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帕男的头像

帕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3/09
分享

一勺之多

一 

在秦皇岛的老龙头澄海楼下的一块平台上,有一块书有“一勺之多”的碑。据我了解到,此碑为明代天启年间进士刘永基所书,由当时的海运同知王应豫所立,当初是有碑记的现已崚嶒剥落。碑立在这里,恰如其分。当每一个人立定此处,面朝大海,无不沉思浮想,那苍茫大海,之所以辽阔弘大,必然不嫌“一勺之多”。我的理解是大海就应该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当然这还仅仅局限于我的理解。而朱熹的理解是,他说是“由其不贰不息以致盛大而生物之意”,也就是说,“不贰不息”就是积水之源;“盛大生物”就是生财之源。

又联系到荀况《荀子·劝学》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又回到了我对”一勺之多“的原初。

“一勺之多”的碑在江西的南城县还有一块。据说在该县的西南角,有一座并不怎么大的山,名叫麻姑山,山上建立了一座麻姑庙,传说是麻姑仙女修道成仙的地方。当年仙女们吃水就从半月泉、麻姑泉和“一勺之多”三泉中取。其中“一勺之多”被称作三泉中的奇泉,不管是雨季,还是旱季,它总是保持一勺之多的水量。

这里所立的“一勺之多”碑,所指的含义恐怕又有了不同,这里指的是恰到好处,不贪为上。

我当然知道“一勺之多”是出自四书中的《中庸·二十六章》:“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其实在《中庸·二十六章》里还不只说到水,而是从天到地到山到水。“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我伫立在“一勺之多”碑旁良久,背依巍峨的澄海楼,面对一望无际大海,定然感慨万千。

不管是不拒“一勺之多”,还是“不贪为上”,抑或是“以少概多,多则变强”的更高境界。但最根本的,要认识到自己,一个人是何其的渺小,就像一滴水。

一滴水,可以汇成江河湖海,这就是渺小也可以聚成伟大;不拒一滴水,是海量的心胸,是团结的,包容的心态;一滴水“及其不测”而最终“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更是一种大德,厚德以载物,唯厚德者能受多福,这才是一个人的基本追求。

在这里我还想起了乾隆皇帝写过的一首诗: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尽管是皇帝的角度,读一读也还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