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强的头像

彭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8
分享

一些老照片 一段封存的记忆

一些老照片  一段封存的记忆

彭强

    前些日子整理照片,无意间翻到了些老照片。这些发黄发旧变淡的老照片,很多都是父亲多年前与单位同事工作纪念照,有在工作单位的,也有日常生活的。这些照片,父亲保存了近半个世纪,从青年到老年,如同至宝一样。对父亲来说,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纪念意义。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经国家计委反复研究和现场考察后,最终确定,在兰州黄河两岸相继投产建设兰州氮肥厂(化肥厂)、合成橡胶厂、兰州炼油厂。在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下,来自祖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建设大军,纷纷奔赴兰州西固,投入到黄河岸边的建设工地中去。

    父亲是1964年的老大学生,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兰州石化公司,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石化人生之路。父亲曾拿着这些照片,给我们讲述他当年工作时的点点滴滴。每当回忆这些往事,父亲都会异常兴奋和激动。

    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引进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出效益”而闻名全国,为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和新中国炼油、化工工业的摇篮。时间回到1958年,那个时候,我国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尤其石油工业更是落后。这一年,兰州石化公司虽然建成投产了,但厂区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住的是小平房,日常工作全凭工人师傅们一双火眼金睛,许多工作都需要手工作业。由于常年在化工现场作业,有时候会冻肿手脚。为了让寒冷的夜晚好过一些,许多职工,就会偷偷地到转动的设备跟前,靠设备运行发热取暖。西北的冬季非常寒冷,特别难熬,再加上思乡情结作祟,让整个冬天变得十分漫长。但当时的人们没有一个喊累的,而是热火朝天地奋战在各自岗位上,仿佛有着始终用不完的劲,难熬的日子变成了一种责任和坚守。

    1995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兰州石化公司一名普通倒班工人。上班前一天,父亲就跟我说:“孩子,好好干,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上班伊始,车间领导及周围同事就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们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经验、工艺技术知识、设备管理等各项技能逐步传授给我,使我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逐步成长为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老员工,而这些能力全靠丰富的实践知识积累而成。

    如今,我上班已二十余年,不仅见证了石化公司日新月异变化,更逐渐读懂了父亲。父亲这一代石化人,不仅是一些任劳任怨普普通通的老石化人,更是一些继承了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的老石化人。我常常想,是兰州石化成就了父亲这一代人的石油梦。如今,已经年迈的父亲,又将沉甸甸的责任交付到我的手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不仅是父亲这一代石化人的精神源头,也成为我们家的传承。

    对于所有老石化人,那片闪烁在塔林上的灯光,承载着他们所有希望,是他们不变的守候,也是我们新一代石化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岁月轮回时光荏苒,回眸那明亮的灯光,曾记否无论炎炎夏日还是风霜雪雨,守候它们的人们如何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曾记否那些像炼塔一样坚强和执着的人们,演绎出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温暖的炼塔灯光,见证了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角,为着这一夜一夜的光明,献出了青春和汗水。

    如今,历经风雨六十载,在几代兰州石化人的共同努力下,“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成为公司的宗旨,“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成为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高严细实”成为石化员工的工作作风。

    时间过的真快,父亲已退休快20年了。前几天,我儿子高中毕业,准备填报志愿时,年迈的父亲说,让孙子报考有关石油化工方面的大学吧,还是石化好。如果孙子能上石化学校,我们家就有了第三代石化人。和父亲同时代的老石化人,有的已离开了人世。但我相信,在父亲这一代石化人心里,那些由他们这代人亲手开发、建设的企业,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脉,成为他们生命里最难以割舍的人生财富。老石化人的精神也已融入到兰州石化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座塔林上面,都铭刻着一个不朽的的名字,兰州石化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