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2/15
分享

《长生国》 第十二章 风生水起连载

第十 风生水起

从汇丰银行出来,曲长生只是消沉了一会儿,立刻又鼓起精神,打一辆洋车回到东镇。现在,东镇算是他的根据地。他回到东镇下了车,没有先回铺号,而是进了剃头铺,张大柱刚刚送走一个客人,忙着扫地上的头发渣子

大哥,回来了?贷着款子了?

不行,那些吃中国饭放外国屁的家伙不给咱中国人贷。

为啥?

我也不知道,反正,没办法。

哥,日本人开的正金银行你没去看看?他们是在皇帝街一带,对了,现在那条路好像叫,叶樱町路,他奶奶的,德国人占了叫皇帝街,他们占了叫叶樱町,合着咱中国人是墙头草,谁的权势大就往谁那边倒。

所以,我才不想找日本人贷款。不是还有家中国银行吗?

有啊!也是在静冈町路,应该是152号。该死,日本人起的名字真难听!

原来前海那边真是有钱有权的人居住?曲长生怔了一下,又问张大柱:你的生意还行?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一个头挣一角,一天多时二十来个,少的时候三五个,一个月也就一二十块钱,除去租钱,大概能剩十块八块。

是这样。这样兄弟,等过阵子看看,要是我把事情做大了,就找你帮忙。要是做不起来,我也没办法。

曲长生回到铺号,曲典礼和曲典茂已经准备好了中饭。一见曲长生,两个人都很关心,赶紧叫他坐下吃饭。曲长生坐下来,手里拿起一个白面饽饽,一边吃一边想事情,看上去闷闷不乐。曲典礼和曲典乐对个眼色,关切地道:长生,又咋的了?事儿不顺?曲长生怔一下,慌忙道:叔,我是有几个想法,可是眼下就有难题,要是,要是能多筹一点钱就好了。

咋?还要花钱哪?咱可是已经花了不少钱啦!咱现在不是已经扎下根基了?钱这东西,真要花起来可没个头。这一次,是曲典礼先发表自己的担心。

二位叔,咱现在是有点根基,但我觉得还不够。要不这样,这次钱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我自己想办法。

你自己要想办法?你在这儿也是人生地不熟,咋想?

放心,我有办法,不过得冒一点儿险。

曲长生匆匆吃了口饭,立刻出门。他出门之后立刻坐上洋车去了静冈町152号。半个时辰之后,洋车到达了那座挂着中国银行四个大字的二层小楼。

当他抱着极大的希望进到银行,所碰到的一鼻子灰跟在汇丰银行极其相似。不过,这儿的职员并没有汇丰那边的傲慢和耻笑,他们只是客气地说:先生,对不起,由于您来岛城时间太短,我们对你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

所以什么?因为我是外地人?因为我不认识你们中的任何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开银行欺负中国人,连你们中国人都欺负中国人?你们还算是中国人吗?我有地有房子,凭什么不贷款给我?突然之间,曲长生爆发了。是的,他真是有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分明已经抓到商机,但却缺少一个支撑点,只要迈过这一步,他相信在青岛会更加如鱼得水。

他的大喊大叫,引起刚刚走进小楼的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注意。他走过来,身上穿着黑色西服,领口扎着领带,脚上是一双油光闪亮的皮鞋。他简单问了职员几句,回过头来对曲长生道:不好意思,你说东镇有九间新房子?既然房子已经有了,你还贷款做什么?做生意?投资?

我,我有我的打算。

什么打算?如果你的打算能够令我产生兴趣,我可以请他们把款贷给你。

我?曲长生微微踌躇,这样一种商机似乎应该保一点密,一旦大家都蜂涌而上一齐盖房子,价格肯定高不了。但是眼前的困难却必须要克服。

那我,我只能告诉你一个人。曲长生回头扫一眼其他职员,小声道。

很好,请跟我来!

上哪?这次轮到曲长生惊讶了。

跟我到二楼办公室详谈。中年男人微微一笑,前面带路,领他上了二楼。

在二楼办公室内,曲长生好奇地瞅瞅四周虽不华丽但却透露着高贵的办公室,惊讶地问:请问,您是这儿的……

我叫徐一年。中年男人淡淡地道。

您,您不会是这儿的行长吧?

我还算诚恳吧?所以,你现在可以说出您的商机了吧?

徐一年话音一落,曲长生早满脸是笑……

有徐一年的帮助,曲长生用九间房子抵押贷款两千元大洋,立即购置地皮,第二年春节一过,就开始大片地建房,全部是砖瓦结构,所有的砖都是从大窑沟一带购进。不消两个月,一共建起四十余间平房,并且建好一栋卖出一栋,所得钱款又立即投入购置新的土地,只用了大半年时间,泰丰益号通过建房卖房所得,除了归还贷款,剩余居然达上万银元。望着一堆堆白花花的大洋,曲典礼和曲典乐简直要乐疯了。他们俩何时见过利润如此之高的买卖?想来这曲长生就是财神下凡,特意来帮他们的吧?

秋天快要到来之际,曲长生突然停止了收地盖房,他打算收手了。

他的举动,令曲典礼和曲典茂都大惑不解,他们还梦想着把挣来的一万两银子再投进去,说不定到年底利润还能翻倍。所以他们对曲长生简直有点埋怨,想让他再购几块地,再盖几栋房子再多挣一点。

那天早上,三个人正在吃煎包喝稀饭,曲长生咽下一口包子,插话道:二位叔,房子不是不盖了,咱还得继续盖。不过,不是盖出租出售的房子,咱现在该盖大库房了。

哎,长生你说的不错,咱要做土产生意,是缺少一座大库房。不过我觉得做土产生意挣钱肯定不如盖房子。

不是,叔,房子真不能盖了,你没看见,现在连房东钱老板也在忙着盖房子?有句话叫什么来着?见好就收。有了这些钱,我感觉咱还是得做咱老本行。所以,咱得赶紧回老家瞅瞅行情,这边有好几家土产铺子都做花生生意,咱得赶紧扎进去,否则咱来青岛干吗?光是盖房子卖?早晚有一天房子会挣不着钱。

嗯!就听你的吧!好像啥时候都是你对。曲典礼干脆放弃争论。曲典乐也笑着道:长生侄子,要说不想再挣点是假的,可真要不听你的话,还真是怕栽跟斗。当年收那批大花生,不是吃过这样的亏?所以,你要是决定了,我们只能听你的。

曲长生闻听,眉头微皱起来,道:二位叔,千万别这么想,其实我不过是多问了些多听了些,有时也不一定准,万一有真拿不准的事儿,你们必须得阻止,否则要是赔大发了,我可担待不起。

一句话,说得曲典礼和曲典乐连忙安抚他,说无论赔赚,都是大家共担,一切只要大家尽到心就好。

于是曲长生把青岛所有的事情都放下,立刻赶着大车回老家。一路上,他紧赶慢赶,不到天黑就进了村子。

大车进了村子,经过村里的同丰号时,他特意瞅了一眼,只见门前被风旋着一些杂草末,稍显有些冷落。曲长生微微摇头,心说,二位族叔所生的儿子们,还真是不善经营,要是岛城的商号扩大规模,他们能行吗?真要去了,估计会掺和事儿碍事误事。

迎面遇上曲长河。这家伙,居然把胡子留成一大把,连衣着也不似前几年的光鲜。

长河,要出门啊?

长生,回来了?青岛挺好吧?我在家种地也种够了,要不你带我上青岛瞅瞅吧?

你能行?家里老婆孩子一大堆。曲长河和他成亲时间差不多,孩子的确比他多,一共五个。他家原先条件好些,自打他爹死后,家里却也有些败落,这跟曲长河不爱种地的习性有很大关系。所以曲长生一边跟他说话,在心里也嘀咕,让他去青岛?要是给他一座商号,能顶起来?

长河,这几年没做点小买卖?老是靠那几亩地,还要交公粮,根本不行的。曲长生话里有些试他的意思。

哥,论起种地我真不是那块料。可要做个小买卖,我也读过几年书,所以马马虎虎还行吧!哥你要带我去青岛,我保证不给你掉脸子。

这个暂且谈不上,你忙你的,我得赶紧回家瞅瞅。曲长生不再理他,朝着驾辕的马摔一鞭子,赶紧打马回家。

他的归来,令所有的孩子们都兴奋。他不是空手回来的,带了一些欧式点心糖果和两个罐头,一个是鱼罐头,一个是苹果罐头。他先把马卸了牵到天井拴好,然后从大车上拿着包袱,抱一个拉一个,身后跟着年龄最大的曲书天,大家一齐进屋,他爹他娘和老婆素文都开心得不行。他放下孩子,从包袱里取出两个罐头,用菜刀打开,把罐头分别倒进两只大碗里,孩子们一涌而上,拿着筷子罐头,他连忙挡住孩子们,先拿筷子夹了送到爹娘面前。他看到素文站在一边只是望着他痴痴地笑,哦!素文现在老了,脸上都有皱纹了,他不在家,她一定做的好辛苦……

他只在家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就赶着大车到各村了解花生种植和收成。他在家乡农村跑了两天之后,立刻返回青岛。他对二位族叔说,今年花生收成挺好,产量一定也高,但今年种的花生比去年要少,所以,最好还是早点下手收购。为了有地方存货,必须建一座大库房。建大库房耗费巨大,曲典礼和曲典乐虽然犹豫,最终却也答应了。

于是,曲长生开始考察选址。

不料想,曲长生在跑了几天之后,做出一件令他的两位族叔完全非夷所思的决定。他说,要把大仓库建在前海那边,离大港码头越近越好,还有,离叶樱町街也要近一些,因为那儿有许多洋行和许多中国的商号,几乎就是青岛的商业中心。为此,他不但要建一座大库房,还要在北京町路上再建一座新的商号。

长生,咱这铺号不是刚刚建起来?你说建库房,我们同意,你还要再建一座新铺号?那咱这座铺子咋办?曲典礼也提出反对意见。

好办!卖了!曲长生脸色平静,仿佛卖一座铺子根本不当回事。

卖了?你说的也太轻松了,其实这儿,这儿生意还行吧!不行,这个我不听你折腾。你要建库房我们没意见。要是再建新的铺号,咱今年刚刚挣下的一万多现大洋可就全没了。

那个,二位叔,要不这样,今天咱这生意甭做了,我陪你们二位走走看看,行不行?

曲长生费尽口舌说服他们俩跟着他一起跑了前海几个地方,包括叶樱町路上高耸的两层三层大楼,几乎都是西式建筑,宽阔的大街奔跑着好多汽车,还有无数马车、人力车,大街上的洋人更是抬头低头到处都是。

他又带着曲典礼和曲典乐到海边看码头和轮船。两位族叔真是第一次见到大轮船,当场就被惊呆了,四只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二位叔,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今天您俩可是长见识了吧!

长了,真长了,看样子,这家伙一气能装一百大车花生,咱老家洪栾乡一个乡的花生怕也不够它装。长生你说,洋人咋就这么厉害?他们是咋弄出这么大的大火轮?这玩意儿要是能开咱家门口直接装上货该多好?

三叔五叔,你们现在看到了?咱现在的铺号离码头太远了,光是运费就要多花一大笔钱,要是把铺号搬到这一块儿,虽说地皮贵些,可是离洋行区和码头近哪!可以节省一大笔运货费用。

有了这番考察,三个人立刻确定投资买地建房。这年秋天,等到花生收购季节到来之际,新的泰丰益商号终于搬到了叶樱町路西南与北京町接界附近,而且还在不远处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库房,足足可以容纳五六十万斤花生。至于东镇的铺号,租的那栋小房子已经退掉了,只剩下九间大铺号,曲长生考虑再三,商议二位族叔,写信把曲长金和曲长全给叫到岛,由曲长金看管东镇的九间铺号,让曲长全看管大库房。至于家乡的铺子,暂时由两个大嫂和二姑娘曲长敏打理着,实在忙不起来可以雇伙计。虽说是三个女人,二姑娘却也要强,说她做事比男人差不了几分。曲典乐当时还担心,说里里外外谈生意,光是女人也不行哪!曲长生说,二位族叔,咱在岛城还有大发展,等人手不够了,少不得从老家找人,老家铺号早晚还是得考虑处理掉,先一步步来吧!他们俩这才答应。

当年秋天,曲长生迅速回家乡设置了数个收购点,投入巨资收购大花生,收购价以五元到五元五角不等这次,他只能把曲长河给利用起来,请他负责租赁大车和安排人手押运,将一车车大花生运送到青岛位于叶樱街以南的大库房里,足足有四十多万斤。老家出产的花生,真正是果大皮薄色泽纯正,全部被当做优等品被一家德国洋行以每百斤六元的价格收购,获利自然不菲。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