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说过,石榴湾的美美得让人窒息,哪怕你走遍世界,阅尽天下景色,但你都不能忽视了石榴湾。石榴湾是个大地名,但又不像古长沙和古零陵那么浩大深古。石榴湾主要包括了新老二村一千多户人家,皆吴姓,且同出一门。
石榴湾新老二村均傍西河而建,因此石榴湾与西河的关联宛如唇齿,吃西河水,浇西河水,长往已年,子子孙孙。
我的童年几乎是在西河水里泡大,从春夏之交,一直到秋冬交替,要不下河祛暑,要么捞鱼摸虾,并有很多情色男女的那些事,每当兄妹们聚在一起,都有说不完的西河故事。
西河相对于江华县境内的另外一条河东河,也叫冯河,西河也有别名萌渚水。萌渚,即五岭之一的萌渚岭,
毛主席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句。
所谓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亦作“五领”。史书记载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水经注》等诸家所说,有了五岭的具体位置——
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余县南境,与广东省南雄县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秦时的横浦关即在此岭之上。
都庞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南和广东省连州市之北,而不是今日位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和湖南永州市江永县之间的都庞岭。秦时的湟溪关即在此岭之上,亦为由湘入粤之道。
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州市区和宜章县之间,为湘粤通道,秦时的阳山关即在此岭之上。
越城岭,在今广西兴安县之北,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这里还有兴安县严关和秦城遗址。
萌渚岭又名渚岭,主体从江华县境内,向南延伸入贺州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30公里,宽约50公里。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萌渚岭必有萌渚水,也就是于我魂牵梦萦的西河。
西河发源于西南部之姑婆山,是湘江上游潇水的一级支流,河流全长111公里,流域面积856平方公里。是潇水湘江水量较大的一条支流。它蜿蜒流经岭西的河路口、涛圩、大石桥、白芒营、大路铺、沱江6个乡镇,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于江华县城东部注入潇水。
西河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西河人,也孕育出了灿烂的西河文明。
秦始皇开疆拓土,最早把岭南闽粤归为王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步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以便获得岭南越地久已闻名的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土特产,在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3年),派遣尉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挺进南岭以南和武夷山以东地区。这五路大军,据《淮南子·人间训》载: “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寨,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岭之戍”。
现如今,还留有“五岭之戍”的雪泥鸿爪——五庵岭村的娘子岭秦兵营遗址。
据资料,在秦朝以前,有一条中原通往岭南的“萌渚峤道”从江华经过。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远在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就是沿这条路进入苍梧之地的。可以说,萌渚峤道是沟通内地与岭南诸道中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条通道。
秦始皇在峤道的基础上修筑了通向岭南的驰道,也就是古代的“国道”。当年其中一路十万秦军,就是从“萌渚峤道”进攻的。当时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上万名百姓躲进了一个岩洞里,得以避祸。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把这个岩洞称为“秦岩”。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还在岩壁上题写了“秦岩”二字。
秦岩离我家不出十里地,也是外公外婆的家,所以赘言几句。
秦岩千姿百态,胜景宜人。全长3.8 公里,其中地下水路1000米,洞内约6.8万平方米,深洞蜿蜒曲折,悬壁高挂,石浆钟下乳,琳琅满目,全岩三个溶洞(即“桃源洞”,“水晶洞”,“天仙洞”),洞洞相连,景景奇妍。桃源洞中“玉鼠偷桃”、“玉犬望腊”、“石龙河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水晶洞中,泉水清澈见底,两崖石壁、钟乳,千姿百态,意境幽深。仙人洞中种种传说,则神秘莫测,令人遐想连篇。秦岩石刻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自秦至清以来,关于“秦岩”的传说故事,在湘南一带广为流传。
“秦岩石刻”现保存自秦至清以来历代文学家、书法家及文人墨客摩崖石刻13方,最大的长193厘米,碑刻集中,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对研究“秦岩”的历史和观赏“秦岩”景物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西河流经处的大路铺有“不老泉”。史料记载,公元763年左右,唐朝道州刺史元结听说治下廻溪地方多长寿老者,欣然前往。只见大片苍天古松林间,一座石山呈环抱状,山脚石下有泉眼,泉水四季长流成溪,溪畔兰芝生香,溪水出而复回,穿山而过,流向田间地头。见到村中“容若少壮”、飘飘欲仙的“廻溪翁”张子厚,时年四十余岁的元结,惊叹连连,作诗数首,发出“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的感怀。一番查探后,元结、廻溪翁及村人一致认为当地山泉是长寿的原因,元结欣然将之命名题字“不老泉”,村人刻之于石碑之上,立于泉边。
西河尽处是沱江,东西河于此交汇,成就了沱江。沱江一方水土,亦被推崇为西河的“集大成者”。沱江有阳华,阳华名中华,我以“九嶷万峰,不如阳华”一句佐证,“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九嶷山那可是毛主席的诗词,“万里江山朝九嶷”,这话也不是虚张声势,有史为证:《史记.五帝本经》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何谓零陵,说来话长,简明扼要,之所以把舜陵称为零陵,就是因为源于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
连中中华民族始祖舜帝就葬的于九嶷山都不如阳华,足以见得。
从江华县城沱江镇沿着通往马鹿洞的乡道,东行约5公里,在沱江镇竹园寨村,路边有一座石砂岩组成的小山岭,叫做回山,阳华岩就在回山之下。
《永州府志》载:“江华复岭重岗,地远而险,其山之秀异者,自古称阳华岩。”回山山势向阳,山形险峻,如斧辟刀削,山顶平坦,蒲藤松竹。阳华岩外岩自东向西倾斜,形如走廊,岩面向南宽敞,洞中有石磬,怪石嶙峋。山下一股清泉自阳华岩腹内流出,晶莹透澈,冬暖夏凉。泉水沿岩壁西流,将有石刻的岩壁浑然隔开。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冯乘县置江华县,隶营州(道州),属江南西道,县治于“阳华岩之江南”(今沱江镇老县村),江华由此得名。由于阳华岩和附近的寒亭暖谷、奇兽虚明地处政治经济文化圈内,历代游人甚多,仅题刻石壁就有100多处。
阳华岩内石壁平坦,是理想的刻石题咏胜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阳华岩”三个篆书大字,接过来有《阳华岩诗》、《阳华岩铭有序》等依次排开的碑刻。洞内岩壁平整,石刻排列整齐。阳华岩摩崖石刻共有40余块,大小不一,其中字迹清晰可辨的38方,刻于岩壁,皆为阴刻。其中以唐代文学家元结书写、书法家瞿令问书刻的《阳华铭有序》和宋代安圭的《道州江华阳华岩图》历史文化价值最高。
《阳华岩铭》石刻长290厘米、宽73厘米,是阳华岩最大、最早的碑刻。唐永泰丙午中(766年),大文学家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巡属县至江华游回山遇此岩,兴之所至,挥毫题写了《阳华岩铭有序》,由时任江华县令的书法家瞿令问以每字三种字体(隶书、大篆、小篆)同时书写(序为隶书),笔画深稳,华丽尊贵,刻于岩中崖壁上。元结在序中感慨:“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铭曰:“九嶷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阳,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漩回,岭巅如辟,沟塍松竹,晖映水石。尤宜逸名,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讥我,以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于戏阳华,将去思来。前步却望,踟蹰徘徊。”仅用400字,就把阳华岩的奇特、怪异、景幽的自然风貌描写得惟妙惟肖并推崇备至,并由此引发心中感慨,抒发了对人生、世俗、宦途的感叹。这一摩崖石刻名显、文美、字特,可称“三绝碑”,为国内罕见,1200多年来传为名迹,198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元结之后,勒石铭文成为永州一种浓厚又独树一帜的文化氛围。元结另作有《招陶别驾家阳华岩》诗一首,选入《全唐诗》。诗云:“海内厌兵革,骚骚二十年。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由此阳华岩而声价益高,驰名中外,耀彩于古今。
阳华岩40余方石刻分布集中,大小不一,最大的2.3平方米,最小的0.75平方米,从石刻的字体看,聚楷、行、草、隶、篆、籀各种书法于一岩,可以说是江华石刻书法的集大成者。从石刻的年代看,最早刻于唐代,最多的刻于宋代,时历唐、宋、明、清。从石刻的内容看,有吟铭、有题刻,纳诗、词、图、铭、记于一地。其中宋朝江华县令安圭题写的碑刻《道州江华阳华岩图序》是国内少有、湖南省仅存的摩崖图刻,图文真实地记录了阳华岩鼎盛时的盛况,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书画艺术价值。
唐代道州刺史陈谏作、江华令江籍刻立的《华岩寺记》,是国内罕见的土地、寺庙购买、测量权属及管理记载石刻。其它石刻,有的端重流丽、妩媚遒俊,有的清丽流美、笔致洒脱,有的纵横飘逸、苍劲峻岩,有的端庄俊丽、方重规范,有的萧散从容、拙朴酣畅,有的方劲重古、端直朴茂……均可为古今书法之圭臬,研习书法之范本。石刻内容丰富、语言精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盛唐、宋代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的盛况及风彩。尤其是元结的《阳华岩铭有序》、安圭的《阳华岩图序》、李长庚的《阳华岩诗》、游何的《阳华岩诗》,独具匠心、冠绝古今。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江山代有才人出,西河两岸亦是。西河流经之地的大石桥就养育了革命家江华。
江华(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聪,大石桥乡鹧鸪塘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
当神思回到石榴湾,我已不知所云。
石榴湾只占据了西河不足10公里的河段,却也有说不尽的故事,看不够的风情。
石榴湾:美丽,是我对你的全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