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中石的头像

雪中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5
分享

玉琯岩遗址的见证

我们的一辆大巴汽车缓缓地驶向九嶷山玉琯岩遗址时,我的心情既好奇又凝惑。好奇的是我对玉琯岩遗址似曾见过,凝惑的是我之前只知道九嶷山就是舜帝陵,有石碑见证,而不知道还有其它遗址的存在,顿时自觉有些孤闻寡陋和见识短浅的可笑感。幸好这一次,我与旅游团怀着诸多的心情,来一次特意的拜访与考察。或许有些发现,或许有些收获,或许会对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想情怀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我们一同而来的旅客采风团下了车。天格外的晴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人甚是有精神,因为好奇好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在下车时的第一感觉,就有一种穿越古代时空隧道的新鲜感,且这种新鲜感如获至宝,如沐春风,特别奇怪。因此,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第一时间来到了玉琯岩遗址。遗址面积不大,约半亩地宽,上有苍翠的古树静静的守候,下有若大的崖壁豁然出现三个大字“九疑山”。我前去正立听讲解员说,这就是九嶷山玉琯岩遗址,也是千百年来南岭山脉九嶷山命名的证据。原来,天下九嶷山,在泱泱大中华的文化群星里,却把自己隐藏的那么神秘,那么含蓄,那么低沉,仿佛一位世外高人在华夏南岭深处养精蓄锐,与世无争。

它们知道自己文化底蕴悠久,知道自己是潇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知道千百来“九疑山”这三个大字,自从被人雕刻在这里,便始终没有被孤单过,寂寞过。是的,“九疑山”这三个大字是没有被孤寂过,即使他隐藏的很深很远,但他存在的文化佐证价值却非常的重要。只见在这三个大字的旁边还有无数的大小文章陪伴着它,见证着它。例如宋朝的县令姓名,明朝的府衙祭祀,清朝的何绍基书法,都有其文化痕迹,有些发表感慨,有些纯粹崇拜,有些佐证传承等,文采斐然。当我一目环顾四周的时候,讲解员神清侃侃地说:你们看玉琯岩遗址的地形,是不是四面环山,两条河流交汇向外走啊!这样的山,这样的河好像有帝王出现的云气现象。

于是,我们把思想回归到正题。这里是有一些帝王云气所环绕,因为早在五千年的时候,舜帝南巡便驾崩在九嶷山。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舜帝只是路过此地,积劳成疾,才不得已葬于九嶷山的;更有些人认为,那只是传说而已。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明确写了,舜葬于南蛮之野,苍梧九嶷。并且,到了明朝的时候还特意为舜帝立碑,碑文为:帝舜有虞氏之陵。其真不假,有据可察。舜帝,大家都知道他的孝心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道德始祖”。他的美德、功德是理所当然地被历史传承,被历史歌颂,也理所当然地被后人自觉地挖掘舜帝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不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会被淹没,会被葬送。所幸啊!中华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群林中是一颗闪烁的星星,因为,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断裂过,分裂过,他就像一个若大的石榴,始终紧紧地拥抱在这中华广袤的大地上。这一点,只要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是可以感受到的。

当我们在这里考察与思索良久之时,讲解员说:前面还有古人祭祀舜帝的宫殿遗址,与这里相隔数米之远。其实,我们也已经看见了那边的建筑。于是,走近一看,只见稀稀疏疏的若大根仿古石柱,巍严地矗立在那三四百平方米的古老遗址上,只是柱梁,空荡荡的,看上去甚是给人一些寂寞的逼人感。但通过它的外形,很容易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文化。可又回过神来思考:舜帝生活的年代,大约要比欧洲等其他地区要早一些。联系到外域文化自然是几种文化的偶然相碰撞、相交流。因为,他们都是人类文化的起点,都是人类文化适应大自然的一种共识的载体,就像玉琯岩遗址的见证一样,千百年来默默地守护和证明南岭山脉文化。南岭山脉文化也没有辜负中华文化的期望与寄托,而是熠熠生辉的闪耀着他应有的光芒与作用,使舜帝的道德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影响深远。

所以,我的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新的收获。他能让我在与古人的交流中,从新审视人类文化的存在价值,这种有益的人文熏陶和触景生情的亲身体验,更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高。因此,不虚此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