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帕男的头像

帕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10/11
分享

泉,这本书

对于泉,并不陌生,家乡的泉数不胜数,只是无陆羽识得。国之幅员广大,名泉佳水荟萃,可以千计、万计。或“温泉水暖洗凝脂”“一洗胸中九云梦”的汤泉;或“风涛汹地保恬静,火云热天饶清凉”的冷泉,泉都是有性格的,譬如,苏东坡予惠州汤泉的性格是“天然、野趣、淡泊、耿介”,白居易予杭州冷泉的性格是“导和纳粹畅人血气,镯烦析醒起人心情”。泉,有礼义廉耻,还有七情六欲,或喜怒,或哀矜;或奢淫,或贪婪;或寡廉,或鲜耻等等。今不说“天下十大名泉”,也不说家园乡井,要说的是几眼“欲望之泉”,看过这些泉,你定有你的一番感想。 

贪泉

贪泉在广州的石门之南一里处,而石门则位处流溪河与小北江的交汇的地方,因东西两山对峙如门,形势险要,故为“石门”。汉武帝平南越时,楼船将军杨仆曾在石门大破南越水军。尤其这里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水色交映相辉,景色奇丽,“石门返照”成为当年胜景,而且还入选宋元两代“羊城八景”。

相传这里有一井泉,凡饮过泉水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因此而得名。东晋元兴年间(公元402—404年),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途经石门,闻贪泉之说,有感而酌贪泉,并赋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纵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贪泉在五代时已渐湮没,后人曾在贪泉建碑,以警各级地方官员贪婪之念。明万历二十二年四月(公元1596年)郡人右布政使李凤重刻“贪泉”碑。该碑于1963年移置广州博物院碑廊。碑宽0.86米,高2.34米,中刻“贪泉”二字,上面附刻吴隐之《酌贪泉诗》。

在湖南省郴县也有一贪泉,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按盛弘之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同于广州石门贪流矣。’”

淫泉

淫泉,传说中的泉名。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前汉上》记载:“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言其水浸淫从地而出成渊,故曰‘淫泉’。”

或言“此泉甘软,男女饮之则淫。其水小处可滥觞褰涉,大处可方舟沿泝,随流屈直。其水激石之声,似人之歌笑,闻者令人淫动,故俗谓之‘淫泉’。”

盗泉

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省新泰市石莱乡道泉峪村,向南与济宁市泗水县只隔一个青龙山,这里古时候为泗水县,清朝划归泰安县,解放后划归新泰县。

盗泉,在村西石桥的南边,在解放前该泉就已被村民盖房子掩埋了。村名因泉称为“盗泉峪”,很早以前泉旁有石碑,上书“盗泉”二字。在后来被人改名为“倒泉峪”,原因是村南的河流向东,而泉则向西流,然后再入河东流。在1924年由本村乡绅刘德身和文人巩兆五将“盗”字改为道德的“道”字一直沿用致今。

有关“盗泉”的典故很多,如:

《尸子》卷下:“(孔子)过於 盗泉 ,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淮南子·说林训》:“ 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廻车避朝歌 ,掩口去盗泉 。”

《旧唐书·赵隐王徽等传论》:“ 徽志吐盗泉 ,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

《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你既然执定了这个渴不饮盗泉 ,饥不食漏脯的宗旨,我也不敢进辞了。”

白蕉《江浦》诗:“米盐今日贵,儿女昔年娇。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后以“盗来之水”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

  廉泉

廉泉有四处,第一处廉泉位于赣州闹市区的市一中校园内,淡绿色的花栅,围着十多平方米一块平地,中间那口泉眼就叫廉泉,廉泉直径一米左右,水面离地面也只有一米多,清澈而泛着微澜。泉前有一亭,名“夜话”。据地方府志记载,此地本为张姓宅第,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一夕雷震,地裂泉涌。又因太守官风廉洁,故取名廉泉。真正令其名声大振的,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廉泉诗》。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路经赣州时,特地访拜当地名儒阳孝本。两人一见如故,相约廉泉月下,竟彻夜深谈,最后苏轼还赋《廉泉诗》一首。后人为了纪念这一段佳话,便在泉旁修建了夜话亭。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濂溪书院山长吴湘皋重修夜话亭后,刻苏、阳二位先贤夜话图碑石,立于亭内。十年动乱中,廉泉、夜话亭俱毁。现在的泉修复于80年代初,亭则是1991年重建的,夜话图刻石倒是清道光年间按原制复刻的旧物。

第二处廉泉位于广东东莞,在东莞的黄旗山南麓,一条山溪顶端一片草木掩没的红石岩层下,依稀可见廉泉旧迹。遗憾的是如今的廉泉,已经完全干涸了。这眼泉在旧时,却还泉水汩汩,流水潺潺。

宋朝绍熙年间,张勋出任东莞县令。张勋为官清正,当听说黄旗山有个濂溪,便决计探访。一日闲暇,他来到这里,果然见一脉山泉从石缝中涌出,在下方还形成了一方水潭。水潭约两尺多宽,一尺多深。泉水清澈透明,晶莹纯净。

下山后,张勋决定拨给银两在此修井,筑亭,让邑人有机会能品味这里的清雅之趣。待工程完工,张勋想要给这泉水取个名字。旁人提醒他,这山溪叫濂溪,何不就叫濂泉。张勋想,此泉是濂溪之源,取濂泉固然是好。但前朝有理学大家周颐敦,当年就是住在一条叫濂溪的山溪旁,人们才称他濂溪先生。濂溪先生著有《爱莲说》,赞美荷花之出污泥而不染。这濂倒也与廉同音,何不就以廉泉命名。于是挥笔写了“廉泉”二字。人们将其做成匾额后悬挂于亭上,从以后这泓山泉便有了一个令人们敬畏的名字。

张勋之后,凡来东莞来做官的,都以爱护廉泉为荣,更以廉泉表明清廉自许。宋朝咸淳九年,有个到东莞做县令名的人叫袁梦,他再度修复了廉泉,并请广帅省身雷公为书“廉泉”两个大字,悬于亭额上。元朝皇庆壬子年间,有一个叫郭应木的人来东莞代理县长,在对廉泉作了重修后,又亲自写下了《廉泉铭》之,铭曰:“在易之蒙,山泉取义。山静泉清,泉流山止。方其始达,湛然无滓。孰窒其流,躁竟壅滞。孰汩其清,利欲欺蔽。不竞不贪,君子是以。或盗或贪,或廉或惠,源泉不殊,名字曷异。仁者谓仁,智也谓智”。再一次说明了廉泉的来由及其含义。明代有名的东莞藉廉臣卢祥在《廉泉箴》中说道:“泉流之冽,士行之洁,润下之泽,出而不竭。”“泉冽如昔,酌之濯之,以荡以涤,既涤而襟,始终如泉,无贰而心。”清代的大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贪泉》中述说了石门的贪泉之后,也不忘写上一句:“而东莞之南,黄岭有廉泉焉。”可见,廉泉作为官员的品格象征早在明清时,就已经闻名遐迩了。

第三处廉泉位于安徽合肥市包公祠旁边,廉泉上有一个凤檐龙柱的美丽亭子,檐下花额上悬挂着“廉泉”牌匾,字体庄重醒目。据说包公为官的地方目前保留下来的古井仍有十余口之多,百姓都喜欢叫它“包公井”。这口廉泉原先也是包拯专为附近书院师生解决喝水难而挖掘的。这个包公井不大,井壁直径约60公分,深十几米。井口竖个八角形花岗石井围,它由整块巨石中间穿凿而成。耐人寻味的是,如此坚固的井围被提水绳索勒出了10条深深的凹槽。由此可见,有多少人享受过廉泉的惠泽。

第四处廉泉在广东的连州“廉泉之源”,为北宋周敦颐手书,刻在巾峰山麓一股清泉旁的石崖上,至今仍保存完好。

仕途中,周敦颐曾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由此与连州结缘,期间两次前来巡视和游玩。

巾峰山麓的古道旁有一口清洌的山泉,泉水一年四季潺潺不绝。当年周敦颐在官员陪同下来到此处,掬而饮之,一身暑气尽消。立于山麓,遥看连州,周敦颐想起了连州的历代名贤刘禹锡、刘瞻、黄损、石文德……这些名贤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仿佛让周敦颐找到了连州人文的发源。他思如泉涌,命人侍候笔墨,在泉水之侧的石崖上奋笔写下了“廉泉之源”四个大字,并命工匠凿入岩石中。四个大字每字一米见方,字迹笔笔工整,既昭古人又示来者。

  喜泉

喜泉飞瀑在冶木峡东峡中部,是南岸峭岩半壁中喷涌而出的泉水瀑布。瀑布高宽6米余。此瀑的新奇在她不是一般瀑布因经流地形落差突变而形成,而是一汪从立壁悬洞中注泻而下的清泉,其水还有一段喜泉变恶泉,再由恶泉变喜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喜泉就在冶木峡中生成,济冶木河水浇灌着当地的田陌,而且这口泉富有灵性,从泉瀑的变化可预知天气,水清则天晴,水浊则天阴,泉水忽浊忽清,将有灾害降临,因此人们称他为喜泉。可是后来喜泉被白石山中一修炼千年的蛇精侵占,从此泉水长浊不清,喷涌不定,当地也说常有灾害降临。后来发展到蛇精食人,大凡人畜一到泉边,常常失踪不见。人们看到喜泉变了,不再能为人们预忧报喜,就称它为“恶泉”。喜泉被白石山蛇精吞占变为恶泉的事在人们的哀叹声中,被在莲花山修行的“披头祖师”听到,他看到蛇精不但侵占了喜泉,一些蛇子蛇孙已向莲花山窜来,“披头祖师”深为一地百姓被蛇精害的苦不堪言而痛心,决心下山为民除害。

一天他来到山下,让百姓们准备了左拧的青冈车轴、纯白公鸡、花白母狗等镇妖法物,并邀请镇山大神赵灵官前往降妖。他们首先口念神咒挥鞭赶杀了莲花山上的蛇子蛇孙,从此莲花山山高林密不再有蛇,即今还留下了蛇窜印痕之石。然后持法器来到恶泉,将青冈车轴钉入泉眼,将鸡狗血和酒洒向周围林木山石上,口中念到“大胆蛇妖,竟敢侵占清泉,亵渎一山神灵,荼毒百姓,今日与尔清算孽债!”蛇精一看情势不对,当即化作一股青烟,逃出蛇洞乱窜。披头祖师见状,守住泉洞,赵灵官追杀蛇精。蛇精窜出洞后即隐身峡中,赵灵官看准挥鞭一劈,壁开石裂,留下了现在的赵大峡,蛇精受伤后又逃往白石山下的幽谷,躲入一山涧洞穴,赵灵官见状插鞭镇住洞口,口吐三昧真火焚烧,最后蛇精烧死了,幽谷也变成了火炭色。这就是现在的赤壁幽谷,现妖魔洞还在,赵灵官的镇山鞭还插在那里。

蛇精一死,泉水又恢复了往昔的灵性,人们欣喜地迎回了当初的喜泉。

  哑泉

在云南,目前云南发现哑泉三处:一处在昭通地区的巧家县,一处在保山市瓦窑,一处在临沧。三国时,诸葛亮为了擒拿南王孟获,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四口毒泉,其中一口为哑泉。

话说,在诸葛亮四擒四纵孟获之后,孟获羞恨交加,一口气逃到秃龙洞。洞主秃龙大王对孟获夸下海口,要借用当地的四个毒泉来消灭汉军。这四个毒泉是哑泉、灭泉、黑泉、柔泉。其中哑泉的水“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果然,不久以后,汉军先锋王平率数百军士探路来到哑泉边。因天气炎热,军士们口干舌燥,便争先恐后地喝起泉水来。凉丝丝的泉水既解渴又消暑,军士们个个喝了个痛快。可是回到大营以后,不知为何,喝了泉水的军士们渐渐腹痛起来,而且越来越厉害。更令人奇怪的是,军士们先是声音嘶哑,继而又说不出话来,一个个痛苦万分。眼看着军士们危在旦夕,诸葛亮心乱如麻,因他平生未见过这样的奇事,也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危难之时,遇到了一个老者。经老人家的指点,众军士又到一个名叫“安乐”的泉边,去饮“安乐泉”的泉水。这安乐泉水还真灵,饮罢不久,军士们“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后来,在老者的指点下,又找到一种叫“薤叶芸香”的野草,将士们每人口含一叶,这才“瘴气不侵”,终于化险为夷。

哑泉水为何能使人哑语得病,安乐泉水和“薤叶芸香”草又为何能使人转危为安,灭泉、黑泉、柔泉又是什么原因?

正因为不解,才给人多了一份神秘。

  贼泉

在云南大理的一处深山中有两眼隐密而有趣的山泉。一眼,按地方的土话,叫“贼泉”。它在洱海东岸三峰山上一人迹少至的山区。据遇过的人说,这眼泉很小,你到了那范围,正在你口渴难耐之时,它就会猛然出现在你眼前,清澈明净,足够掬饮,天再旱不干,雨再多不溢。而当你第二次到来有意的找它时却再找不到,据说很少有人第二次见到它,就像有意和人玩起“躲猫猫”一样,又因这泉在旧时土匪走的“贼径”之旁,故本地人称它为“贼泉”。

一名“鸡汤泉”,此泉在凤尾箐深山中,知道去过的人稍多。它好找,泉水香甜,煮菜煮饭更是香醇可口,因此得名。
    义泉

义泉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义泉村。据原南门楼与村北祖师庙碑记:西汉时匈奴南侵到此,北坡有泉涌出,兵马遂解渴获救,故称义泉。现义泉村还在,共390户,1350人。

“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义泉与盗泉虽然离的很近,但是强盗之流却不敢品尝。这与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州也有一义泉,传说昔日这里久旱不雨,泉水枯竭。此义泉即为贤孝村婆媳二人相依至山崖下欲寻水解渴,见山泉水滴甚微,互不忍喝而殒命后所现。“义泉”顾名思义就是泉有情义,感天应地所发,泉边的柳树枝叶茂盛,柳映水中,意境深远……来此旅游观光,若能痛饮几杯义泉之水,先贤真挚的情操、高尚的风节定能保佑你身心安康、情义久长。

在福建的大嶝岛还有一古井名“义泉”,当地居民也称它为“烈女井”、“豆腐井”。大嶝岛上多数井水咸涩难饮,惟独此井清澈甘甜,在过去是东蔡、溪乾、坑尾、后店四个自然村的饮水源。

关于这口古井,《泉州府志》、《同安县志》、《金门县志》等书上都有详细记载,并有着一段明代大嶝人民抵抗倭寇的历史。

明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攻破大嶝,生性贞烈的王式之妻吴氏逃避不及,被倭番抓住。吴氏没有丝毫畏惧,高声斥责倭寇惨无人道,番贼大怒,拔刀要杀她。后来知道吴氏是有钱人家,就想留着勒索钱财。为避免受辱,吴氏投入这口井中自尽,随之投井的贞节妇女不计其数。乡民有感于此,便称这口井为 “烈女井”。

这口已有450年历史的古井,在古井旁仍可看到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义泉”两个大字,旁边还有一些蝇头小字,但还依稀可辩“皇明”、“嘉靖”,“庠生王式妻贞烈吴氏崩于此。特此留名,百斥群凶,舍身成名,千古不朽。嘉靖庚申年”等字。

苏州的义泉也很有名声,义泉位于腊梅里西南段,据调查该井开凿于建国初期,为公用水井,井圈为移置物,从何处移来已不可考。清代所建的井圈系青石,八角形,内径30厘米,外径72厘米,高50厘米,井绳勒痕较深,外刻笔力浑厚的楷书铭文“义泉”二字。

说到义泉,这是苏州老井的一个特色。旧时老井,有的是居民自己开掘使用,既供日常饮水使用,一旦火灾发生时,水井还是一个重要的消防设施;有的老井与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祈福纳吉有关,充满着情趣。而由城中积善行德人士捐资兴建的义井(义泉),其背后就更有一番传奇了。比如民国23年三茅观巷一位沈姓士绅,为了庆贺老来得子,发愿在古城中捐建十八口义井,统一题名“留韵义井”;民国24年,士绅陶耕荪为其母七十大寿致庆,当时苏州正逢旱灾,即捐寿资为乡邻挖井抗旱,传为美谈。 

  笑泉

笑泉位于巢湖市居巢区高林镇笑泉村,是天然泉眼,口径约2米,泉水清澈甘冽,无论旱涝,流量稳定。该泉十分奇特,如果人站在泉边,对着泉口哈哈大笑或鼓掌,泉水就会伴着水泡向上翻滚;如果众人大笑或使劲鼓掌,泉水就会像沸水般翻滚。“笑泉”和“笑泉村”便由此得名。

据专家介绍,“人笑泉涌”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人鼓掌或哈哈大笑时,其振动声借助空气、水的传播,与泉底地面产生共振,从而引发泉水翻滚。泉上声音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泉水翻水泡的多少和泉水翻滚的幅度。

笑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古的时候,笑泉口村曾经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婆婆得了一种古怪的病,每天熬药需要用几十里外的巢湖水。

这户人家的媳妇很孝顺,每天起得很早,不顾裹着小脚的艰幸,往返于羊肠小道上,到饷午的时候才能赶回家。而由于一路的颠簸,肩上担着的两桶水,到家后只能够婆婆饮用和熬药了。

在一个酷暑难熬的夏天,汗流浃背的媳妇担着两桶水快到家的时候,迎面飞来一匹战马。一位将军跳下马来,咕噜咕噜地将两桶水给喝光了。媳妇急得哭了起来——没有巢湖水给婆婆熬药,婆婆的病就没法治了。将军弄清了原委,为媳妇的孝顺所感动,遂拔下腰间的宝剑,猛刺在干裂的地面上,顿时,地上冒出一股清泉来。

于是,这位媳妇笑了,她婆婆的病也奇迹般地治好了,周围的村民纷纷搬到这里来居住。为纪念这位孝顺的媳妇,村民们将这口井取名为孝泉井,也叫啸泉,又叫笑泉。这个村子取名为孝媳口,后来改名为笑泉口村。

不过,笑泉井口是个天然的泉眼,口径约3米,泉水清澈甘冽,恒定不变。游人默默而过,泉水澄清如常;而当游人喧笑,泉水便张开笑脸,笑迎宾客,神奇无比!

哭泉

哭泉在陕西省宜君县哭泉镇和铜川市交界处有一座横卧的大山,叫女回山。与女回山相连的是哭泉岭,哭泉岭下有眼清澈的山泉,就是远近闻名的哭泉。

据说在秦始皇的时候,哭泉和铜川市交界处这一带是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山接山,岭连岭,既没有水源,更没有泉眼,因此人烟稀少,非常荒凉。

哭泉就是历史上那个孟姜女哭出来的。

当时秦始皇为了修筑万里长城,征用大批百姓作苦力,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也被抓去修筑万里长城,一去便是杳无音信。时间过去了三年,孟姜女千里迢迢来到边关。她到了边关,才知道丈夫已被沉重的劳役折磨而死,连尸骨也已压在长城底下了。她听到这个噩耗,悲痛大哭,长城一下子就倒坍了八百里。孟姜女就在长城底下尸窟里滴血认骸,用包袱背着范郎尸骨,星夜取道奔回原籍。谁道孟姜女哭坍长城的奇闻,早有军士报知了军队小头目百夫长,百夫长又报告了守城主将。主将怕秦始皇降罪,便命令百夫长率领所部骑兵捉拿孟姜女。孟姜女为了逃避追兵,便慌不择路,只是拣荒僻小道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铜川地界。

秦兵正在纵马追赶,已快要追到孟姜女了,谁知横转过来的那座大山突然挡住了马头。秦兵怎么也找不见路了,天又渐渐黑了下来,只好拨转马头,回营复命去了。

孟姜女躲过了追兵,心中暗暗庆幸,可是肚里已是饥肠九转,饥饿难忍,更难忍的是渴,她跑了一天路没喝上一口水,嘴唇干裂了,嗓子也似冒烟一般。她在四周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一滴水。孟姜女就坐在那里哭了起来,她越想越伤心,泪珠不断地往下掉,一滴一滴地滚进了黄土里。说也奇怪,就在孟姜女的眼泪滚进黄土的地方却突见一眼泉水慢慢从地下冒了出来,她高兴得赶快俯下身子,用双手掬起了甘冽的清泉水,大口地喝了起来……后来人们就把这眼泉叫做哭泉,那道岭叫做哭泉岭。这里有了水,附近也就渐渐有了人家,当地人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哭泉镇。

哭泉的故事越传越远,哭泉也吸引了历史上不少文人学士前往游览,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题为《哭泉》的七绝诗很有代表性:

哭彻黄泉泉水生,

至今犹记哭泉名,

杞人剩有旧时泪,

过此应告第一声。

骂泉

骂泉在重庆南充蓬池坝,那里四周环山,碧水迂回,有龙章山之险,流江河之秀。自唐玄宗开元年间,移蓬州于此,历唐宋两朝,长达五百余年。这里的唐代古刹开元寺和宋代嘉祐岩慈勇道场,是远近闻名的。一是城东望月岩下的喜泉。二是城南偏岩子下的骂泉。三是城西开元寺后的六时泉。四是城北江家湾的拍手泉。塆内有一天然石坑深丈余,游客至,视之天水,拍手呼之,泉水涌出,顷刻而满,旋复消涸如初,故谓拍手泉。在这灵山秀水之地,曾出了三个轰动一时的隐士,他们的奇迹与养生之术,在民间广为流传,直至今日。这三位隐士的名字与事迹都载入《蓬州志》而流传下来。

悲泉

古代传说中的水名。后因以指日落处。亦喻时光易逝。东晋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市朝悽旧人,骤驥感悲泉。” 清黄景仁《杂咏》之八:“駸駸感骤驥,惻惻聆悲泉 。”

天下还有很多的到性格、带情绪、带色彩、有故事的泉水,仅凭有限的资料、有限的能力,无法一一道详。本人只觉得泉的历史、泉的造化、泉的寓意、泉的精神等等,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连人死后,也用泉去祝福他“含笑九泉”。

有必要读一读,泉这本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