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娇妍的头像

彭娇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8
分享

寻找一缕芬芳

寻找一缕芬芳

作者:彭娇妍

 

一园子佳丽,大红、红、浅红、浅粉、浅绿、素白、深紫……让人怀疑是谁失手打翻了画家的调色盘,把天底下最好的形与色聚集在了这里。摇曳的风中,随风轻舞的花瓣,满是华清池里刚刚沐浴的贵妃“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娇宠;她们质地若玉、层层叠叠,宛若云霞织成的衣裳。一缕悠香拂过脸庞,那是温泉水滑洗凝脂溢出的雍容华贵。

牡丹生长在小园里已有数个年头了。许是上足了肥的缘故,在寒冬里汲足了天地之灵气的他们,枝条长得又粗又壮,叶片分外饱满,一朵一朵的花,比画家作画的颜料还要浓艳。

初识牡丹,缘于荆门龙泉公园陆九渊纪念馆。那时陆九渊纪念馆的前身荆门龙泉公园盆景园的小山坡上有一处用竹篱笆扎成的小园子,里面种着三排十来公分高的绿色植物。篱笆的旁边竖着一块小牌子,写着“植物名称:牡丹”。

儿时的记忆里,牡丹只是在连环画和年画里见过。红艳艳的花配着福、禄、寿、喜各路财神,贴在门上甚是喜庆。真正的花,从来没有见过。加之古诗词里,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对牡丹的吟诵,还有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讲述富家千金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悲泣故事,对于牡丹,又多了几分神往。

想看一下正真的牡丹是否真如年画画那样美丽。于是,春天的周未,我便缠着爱人,以到公园散步的借口去赏花。

观者有心,篱笆里面的花,却长的慢条斯理。每次去看,不是只有一点尖尖的芽,就是才长了几片小叶,花,一直不见踪影。

不知过了多久,叶儿才长满枝头。有了叶,想必花就不远了罢。因此信心大增,准备下一个周未再去看随后长出的花苞。

只是不巧,远在西安的书法高研班课程开始了,这一次学习时间是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足可以让打了花苞的牡丹,完成开花、结果,她们一年一度最美的生命历程。

错过了这一季,只好再等一下季了。

这一年早春,当龙泉公园的亭、台、楼、阁、被春天的暖阳洒满金色的光芒时,我带上一本《介子园画谱》,打算去将公园里的牡丹和画册上的牡丹作对比。

公园里的游客甚多。有带着孩子的家长、有年轻的学生,还有丽影双双的情侣。有的聚在湖边的投喂水中的锦鲤,有的依在湖心亭的石孔桥栏杆上,以牡丹的枝叶为背景,对着手机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还有的踩着从樱花树上落下的樱花花瓣,说笑着从牡丹前丛经过。面对如织的人群,牡丹举着满树绿叶,黯然地迎风摆动。我找遍了每根枝条,依旧不见花的芳容。

想必,又是来得不是时候罢。

又一年,终于可以在牡丹花开放的四月去龙泉公园了。好巧不巧,这一次,却赶上荆门大面积城市建设改造,龙泉公园的盆景园连同这丛牡丹也纳入到了改造范围。

人们为了纪念宋代哲学家、教育家“象山先生”陆九渊任荆门知军时施行修城治军、革除弊风、“易简”司法、推行改革、兴学办教,求灾恤民等一系列善举,在龙泉公园的大门口立起巨大的陆九渊雕像,将公园内的盆景园正式更名为“陆九渊纪念馆”,并在原来的盆景园里建起一栋高两层五脊二坡式屋顶的“象山阁”;盆景园的一角建有一座名为“九渊书巴”的书舍;沿竹皮河而建的休闲长廊上,还镌刻着魏晋、唐、宋、元、明、清诗人吟诵荆门的诗词歌赋。牡丹,也在这次改造中移到了城南的重点工程“园博园”里。

再一次失望而归,心里顿时对牡丹有了些埋怨,从此断了对花的念想,把心放进书房与纸墨为伴。

收到组委会发来约稿通知,“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书写美丽乡村,特举办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书画创作大赛”。内容自理,可书可画。

得了通知,画家们纷纷以山水、花鸟、人物不同题材构图,书法家们则用篆、隶、楷、行、草不同书体,为将要创作的作品酝酿书写内容。画家当中,李老师的牡丹画最为人称道。他用毛笔蘸上墨和清水,用中国画的勾、皴、擦、染、点等技法,在宣纸上撩撩数笔,再用朱砂点出花蕊,一朵栩栩如生的墨牡丹便呼之欲出。

 “你有书法的功底,为什么不画你喜欢的牡丹,画画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性情?”见我看得入迷,李老师如是建议。

“不,我不画画,我只写字。” 我断然拒绝。“画是潘多拉的盒子。只要你提起笔,各种各样奇葩的形状、古怪造型会在创作中流出你的笔端,很快就让别人看到你原本丑陋的灵魂。”

导师在洛阳开了书法高研班,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我立刻换下天蓝色的工作服,卷上作品,搭上了开往西部的火车。

在高研班宽大的书案前,导师从人生哲理、《易经》的阴阳虚实、古诗词的平仄韵律不同方面向我讲述中国书法的丰富涵蕴,再对作品的布局、结字进行大刀阔斧地示范指导一幅拙劣的、几乎称不上作品的字在导师的改造下点石成金,化腐朽成了神奇

师知道我没来过洛阳,建议我去洛阳博物馆或白马寺去看看。他说《元怀墓志》的原碑就在就在那里去实地一下原碑,透过刀锋看笔锋,才知道古人作字时如何布局章法,细细揣摩,对书法的领悟才会逐步提高。

导师的话恭敬地听着、满是感激地答应待告别了师,出了高研班的门,立刻直奔洛阳种植牡丹花的基地

根据事先百度到的地图,我乘公交车,颠簸着穿过半个洛阳城来到我出发前就向往不已的地方——洛阳牡丹花市。

花市若大无比,站在大门口,几乎望不到头。每家每户的店铺前都挂着自家培育的主打品种照片。成捆成捆的牡丹枝条摆放在花棚两边种在花盆里的早春品种,硕大的花苞正蓄势待发

在花农的介绍下,我选了一株红牡丹,随即又在盆栽的、已经开了花的紫牡丹的诱惑下,舍了红的选了紫的。又看见前方的宣传栏里还有如餐盘大的“状元红”品种,便又朝“状元红”走去。头一次置身牡丹花的世界,激动得恨不得把每个品种都带回去。花农见我不知所措,向我推荐了可以开粉色花、花蕊是金黄色的重瓣品种。

花农帮我剥去枝头的枯叶,把花与花根用绳子紧后装在一个白色蛇皮袋里。花农顺手往蛇皮袋里塞进两包花肥,还要跟我交代什么,由于要赶傍晚的火车,付了钱就急忙离开了。

在火车站工作人员狐疑的目光中,我提着装着牡丹花的蛇皮袋快速通过安检,随着人流挤进车厢,坐在靠窗的坐位上。牡丹花的枝条实在太大,又不是行李箱,也不是背包,牡丹被屈地放在我的坐位下方。

火车快速行驶的窗外,我在洛阳城郊的平原处看到一大片的白牡丹,花,一朵一朵,云一样雪白,延绵数公里

那是农们植的可以入药的经济作物。白牡丹性寒,尤其是白牡丹的根可以入药,可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还能镇痛、催眠、解热、抗炎解痉。

《红楼梦》里,宝姐姐薛宝钗患了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之症不时喘嗽。癞头和尚给宝姐姐开的“海上方儿”——冷香丸,用的就是白牡丹作的药引用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

用不着癞头和尚的海上方,也不需要像宝姐姐那样复杂调理,得了牡丹花苗的我只盼望着美丽的牡丹花能开满我的窗台。

八个小时的一路颠簸牡丹,终于被我请回了荆门的家里。

我把牡丹种在一个五十公分,外表绘了龙凤图案的大缸里放在台光线最好的位置。

阳春三月,温润的暖样阳滑过玻璃窗,把屋里照耀得格外明牡丹花苞也随着逐渐升起的温度在一点一点变大。

有花相伴,加之导师的指点,书房里濡墨临帖格外勤奋。对着字贴,我从字的笔划字之间的关系,作品气息逐一揣摩师说,写楷书久了笔划容易僵硬,需要融入行书的灵动。于是,练完楷书,再学行书米字的骏快飞扬、跌宕跳跃,学魏碑的天真烂漫、任意挥洒,偶尔还临几笔清代篆刻家邓石如的篆书,以求线条的棉软厚重。不知不觉,纸三千,已堆起厚厚的一摞。疲惫的时候,望望窗前的牡丹,又动力增倍。仿佛有牡丹的美艳。

岂知,刚刚过了不到三个星期,这样的美好就戛然而止。牡丹不知何时停止了生长忆有拇指大的花骨朵垂了下来,叶片耸拉着,没有精神

见情况不妙,立刻浇水、施肥加以挽救。谁知,水越是浇得勤,花儿枯萎的速度越快。不几日,只下一窗凋零。

如此优待,为何还是不开花

郁闷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到网上查找和牡丹有关的知识。原来,种植牡丹是极其讲究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春季种,不会生根,徒生的枝条会因养份不足,枯萎死去;冬季种,天气太冷,根系无法吸收养份,来不及扎根的枝条无法抵御冬的寒冷,会缺水而亡。

根据牡丹的这一特性,种花人早在唐朝就培育出数百个适宜栽种的牡丹品种。唐、宋年间,种花、赏花成了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事。种牡丹、和牡丹有关的交易已深入民间。每逢节日,和牡丹有关的插花、簪花、赏花......是人们生活中的寻常事。宋人张邦基在《陈州牡丹记》里描述当时种植牡丹的盛况:“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除了审美需要,花,已然成了人们的重要经济来源。

戴花原本是女人的专属,但在宋朝却是男人的天下。宋朝的男人品位高的官员,头上几乎都要戴一朵花,不仅是时尚,更是一种荣耀。因为,这种荣耀来自最高权利。每逢重大节庆,皇帝都会给臣民赐,赏物便是人们喜爱的牡丹。得了赏赐的臣子,不敢懈怠主子的恩宠,要把花高高地举在头上。于是,大宋的宫廷里,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男人们都戴着一朵艳丽花。花,愈发显得尊贵。

牡丹品种繁多,仅菏泽牡丹现存就有一千多个品种,九大色系,十种花型。根据地理分布,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菏泽牡丹、洛阳牡丹和亳州牡丹。日本、法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栽种。

为了种出更美、更有品质的牡丹,宋朝人还发明了嫁接方法。将牡丹与茄子的根结合,得出紫色牡丹;与桃树结合,得到粉色牡丹。清朝年间,菏泽花农用催花术,使牡丹在不同季节开放。江苏南京庄晓学院生命科学系陈平平教授在《中国宋代牡丹谱录各类考略》中,将牡丹分为中原、江浙、蜀地、跨地区等不同地区的牡丹品种,通过牡丹花专著《越中牡丹花品》、《洛阳牡丹记》和《牡丹记》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牡丹的国家和中心。

恶补了牡丹的知识,我毫不犹豫地把目标锁定在了大花系列里的千瓣类牡丹“紫二乔”,红色系“富贵满堂”、“冠艳群芳”、“粉魅兰楼”,高株型“花王”等五个品种六株花苗。依照牡丹的习性,我在秋天以一米间距,将花种在书房前的小园里,在种下后的第一个月、入冬和立春分别给花施上饼肥和牡丹专用肥。

人们说,牡丹和芍药是夫妻,两种花种在一起才会长得更好。于是,我从本地的花卉市场买来芍药花的块根,种在牡丹的旁边。担心顽皮的孩子、猫儿和狗儿嬉闹时碰断了花枝,学着龙泉公园的模样,也在牡丹的周围用竹片扎起一排长长的篱笆。

焦急等侍牡丹花开的时候,我看到牡丹的花苞从小指大变,成乒乓球大、孩子的拳头大。春雨过后,巨大的花骨朵从顶端露出一抹淡淡的不一样的颜色。

又过几日,从花骨朵里伸出一片洁白的花瓣。这是花儿们隆重登场的前奏。通常,一出大戏开始前,都会有几个小斯或旦角出来打前场,对着台前满座的观众一番深情独白,一出华丽的大戏才会隆重登场。

牡丹在清晨绽放,直到下午花瓣才会完全打开,待到傍晚又逐一收拢,第二天再依次开放。有的开成一个紫色的雪球;有的若少女的脸庞,未施粉黛却娇颜如画;还有的一身素白,拢着金色的花蕊。一个个衣着华丽,迈着《兰陵王入阵曲》的调子在绽放妖饶。身在其中,仿佛是在赶赴一场热闹的瑶池歌会。

原来,这就是我梦寐以求,找寻了多年的花。

唯恐这份得来不易的美丽会转瞬即逝,我每天用手机从不同角度给花拍照。担心美丽的它被人摘了去,花的照片全都保存在手机的里,从不轻易示人;存储在QQ空间里的照片,也不说花的来历;朋友问我是否去了洛阳,或是人在菏泽,我笑而不答。

好看的花,也引来了爱花的邻居。小女孩子乘我不注意,悄悄站在离花最近的地方,探着鼻子闻花的香味;年迈的夫妇,每天傍晚手挽着手定时来到花前,对着一园芬芳吟诗赞叹;从不看花的男邻居们也来了兴致,给花拍了特写,发在朋友圈里炫耀。

邻居老周也爱牡丹。距离退休还有三个月零五天的他,把自己的车库改造成了电焊工作室,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街坊四邻焊接窗户、门把手,门前的空地也因地制宜,改造成了种花的花坛。闲时,他一边指导着工作人员用砂轮机将铝合金切割成不同的尺寸,一边拔去花坛里的杂草,种上了我给他推荐的粉色系“翠娥娇”;五栋的慧慧惊叹于牡丹美丽,多肉植物花架旁挪空地,种上了她喜欢的颜色“紫金盘”和“黄白绣球”。

春天里,我们在家门前持弄各自的牡丹,讨论着种花心得。

花儿谢后,牡丹结出了籽。

我们把圆圆的、一粒一粒、漆黑漆黑的牡丹花种子从枝头上摘下,埋进泥土里,期待着新一轮的华丽绽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