙计,庇民护国著奇功”,此建筑特征为条石基,硬山顶、堆瓦屋面,建国后遭人为拆并改作为榨油坊使用。

“民间将军宴”。大鹏所城是六百多年前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的“大鹏千护所城”,代出名将,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十几位将军,他们都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所城地因此而享有“将军村”的美誉,将军们常年在外征战,每次回家省亲,当地乡坤或亲朋都为将军们接风洗尘而摆的酒席,俗称为“将军宴”。“将军宴”主要有鱼翅、海参、鲍鱼、五柳石斑等八大菜。后来每当将士们巡洋辑盗凯旋归来的时候,将军们便要在城内大摆宴席,镐赏三军,这种宴席虽不及真正“将军宴”名贵,但又是鸡、鸭、海鲜样样俱全,久而久之每逢喜事吃“将军宴”就成了当地一种风俗,即为现在流传的“民间将军宴”,如今,承办此宴的饭店便是前面所说到的“鹏城饭馆”。

此外,一些鳞次栉比的岭南建筑、客家风情的堂馆、楼阁、庙宇,古色古韵,历史渊源悠长,传统文化浓厚,还有一批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店铺、室所、园社、作坊等人文景观,如左堂署遗址、郑氏司马第、怡文楼、问山茶楼、第一神算室、中国易学科学预测所、古城皮艺馆、书画艺术画廊,印象创造印章故事馆、大鹏新区博物馆、时光邮亭、糖手信、茶粿坊、彭玉茶社、私家花园等枚不胜举,丰富多彩,底蕴深厚,不同凡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