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22
分享

母亲的故事

写此文前,我从深圳电话采访了黄石家中的母亲。她今年八十九岁高龄,善于释怀叙旧,依然思维清晰,谈吐流利,话匣打开,滔滔不绝。

母亲生于1935年,乳名"蓉儿",父亲生于1930年,乳名"狗尔"。尽管"蓉儿"嫁给了"狗尔",但"嫁狗随狗"并非指盲目跟随,而是无论嫁给谁,都要安于所遇,恪守妇道,与丈夫和谐共处。母亲与父亲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共同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雨人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母亲虽生于旧社会,但她思想开明,与时俱进,养育了我们兄弟五人。母亲一生勤劳、俭朴、贤慧、睿智,遇事冷静,处事利索。母亲从小包脚,街坊邻居称呼她为"潘细脚",晚辈尊称她"潘家娘"。

母亲渴望学习,但身为文盲,她错过了多次学习的机会。1955年母亲那年二十岁,正值育子之际,她报名参加了夜校学习汉字。然而,父亲因工受伤住院,大哥和我尚年幼,母亲不得不暂时辍学。母亲虽未能实现学习的梦想,但她从未放弃,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我们兄弟五人身上。

母亲无工作,因脚小且无文化,生活艰难。1959年,祖父母迁来,家中人口增多,经济更加拮据。母亲决心走出家门,寻找工作。她先后尝试了建筑小工和装卸工,但因身体条件限制,未能坚持。最终,母亲在家楼下菜市场找到了一份卖菜的工作,一干就是八九年。母亲踏实肯干,又能说会算,这份工作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我不能倒",母亲在1963年至1966年间病重,身体虚弱,但她从未放弃。母亲患病期间,脸色苍白,头昏心慌,四肢无力,说话声音低沉,总想睡觉。母亲的病可能是严重低血糖坚持服用红糖水缓解症状。母亲的坚韧和毅力,让我们兄弟五人得以健康成长。

爱子如命,母亲生养我们兄弟五人,对每个孩子都倾注了无限的爱。大哥和老五是母亲宠爱的两个儿子,他们长大后,不负母亲的期望,事业有成,回馈家庭。大哥小时候生病多,母亲为他操碎了心。老五乖巧可爱,母亲也为他付出了很多心血。母亲的爱,是我们兄弟五人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几块搓板,解决了母亲的心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哥和我相继成婚,母亲为筹备婚礼家具操碎了心。母亲请来大舅做家具,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母亲灵机一动,用搓板代替背板,解决了问题。母亲的智慧和勤俭节约,让我们兄弟五人的婚礼更加温馨和美好。

母亲教导我们做人要厚道,说话要诚实。大哥十五六岁时,因撒谎被母亲严厉教训。母亲对大哥管教最严,因为她深知诚实的重要性。母亲的教诲,让我们兄弟五人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品格。

1990年,老五即将结婚,母亲为筹备婚礼家具而焦虑。母亲想到了一个两全之策:将大哥的家具转让给老五,既解决了老五的家具问题,又让大哥得到了一定的补偿。母亲的智慧和细心,让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母亲制作的"咸萝卜干"是我们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母亲将萝卜洗净切块,晒干后加入食盐、辣椒、生姜等调料,腌制成美味的"咸萝卜干"。这道菜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顺气、消食、化痰、平喘等功效,深受我们兄弟五人的喜爱。

母亲患有严重的"青光眼"疾病,视力逐渐下降。母亲曾在冶钢医院做过两次手术,但效果不佳。母亲期盼光明,心愿美好,但医生说,母亲年事已高,几乎没有复明的机遇了。母亲耳聪心灵,听觉非常敏锐,她依然乐观开朗,跟着子女安享晚年。母亲在,家就在,我们就有归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