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管广静的头像

管广静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6/30
分享

匠心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后,建筑工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半。

他从工地走进车间,每天干着毫无技术含量、枯燥无味,能一眼望到头的机械操作工作。

他白天工作,晚上上学。在夜校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为一名本科生。

他由一名技术工成长为“技术官”,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多个千万至亿级重大项目并顺利批产,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他是一名市劳模、省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的名字叫朱玉庭!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写的《苔》这首小诗表达出卑微如苔藓者,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追求,不会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也要如牡丹般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

当不善言辞的生技科科长朱玉庭说起这首曾令自己动容的小诗时,夕辉透过工作室的窗帘打在他的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芒。满头花白的头发显示与他39岁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有种沧桑感。他说他的青春就如这苔花,虽渺小,却不愿向命运低下头颅,拼尽全力,也要绽放别样的光芒。

80后的朱玉庭,出生在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上学时特别贪玩,迷恋上了玩游戏,还喜欢踢足球,一次踢球时摔倒还把自己的手给摔骨折了。因无心学习,最终高考落榜。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孤身前往南京打工。面对陌生的城市、滚滚的车流,从未出过远门的朱玉庭四处碰壁后,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建筑工。

炎炎夏日,建筑工地正在做消防管道,一个消防水管差不多四百斤重,又特别长,机械无法作业,只能由两个人一步一个台阶地抬上楼。朱玉庭和另外一个工人一组,每天挥汗如雨,潮湿的衣服上结了一层白白的盐霜。最难熬的是夜晚,睡在石棉板搭建的工棚里,像个蒸笼一样,电风扇吹出来的风也变成了热风,根本无法入睡。只好打一盆冷水放在床边,不时起床用冷毛巾擦拭,有时把冷毛巾直接垫在身下,于腰酸背痛中昏昏睡去。

“玉庭啊,你在工地上怎么样?太累就不要干了回家来,五亩地还怕养活不了你!“

“我很好,工地上的人都比较照顾我,不让我干重活。你们放心吧!“听着电话那端父亲关切的声音,朱玉庭的眼睛蒙上了一层薄雾,可他还是用轻松的语气报喜不报忧。生活报我以苦难,我报生活以微笑。

两年多的建筑工经历,让朱玉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前程,他作别建筑工地,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仪器厂当操作工。每天上班第一个到的是他,最后一个下班的也是他。由于工作勤奋,再加上刻苦钻研,半年不到, 他就由一名操作工被提升为班长。

一次偶然机会,一个客户去工厂参观洽谈业务,在车间遇到朱玉庭,并用英文问了几个问题,翻译同步给译成中文,这给了他很大的触动,顿时萌生了想学英语的念头,因为需要一边赚钱,一边学习,所以选择了上夜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朱玉庭以夜校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时,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同时也重拾信心:其实我并不差,只是之前没有用功。

学到了知识,所在的工厂把朱玉庭从普通岗位调到技术含量高的数控加工岗位。在新的岗位上,他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普车、数控车、车削中心和加工中心等多门技术,在公司的技术创新改革中,他的一项成果将公司的机械加工效率平均提升了30%,获得公司年度“自主革新一等奖”。 看着奖杯、奖状,朱玉庭兴奋地说:“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更是我前行的方向!”

父母老,儿女不远行。作为独生子女的朱玉庭于2014年从南京辞职回到了家乡淮安,进入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精密成型分厂工作。

入职那年,公司正在实施自动化车间项目建设,其中精密车床加工出现“断屑”难题。如果“断屑”问题不解决,项目就会“腰斩”。公司将“破屑”任务交给了他,他迎难而上,运用积累的机械加工知识和经验,潜心对加工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只用半个月时间就攻克难题,半年为企业节约成本47万元,这个创新技改成果荣获公司2016年重大攻关项目一等奖。自此,公司对他委以重任,将一道又一道项目难题交付给他,让他带领团队技术攻关。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连续加班十多天的朱玉庭正沉浸在一大项目的技术改进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快!快来医院,你爸被汽车撞了,汽车跑了,是附近村民打120送过来的。“

夜里十点多钟母亲打来的这个电话,让他顿时心急如焚。细问下,听说父亲断了两根肋骨,没有生命危险,朱玉庭悬着心才稍微放下来。

怎么办?一边是至亲的人需要照顾,一边是项目处于技术攻关最关键时刻,影响了进度,将给公司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信誉还会受损。

他沉思后拨打了几个电话给身边亲戚,有事及时联系。窗外的那轮明月仿佛懂得了他的抉择,默默地陪伴他直至天明。

当技术难题攻克下来时,已是朱玉庭父亲住院的五天后。他满怀愧疚地赶到医院,向老人忏悔,原谅自己的不孝之情。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朱玉庭在工作中砥砺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同事,涌现出一批赶学帮带的业务标兵,同时也收获了迟来的爱情。如今的朱玉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还搬进了一百多平米的新居。在事业和爱情取得双丰收后,朱玉庭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更高,由其主导的工艺创新、改善项目已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效益超3000万元。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017年,市总工会和区总工会以朱玉庭的名字,在公司成立了“朱玉庭创新工作室”。 为积极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他带领大家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开展以导师授课,技师实操培训,以及师徒结对多样化互帮互学活动,推动各类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先后为公司培养出5名高级技师,9名中级技师以及超过20名调试工程师。在带团队和育人才的同时,他始终坚持学习、提升业务素质,通过了PMP等多个专项技术认证,用自己的行为引领技术团队一起向未来。

2020年7月,朱玉庭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的身份,赋予他荣誉的同时,更让他倍感责任。不久前,朱玉庭和他的技术团队发明的“新能源乘用车电动传动系统用主减速齿轮锻造工艺“通过了专利申请,它颠覆了以往技术的束缚,一年为公司节省材料费四百多万元。

每个人的心中都种着一粒种子,“为着向往阳光”和“达成生之意志”的使命,顽强拼搏,努力向上。因为执着的追求,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大国工匠;因为默默的坚守,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事业。朱玉庭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他的精彩业绩奏响新时代劳动者最动人的赞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