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拉善奇石来一次Citywalk
阿拉善的石头会说话,说的应该是阿拉善奇石不胫而走的美誉度。奇石生存的环境,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滩,在蕴藏宝藏的玛瑙山。大自然几亿年的巧夺天工,给一块块古朴绚烂的石头赋予了灵气,它们有了自己的颜色、形状和气质,或躺在大滩上等待采撷,或半卧于乱石中等待甄别,或沉睡于地底等待挖掘,那生长的随意过足了自由自在的瘾。
作为土生土长的阿拉善人,早些年听长辈们说,有的戈壁滩玛瑙曾被当作普通的石头砌了羊圈。当这些石头走出了升值路线,卖了高价,牧民慌忙从羊圈里将石头刨出来,认真擦洗,照拂的像对待通灵宝玉,用干净水沐浴、用新毛巾擦拭后,再抹上一层香喷喷的发油,那石头灰头土脸的模样瞬间变得活灵活现起来。有的奇石成为经济流通的工具,有的则登上了大雅之堂,与金丝楠木一同媲美,安静地任人收藏观赏。当成为收藏者的镇宅之物后,奇石如同高深的智者聆听人间的高谈阔论,聆听人们仗剑走天涯的过往。
奇石,到底为什么会深受人们的喜爱?摸着它,冰冷的感觉立刻从指尖发射到心里,很难想象它来自地壳运动后的岩浆喷发;看着它,傲娇的形态仿佛诉说久远的故事,故事的长河中它仿佛三头六臂,难辨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想象它可能是某个行星逃离到地球的小石头,可能是岩浆淬火留下的大物件,也可能是古人类生活的记录、历史悠久的远古符号。冰冷的表面早已压抑不住它的经济和考古价值,独特的气质加上市场追捧的火热,令它横空出世,成为吸引人们驻足停留的赏玩之物。人们赞口不绝,发挥着各自的想象,为它赋予“一眼万年”的魂魄,为它裹挟了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外衣。
和奇石的缘分,每个人都有不同,我第一次和奇石的亲密接触,是在去额济纳旗的路上,听说能捡到好看的石头,我们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向戈壁滩深处挺进。车轮卷着尘土行驶在搓板一样的路面上,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植被稀少,几顶蒙古包显得孤零零的。裸漏在外的地表之上,肉眼可见零星半点的玛瑙石,有的五彩斑斓半带透明;有的饱经风雨略显沧桑;有的形状奇特任由揣摩,牧民的草场立刻没那么荒凉,不那么普通了。和牧民朋友打好了招呼,讲好了价钱,我们开始弓着身子像米勒油画中的“拾荒者”,一步一步地毯式搜寻奇特的宝贝。“淘宝”的过程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趣,发现一块半透明的彩色玛瑙就会惊呼,发现像山崖的土灰色风铃石就会炫耀,遇到像小狗、小桃心、小点心之类的造型石那更加是如获至宝。奇石,安静躺在大天大地中等待人们发现,然后又神奇地带给人们乐趣及审美体验。
对奇石的欣赏,还要说是这几年的事,走进奇石广场,大大小小的商家将精美的奇石赋予了文化底蕴,每一方不再普通的石头,渗透着独特气质,成为寄托了宝主由浅入深的理解和胸有成竹估价的奇石收藏品。奇石经营者和藏家一边把玩石头一边聊着奇石文化,仿佛每一个角度都暗藏惊喜的发现,令人陶醉在似像非像的想象中……摩拳擦掌间一桩生意做成了,卖家和买家因石结缘,促进了多种文化交流。
近些年,经营者通过自媒体,开辟了网上交易平台,成为宣传奇石文化的新途径。通往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介,将一块块石头售卖给真心喜爱它的宝主。奇石,不再只流淌着“贵族血液”,而是走进寻常百姓人家,展示着吉瑞祥和、福禄双馨的美意,凸显玩家“仁智兼者乐石”的个性。
如今,有机会再去戈壁滩的牧民家,我想一定没有了两三百元购买一牛奶箱大滩玛瑙的机遇,曾经的藏品不管价值如何也十分珍贵起来。许多牧民早已依靠奇石勤劳致富,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奇石经济的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带动。阿拉善的石头会说话,它可以沉默上亿年,但有朝一日惊现世间,那宝物便散发令人赞不绝口的光芒,延续中国观赏石文化渊源和发展。
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漫步阿拉善街头,那千万不要错过与阿拉善奇石的Citywalk(城市漫步),那是一遍又一遍唏嘘赞叹,一次又一次爱不释手的体验。奇石的纯真、内涵、以及独一无二,一定会打动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如梦萦绕,涤荡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