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仁鹤的头像

余仁鹤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11
分享

老宅

老宅,顾名思义就是指老房子吧。至于多老的房子才能算得上是老宅,似乎没有什么统一的定义。《说文解字》上有讲,七十曰老。大概的意思是说,人到七十方能称老。同理而论,那老的宅所,恐怕也要历经数十载,相居几代人吧。

说到老宅,不少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僻街幽巷、青砖黛瓦、雕檐琢壁、古木棂窗。不过我讲的老宅,却是一幢红砖红瓦绿门绿窗的三层楼房,如果十年之内还能幸免于拆迁,那它便可当之无愧地称老了。曾经作为单位的公房,你进我出,只要它不倒,总会有人居住。

一次开车路过,我偶然发现了那座已显得有些破旧不堪的三层楼房,它是我少儿时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它颇显无奈地被隐匿在了鳞次栉比的大夏高楼之间,几乎为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所淹没。置身于这些现代化的建筑集群之中,它仿佛是一只偶然混进了羊群之中的刺猬,侏儒丑陋,孤苦伶仃。当年它周围的建筑物都早已经拆的拆、迁的迁了,变成了那些宏伟建筑的地基,它能得以幸存,简直就是个奇迹!

我把车停在了附近的停车场,脚步匆匆地走了过去。有点激动,有点惊喜,有点像行走间偶然遇上了好久不见的亲人,有点像游历四方一朝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里。

当年楼东面的那条窄窄的胡同早已荡然无存,但街墙和大门柱居然还得以保留。我掏出手机,对着大门口,还有门里的那栋老楼,拍下了一张照片,然后上传到了亲友圈中。‘谁知道这是哪儿?’,一条提问附在了下边。很快,外甥女回了话,‘我知道,是老宅!’,她这样称道。因为她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这房子的年龄要比她大许多。

‘老宅’,多么亲切的称呼。

我站在大门口朝里边望去,迎面看到的是那排搬运工宿舍,它侵占了本来就狭窄的楼后院子的一半,竟然也没被拆掉。这栋楼的楼顶采用的是脊瓦结构,这在当时一般的住宅楼建筑中并不多见。这样的屋顶的好处就是,让住在顶层的人家也能冬暖夏凉。

在支撑着晾台兼走廊的,从底到顶的那六根突出的混凝土立柱上,还残留着过去用石灰粉刷过的痕迹,只是岁月的沧桑使它显得更加苍白。就连当年父亲亲手拴在两根立柱之间,用来晾衣服的那几道8#铁丝都还在,因为没有阳台,晾在这里的衣服从来就没见过阳光。那些通往楼上的一级级水泥楼梯台阶,我不知曾经在上边踩踏过多少遍。还有我们曾经住过的那套房间,如今门上着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住在里边。

一切都还是那么的如常,那么的熟悉。

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往事如潮涌一般;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那个年代,城里的普通人家能住上单元楼房也还是一件幸事,我家便是有幸从老旧的平房,搬到了厅室厨卫齐全的楼房。从四边山墙抵屋檐,抬头只见一线天的平房大杂院,一跃来到视野开阔,宽敞明亮的楼房,煞是有一步登天之感。

记得那天和父亲一起来看房子,我从里间跑到外间,从凉台跑到窗前,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还推开卫生间的门,好奇的探着头,往那洁白的蹲便器(那时候普通住宅里几乎还没有坐便器)的下水道里看。‘哈哈,还可以用水冲,这回再也尿不满啦!’我高兴地拍着手喊道。父亲用手拍拍我的头,冲我一笑,看上去愉快之外也有同感。

那时候住平房的人要去院子里的公共厕所,晚上尤其是冬天,为了方便,一般就在屋里放上一个便桶。有时赶上大家都有方便,便桶就会便满,再起夜的人就不得不跑到外边去方便,很不方便。

在我的眼里,这个‘尿不满’的便器,似乎有着特殊的魅力,也许正是因为它,才成就了楼房与平房的‘天壤之别’。

搬了新家之后,就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我和弟弟上学远了很多,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步行。而且这个地段当时还属于城郊,公交车都还没有开通。幸好离父亲上班的地方只隔了一条马路,父亲原先上班骑的自行车就用不着了,征得父亲的同意,我可以骑车子上学了。可自行车就一辆,弟弟也要上学,不能让他独自步行。于是,每天带着弟弟一起上下学,就成了我的任务,好在我和弟弟是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同时同路。但当时的交通法规是骑自行车不允许带人,否则罚款。为了躲避警察,我每天只好带着弟弟,专检僻静的小路走,尽管有点绕道,但是避开了警察岗。

记得有一天,我正骑车带着弟弟,穿过一条小街,迎面走来了三个带红袖标的人。他们是从工厂里抽调出来,维持社会治安的工人,伸手就把我给拦住了。平时骑车也注意防着他们,可今天时间晚了怕迟到,有点着急,光顾着猛蹬了,一时竟没发现他们。说是违反交通规则,要罚款,罚二元(当时一般工人的月工资才二十几元,两块钱那可是好几天的伙食费)。我说没钱(也的确没钱),只是今天上学晚了才带人的(说谎了),求他们放我一马,下不为例。其中一个岁数大一点的就说,算了,让他们走。可那两个年轻的,嬉皮笑脸的,好说歹说就是不依不饶,非要扣我的车子不可(按规定,没钱扣车,到执法点交钱后领取)。我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只好让弟弟先走,好在离学校不是很远了。他们坚持要扣车子,我一个小孩子当然没办法。为了能及时要回车子,我只好跟着他们,去了附近的派出所。看着他们把我的自行车推进了一个早已堆满自行车的车棚里,放在了一个角落里锁好,然后把车钥匙交给了一个值班的民警,我才转身跑步赶往了学校,结果迟到了一节课。我以为,如果我不这么做,没凭没据的,恐怕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回我的自行车,那回头我和弟弟上学就成了问题。再说了,那时候自行车是当时家庭的三大件财产之一,凭票供应,有钱都没地儿买。万一弄丢,那损失可就大了。随后,我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跑步来到了派出所。幸好前边的那位民警还在,警察叔叔看我是个小孩子,也没说什么,就让我自己从一大堆车钥匙里找到了我的车钥匙,把车子骑走了。那也是唯一的一次骑车带人被抓,所以印象深刻。吃一堑长一智,从那儿以后,我就边骑车子边观察前方,一旦发现目标,能避就避能躲就躲,再也没被他们抓住过。长大以后我的眼神儿特别好,百米开外一目了然,号称‘百米雷达’(吹牛),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住楼房有住楼房的好处,也有弊端,凡事都有利弊。在这栋楼居住期间,曾经历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使我终生难忘。那就是,1976年的‘7.28’唐山大地震,里氏7.8级,是20世纪最大的地震之一(居第二位)。

记得那天天气特闷热,入夜后一直无法入睡。好容易才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感到有人拼命地在摇床,上下左右,晃个不停。我被晃得似醒非醒,心里不耐烦地喊着‘谁啊?半夜三更的,闹什么,不让老子睡觉!’这时,就听见父亲在喊‘地震了!地震了!快起来!’,父亲的声音听上去虽然很高昂,却也不慌乱。经过了抗美援朝战场炮火硝烟的洗礼,他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的是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况且他们还经历过了当年邢台地震(1966年3月,前后两次,分别为里氏6.8级和7.2级),也有了这方面的经验。我这才用力睁开双眼,急忙下了床,似乎能听到四周的墙壁和窗户都在发出阵阵的轰鸣声。朦胧中,只见母亲已经抱着妹妹,匆忙地奔向门外,父亲则一手拉着弟弟,对我低声喊道‘跟着你妈,快点!’。

于是一家人跌跌撞撞地跑出房间,走到楼梯过道里才感到了脚下在摇晃,站立不稳,因为不是走平地,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不得不伸出双手撑扶两边的墙壁,才能勉强保持身体平衡。这个时候,平时蹦蹦跳跳就上下的这段台阶,似乎感觉过了好久才跌跌撞撞地跑到了尽头。此刻心里只恨楼房太高,真不如住平房,开开门就到了院子当中。

这时,楼上楼下开始有不少的人从各自房间里跑出来,有的站在了大门口,有的徘徊在后院中。如果整个楼上的所有住户都挤在这里,一百多号人,万一有个紧急情况,后果堪忧。于是就听父亲高声喊道“这里也不安全,大家都到对面的马路上去吧,千万不要拥挤!”。于是,大家又相互照应着,跑出院子,再穿过胡同,直冲到对面的大马路中央,果然,唯有这里四不相靠、四下开阔。

喘息之余,惊魂未定,就看见同楼的人,三五成群地陆续都跑了过来,很快就有更多的人汇集到了这里。‘哪儿地震啦?’‘不知道啊!’‘不会又是邢台吧?’‘不会吧,这次要厉害得多。’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我这才好像明白了什么是所谓的地震,就是地动山摇,让你站也站不稳。

我垫着脚,视线极力绕开前边大人们的阻挡,有些担心地朝着家的方向张望。那时它还是马路另一侧唯一的一座楼房,黑暗中,只能看到它大致的外形轮廓。还好,长方形上边是梯形,它还原地不动地屹立在那儿,没倒!真应该感谢这栋楼,是它坚不可摧,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保住了我们大家的性命,也保住了家,有家在,一切就都安好。

此时正是凌晨时分,黎明前的黑暗使得四下漆黑一片,可能是因为地震的缘故,造成了停电,连马路边的路灯都熄灭了。

因为担心余震,大家都不敢回家,有的就这么在原地静静地站着,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我隐约地看见妹妹此时已经依偎在母亲的肩头睡着了,可她的两只小手好像还依然紧紧地抓着母亲的衣领。看来她吓得不轻,那颗被这突如其来的骚动吓懵的心,此时似乎还没有恢复平静。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一丝曙光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地泛开,太阳冉冉东升,大地也变得明亮起来。阳光瞬时驱散了五更的寒意,让处在睡意朦胧中的人们也开始清醒。这时候,大家才相互审视,有人光着膀子,有人赤脚没穿鞋,甚至有人只穿着条裤衩。我低头看了看正蜷曲着身子坐在马路牙子上一脸困意的弟弟,他身上披着父亲的一件衬衣,几乎盖住了他整个单薄的身体。

虽然衣冠不整的人们看上去有些狼狈,但大家的身体都完好无损。要知道,就是在那一瞬间,有很多很多的人竟来不及逃生,甚至在睡梦中失去了生命,家毁人亡了。和他们相较起来,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

暑假期间,我和高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到火车站去接待照顾那些来自灾区的伤员和疏散来的群众,还得知了一些位于震中的唐山地震现场的消息。在那里,整座城市几乎被夷为了平地,真是惨烈无比。震中以外,北京、天津等地,也有程度不同的损伤。这场可怕的地震给当时的整个国家带来了一场很大的灾难,虽然当时国家经济状况不好,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座城市也在艰难中得以重建。

这场地震似乎也是大自然发出的某种预警,因为此后不久,人们便迎来了‘改革开放’,这个改变国家命运的历史性转折点!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在这里住了近五个年头,再有一年,我就要高中毕业(当时初中三年高中两年)了。

同楼东头那家的大哥哥,今年高中毕业了,因为他爸爸是单位的领导,托了关系,走了后门,让他去单位当了临时工。

楼下邻居的大哥哥,也是今年高中毕业,他父母没办法给他找到工作,最后街道上动员他去了附近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临走的时候,他只是告诉我说,他去村里干点农活,还会回来的。对于我来说,他的离开似乎只是暂时少了一个玩伴,至于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意味着什么,一时也稀里糊涂并不清楚。

然而,这件事儿却像是烽火台冒起的狼烟,传来了危机的信号,让一向性格开朗的父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似乎因此显得心事重重,时常在吃晚饭的时候,两眼注视着我发呆,却一句话也不说。本来父母就成天忙于工作,平日里和我们交流的时间也不多,只有到了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才能有空聊上几句学习或家常什么的,这一下子,我们之间的话语变得更少了。尽管在这件事儿上,父亲一直没跟我说什么,但我渐渐地领悟到,父亲是在为我的前途而担忧。因为现实就是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毕业之后能干什么,都还没到法定年龄!假如真的到了农村插队落户去干农活,这单薄的身体,能吃得消吗?父亲这种郁闷的心情,虽然只是偶尔才流露,但也多少影响到了全家,所幸这一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这一天,一家人又坐在一起吃晚饭,我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哎,爸爸,我们班里有人被选去参加高考了!’‘是吗?可以高考啦?’父亲听了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我。‘是啊!学校还组织了特别辅导班,他们都去上辅导课了。老师说,让他们和高二的毕业生一起,参加今年的高考,提前体验和锻炼。’我笑着说。父亲放下手中的饭碗,有些激动地说道‘好啊,终于开始啦!这么说,明年你也能参加高考啦?’‘那当然,老师说了,明年下半学期,我们全体应届生都要去住校,集中精力备战高考。’话虽这么说,却没什么底气,因为在班上,自己的学习成绩几乎垫底。‘太好了!谢天谢地,你真是赶上好时候啦!一定要努力啊,这才是你们年轻人真正该走的路,要珍惜!’父亲说得语重心长。

在父亲的鼓励和鞭策下,我发奋学习,力争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终于在第二年高考中获得成功,成为当年六百多万考生中的幸运者(录取率约6.5%)。记得那天一位同学来通知我,让我去学校教导处领录取通知书,我还有些将信将疑。当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把通知书上的名字反复看了好几遍,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此刻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虽然自己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只考上了个一般院校,但是好歹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大学生,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正像父亲说得那样,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也成了我以后的人生座右铭。

好事成双,弟弟或许是受到了我的感召,也报名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弟弟自小脑瓜就比我好使,几场试考下来,竟然被一所重点高校录取,比我考的好多了。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乃人生大喜。一家人一下子出了两名大学生,不但父母脸上很是有光,还在这栋楼里被一时传为佳话,惹得左邻右舍纷纷前来道喜,比中了状元还热闹。即使过了多年之后,每当提起这件事,父亲的脸上总是喜滋滋的。

如果说我还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幸运儿的话,楼下邻居大哥哥就不那么幸运了。在村里劳动锻炼肯定吃了不少的苦不说(从他偶尔回家时,那清瘦的脸和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似乎可以看出。),就连后来落实政策回城的事儿据说也办得挺不容易的,村里的干部对他们是各种的刁难。好容易回了城,找工作也依旧是很困难,最后他还是顶替了提前办了退休的母亲的名额,才进了一家工厂上了班。

上了大学之后,我就基本上算是离开了这个家,只有假期才能回来住上个把月的。等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又被分配到了外地,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这里从此就成了自己口中的老家,成了自己心里每年要回来与家人团聚的地方。

再后来,父亲在单位又分到了新房子,更高更好还有阳台,厨房和卫生间也都宽敞了许多。搬到新家之后,这里就没有人再来过了,也很少有人再提起,时间久了,几乎被遗忘了。

手机的微信铃声再次响起,打断了我的回忆。我连忙低头查看,是弟弟发来的微信,‘替我们大家好好看看它,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嗯!我都仔细看过了,虽然有些老态龙钟,但还算体魄康健,定能长寿百年!’我说。‘呵呵,将来定成古迹,说不定还能申遗!’外甥女戏谑道。‘没错,等以后我成了名人,一定要把这里作为我的故居!’我说。‘我看可以!那地方就归你。’妹妹也插进话来。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童颜不再,记忆尚存。

我似乎意识到,在这里已经停留了很久,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有些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再见啦,老宅!多多保重,我还会回来看你!

人生时不时地回头望一望,回忆一下过去,再做些反思,或许能从中得到些什么。面对着日新月异得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生活,人们难免会心浮气躁,意马心猿,回首一下过去,或许能收获几分平静,找回一些定力。当然,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有机集合体,有欢乐也有痛苦。只是,人们更愿意回味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的回忆,常常会激发起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生旅途暂收脚步,稍事小憩,定会再次充满活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