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2/13
分享

《长生国》 第九章 人生迷途连载

第九章 人生迷途

一段时间的寂寞,又一个春节大年到了。之前已经有西历年,只有当地信教的几个教徒当一回事,多数当地人都不过,他们心里只有中国的春节。

曲长生决定过年之前什么也不做,只在家中陪着父母和儿女们过一个祥和、快乐的大年。铺号那边,自他正式表过态,就再也不回去。这期间,曲典礼和典典乐再三央人传话,说不行股份可以改,三一三十一,不用他入股,年底可以三个人分成。曲长生可不是只为钱,要是这样回去,就不是他了。

年前的腊月二十八大集,他犹豫再三,忍不住小儿子书地的央求,只得领着他和大儿子书天、抱着小女儿书云一起赶大集。许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有如此闲情雅致吧?以至于头发已经花白了的曲典鳌碰见,直摇头,说:长生,你是真不干商铺了?这样有啥意思?您两个叔可都盼着你回去呢!

胶东农村大集,自有浓厚的本地特色。曲家庄地处三县交界,因此又极隆盛繁华。今天的年集,从村东关帝庙到村西文昌庙,一直到大沽河堤上,到处摆满摊铺,年画对联瓜子炒长生果,不,现在曲长生已经叫它花生,免得外出谈生意让人笑话。还有杀猪宰羊卖火红公鸡的,这些多数是富人们光顾。穷人多数只朝着年画鞭炮和豆腐以及豆腐渣使劲。孩子们赶大集,则朝着糖葫芦和布老虎、吧嗒猴上眼,只要大人在跟前,就会拧着身子不停地哼叽,大人只要领着孩子来赶集,也是在心里给孩子们创造一点快乐,一见孩子闹,无不赶紧应付。

也怪不得,在贫穷的年代,孩子们都喜欢过大年呢!

曲长生今天真是用了功夫,不再关心大集上货品的价格,他只抱定一个想法,孩子想要啥,他就给买啥,根本不问价钱。不一会功夫,三个孩子手里怀里抱满了各色耍物,还有糖葫芦、甜瓜子、冰糖等各色东西。

路过同丰号,意外碰见曲典礼,两个人都有些发怔。曲长生抬眼望去,同丰号里挤了不少人,生意兴隆似乎依旧。

长生,回来吧!我和你典乐叔都愿意你回来呢!你还想要啥条件,你尽管说。

我,我现在就是想歇歇,是真的。

要不等过完年再说?过完年,你给我们个话,再不行,俺们出钱给你到乡上立个铺子,收入还是三一三十一。

不行叔……曲长生觉得好难为情,这辈子,真是成为同丰号的人了?他又想起大漠草原上的枣红马,还有盘旋在大沽河上空的白鹭。一个人的心,不能只停留在某个地方,否则,他实在不甘心。

叔要不这样,我真是得想想,过完年我再给你个话,行不?

他不能再虚以应对,典礼叔是个实诚人,是他今生的贵人,他其实可以为典礼叔赴汤蹈火。

他带着孩子们匆匆离开集市,离开那一片令他兴奋快乐过、也曾焦虑失落过的大集。他回了家,放下孩子们,看他们欢快地扑向爷爷奶奶,把手中的糖葫芦和冰糖块塞到他们嘴里,他脸上带着笑,心里却迷茫。

转眼之间,到祭祖的日子。天地间又是一番热闹。无论多富多穷的人,都会买些纸钱和鞭炮,在年三十那天到祖坟上烧几张纸,放一挂响炮,把历代祖先全请回家一起过年。

隆隆的鞭炮声,从早晨持续到晚上,又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一直到太阳从东方绽露初红,曲长生带着曲书天出了家门,迎着朝日红霞挨家挨户拜年。

春节的安宁快乐,可以一直享受到正月十五。出了十五,人们就闲不住了。毕竟人生一世,不光是为了过年,还要为了生活,另外还有希望,是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希望。

未出正月十五之前,曲长生就在家里坐不住了。自从做上生意,他何时有过如此闲情逸致?人之一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想有所获取,不努力去争取肯定不行吧?

是故,他表面上无动于衷,其实早些日子就通过回乡过年的几个同乡叔伯兄弟打听消息。令他惊奇的是,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提到了一个地方:青岛。

青岛?是那个德国人占领的地方?二十年前还是个小渔村,只是三百来户,一两千人口,现在比县城都大好几倍了?真是有可能。哦!这可真是令人吃惊。要知道,平度县城也有些年岁了吧?古称即墨、郁秩、长广、胶水等等,几千年历史总是有,目今也不过三千多户,人口两万左右,而城不过方圆六里。二十几年前,当地人们只知道有即墨、胶州和平度州,哪里有青岛的影子?想不到,青岛现在比这几座县城合起来都要大。

他相信他们说的都是真的。这几年他曾去过几次胶县和即墨,只是从未到过青岛。他到胶县时,就曾穿越过火车道,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有一次,他还碰到了火车,趴在铁轨上轰隆隆跑得飞快,车头冒着滚滚白烟,比枣红马拉的大车要快多了。更惊人的是,它后面拖带着长长的车箱,一节一节,足足二三十节,每一节都能装几十大车花生,恐怕整个洪滦乡一年生产出来的全部花生也装不满它。德国人太厉害了,他们是怎么寻思出造这种玩意来?

那次在胶县跟一个商号老板聊起火车,曲长生还发出感慨,说外国人造出这么厉害的玩意儿,把东西都运哪去了?商号老板说,运哪?他们不是运给咱们,都上青岛装船运回他们国家了。曲长生忽然想起在登州时的大火轮,一时全明白了。

不过,同乡们又说,现在青岛已经不是德国人所有,早在两年前,日本人和德国人打仗,把青岛给打下来,好些德国人被日本兵抓起来,剩下的德国人都乘船离开了青岛。倒是有可能,前年秋天,不是有东洋兵进平度县城了?后来一队队从洪滦乡大开过大沽河,听说是到青岛跟德国人打仗,打下青岛归还中国。放屁,他们打下来之后就自己占上了,听说连铁路也占上了。他们根本就是强盗,居然赖在青岛不走了?想来那儿就是一块肥肉。

自此几天,他心里装的全是青岛这两个字。人流的快速集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许多未曾做的事情,必定有无限商机。可是,自己只有历年积攒的五六十块大洋,这点钱又能干点什么?就是想做,也做不成大事。

出了十五,眼见归乡过年的人纷纷往外走,他更加焦虑,以至于神思恍惚,连书云跟他逗乐子他都发火,惹得素文朝他好一顿埋怨。

那天晚上,他独自喝了一壶闷酒。爹和娘都已经老了,许多年前就不怎么再劝他。只有素文,那个已经陪伴他十几年,说话依旧快言快语的女人,对他道:是没有事做不得劲吧?不要紧,你想出去就出去,走多远都行,只要有空回来看看俺们就行。

咋的长生,你是想出远门不回来了?他娘闻听,立刻慌了,问。

娘,我不是要走,我只是觉得不能闲着,得找点事情做。爹,您说呢?

你的事,我有多少年不管了?你有事跟素文说,素文比我和您娘都明白。

不错,素文已经说了,她说可以让自己走。关键是,他能往哪里走?闯关东?这几年倒是流行。听说关东大平原一望无际,可人烟却稀少,走几十里都碰不到一个人影。去闯关东的人,都是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他们只是为了找个地方垦出几亩荒地种点粮食别饿肚子。自己是生意人,到这人烟荒芜的地方又有何用?还是青岛这样人流汇集的地方好,有人的地方,一定有生意!

他忽然想起年前跟曲典礼的承诺。他不再犹豫,把酒杯一放,冲素文道:行,有你这句话,我去了。放心,我要是好了,一定不会亏了你,还有他们。

他的目光又落到爹娘和三个孩子身上。

他雄纠纠气昂昂地出了门,弄得书天闷头葫芦似的问:娘,俺爹这是上哪去?他不会不要咱们了吧?

素文一把揽过儿子,对曲长生道:小学老师说,孩子今年好上初中了,掖县有所初中不错,叫他可以考那儿。

到掖县上学?这也太远了吧?咱本县初中不行吗?

老师说,掖县那边原是莱州府,条件好,还可以助学。

爹,听老师说,掖县那边有大海,您就让我去吧!小家伙居然真动心了。曲长生心说,就走出去看看也好。便同意。

那天晚上,曲典礼为了明天开门营业之事,特意弄了四个小菜烫一壶莱水烧酒,把曲典乐叫到自己家坐坐。小烧酒喝到过半,两个人自然发出感慨,说自己年纪都有些大了,想不到曲长生会辞工。明年的生意,少不得他们亲自操劳。虽然两人都有儿子,都不是走南闯北做生意的料。两人唉声叹气,正要再举杯,忽然有人敲门。一开门,是曲长生!

长生,长生你咋来了?长生你现在想好了?明天正好开门,大家一块儿过来庆祝一下。曲典礼简直有些迫不及待了,曲长生大半夜能来他家,一定说明他有想法。

来来,先进屋坐,咱有事坐下再说。曲典乐此时也表现出十足热情。现在,他们真是巴望着曲长生说句留下来的话。

三个人在屋内正厅坐下。曲典礼家生着碳火炉,挺暖和。曲典礼忙着给曲长生倒茶倒酒,曲长生刚要张嘴,却被他制止:不,先不急说事儿,打过年到现在,也没跟你喝个酒,我先敬你一杯。

不不,这哪成呢!曲长生慌忙端起杯和二位族叔碰杯,然后一饮而尽。曲长生才放下杯,曲典乐连忙添酒,自己也端起杯来,说:长生侄子,这么多年交情,我想你也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你给同丰号立下汗马功劳,我也敬你一杯。

曲长生连忙又端起杯和他们相碰,然后干掉。曲典礼还要给他添酒,却被他挡住。

不急,不急。二位叔,其实呢!你们的心思我都懂,你们看重我,我也懂。我曲长生不是傻子。可是要我继续在同丰号做事,我真是做不下去了。

你说啥?曲典礼和曲典乐异口同声,都是傻愣愣的脸色。曲长生有些过意不去,赶紧继续:可别,二位叔,你们还没听我说完呢!说实话,这几天我也是坐卧不安,离开同丰号,我愿意吗?但做人得有点自知之明,这儿的水就这么深,再说你们二位家里的公子也都成人了,我再做下去,以后有一天肯定会做不下去。所以我想换个地方做。

你想换个地方?这成啊!之前我不说过?你要到乡里做,我们出钱给你安铺号。曲典礼刚刚还目瞪口呆,一瞬间却又满面桃花开。曲典礼赶紧赞同:对对,长生侄子,只要是你挑头,这事儿没问题,俺老哥俩也算搭了一辈子伙,为人心眼都还行吧!只要你肯答应,我们一定放心让你做事。

他们俩的话,令曲长生挺感动。是啊!这世上哪个人不带些私心?都想自己多吃一点多占一点,生怕吃了亏。可他俩真正是把心窝子拧一块了啊!所以,这是他愿意找他俩最主要的原因。

二位叔,说实话,我也正是冲着你们的为人才回头找你们。我已经打听过,也仔细盘算过,现在咱想要把生意做大,有一个好地方可以去。

好地方?是哪里?

青岛!

青岛?

对,就是青岛!

曲长生说到这儿,也不让他们俩,自己倒上一杯酒举起来一口喝干。

你想上青岛?青岛有什么好?听说青岛现在还被日本人给占了,那东洋人是好惹的?你知不知道?连咱北洋政府都管不了他们呢!曲典乐担心道。

二位叔,这些我都想了。你们也想想,现在是日本人在那儿占着不假,可他们都是喝西北风活着?不都是要吃饭吗?还有,你们想想,原先咱这儿有青岛这个地方吗?没有!自从二十年前德国人占了才开始有,那时是个小村子,到现在青岛有多大你们知道吗?比咱平度、即墨、胶县三个县合起来都大,这说明了啥?说明好些人都拼命往那儿跑,想要在那儿站住脚。现在好了,咱是做啥的?不就是做土产生意吗?咱上青岛开个大铺号,专门做供他们吃饭的生意不行吗?

哎,哎,还别说,叫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行。典乐,其实不冲别的,就冲咱跟长生搭这么多年帮伙,他想的都比咱俩周全,要不咱就这么着吧!

曲典乐当然了解曲长生,立刻答应。然后他们又问起投入,曲长生说要是真去的话,不用投入太多,毕竟是到新地方,得一步一步来。曲典礼点点头,又征求曲典乐意见,最后两人商定先跟着曲长生一块儿上青岛看看,如果合适,就在那儿多投点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真实的人物源自平度南村沙梁村,一直以为,近代青岛农商文化的发源地应该在南村沙梁村,当年,这个村子座落在三县交界之处,拥有比南村还大的集市,座落在大街中央的文昌阁,可见证当年历史的辉煌……

杜法好   2019-02-14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