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怀仁的头像

彭怀仁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9
分享

习文小语(四题)

                     

                                   彭怀仁

                                      生 命 体 验


前些时候,读文友老张的散文《作文记》,文章写了作者读初中时写作文的经历。文字虽不算优美,但感情很纯真。尤其是文末那段文字:“写作与个人的生命体验有关。那些能够放在口里咀嚼的充满能量的字句,是用我们自己内心体验的语言建构的。”这话很有道理。

过去,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有人还说,写作就是卖生活。凡是那些读来让人心灵产生共鸣的作品,大多是作者的真实生活写照,或者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露。因此,众多文学评论家主张作家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使是一些颇有建树的作家,接受了写作任务之后,都必须到写作对象那里生活一段时间,了解所要反映的作品的背景、历史、人物、事件等等。拿到了第一手资料之后,方可动笔写作。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和创作完了之后,还要多次听取所写对象或者当事人的意见,修改完善作品,使作品具有真实性。这样,才不致闹出与真实生活相悖的笑话来。

但凡文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体验。只是有的人写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有的人却写了与自己生命体验毫不相干的东西。前者表现的是作者的真实生活,后者却没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往往会有失偏颇,无法让人看到作者真实的生命体验。而只有那些真实的生命体验,才能使人从中获得教益。所谓生命体验,就是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也可以说是人生经验。这便是你要告诉别人的经验之谈。它也许是一些人的共有感想,也许是别人未曾体味到的心灵独白。总之,它必须给人以启示,让人从你的真实生活中学到点什么,不走或少走你走过的弯路,不犯或少犯别人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这才是你写作的本意。可以这样说,写作的本意就是再现你的真实生活,陈述你的生命体验。


                                     兴  趣  爱  好


     一天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去海边散步。忽然,有人喊我。循声一看,也是一位散步的老者。显然,他已从海边散步回来。再往前走几步,我才看清他是早年我们一起学习写作的老文友。我忙说,师兄:你真精神!

他说,你气色也可以。从打我们认识那会起,你就开始锻练身体了!

我说,你也一样,常年外出散步、一直读书、写作,不时读到你的文章。

他说,写文章,手脑并用,既可以键身,又能键脑,很好!

我说,听说你一直用电脑写作,是吧?

他说,老来读“三字经”,快70岁时才学电脑,写了10多年,如今,用手写反倒不习惯了!

我说,在大理,你该是用电脑写作年龄最大的人了?

他说,也不一定!说不定比我老的人还有。好了,我得往回走了!

与他擦肩而过之后,我想起了初识他的过去。我们一同去参加当地文化馆职工业余文学创作小组时,他才40多岁。那时,多数文学爱好者,连文章都写不通顺;他却已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文章了。当你仰视他时,他说,别这样看我,我比你们长10多岁,你们到我这年纪,肯定把我抛在后头!果如他所言,10多年后,我们那些初学写作者中,有好几个在省内外发表了作品,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且像他一样一直不停笔地写。转眼之间,当年的文学青年,竟都步入古稀之年。他当然也成了耄耋老人。如果是一般人,上了80岁,有的,连门都很少出了。可他,每天早晚坚持散步,步履轻快;每天读书、写作,文思敏捷。

之后不久,我在当地报纸上读到他的一篇题为《兴趣爱好》的短文。文中说,有位业余作者给他发电子邮件问他:这么大年纪,还写干嘛?该休养了!他回复说:写作属于兴趣爱好,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休养形式!

                                        相 互 交 流


一次,有家企业小报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邀我去讲写作基础知识。尽管我作了认真准备,从材料、语言、结构、主题等等方向作了简要的介绍,但我觉得,写作这玩艺,一两节课,是讲不出多少名堂来的。因此,那天讲完课后,我说,我讲了4个小时,对大家不会有多少帮助,只能说会有点启发。关键是以后,我们可以进行交流,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我一起探讨。下课后,想联络我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电话。

下课后,有一位女作者走到我身边,拿出笔记本,让我给她留下电话号码,我写了电话号码,又写了我的电子邮箱。

后来,那位女作者陆续从邮箱给我发来好几篇文章。我一一看过后,给她提了修改意见。我觉得她有一定写作基础,并且很能消化我给她提的意见,她的文章,一篇比一篇写得顺畅。我鼓励她试着往报刊投稿,且要坚持练笔。

我以为,写作这行道,不是学学写作理论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不然的话,所有中文系毕业生都能成为作家了。写作一是要靠扎实的生活,没有生活,无从写作;二是要善于从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金属”来;三是要反复练习,不间断地写;四是要认真读书,不断吸收营养,以提高自身“加工厂”的加工能力。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写过这样的话:不少行道,投师学艺,三年五载可以出师,写作出师无尽期。五是要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对于初学写作者而言,交流更显重要。哪怕是相互在一起讲讲生活见闻,写作甘苦,都会有收获。我曾在文章中写过类似的话:写作切忌孤单作战,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剌激。时至今日,我常与几位谈得来的文友在一起切磋文字,互相交流,互相出主意,力图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文章中表达出来。有时,你觉得写不下去,深感困惑,你给文友一讲,人家一个点子,一句话,就能成就你一篇文章。因此,交流于写作者来说,太重要了。我们有必要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写作氛围。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人相亲》,说,文人不要一个看不起一个,文人要相互亲近,相互交流。

交流,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不断。我就有几位几十年不间断交流的文友。我们之间,没有鱼肉,常常是以文字下酒。我们之中,任何人的一丁点进步,都源于相互交流。


                             乐   在  其   中

                              

一天早晨7点刚过,我的手机就响起来。我打开手机,接听电话。电话是文友老张打来的。他说,老彭,我在散步。今天一早,打开电脑,翻看《云南日报》,见到一位弥渡的老熟人,写的一篇新闻稿,阿麽!70多岁的人了。退休多年,还在写,瘾断不了啊!我一边走,一边想,大理的文人也一样,一个刘傅森、一个那家伦,还有你,年龄都比我大,一直还在写,我该向你们学习呀!

我说,你不也一直在写吗?

他说,我忙教书那些年,停了一段时间,总有一点空白。

我说,这些年来你紧赶慢赶,不是赶上了吗?你说过,写作如长跑,看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真正厉害的是刘傅森、那家伦老师,刘老师88岁了,一直还在写作,人虽有点年纪了,写出来的文章,还很活泼,清新。那家伦老师,更是树老花红,经常发表作品,常常在全国拿大奖。我们该向他们学习。

老张说到瘾头,我想起了一件往事:上世纪的1985年至1987年,我在企业里,参加高等教育成人自学考试,一边上班,一边自学,三年考完12个科目,1988年春天,拿到了云南大学的专科文凭,时年48岁。自学考试之前,我一直喜爱文学创作,考试的三年里,我曾多次下决心把文学创作搁一搁。可是,不写,心里不是味,总想写一点。不能写长的,就写短的。三年里,我写了200多章散文诗,先后发表了98章。基于此,我写了一篇题为《断不了的“写作瘾”》,发表在1988年的《中国交通报》文艺副刊上。文章说,平生,我没有烟瘾、酒瘾,只有写作瘾,不练习写作,心里就说不出的难过。这篇文章发表后,有人还给我写信交流写作心得。打那以后,我更是一直坚持练习写作。

想到这里,我说,一旦有了瘾头之后,就难断掉。

老张接过我的话,说,是啊!你退休后,瘾头更大,写得比以前还多。

老张说得不错,上世纪的2000年10月,我退休后,写作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想着,我对老张说,没办法,谁让我们好上这一口呢?

老张说,好这一口好!老来有点事做,好得很!写文章,一来可以健脑,二来可以养心,对身体有好处。还是继续写下去吧!相互吆喝着点,相互鼓鼓劲,有事做,比无事做好!再说,写作可以自得其乐!

我说,你说,写作如长跑,真形象。

老张说,不是我说的,是别人说的,我不过借来一用而已!谁让我们喜欢写作呢?长跑,需要坚持,不论你跑快、跑慢,关键是要跑完全程,跑到终点。跑的过程, 乐在其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