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帕男的头像

帕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9/04
分享

乡愁拾韵之俗例勾蓝

(一)

所以叫俗例勾蓝,并非我不懂俗例这个词,你可以怀疑我用错了地方,但我仍然坚持。

所以叫俗例勾蓝,是勾蓝俗例地成长了上千年,而且还在成长。

据《勾蓝瑶人文志》记载:“溯余兰溪,自汉魏始居,经隋唐至元宋,有梅山、千家峒、青州、吉安等地各姓瑶民陆续迁入。”显然勾蓝不是地名,是指勾蓝瑶,属兰溪。它由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勾蓝瑶古村组成。三个村子居住的人口有近3000人,至今延续了四十多代,但村子的位置始终没有变。

所以叫俗例勾蓝,因为我知道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上村鼎建戏台碑刻有这样的记载:“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漏,溪水伏流。”这也和他们族谱上描述并无二致:“青山怀抱,绿水萦回,村舍为之环列,林树为之荫翳;增庙貌之庄严,壮神堂之赫濯。”这就是勾蓝的气象环境,和湘南多数村庄一样,依俗例环山抱水,藏风聚气。“山勾联透漏”不就是勾蓝的“勾”,至于“蓝”则因为上村的井水颜色,蓝盈盈,清凌凌,显然是上好的水,这口井又是兰溪河的源头,兰溪河,依俗例汩汩流淌,万年不绝。

(二)

所以叫俗例勾蓝,兰溪勾蓝瑶人自唐朝始陆续走出祟山峻岭,迁徙至此定居。据道光《永明县志》卷之三《风土志.瑶俗》记载:“清溪源、古调源、扶灵源、勾蓝源,以上四源,自明洪武二十九年归化,与编氓无异。”

据说,勾蓝瑶人在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 年)被朝廷招安, 从此有了“户籍”。朝廷为了让勾蓝瑶人镇守湘粤隘口,防御广西富川、恭城等地瑶民越境,便封清溪、古调、扶灵(源口)、勾蓝为四大民瑶,并施与好处。勾兰瑶人在此期间得以休养生息,到万历年间,勾兰瑶寨达到了两万多人口,可谓鼎盛。

(三)

所以叫俗例勾蓝,古人选择定所必有一套逻辑,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兰溪勾蓝瑶寨就是四面环山, 东北高、 西南低。 据村里长者告诉我,东北面有蒋家背山、 阳凼山, 旁边的老人山,南面有月山, 村西有大木脑山、 马腰山、 神仙岩, 各隘口修有石城墙、 石城门, 使整个勾蓝瑶寨苍蝇都难混进来,简直就是密不透风、固若金汤。

当地人讲,勾蓝瑶寨似龟形, 南北长, 东西宽, 是一个山间小坝子。 这里气候适宜, 土地丰腴, 水源充沛,物产丰饶,无勾蓝瑶寨无疑虑是“枕山、 环水、面屏” 的一块风水宝地, 故才有了勾蓝瑶十二家族的人丁兴旺。

(四)

所以叫俗例勾蓝,兰溪勾蓝瑶寨和中国许许多多的地方一样也有“八景”,肯定地说,这都是文人骚客生出的主意。兰溪勾蓝瑶寨的八景是:“蒲鲤生井、山窟藏庵、犀牛望月、天马扫槽、石窦泉清、古塔钟远、享通永富、岩虎平安”。“勾蓝八景”与四周的车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首尾相连,地下河的兰溪穿村而过, 在兰溪的河道上建有众多亭、桥,形成“人行三里观十亭,水流百步过八桥”的风水特色,成就了勾蓝瑶寨这一幅谐美图画。

(五)

所以叫俗例勾蓝,瑶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其的命运多舛,而且常被歧视、剿杀。为了民族生存,除了抗争,必然有一套自己的求生之道。勾蓝瑶寨就是典型的一例。勾蓝瑶寨有四道防线——

看得出勾蓝瑶寨是典型的城堡式寨,外围是坚固的石城墙,再加上守夜屋、关厢和门楼,俨然构成了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城墙:勾蓝瑶人受朝廷招安后,为把粤隘,依山势在隘口受命建筑了9 个石砌城门及石城墙。 石墙门上设有瞭望台、烽火台和警钟。石墙门两翼筑有石墙,高二丈,宽丈余,至嘉靖年间全部完成。全长 2000 多米,至今尚存半数。

第二道屏障——守夜屋。守夜屋建在自然村的总路口处,是各自然村晚上轮流值守的处所。兰溪村有 20 多座这样的守夜屋,守夜屋一般占地为 12—15 平方米,上下两层,高约 6-7 米,下层有大门把住路口,上层有瞭望孔和枪眼。守夜人住上层,如有警事敲鼓击钟通知村里各家各户。

第三道屏障——关厢。关厢建在守夜屋内并能出入到各自然村的道路口上。晚上守夜屋关门,关厢关门,进入各自然村的路被全部切断,路人无法入村。关厢的建筑方式与守夜屋相似,也有楼,有门,有瞭望孔,有枪口。

第四道屏障——门楼。勾蓝瑶有明清古门楼 12 座。门楼以各姓家庭为主建立,每姓一个至几个门楼。门楼是家庭的代表。门楼多为全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美观大方。门楼比守夜屋宽,大多数门楼有正门、侧门。晚上大门关闭,留小门出入。小门人可以出入,牛不能进出。门楼与主干道垂直,并衍生出数条次干道,每条次干道旁有几个巷道门。巷道门内是宅门,巷道门的 4个 院落是最基本的单元住户。巷道空间小且迂回多变,加之丁字路,尽端小巷的处理营造一种迷幻的氛围。陌生人初入其中,迂回曲折,如坠迷宫。

(六)

所以叫俗例勾蓝,勾蓝瑶寨是不折不扣的“自由王国”。据说寨外人称兰溪勾蓝瑶村为瑶里,生产自给自足,种粮食,种棉花、种油料植物,自己纺纱织布、榨油。瑶里有街道、店铺用于商品交易、互通有无。瑶里人与外界很少来往,就连出外赶集也极少,道光丙午年《永明县志》上记载:“瑶人性至朴,耕田作苦, 税赋易办,有老死不至城市者。”四道防御工事形成的是一个大大小小的箱形空间,不仅层层设防,而且迂回复杂。 如有匪盗入内,就如同进入死胡同, 这时将其抓获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桃川数十村烧杀抢掠,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入兰溪避难。一日,日军追至兰溪关帝庙城门,见石城墙守卫森严,不敢入内空放几枪就撤了 。

所以叫俗例勾蓝,婚姻的围墙外还有一道更坚固的围墙。在勾蓝瑶寨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好女不出石墙门”。勾蓝瑶地处偏僻,不但所以鲜少与外人通婚,还有招郎入赘的婚俗。寨子里的女人对自己的婚姻占有主导权,如果有哪家男子看中了哪家女子,就可以直接报媒提亲,提亲的东西不用多,就四个鸡蛋。如果女方家同意了这门婚事,就会收下你的鸡蛋,并给张红板凳给你坐下,反之就没有你的戏了。鸡蛋一经送出和收下后双方都不得反悔,从此男女双方可以互相来往,男方可以到女方家帮工和留宿,也可以未婚先孕。不过在正式举办婚礼前女方不得到男方家住,这叫“不落夫家”。即使生下小孩了也要等办酒席、 坐花轿,小孩一同上轿,才正式过门到夫家。不过收下鸡蛋的当年是不能举办婚礼的,更不能接女方入门, 必须待到第二年后, 男方选好良辰吉日,用一张红纸包上,用黄纸包着茶叶,去女方家告之迎娶时间。

(七)

所以叫俗例勾蓝,勾蓝瑶既信奉神灵,祭祀祖先,又吸纳包容儒、道、佛宗教思想和信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各姓氏建有祠堂和庙宇,还有三村合建,姓氏合建。共建有49座庙,8座庵,5座寺,3座阁,2座观,1座宫,1道牌坊,5个戏台。

规模最大的盘王庙,始建于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几经扩建、修葺,庙长48米,宽20米,面积960平方米。后殿为五间式台楼建筑大雄宝殿,高大雄伟,歇山屋顶封砖,飞檐翘角,庙柱粗大,楼台厚实,供奉天帝盘瓠。前面是雕龙画凤,抬梁式古装大戏台。中间空坪作观戏场地,两边厢房各7间。大门是宏伟的大牌楼,两个青石大鼓门当户对,整个大庙其规模和气势方圆数百里罕见。

水龙祠俗称“老虎庙”。现存遗址,长49米,宽18.2米,总面积892平方米。原有四进,有壁画的正殿尚存,其他三进和戏台己倒塌。该祠有记载的大修有两次,一次在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另一次为在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曹克振个人出资重修。正殿屋梁房顶曾于2008年倒塌,下墙壁画幸存。2012年又再次重修正殿,今又破损不堪。据村民回忆,原祠大门内的第一间内塑有二条威猛的神虎。再进第二间里塑有李将军(名正当)、李仙娘(名三女、三娘)、黄将军(名庭龙),等三人的神像。再进入第三间中塑有关帝爷的神像。再进到最后第四间的大殿正堂中塑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二人神像。大殿正墙中间挂着一块大匾,匾上精工细致地阳刻着“六也堂”三个大字,大字的下面还阳刻着一行“薄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九也”的小字。祠中还树有各种类形的石刻碑文记。

经专家考察,壁画共计5铺,分别位于主殿前方右边的走廊、主殿的正面及两个侧面的墙壁,高3米,总长116米,总面积达348平方米,在遭受严重毁坏后,仍保存有162平方米。壁画第一铺记录的是各色人物如五猖神等100多位,旗帜上有文字“敕封水龙庙”“三军司令”等。第二、三铺主要绘有盘龙、凤凰、麒麟等神兽。第四铺人物最多、保存最为完整,500多位人物分上、中、下三组,服饰以明代特色为主,亦有清早期服饰;旗帜上文字有“敕封水龙庙”“番王进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军号令”等;左侧绘有水龙祠的形象。第五铺人物400多位,仪仗类似第四铺。整个画面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内容丰富,画工精美。从绘画风格上看,水龙祠壁画绘制手法高超,应为民间绘画高手所为。

勾蓝瑶寨的石碑刻文内容十分丰富,有功德碑,有描写当地风光的风景诗碑,有劝谕文和情感诗碑,还有官府颁发的政令碑。

(八)

所以叫俗例勾蓝,勾蓝瑶寨很重视教育,这在僻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简直不可思议。据说村里曾设立过书院书屋、文昌阁等教化场所,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兰溪村出过 8 名进士,现存一座“让泉巷”牌坊,坊前有“碧涧鱼龙”之照壁。让泉巷距桥头凉亭 10 米,坊内出了何文彬、何文彩两位进士,他们既在外为过官,也在村内当过瑶长。并在让泉巷前凿有甘泉眼,取名让泉。其水甘甜清洌,让予过往行人取来饮用,亦有倡导为人“礼让”之意。

(九)

所以叫俗例勾蓝,据碑文记载,村上有一座总管庙,据说是三村各庙组织节日活动的总管处。每年正月初二,族长与庙观主持聚集在总管庙内,商定本年度哪个庙举办节目,谁村宰杀神牛祭祖等。勾蓝瑶几乎每月都有节日,除正常的节日外,还有诛鸟节、尝新节、洗泥节、中元节、盘王节等。每节必戏,每节必舞。节日期间,勾蓝瑶胞或跳起大鼓舞,吹响芦笙,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走村串户,甚至请来戏班唱上三天三夜,这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起初我这座叫总管庙的名字不解,后来才弄明白,总管庙其实就是黄将军庙。据说在明代时黄家出了一位大英雄“黄将军”。具体生卒年不详,村里人也说得出个一二。有一年黄将军带领将士在抵抗敌人对寨子的进攻时,由于寡不敌众,使得全军覆没。他把守隘口,奋勇杀敌,不幸被乱箭射中。死时靠在隘口边的一颗大树上,双手握剑,两眼圆睁,敌人见他身中数箭不倒,以为天神下凡,顿时乱了阵脚,纷纷溃逃。正当寨子里的人们欢庆胜利时,原先靠在大树上的黄将军却不见了踪迹,他已经同那棵树融为一体了。村里人认为,因为有黄了将军带领将士们日夜守护着勾蓝瑶寨,勾蓝瑶寨每次才能逢凶化吉,黄将军就是勾蓝瑶寨的守护神。在黄将军死后,人们为他修建了“黄将军庙”,此庙也成为了勾蓝瑶寨 68 座庙的领头庙,从此寨里有关祭祀、拜神等与寺庙有关的事项都要在“黄将军庙”里进行商议。

(十)

所以叫俗例勾蓝,勾蓝瑶水上和主要干道上还筑有许多遮风挡雨的“风雨桥”。一般在石墩之上架设木构长廊以避风雨,因此得名。它既有利于保护木构,又便于行人来往歇息,还可以美化村落。它不如门楼那么高大,但精致舒适、造型美观,有木凳或石凳供人们休息,农忙时还有人供水解渴。一幅“水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是人家”的景观。勾蓝瑶有19座凉亭,除损坏7座外,现在还有12座。其中有一座桥叫“桥头风雨桥”。进入勾蓝瑶寨时在路的右边就能看见。“培元桥”最初建于清朝初,称“旧凉桥”。桥长13米,宽6米,拱桥高5米,亭高5.6米。清末瑶寨中的文人为了企盼一个复兴,给了它一个“培元”的雅号。最古老的桥是鬼仔桥。这座桥据说是建于宋代,至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石碑已风雨剥蚀,字迹不清。这座单孔石桥长约15 米,宽约2米。从桥上的石头看,其风化的程度,显示着无比沧桑。

(十一)

所以叫俗例勾蓝,勾蓝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通俗地讲,还很注意“文化娱民”,从勾蓝瑶现存四座古戏台,即蒲鲤井戏台、苏家庙戏台、盘王庙戏台、关王庙戏台就可以看出。

这儿的节日虽多,但最有名的还是洗泥节,我感觉洗泥节像佤族的“摸你黑”,但又不完全像,参加节日的人要在混泥潭里摸鱼。洗泥节的来历有我后来才搞清楚,据说旧时勾蓝瑶的田地离村较远,瑶民们在田地边盖起牛桩屋(下面关牛,上面住人),农忙时节人住在牛桩屋方便生产,忙完了春耕男人就可以洗清脚上的泥,回家歇上一阵,洗泥节正是瑶民们庆祝男人回家,夫妻团聚的节日。也就是瑶家人自己常说的:插田上岸,功夫一半,牛补青食,人换新装,家人团聚,举族联欢。于是这里的瑶民便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定为洗泥节,依我看就是勾蓝瑶人的“情人节”或叫“鹊桥会”。洗泥节这天不仅要把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还要表演很多精彩的节目,而且还有很多当地的民俗活动。从饮食到民俗活动每一样都充满了特色,带有浓郁的勾蓝瑶风情,洗泥节现已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二)

所以叫俗例勾蓝,这是因为勾蓝瑶古井很多,堪称湖湘一绝,有大小水井上百处,百十口井中又首推蒲鲤生井为冠。据陪同我的本地人讲,这口井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海龙王宫里有位鲤鱼仙子,全身红得晶莹剔透,还长着一双美丽的蓝眼睛,很受龙王喜欢,也很娇纵。有一天,她到人间游玩,误入美丽如画的勾蓝瑶寨,因迷恋这里美丽的山水,于是就住了下来。后来,她爱上了一位英俊的勾蓝瑶男子。两人情投意合,按照勾蓝瑶的习俗,一旦情定,终身相随。就在她沉浸于凡尘的幸福时,龙王令神将要将她带回龙宫。在她被带回龙宫后,她的丈夫天天坐在石鼓钟亭上,望着她的方向哭泣。他的声音传到了龙宫,她再次偷偷从龙宫逃了出来,来到勾蓝瑶寨,可她心爱的人已经因思念成疾,一病不起。悲痛欲绝的鲤仙化回鱼形,跳入了蒲鲤生井,从此蒲鲤生井的井水就呈湛蓝色,人们都说那是鲤鱼仙的眼泪。听完这传说,我笑了笑。我当然知道这是文人吃饱了撑的,没事情在瞎编。

村里人讲的蒲鲤生井是勾兰瑶寨的源头,蒲鲤生井的井水常年不干涸、色靛蓝,这个我信。站在蒲鲤生井边,我凝神看,看起来水没有多深,但村里人却警告我们别小觑了,它可是深不见底。井虽深但是从未淹死过人,据传曾经有个小孩掉进井里,在大家担心的时候,井水即时上涨,将小孩托出井口,因此寨里人对这口井特别的敬畏。

蒲鲤生井的下游处,天然的石头堆砌成墙,是旧时夏日女人洗澡的去处,女人在里面洗,男人和孩子在墙外洗......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人们修葺过,用红砖围起来的围墙,随过去的天然多好,多此一举是不是显得现在的人无趣?

勾蓝瑶寨的井名有些古怪,叫什么“猪搂井”“麒麟井”“犀牛井”的都有,最古老的井要数蒋家井。

(十三)

所以叫俗例勾蓝,勾蓝瑶寨的武术方圆百里有名,不单是为了强身健体,那些遥远年代勾蓝瑶人窘迫的生存境况,使得武术更成为了一项生存的技能,它的用途更多在于防身和抵御外敌。在勾蓝瑶寨,不仅男 子习武,瑶寨女子,同样也有适合自己练习的拳法。据村里的老人告诉我: 过去我们种的田地方分布很广, 有的要走十多里路,二十里路,要去远地方耕种,难免遇到不测,习武就是防身护体,当然也是为了抵御外敌、保卫家乡。在男人外出耕种的时候,瑶寨里的女子自然而然就要肩负起了守护家园的责任。我在想勾蓝瑶寨女子素来喜欢舞枪弄棒的习俗是不是就因为这个。村里老人说,就是因为在元朝的时候,元兵进来, 就是在我们寨子的后面打过一仗,我们的黄将军就牺牲这一场战斗中,他的爱人叫李三娘, 后来带着女兵,把元兵打败了, 赶跑那些元兵, 所以我们这里才有女子瑶寨拳,女子瑶寨拳的话现在 600 多年 700 多年。

所以叫俗例勾蓝,是游到了斜阳西下,赶紧走,这些俗例再装就装不下了。

关键是还有另外一场酒局,也是瑶家人的俗例。

(十四)

所以叫“俗例勾蓝”,是因为我对兰溪勾蓝瑶寨的不经意。

要不是我的弟妹去勾蓝瑶寨的一次失败之旅,很可能就错过了勾蓝瑶寨。

妹妹和弟弟江华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车上说起了他们去勾蓝瑶寨的境遇,好不容易从广州驱车400公里回到江华,从江华到勾蓝瑶寨也不过几十公里路程,却让导航给坑蒙了,他们被导进了一条“死路”,越走越狭窄不说,道的两旁还布满了荆棘,一辆车被挂得花八柳六。

中午饭滴酒未沾,因为头天的晚上的酒醉还未全醒。说要去勾蓝瑶寨,还有点不想去。

幸好去了,才有俗例勾蓝。

勾蓝,亦正是中国乡愁的俗例。

(十五)

所以叫“俗例勾蓝”,这是因为我看到了一张汪涵等人的节目海报被贴在寨子里的墙上。我奇怪的不是这些被贴在墙上的艺员,而是这里的瑶民,开始学会了利用这些名人打广告了。

这里来的不止是汪涵,还来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

最喜欢来的还是那些“色友”,几乎一年四季,生怕错过每一个瞬间。

有图有真相,证明他们来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