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3点左右,在大邑友人的陪伴下,我游历了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道观。
轻车从钢筋混凝土桥面跨过澄水流淌的斜江河,镌刻鹤鸣山道观的标志碑庄重典雅地呈现眼前。此时,深秋的太阳温热的微风,舒爽劳顿的身体,暖煦心房。
鹤鸣山道观,掩映在古柏参天、丽水环抱的大美河山之间。轻风拂绿,树草翩跹,状若仙鹤的鹤鸣山,摆出一副时刻准备展翅翱翔的姿势,灵动而轻盈。触景寻思,印象中,天下名山胜川中的风水宝地,仿佛皆被道观神庙、名刹古寺盘踞。
当我们刚进入道观时,恰逢住持杨明江道长主持寺务刚刚结束,杨道长立刻在道观内迎仙阁煮茗与我们相会。
寿越八秩的杨明江道长,仙风道骨、银髯飘逸、童颜芳华、健步如飞,俨然一副道行精深的高真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杨明江大师在溯源道观起始与光大,讲述道教历史留痕和风雨沉浮,状描鹤鸣山的山水意境以及历代文人雅士云游此地信笔抒怀等各个方面,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我向其提疑问道、托出己见交流时,大师解惑自若,谈笑有度,张弛相宜,使人信服。
相会期间,气氛热烈之际,杨道长兴奋地起身前去袇房将他主编的《鹤鸣山志》一书捧来,签名留言相赠于我,令我受宠若惊。
关于《鹤鸣山志》,过后阅读时,发现该书将鹤鸣山的地理资源、自然风物、历史遗迹和东汉顺帝汉安元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此正式创立正一盟威之道及其沿革、道脉传承、道法弘扬、道教浮沉以及道观祀奉定矩、历代圣贤名流游历、道士功课内容及戒律、道观举行科教仪典、历代权要武将巡行视察、能人异士学教传道、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等历史记载、轶闻遗事,十分详尽地收纳归类,集之大成。文章洗却铅华,著书内容翔实,旁征典籍可信度高。由此可以窥见执笔者惜字如金、编辑匠心选材、主编严苛把关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让我爱不忍释。愚者寡闻,自认为该书堪比宗教文献类经典书籍之一,潜心捧读,值得珍藏。
鹤鸣山,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宜人气候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和避暑胜地,历史赋予她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与世界道教的朝圣地而名闻遐迩。
相比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鹤鸣山保持着道教原乡情愫的浓郁。
若同周边高峰林立、层峦叠嶂、悬崖绝壁,为历代政要名宿求仙学道的栖隐之地的武当山比较,鹤鸣山维系了道教发源地的豁达与谦逊。
对于获得世界和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具有典型的老年期丹霞地貌的世界地质公园,张道陵陶醉在此炼丹成功而取名的龙虎山而言,鹤鸣山奉行道教的无为不争和成熟低调。
就当地旅游宣传资料所描“拥有齐云日出、玉女云海、天生仙桥、奇峰怪石的四大奇观和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的四季佳景”且道教四十八代天师祖孙三代皆驻此管理天下道教的齐云山张扬的名望来说,鹤鸣山坚守着返朴归真、道法自然。
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我翻开了一系列相关道教书籍的篇章,如蚊嗜血般地阅读。
在向自己普及道教文化知识的时候,对道教三祖的封号十分费解。后来,经过反复温习与思考,用自己能够便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或猜摸祖上之意,自以为找到了窍门,敢情朋友会讽我无知。我将欣然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有助于增长见识增加学问。
历史文献可考,轩辕黄帝常年征战而且还到处学仙,“常游天下名山与神仙相会,修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由此看来,轩辕黄帝十分青睐道教文化。那时,人们对神灵十分崇拜,因此,古人将尊崇为神圣的黄帝封为道教始祖,提高了道教的社会地位,扩大了道教的社会影响。权且让我将那个时代定义为道教思想的萌芽阶段。
老子著写的《道德经》,或许汲取了黄帝时代编著的诸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道教经书的观点及从那以后相关道教文化的精华,使《道德经》成为了“万经之王”的传世经典,从而创立了相对完善的道教文化思想体系。我认为,《道德经》成为后来作为道教修炼教学不可或缺的教科书,也可以认为鹤鸣山道观乃为传诵《道德经》而创立。由此,奠定了老子作为道教的道祖地位。
张道陵在鹤鸣山正式创立修建道教道观,我的理解,道观就是道场,道场就是教场,教场就是道教的学校,鹤鸣山是历史上最早建成的道教学校,因此,后人称其为道教发源地。相应地,张道陵作为道教教祖,非他莫属。
道教,为凡尘人间的群居生活治理、人类文明进步和人们的精神寄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型贡献。
我缓步走向鹤鸣山道观内各个宫殿,时有三三两两信徒过往参拜。有的在塑像前打躬作揖,有的向神仙膝下跪地叩拜,身体面目和形态动作都表现得十分虔诚。
我注目于善信教民们匆匆的踪影,脑海里浮现出好似道仙赐予灵魂的启迪:
敬拜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我以伫立默念的仪式实诚地向抱持孝悌善良修行的真人致敬。
求助神仙救世主时,一定要具备因缘相遇的际会,首先须烤问自己是否把此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放在心上;无论神仙圣人,还是得道高僧,他们都不会为可恶之人施以怜悯,更不会让行恶之流如愿以偿。
我向天问道五千年,五千以来的道德高真都异口同声地回复说:
把跪拜叩首之礼留一份给自己的父母祖辈,你的身体发肤都是他们的赐予;将谦逊善良的惠心留给社会,让你生命之光划过的时代多一份和祥与安宁;豁达大度地对待众生,剪除心里的魔,容忍和饶恕一切不能容忍、不能饶恕的人,从而徜徉云游在人生旅途上,日月补精气,风雨送芬芳。
道教经典教义说,性命双修,不辜负生命;对身心进行全面修炼,让身体和精神达到至高完美的境界;“修道养德,内功外行”。以上皆是我追逐的景仰。
道教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品格,正是我想要的德行。
然而,读罢道教的入教规则,阅过道观的科戒制度,一系列完备的金科玉律,却令人望而却步。
深宵阑珊时,推开萤窗,摁熄柔弱发亮的台灯,静坐桌前,任月光流泻在我心上,穷思竭想。
请允我谨向道长、天师恳求遂我一个心愿:希冀做一名修炼道教的走读生。捧一颗丹心迈向道教的门槛,放一副身躯在凡间体察暖凉;存一缕杂念连仙境,把自己修成一半俗人一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