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俊杰的头像

李俊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0
分享

最满意的答复

周末起床,发现窗外灰蒙蒙的,好似阴天,想着可以不晒太阳打球,心情甚好,即刻换装前赴。不多久,天下起蒙蒙小雨,让人很不畅爽,只因没打得痛快,无奈雨滴大起来,只得返程回家。

孔圣人的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孔子的一个小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吗?”小弟子回答说:“是。”绿衣人又问他:“那你懂的肯定不少喽?”小弟子依然应允,因为不想被小觑。

于是绿衣人接着说:“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小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而此时绿衣人却否定了这个回答,他说:“不对,是三个季节。”“你才不对,是四个。”小弟子也不甘示弱。两人就在这是三个季节还是四个季节上争论了半天,谁也没占上风。

这时候绿衣人提议:“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小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小弟子说道:“确实是三个季节,你输了。”小弟子一脸吃惊的表情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小弟子不甘心,终于问了孔子道:“老师,明明是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三个呢?”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次亏吧。”说完,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弟子挥袖而去。

这个故事刚听完,不禁让我有种特别的兴趣。而兴趣的本身不在于,这个绿衣人是蚱蜢演变的神奇,而在于孔子也曾有着其潜在商业性的一面。表面看,孔子是在教弟子“耍滑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实际却蕴含着超出实际意义的交际内涵:即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这样才可以从容的应对生活,化“腐朽”为“神奇”。这里的“腐朽”,是正常形态下无法达成一致的沟通方式;而“神奇”则是大智若愚,表面是仿佛吃了亏,丢了面子,实际却是捡了个大便宜。对于故事而已,“腐朽”是小弟子没能看清绿衣人的本质而对明了的答案争论不休,不懂得思考及转弯。而孔子的“神奇”不但在于他一下能识出绿衣人是蚱蜢的演化,更在于他懂得适时退让,表面是说了错误,实际却是正确回答。既避免争论、节约了时间,又能让绿衣人满意而归,何乐而不为?

此时,“大智慧”让我对孔子再一次有了膜拜的想法。生活中的孔子,都能这么明辨事理。换做商业洽谈,岂不是更是左右逢源?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常常遇到像绿衣人性格的人。他们往往针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想要探究最准确的答案,当你与他们争辩的时候,总是不讨好。耗费了半天唇舌,也让他们得不得满意的答案,自己还累得不轻。就好像给人送东西,明明人家喜欢吃鱼,你却总是送虾。虽然人家知道虾比鱼贵,可是不对路,送东西所起到的意义也会有所折扣,所以也要对路才行。交际中,有时需要“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才可以取得成效。做事中,也需要“摸清对方来路,再做最恰当的判断”,这样才会事半功倍,让彼此都有最满意的答复。


《最满意的答复》刊登《三门峡日报》2016年12月14日C4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