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小平的头像

彭小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2
分享

古镇青居若荆虹 ——走马观览抗蒙八柱之一青居城

3月6日午后的艳阳,柔和而温婉。她饱含金色的光芒照耀层峦叠翠的地面,惹人身心惬意盎然。

刚刚履新青居镇党委书记的许乐山,邀请熟悉当地人文地理、风土民情的郑弟光老师作导游,引领我来到嘉陵江畔青居山和烟山上,款步观风问俗,了悉乡土况味。

发端于秦岭北麓代王山脚下的嘉陵江,像一条巨蟒,自北向南在崇山峻岭的深谷中缓缓逶迤,于丘陵带坝的沟底里悠悠蜿蜒。慵懒洋洋地盘旋爬行至重庆朝天门后,静默凫游入长江,傲然奔腾向大海。

绵延1345公里长河嘉陵江流径,忽而左转右拐,忽而东突西进;有时如羊肠阡陌曲折,有时若优弧缠缚半岛,弯弯绕绕地向前流淌。

嘉陵江中游置身川东北重镇南充境内,婀娜多姿,瑰丽斑斓。其中,经过高坪区南端青居烟山脚下,一段周长约17.5公里的美丽圆圈,环萦359度回旋至青居山脚下,恰似牛肚之状,先人们将这片被江水环绕的土地命名为牛肚坝。该段江便称为天下第一曲流,为世所罕见的地貌奇观,且乃护卫青居镇所辖边界的天然屏障。

站在青居山与烟山之间垭口处的观景台上,凭栏俯瞰牛肚坝右侧中部,一座钢筋混凝土大坝拦截流水,其上游形成弯月湖面,犹如一把厚重的巨形金钩,钓住锚固着安乐坝(现文峰镇联工村)这厢肥田沃土,其垄亩若黛,雾霭茫茫。

该座大坝,系2005年5月建成的总装机容量13.6万KW,年发电量102亿KWh的华能青居水电站。分秒必争地为川东北儿女生活日益向好而辛勤付出。

转身跨过观景台里侧靠山公路,迈上随山形铺就的石阶,登上青居山顶部。2008年建成开园的南充嘉陵江曲流省级地质公园标志碑矗立峰巅,周边草木丛生,荆棘重围,层层叠叠地遮住视线无处投放。郑弟光老师将我们带入青居山顶瞭望台上,这里视野十分开阔。目光扫视牛肚坝左边上方,江水盈盈,波光潋滟,辉映着嘉陵江两岸的青居镇与渠水镇山川旖旎多姿,土地秀美迷人。

顺江而下,经过江水冲击成三角形绿岛,镶嵌在青居与河西两镇临江之间,宛若一颗璀璨的钻石,被人们称之为钻石坝。草长莺飞,细柳拂堤;蔬菜鲜嫩欲滴,作物青葱苍翠。这天然资源,为两岸人民持续幸福吉祥,提供了可靠保障。

青居山面朝钻石坝的半山腰上,曾经长年累月从貌似牛鼻孔里流出的一泓清泉,供附近居民生活饮用,俗称牛鼻井。后来,人们把其泉水炒作成神水,遂改名为灵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因为修建青居水力发电站取走该山上石头,毁掉树木,抛弃泥土,减少了水分涵养,从而导致泉水逐渐干涸。如今,仅留下布满青苔的接水坑和狭窄的石板阶梯小道,让人们遗憾地叹息回望。

馥郁花香引蝶至,物华天宝召贤来。

嘉陵江水浸润的这方热土,除了丰饶美丽之外,还有状似牛肚贲门部位的烟山脚下的上码头与青居山脚下的下码头之间的江水落差十分悬殊,蕴藏着无尽的水能资源,吸引了众多智者欣然前往此地筹划开发利用。

1921年,清朝四川唯一状元、资中籍人士骆成骧之子骆敬瞻,留洋回国,慕名青居水力资源的优越条件,专程来到南充,与本土贤达张澜先生等商榷建设水力发电站的方案。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1923年,水电专家开始勘测设计,但因经验、技术不足,仅进行了试钻而搁浅。

1942年6月,青居水力发电站工程项目被民国政府批准上马筹建,1943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工典礼。由于管理能力较弱,腐败盘剥太甚,官员上下争利,内外战争交困等原因,该项目被迫于1949年10月全面停工。历经六年的艰辛周折,该水电站仅仅留下空空如也的毛坯隧洞。

1964年初,南充地区行政公署成立了青居水力发电站指挥部,继续进行该工程建设。1967年7月,该电站全面竣工,此为嘉陵江上第一座、当时该地区全域内最大的水电站。

历代人士锲而不舍、执着顽强地建设水电站的精神,终究取得了成功。曾几何时,青居水力发电站平均日发电量达到70000KW.h。

2003年12月20日,该水力发电站因为多种原因而全面停止发电,自此,彻底退出了发电功能。其完整的设备设施以及办公室、职工宿舍等,极像待字闺中的少女,期盼商贾人士投资打造运营,吸引文旅爱好者们前去观光游览。

尔后,新建的华能青居水电站扛过青居水力发电站的旗帜,充分利用嘉陵江水能,以更大的力量冲动四台发电机组,昼夜不息地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旋转轰鸣。

青居山东侧尾峰旁,附着岩石修建的庙宇,便是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始建的慈云寺,宋淳佑十二年重建后为灵迹寺。其屋内石洞壁上存留残败佛像,微笑中隐含忧思,却不失高贵典雅气质,彰显着先人们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具匠心。

灵迹寺旁侧,一条长约500米、平均高约5米的石砌堡坎,是南宋蜀地著名的抗蒙军事要地淳佑故城遗址。史料记载,此故城系抗蒙八柱之一,即与剑阁苦竹寨、苍溪大荻城、金堂云顶城、通江得汉城、合川钓鱼城、蓬安运山城、奉节白帝城齐名,为抵御残害百姓的蒙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灵迹寺和淳佑故城的成亡兴败,隐隐地记录着历史朝代的更迭交替和风雨岁月的沧桑苦旅。她随嘉陵江水浩浩汤汤地流向远方,她随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微风,轻轻飘飘地拂入恢恢的历史长河。

走过城墙遗址,重又回到两山垭口的观景台,再向旁边的烟山之巅爬行。

关于烟山名称的由来,曾经耳闻过不同故事版本。郑弟光老师告诉我:从前,烟山树木高大茂密,人们从山脚爬到树上后,直接踩在挤挤挨挨的枝丫上,可以攀行到达山顶;其树叶遮天避日,密不透风,居住在山里人家烧柴煮饭时的炊烟,一部分从树叶缝隙中透出,在山坡上萦绕,一部分从树叶下面窜绕到山顶冒出。由此,附着山体的整片林木,烟雾笼罩,然后袅袅升腾与天接。该山因此被称为烟山。

我宁可相信这情形是当年真实的存在,因为,故事里有如画的风景和浓浓的乡愁;因为,故事里有儿时的记忆元素和淡淡的诗与远方。如今,时过境迁。山,依然是那座山,却不知烟霭飘逸在何处——断了炊火山无烟;树,坡上仍有一片林,却渺无幻象中的那抹森绿——草木疏稀姿色暗。

郑弟光老师介绍,烟山也有一座寺庙,六十年代被拆除,其材料运到异地修建了学校。与烟山相连的另一座山上,曾经尚有厩马棚、跑马坪、陈阁老(大学士)讲堂等,皆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折腾得荡然无存。

低头沉思淳佑故城今古奇闻,一座价值无限、难得的集文商旅一体的绚丽瑰宝,淹没在近郊的荒原中,犹显落寞与苍凉,心中泛起阵阵无奈的怜惜与疼痛的怅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