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小镇位于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距离国家4A级银滩景区仅1公里,故有“银滩后街”之称。在北海,疍家小镇的知名度不亚于银滩风景区。我在北海的一月时间里,三进疍家小镇,最后一次是在雨中。
一
第一次知道并走进疍家小镇是我刚到北海的第四天。居住北海的赵先生是妻子的同事,知道我们到北海后便开车来到了我们住在银滩旁边的民宿,我们便乘赵先生的游览了北海的红树林、冠头岭、桥港风情街及港口,桥港银滩后赵先生把我俩带到了疍家小镇用餐。第一次到疍家小镇,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便对这个小镇产生隆厚的兴趣。
坐在疍家小镇一家很有名气的海鲜餐馆吃着鲜美的海鲜,听赵先生讲疍家人、疍家小镇的前世今生。刚来北海时,原以为疍家人是个少数民族,一查方知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渔民的一个统称,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世代耕海为生,不在陆地上置业。疍家人属于汉族,有着汉族的主要风俗习惯,也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疍家人由于没有田地,以水为生,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海市为了打造升级银滩景区,便将居住在白虎头、咸田两个村从事捕捞的1500多户,6000多的疍家人集中安置到这里,并起名疍家小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疍家小镇核心区域各项服务功能设施齐全,以民房为主,1500多栋,形成了以疍家海鲜美食、疍家风情住宿为主打的餐饮和住宿业态,小镇建设有长度600米的的商业步行街和长度500米的环形商业街区,并建设小广场、小花园,疍家小镇被列入北海市首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录。
疍家小镇与全国各地的小镇不同,很有特色。所有的建筑即体现了当地风格,又有欧式韵味。主步行街立面采用涂鸦式改造,突出了海洋文化,很多雕塑群很有特色,每年有近百万人前来这里旅居越冬养老,小镇每年还组织开展了候鸟文化艺术节、候鸟归来疍家宴和银海区“魅力银海﹒浪漫七夕”暨全域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专门为外来人口服务,为“候鸟”群体打造第二故乡。
赵先生还告许我说,“疍家人的来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因为在宋朝的时候他们为了反抗统治者,所以皇帝就派人将他们赶出中原的领土,让他们在海上生活,不准上岸。也有的人说,是在明朝的时候他们不想被异族的统治,所以搬到了海上生活。当时的清政府确实也有一项专对于疍家人的律令,命令他们生生世世只能生活在海上,不准到陆地上读书写字,也不能够上岸通婚等等,限制他们的生活。也有的人数,是因为在明清时期一位皇帝想要借用当时渔民的船引渡,但是被渔民拒绝。等到了皇帝回到宫中就下令,不允许这些渔民上岸居住,他们的船就像鸡蛋壳一样在海上飘来飘去的,于是就给他们取名为疍家人。”
以海为居的疍家民俗风情在当地保艇户,疍常年以舟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壳漂泊于海面,亦如蛋壳般脆弱,所以称为疍家,他们不在陆地置业,解放以后,疍家人不在漂流在海上,他们在海边有了固定的居处,他们也与全国人民一样享受到了党的温暖,亨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
疍家小镇的村民每户至少一栋楼房,4—6层不等,建筑风格各异,建筑细节传统与欧陆风情融合,极具特色。随着候鸟经济的崛起,渔民们把自建楼房打造成民宿,有自营的,但大部分都转包出去,经营者东北人居多。
镇上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民宿(60元/天包吃住)的招牌,小镇宛如民宿之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候鸟在此安营扎寨。北海与海南不同的是,候鸟来自五湖四海,四川、湖南、湖北、河北、甘肃、新疆、内蒙等,东北人占据比例不大,不像海南到处都是东北人。
疍家小镇的特色涂鸦墙,一幢幢绘有疍家姑娘、船只、鱼儿的五彩斑斓的小楼,让人仿佛畅游在童,疍家小镇浓郁的疍家风情,主打民宿特色,建有商业步行街和环形商业街区,农贸市场、超市、特色小吃、特色小商品、热带水果等等应有尽有。步行街以海洋为基调,疍家生活雕塑惟妙惟肖,夜幕降临,疍家小镇步行街上五彩斑斓,候鸟们三五成群地散步逛街,饭店小吃摊前食客络绎不绝,一片人间烟火气息。
二
第二次到疍家小镇是看望从老家平凉旅居到这里越冬的王老师夫妇。他俩都是原平凉一中的老师,也是第一次来北海,他们是在网上得知疍家小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此住下,感觉不错,小镇民宿普遍包吃住,拎包入住。标间,价格每人每天60元,单人单间每人每天85元,一般都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住宿环境都很干净,行业竞争也很厉害。他们跟我一样,也是选择了租住自己做饭那种,每间1500元(不包水电气)厨房用具齐全,也是拎包入住。
北海物价还可以,肉蛋价格不高,海鲜又新鲜又便宜,水果的价格可以让你敞开吃,相对老家黄土高原六盘山脚下的平凉蔬菜也不贵。现在疍家小镇已是北海新城区的一部分,广东路、上海路、北海大道、世纪大道城市建设很美,大气,街路宽阔,绿化带植被茂盛,高挺着笔直身躯的椰树列队于大道两旁(北海的椰树是公椰不结椰子)极具南国风情。车辆不多,视野开阔,行于此,心旷神怡有一点对候鸟不太方便的是公交车线路少,发车间距时间长,有的公交车收车时间早,北海市民大都骑电动车,乘坐公交车的人不多。外来60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没优惠,除非你在北海购有房产,拿着本人房产证和身份证方可办理老年乘车卡。
三
第三次走进疍家小镇是在雨中。雨中的小镇更有一番风味,而在这里还有一处疍家人的文化馆,在这里我知道了好多鲜为人知,也算增长了知识:
一是疍文化的发源地。北海半岛的海岸线上,从外沙岛、地角港到侨港镇,就是北海疍家文化的发源地,那里居住着一群群以“楫为家,捕鱼为业”的水上居民,他们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疍家人”。北海外沙与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福建,据老一辈疍家人说:由于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的迁徙特点,在19世纪的某一天,他们的祖先发现这个静静的海湾是个理想的避风港,于是在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来,他们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对聚居的两个居民区,并延续着疍家人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而居住在侨港镇的疍家人,则是历史上躲避战乱、侨居越南的华侨,因为1978年越南排华,祖国让他们在侨港镇这个宁静的港湾安了家。
二是咸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的小曲。他们出海打鱼时唱,织网聊天时唱,亲友相聚时更是唱出满天星斗,咏男女恋情、叹生活艰辛,唱出心中的希望。
三是疍家有独特婚俗。新娘面临与父母分离而哭唱几天才出嫁的自哭自叹的“叹家姐”曲调,内容多是父母养育之恩,姐妹惜别之情,祝福赠言等,曼声柔语,悱恻感人,常引来左邻右舍众姐妹在门外静听,久久不肯离去。喜庆之日,男女两家以酒相赠,“群妇子饮于舟岸,两性联舟数十,互歌为乐”。
四是疍家的独特服饰。疍家人穿衣喜欢宽大,上衣一律短身马蹄袖,男人穿的裤子多短筒,女性宽档阔腿;帽子有斗笠,也有一种以竹篾编织的,既凉快又遮阳挡雨。女人头上多扎花布一块,中年以下多留长辫子,以防落水时便于提辫救护。喜欢戴银质手圈和脚圈,身穿露脐短衫,宽裤赤脚,走起路来婀娜多姿,韵味十足。
五是海鲜大排档。活蹦乱跳的海鲜、疍家美酒和疍家人日常用语一起,陆续走进万千北海居民家。北海人住海边,吃海鲜,翻身就能掉下海,天天过的都是疍家人的海鲜生活。疍家人的风情文化也影响了万千北海居民。疍家人敞开胸怀迎接四面八方来客。
六是对妈祖的虔诚。疍家人属于汉族,有着汉族主要的风俗习惯,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随乡入俗祭拜当地神灵,更信奉据说能保佑他们平安航海的神灵。目前很多疍家人都供奉妈祖。茶亭路的普度震宫、地角大王宫都供奉妈祖,外沙岛东沙嘴上也有一座加入福建湄州岛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妈祖庙。
虽然在北海呆的时间不长,也让我知道了好多,也想了很多,尤其是疍家小镇及其风裕。
文化历史的演变,历史上的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觉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陆地上更安全,宁可战天斗地也不敢与权贵斗。如今社会进步了,所以现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学接受教育,更接近与融入社会发展。疍家人被渐渐不再唱咸水歌、不再哭嫁,衣着也随着汉化。
北海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滨海城市,这里既有对外开放的现代文化,又有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最具北海当地乡土风情的民俗文化属疍家文化。北海人的生活其实处处是疍家文化的缩影,与全国一样,经过岁月的洗礼,疍家文化已经融入了北海人的日常生活,后辈人越来越少知道,受多样式的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疍家文化正在逐渐被淡化。
看来北海要发展,除了城市建设,经济的发展,更要保留住最有特色的文化底蕴,那就是疍家文化!
2023年12月30日重修于北海港峰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