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9
分享

忆启蒙老师

天地恩赐,我与祖父亲密二十余载,深受宠爱。地缘巧合,我们志趣相投,我得以在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中浸润成长。尽管隔代有别,但血脉相连,艺术细胞在脉搏中跳动,这份情感铭记于心。

祖父潘伯梁(1908—1983),字厚全,湖北鄂州人。他性格憨厚,才华横溢,书法造诣颇深。曾书写“天下为公”四字,备受赞誉。他一生谦逊,淡泊名利,虽满腹经纶,却甘于平凡,成为我书法之路的启蒙者。

祖父苦守寒窗,执教多年,练就一身书法技艺。他的书法宗师颜鲁公,结构严谨,大气磅礴。我初学书法时,常以他的《百家姓》和《中国历史三字经》为范本,耳濡目染,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祖父把自己的书法创作总说成是“写字”,又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喜欢书法的糟老头,实际上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传统文化践行者。后来,在与祖父的更多的接触中,深知他的人品,虚怀若谷,低调为人。祖父的这些思想与品质,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对我的书法学习乃至成长道路上如何做人产生一定积极性的影响。

童少时,学龄前几年,几乎长年在老家,只要看到祖父坐在“八仙桌”上,我就会凑在他的身边,看他读帖写字。起初,我对汉字的写字的姿势,执笔方法等一些基本常识一窍不通。更不知道《颜勤礼碑》这本书如何称呼,于是有问,祖父说这书叫字帖,或叫法帖。这本书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字帖。所以,书法中的八种基本笔画和王羲之的“永字八法”等等基础知识,都是这个期间祖父传授于我。

一次,我偶然发现,祖父年轻时用蝇头小楷书写的读书批注,厚厚的整整一本,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字体清秀隽永、笔墨横姿、华美自然,是一部激励子孙,不可多得的范本。其字的神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进一步加强我以祖父为师习书的信心。

祖父写字时,常常边写边唱,充满趣味。他教导我读书写字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使我深受启发。他不仅传授书法技巧,还引导我学习《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激发了我的读书热情。

祖父的书法教学细致入微,从握笔姿势到运笔技巧,无不亲自示范。祖父的书法教学很专业认真,在写字的姿势,执笔方法以及运笔的技巧,言传身教,他会一招一式手把手地教。比如写字坐姿“一寸一尺一拳头”,这些他会一一示范,让我照做。再到字帖的摹临,他则让我站在身边细心看他每一动作步骤以及每字的写法,一边写一边讲,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慢慢道来,把基本原理讲得清楚、明白、透彻、了然,他还告诉我写字用五指执笔,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聚精会神,一笔一画,不得马虎这些简要的道理。

他还讲解了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知识,这些都为我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年,春节前夕,我拿一本迎新春农历小册子,欲向他讨教春联的写法,祖父叮嘱我先多读《白话蒙学》一书,尤其重读《声律蒙学》那篇文字。后来,我又问他,当年黄巢起义口号“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甲子以及天干、地支的运用原理,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卜卦中的生辰八字,年号与属相的说法,月份及时辰的命名等话题。他说这些东西讲起来话很长,为了立竿见影,他在《百家姓》的墨迹册子前页,写下“甲乙丙丁”十天干和“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把我叫到他身边,一字一句向我讲解其意并如何运用。而上述这些均为启蒙阶段的刚需,也是书法习创之必备。

血浓于水,恩重如山。祖父虽已离世四十一年,但我永远感激他对我的关怀与教导。愿以此文表达我对他的深深怀念与敬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