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孟的头像

潘孟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9/20
分享

《宦乡往事》:“神机妙算”与赤子之心

《宦乡往事》:“神机妙算”与赤子之心

朱镕基总理有一篇文章写到宦乡先生,说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对许多问题有精深独到的见解。”有机会常与他“促膝长谈”。看到这里唤起了好奇心,于是在网上找到这本书,概览宦乡先生生平,感到他视野开阔,能洞见事实,确实是“神机妙算”般足智多谋,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基辛格。不过他“神机妙算”般的预言家本领,其实并没有什么“秘方”,那是长期扎实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信息提取分析训练而来,而根源还在他有一颗为国为公、为事实为真理的赤子心。

宦先生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我国处于半殖民地时期,因为家庭环境与自身特质,从小接受了传统私塾教育打好国学基础的同时,得以接受西式教育,先后在武汉文华中学、上海南洋中学、上海交大学习,在大学期间与周恩来结识,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早稻田大学有过学习经历。他的这些学习经历,可不是父辈包办而来,期间诸多波折,读下来有一种感觉:一个人的水平能走到哪一步,那条契合他的路就会自然铺展开来。这种感觉在看贫困家庭出身的吴官正先生传记中也有同感。总之,在那个暴风雨即将席卷中国的历史时段,宦先生打下了精英知识分子的扎实学养。

以报纸、外语为媒介训练敏锐的国际形势“嗅觉”

抗战开始后,宦先生放弃父亲安排的海关安稳工作,前往抗战一线,成为了《前线日报》总编,开启了以报刊为阵地分析时局、影响舆论、辅助决策的历程。因为他精通外语、视野开阔,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极为有限的资讯获取渠道中迅速抓取信息,并以社论形式作出战事判断,其速度和准确度超过当时最权威的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他能系统分析出苏德两国军事动态走向,给笼罩在战争黑暗中的民众提供有效信息,给上层决策提供有力参考,甚至在官方未获取任何信息的前提下,早于日本公开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多小时,向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做了通报,并准确言中。

在叙述中读者也能从侧面感知,国民党高层军官如顾祝同等人的多面复杂,军队内部矛盾、相互制约种种情况。宦先生在此期间,积极运用军中人脉,成功营救出左翼作家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并结下一生友谊,后来冯雪峰也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内战开始后,宦先生的直言不惧讲真话、与共产党员的积极接触让他成为了国民党通缉犯,家人一度还以为他已牺牲。

独立思考与洞察力

心中对真理的坚持让他自然地和共产党人站在了一起。

建国前夕他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深度参与见证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政体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发挥专长到了外交部工作,并成为周恩来总理的得力助手。无论是抗美援朝期间、担任8年新中国驻英国代办处负责人,都为开拓新中国外交事业、提升国际政治地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书中说宦先生“不是一个在经典著作或领导人划定的圈子内思考的人”,他的一生也是这么做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历了政治经济领域代价惨痛的磨合演进。在那样的氛围下,宦先生始终不改本色、发挥所长,积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为国家建言献策,无惧后果。他提出的论断有时在短期并未显现为现实,很多观点偏离当时的主流论调,引起众人质疑。但他无惧自信而坚持,因为他的结论是大量事实数据动态分析的结果,他的出发点是为国家整体利益、事实本身。比如二战后对英美两国矛盾的判断后来事实发展证明了宦先生判断;在全国“大炼钢运动”的狂热时期,也敢于写报告给毛主席提出不同观点。

文革即将结束时,宦先生在周总理的提议下重新被启用,担任中国派驻欧共体使团长,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在欧洲经贸正常化打下了外交基础。他长期在国外工作、深度参与具体事务,通过深入观察资本主义世界,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苏联式,也不是建立在普遍贫穷基础上,而是真正能够表达人类理想的制度。”离开外交部到中国社科院工作后,正值中国“姓资姓社”大讨论时期,在人们的思想还在“两个凡是”桎梏中摸索时,宦先生通过各种载体大力宣讲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读者,看了他的相关论述,深切感到一个彻底明白精通的“行家”,他的观点里没有一句似是而非看似正确的废话,也不会给看似有理的歪理一点儿立足空间。如果一个人不能把一个观点表达清楚,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认识里还有盲区,“智者不惑”。

大道质朴

宦先生长得高高壮壮,精通多国外语,能在国际场合与各国同样最聪明的人,分析世界局势、摆明中国立场,并积极为国家高层决策者们直言不惧地建言献策。然而从照片看起来,他憨厚可爱,穿着打扮除正式场合,基本都是那个年代大家都穿的中山服,又因为个儿太高裤腿都常有一种悬空感。他的眼神,除了下放五七干校那些年回来后,和夫人一样明显地衰老沉郁外,无论在何种环境,他都自信大方。

作为国际问题专家,他的国际同行、“对手”们可能对他的了解更深:“宦乡先生是50年代就把中国纳入世界政治地图之人”“能窥出中国的世界格局观,(在当时)除了宦乡找不出别人”。

读完本书我最感触是,我们国家近当代史有许多这样的先贤,他们的智慧是民族精神传承的瑰宝,而自己所知甚少,宦乡先生其人其事也是近来偶然得知。就像本书执笔作者软虹的后序所说,我们一代代的民族记忆里也该有个先贤祠,真正学会珍视和尊敬这一些把民族命运从谷底拉起来的人,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强大昌盛的国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