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帕男的头像

帕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9/19
分享

黔之旅·青岩,让你魂不守舍

即使看过陆川导演的《老枪》也未必就知道青岩。

到过青岩,才感觉《老枪》里的一景一色是那么的熟悉。

看古镇的心情各有不同,多数人是追风吧,正如我在《天地之孕》一书中说过的:在吃饱喝足之后,人们活的方式开始嬗变。尤其城里人不知是感觉到漂泊无根的惴惴不安还是经不住现代文明的蒸熏而乐于去寻找一份宁静,抑或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文化结构里的悒郁,才按耐不住地去搜寻天下远逝且己所不欲的废城旧墟?

青岩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离市中心也不过29公里,一狂人说,青岩,是每天散步都可以到达的地方。这话是夸张了些,要去一转青岩的确很容易。

我来青岩不是我刻意寻找来的,是随大流,别人安排了去也得去,反正车子不走回头路,你也不可能独行。

对于古镇,心情很是淡然,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定格了:磨得锃亮的石板路、摇摇欲坠的古老房屋、精致暗色的雕花门窗、器宇轩昂的飞檐斗拱和结满蜘蛛网的街衢幽巷,还有就是爬满苍苔和青藤的城墙。这一切,就像让你去看一位垂危的老人,让你感到岁月在某一天一定会嘎然而止,更像摔碎一件本来就锈迹斑斑的古器玩难以复加,留下的便是你是滴血一般的感伤。

车上的不经意,并不代表我对青岩的漠视,更不代表我会放弃到青岩一游。有时,惊喜就在你不经意之间,但愿青岩就是那个例外。

古镇北门外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人也像潮水一般的涌来。

在城外你是看不出青岩的气势,被四周山峦尤其是背依的狮子山的高姿给抵消了。贵州多山,古镇就只能屈居于山峦的威仪之下,这反而忖出了古镇的静谧和与世无争高情逸态。

才到城门外那股浓烈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一窝手持扩音器的导游引导着游客依次买票。散客走一路,团队则由导游统一购票后一人发一张“狗牌”,从定广门楼鱼贯而入。

何谓定广门,想必先人们是取了开通广顺、定番的含意。

但见蜿蜒城墙、巍巍敌楼、错落垛口、雄峙炮台,是为这一方城邑的安危,曾经的轰轰烈烈,如今也只不过是一种无聊的摆设。我们早已看不到驿马飞驰而来,只有城门外的阡陌和那在懒洋洋的视野里延伸的石板路还在守护这城门的孤睨自傲。

据说古镇有620年的历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勃勃野心成就了青岩。

大明肇始,王朝依然内忧外患,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更玩弄西南边夷于股掌,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以30万大军远征滇黔,一路劳形,疲惫不堪的将士们便看中了青岩。

青岩,扼川、滇、黔、湘、桂驿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批军队的涌入,势必驻兵屯田,之前的贵州卫指挥使司、青岩屯已不能肩负时势重任,很快就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挤在人流中,不由自主的挪步前移。

在定广门楼下,便见一牌坊,名“赵理伦百岁坊”,来人都要在这里驻足和这牌坊留个影。

别小看了这牌坊,首先是人到七十古来稀,何况那赵理伦活过了百岁,肯定是凤毛麟角。于是皇帝传来“圣旨”,赐“七叶衍祥”、“升平人瑞”题额。不但来头了得,牌坊的艺术造型也堪甲西南一隅。

立定细看,牌坊正中横梁上空雕“二龙抢宝”,横匾上下两方垫石为空雕双百果栏,上方有梯形垫背石墩5个,正中为空雕“龙鳌图”,里嵌皇帝“圣旨”。左右4个石墩是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最抢眼的的还是四对护柱下山狮,狮子造型和别的地方迥然不同。这对狮子头朝下脚向上,公狮压宝、母狮抱仔。

再看石坊中二柱北面楹联,书有:

琴鹤守家风,三万六千余日月;

冈陵开国瑞,一堂五世拜经纶。

中门楹联是江苏两淮盐运使、翰林院编修但明伦所书:

天意若私于一家,百寿齐登,艳说难兄难弟;

皇恩无靳乎重赐,双旌并建,还歌自北自南。

其实青岩此前还有另外一座百岁坊,也是赵氏门宗,名叫赵彩彰,一说是和赵理伦是堂兄弟,另一说是叔侄。虽一样有道光皇帝的圣旨和钦赐的“七叶衍祥”题额,但从气势上要稍逊得多。

来青岩却与两坊冷热不同的还有一座节孝牌坊,名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这座牌坊来者却再也无人问津。其实节孝坊也一样有名,其四柱均有抱鼓护柱,正中横梁上有精致的“二龙抢宝”空雕。匾额上方梁柱有浮雕“荷花图”,垫背石正中空雕“五龙图”中嵌“圣旨”。左右四礅南北两面配有浮雕花瓶图案。整座石坊有数幅古书、花瓶图案,想来婆媳俩也是读书之人。石坊顶呈“双鳌卧背含寿”状。牌坊有楹联五副。其中,北面一副楹联是:

节孝萃一门,母仪足式,妇道能完,念兹京室微星,继继绳绳,尚为黔疆扶正气。

丝纶褒两世,花诰重擎,龙岗再表,荷到天朝旷典,轰轰烈烈,长于宝婺吐祥光。

也许岁月风干了人们的记忆,贞节牌坊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人们只津津乐道“婚外恋”、“一夜情”,尤其当“你吃饭了吗”的问候逐渐被“你离婚了吗”所代替,还有谁愿意眷顾这节孝坊?其壮观又值得几锭银子?更不会有人去想象一百年以前那个还只能将自己姓氏嵌入牌坊的小小妇人家刘氏,就在她17岁那年,丈夫就撒手人寰,刘氏却不惜二八芳年尽孝将婆婆侍奉到耄耋之老,而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抚养和教育周家子孙的重担。可以说是刘氏以节和孝萃于一门,才博得皇帝钦赐,可谁问过是她们牺牲了女人一生的幸福,才换取了那贞节的名声。

小镇是实实在在的石头城,石街、石墙、石屋、石瓦,岁月裹挟着种子,在石缝里生根发芽,正是这些绿意装点出了石城的生动。又触摸石头的冰冷,感受那透着岁月的幽静深远。

小镇横直只有两条主街,26条小巷却如阡陌。

顺势而上的主街两旁都是商店,小摊摆就在自己家门外,卖着各式工艺品,一盆盆黑黝黝的豆腐和卤猪脚,架子上还挂着黑得发亮的青岩烟熏腊肉。

说起青岩的吃那是后话。

别说青岩镇小却天地很大,巷巷皆有古迹。单有些名声的,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这些都是游客们必看的。

这些都是商兴人聚的结果,有了钱的商人就会捐资建会馆、庙社什么的。大的会馆有江西会馆、湖南会馆、四川会馆、贵州会馆。青岩的会馆都设在寺庙内,更不一般的是这些寺庙里都有戏台。

鱼贯而入的湖南会馆,也叫寿佛宫,会馆里也有戏台,来人却只听导游对馆内两棵桂花树津津乐道。两棵桂花树一雌一雄,有近四百年树龄,奇怪的是两树都开花但只闻雌花香。

江西会馆,看不够却是会馆的戏台,特别是戏台栏杆下的用整木雕刻的人物故事,其雕工精细不说,人物动作和表情都栩栩如生,看者无不瞠目。

据说这江西会馆最早是移居青岩的外地八户人家集资而建,称八家祠堂。传到了清代才由张圣道、张圣德两兄弟购置捐作江西会馆。旧时的江西会馆最是热闹,红白喜事、看赣剧和采茶戏的最多。

青岩出过很多读书人,满清一朝,就有秀才、举人共50多人,仅赵家一门就有10多人金榜题名,还出了云贵两省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

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导游领我们看了状元的故居,从导游的嘴里知道了关于状元一家的很多趣事。赵以炯的父亲就是在清咸丰元年,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青岩教案”而名震天下的赵慰三。

光绪十二年,赵以炯和他的弟弟赵以奎一起进京赶考,赵以炯中了状元,赵以奎中了进士,于是就民间广为传说的,赵家正堂前左右两口井,虽在同一水平上开挖,却哥哥挖的那口井的水要高出弟弟挖的井,这就是“水平”的稀奇传说,也于是高考前,总有不少的学子来此取水,图个高中。

导游说出那么多读书人这都与青岩书院有关,但匆匆忙忙,错过了看书院一眼。据说书院规模很大,结构为三进四合院梯形,布局雄伟,每栋房屋空间均在四米,环境优雅,是读书的好地方。

青岩还来过很多名人。

徐霞客来过,但不知道落脚处,还来过数学家也是诗人的苏步青,他住过的那座小庙不知道是否还在。反倒是在小巷里找到了周恩来父亲周懋臣的曾居地,院子里立放着人头高的总理照片,正要探头看个究竟,房主人开了腔:先买门票。这才知道房主人动了脑筋,赚起了“名人”的钱。看还有关于青岩的书卖,买了书,省了5元钱的门票,自个儿觉得划算,却只站在门口看了一眼。

像这样的地方还多,据说邓颖超的父母、李克农的父母、博古的女儿都在青岩居住过,心想没准我吃过米豆腐的北街小店将来也可以卖钱,哈哈。

北街小店小憩,辣辣的一碗米豆腐让我挂牵着青岩的吃。

不说满街都卖着的玫瑰糖,那是女人们喜欢的东西,青岩的豆腐可是在贵州都是出了名的。

最吃得出记忆就是豆腐干炒石子,当把豆腐干炒得起泡,就可以出锅了,再取一小瓶当地产的“酒疯子”酒相伴,那是说不出的感受。

其次就是卤猪脚,摊主告诉我制此卤猪可有讲究了,取一岁左右的农村土猪之脚,再加十余种名贵中药入味,经文火温炖至透熟,再精心卤制,食时用双花醋、蒜泥等调制的蘸水辅之,就不会口腻了,果然食之不肥还糯香滋润,酸辣可口。

当地人还把这卤猪脚还叫状元蹄。相传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挑灯夜读。一日,读书很晚肚子也饿了吧,便信步北门,见一夜市摊甚是热闹,也就凑了过去,食客们都在啃猪脚,自己也好奇地点上两盘。摊主见是赵府家的三公子,忙不迭地上前哈腰道:“贺喜少爷”。赵有些莫明其妙,便问:“喜事何来?”。摊主接声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蹄)名,”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久,赵上京赶考,高中状元,才觉得摊主“金口玉言”。回家祭祖时,以重礼谢了摊主,也从此在民间把卤猪脚叫成了“状元蹄”传扬开来。

这只能当是传说,给一道卤猪脚那么点文化味也没有什么不妥。

走时,我没有买带豆腐和卤猪脚,却神使鬼差地买了一把青岩的干豆,青岩的干豆出名不出名倒不知情,当青岩的名声倒是了得,也才有那么多的人为她灵魂出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