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帕男的头像

帕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9/05
分享

厦门之门

1

叫他厦门,必有一门的功能,否则没有这样的叫法。为何叫厦门,待后来说。

厦门,于我而言,到现在还是若即若离的感觉。厦门,一直在父亲过去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曾经企图靠近厦门。在少时的记忆里,福建绝对是父亲挥洒青春,书写传奇的地方。他常常絮叨给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听,1952年他当兵就在福建前线,是否是在福建的厦门,至今无解。他说他是炮兵,给大炮输送子弹的岗位,听下来应该是在厦门。但又不敢肯定,他1953年就从福建赴朝,到朝鲜战场去和美国人干仗,说是和美国人干仗,事实上父亲入朝时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战争结束回国后也就复员了。显然,我的父亲没有参加过1958年的“金门炮战”。历史可考不可考,都罢了,但从那时候起,福建两个字就像镶嵌在我的记忆的深处。

还有,1987年在自己走投无路时曾想投奔福建厦门日报社,选择《厦门日报》,并非我对厦门的了如指掌或有多少感情与期待。首批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广东占了3个,厦门得在首批,定不赖。

有人说,人讲命,人的归宿早就设定好了,厦门可能属水命,我是火命,水火不容,一忽念我去了北方。

2

厦门是有一道门的。

据史料,厦门旧称嘉禾屿,唐宋时期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凉海岛。到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才开始设防筑城,命其名“厦门城”,后人取意“华厦之门”,厦门自此载入史籍文献。

厦门是个岛,此前一无所知。

这次到厦门大学受训才知道厦门由厦门岛而生现在的厦门。该岛四面环海,背倚漳州、泉州,面朝大小金门,隔着海峡与台湾、澎湖相望。还据说,清朝末年,有人用“厦门”二字拟了副对联:“厦庇五洲客,门收万顷波。”诗人李惺则以《厦门》为题写了首诗:“分控东南接大荒,八闽门户此雄疆。山身戴石千头黑,海面粘天一气黄。”联与诗形象地概括了厦门的形胜。美国人威尔逊·毕在1912年版《厦门方志》中指出:“厦门是一个经历无数残酷斗争的剧场,是通往所有人觊觎的辽阔领土的大门……”。因此,厦门之门,名副其实。

3

真正向往踏入厦门之门是在前年之后。

儿子自厦门回来,总在熏陶我,把鼓浪屿说得像消闲天堂,把曾厝垵说成是吃货天堂,我将信将疑,但还是宁可相信。另外我叔叔一家都在厦门,生根发芽,再大的台风没有把他们吹回湖南老家,更说明,厦门让我找不出理由不相信。尤其上个世纪,一个走私案,几乎触动了整个地球人的神经,有谁不知道那个姓赖的赖昌星,又有谁不知道厦门的那座红楼,一座七层小楼,红顶、红瓦、红墙、红窗、红门、红灯笼、红地毯,该着色的地方尽是红色,晋江人的老赖,把闽南人的求福求富求吉祥的心态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座红楼,当年留给世人太多的猜想,我非为此向往当年他人的穷奢极欲,此次去厦门,却半点儿没有想起这座红楼,或到这座红楼看看,现在觉得真有点对不起这座红楼的的臭名昭著。对不起被赖昌星拉下水的李纪周们,还有红得照亮整个山河女明星们。

4

我认识厦门应该算是从厦门大学开始。

一纸通知要到厦门大学培训,一是喜出望外,一是惶恐不安。

喜出望外好理解,身为政协人,享受到了政协的阳光雨露,有书读,有世界看,喜不自禁,人之常情。惶恐不安有些不好理解,是吗?确实是。我的惶恐来自于对厦门的认知几乎一片空白,除了鼓浪屿这个名词。若比喻相亲,男女间就要互相见面了,可还对对方一无所知,你的内心绝对会忐忑吧,绝对会不知所措吧,固然惶恐,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于是对“厦门”有关知识进行恶补,极其愿意从点点滴滴开始,可就是静不下心来,也没有那个时间。

5

我没有半点心理准备接受如此之美的厦门大学,美到什么程度,是用“惊鸿一瞥”好还是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好,这样的陈词滥调我恐怕会被视为太过于俗套,或要么自恃才高八斗,那是卖弄,要么江郎才尽了,真的没辙。用“醉美”?我呸,这个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词语,我宁可对无限的美保持沉默。厦门大学的美不能用形容一个女子容颜那么简单,它的美既柔情万种,也硬朗刚劲,总之美不胜收。

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大学,有山五老山,有湖凤凰湖,有寺南普陀寺。校园依山势,建筑高低错落,园内古木参天。而且独此一家拥有自己海滩的大学,山与海的互融,刚柔相济,这就有了诗情有了画意。校园一侧的胡里山炮台又是另外一番景致,文武兼备,相得益彰,这是后话。

我国最美大学,有把厦门大学排第一的,也有排第三的,我从不理会所谓排名,实地看,若果有哪一所大学能像厦门大学这样动摇你心旌,我便尊它第一。

厦门大学是国家的,更是陈嘉庚的,是陈嘉庚女婿的,更是厦门的。

因此,在课堂上,我买一本朱水涌教授的《厦大往事》,就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厦大与陈嘉庚的渊源关系。

6

陈嘉庚,我尊重他与青山同在的精神。

富贵,人人都喜欢,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的联想,这就是陈嘉庚精神。

大丈夫陈嘉庚,对他有一定年纪的人估计都了解一二。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他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不仅是因为他的财富,他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华侨,对内地的牵怀。

厦大的人都能讲几调关于有关陈嘉庚的佳话,比如他家道中落,父亲抑郁而逝,面对高筑的债台,他依然从容,一诺千金。

显然,在当时那个世界,陈嘉庚不算是最有钱的,但在他的心里有一棵善的种子,这棵种子,在一阵风的作用下,将他吹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厦门集美。看到桑梓的的积弱积贫,同时也看到了教育化人的落后程度,他投巨资回乡办学,他投资100万元创办厦门大学,所有办学费用,包括大学建成后的日常开支300万元也由他独立分12年支付。

1929年,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并延续多年。到最后,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劝他决绝地放弃对厦门大学的投入,救企业于现实,可陈嘉庚却并没有那么想,他说他“宁可变卖自己公司的大厦......”。

7

陈嘉庚真的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校舍和住宅曾因日本飞机轰炸而毁坏,陈嘉庚也令先修校舍。由此,陈嘉庚“毁家兴学”的声名,遂在海内外华人之中广为流传。

自厦大开办以来,陈嘉庚独力维持了漫长的16年。据统计,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1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人们亲切地称陈嘉庚先生为“校主”。直至1937年春,陈嘉庚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大献给民国政府。

8

厦大的维继还全靠陈嘉庚的传带,女婿李光前接过了他这个老丈人的衣钵。有人说,李光前是岳父陈嘉庚的“影子”,一生都在关注于慈善及教育事业;他曾任新加坡大学校长,对新马地区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新马社会推崇为“华人中的第一人”。

1952年,李光前创立了“李氏基金”,积极资助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文教及慈善事业。1964年71岁时,李光前回国治病,受到了周总理亲切接见。第二年春,他专程到厦门大学参观,并受到时任校长王亚南热情接待,陪同参观游览了他巨资捐助的校园。这一年,他决定把他在南益集团拥有的全部股权48%捐给李氏基金。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即便是放在今天,它每年分得的股息,也在几千万之上,甚至过亿元。

事实上,厦门大学初创时期,李光前就曾给予重要的办学经费资助,特别是他帮助岳父在经济不济的情况下渡过难关,在维持厦大的生存和发展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进入扩建、重建时期,光是从1950年起至1955年这五年,由李光前捐款、陈嘉庚主持扩建的厦门大学新校舍共计有25幢。

在金钱观方面,李光前与岳父陈嘉庚一样像。陈嘉庚的金钱观:金钱如肥料,宜施不宜积。积则愈积而愈流毒,施则无施而不繁荣。而李光前的金钱观是: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对于财富,李光前的态度就是对金钱不要积下,要散出去,不做守财奴。

9

李光前恰是大学生们励志的榜样。

李光前,生于1893年10月,原名李玉坤,祖籍福建南安梅山竞丰村,现在的梅山镇旧时称芙蓉乡。幼年的李光前家境贫寒,靠替人放牛来增补家用。

1901年,李光前的生母林和姊病逝;林和姊是他父亲李国专在在厦经商时娶的一位美丽、贤慧的厦门姑娘。后因生意难做,李国专南渡新加坡谋生。1903年,李光前随父亲来到新加坡,其下南洋经商的传奇一生就此开始。

李光前曾在新加坡的英印学堂和养正学堂就读,1908年回国求学于南京暨南学堂、清华学堂和唐山交通(今西南交大)等名校;辛亥革命爆发时,他积极响应,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在国内中断学业的李光前,再次南返新加坡。1915年,李光前从美国留学回来,进入爱国侨领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秘书及涉外联络工作,由此开始经商生涯。

1916-1927年,经庄希泉再三劝说,李光前受聘于陈嘉庚的谦益公司。他从公司小职员做起,工作二年任橡胶贸易部经理,成为陈嘉庚最得力的事业助手,当时,李光前23岁。

1920年,27岁的李光前与l7岁的陈嘉庚大女儿陈爱礼结婚,成为陈嘉庚的女婿。陈嘉庚“慧眼识快婿”,愿意把长女托付给李光前,更因为赏识李光前,不久后,陈嘉庚很快把公司的所有橡胶业务交予李光前管理。

1927年,在岳父的谦益公司工作了11年的李光前,筹划自我创业。李光前自立门户,创办南益公司之后,仍对陈嘉庚的公司及私人业务,始终如一地进行协助。这一方面是源于他自责于在陈嘉庚公司陷入困境之时离开;另一方面,在于他对于陈嘉庚这位岳父兼长者的由衷敬重。

此后20年间,由于李光前能完美地融合东方传统美德和西方现代管理经验,创造了南益精神,公司获得迅速发展。

10

在厦大的校园里,到处可见当年的建筑,建南大礼堂建便是其一。这座礼堂成于1954年,由陈嘉庚督造,李光前捐资的。这座仅仅三层的建筑,安排在厦门海边的一个高高耸起的坡地上,看上去极为壮观,且中西合璧,富丽堂皇。在厦大所有建筑中,让校主陈嘉庚倾注最多心血的当为建南大礼堂。他曾说过:要让所有进出厦门港的轮船首先看到厦大的大礼堂!

我亦三次来,大雨,我就伫立在大礼堂门前,久久地,不言不语。

这不是一般的大礼堂,而是一种精神的耸立。

留心的人一定知道,2017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便是厦大建南大礼堂。

11

南普陀寺应该也算是厦门大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在厦大的正大门相对。

本想去看看,但无时间。和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每天课程都是满满的。起床-吃早点-上车离开住处-到厦大门口下车走路-外文学院阶梯教室上课-下课到学校食堂吃饭-坐车回住处-起床坐车-到厦大门口下车行走-外文学院阶梯教室上课-下课到学校食堂吃饭-坐车回住处,周而复始。

12

但牺牲了两个中午时间,看了芙蓉隧道和白城沙滩。

首先是看芙蓉洞,就在我们就餐的芙蓉餐厅一侧。还在课堂上就有老师鼓噪,厦大很文艺范,芙蓉洞就是例子。我们三五人结伴,就想证实,果然如此。

有人说,:芙蓉洞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也觉得,不但是美丽错误还是美丽的诱杀。洞长几里,不问,进洞就凝住了,在洞口不远的几幅画就拽也不走了,直到臭美够了,相也照够了才愿意挪步。

你会问芙蓉洞里有什么?我不是不想回答你,而是几句话很难表述。

不如看看“哪个的小草莓”写的,她说:厦大芙蓉洞涂鸦墙,遇见你,好幸运。我们是偶然遇到她的,不是特意为她来,可是最后却是她给了我最大的惊喜,这就是我与她的第一次美好的相遇。人们常说,意外出现的才是最精彩的,最让人难忘的,确实是这样的,很多的意外出现,很多意外的相遇,给我们带来的才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厦大芙蓉洞涂鸦墙偶遇,我想对她说:“爱上你我不撤退,是我一生对你的偏爱。”

还需要我介绍这个洞么?

13

外文学院对应的门应该是厦大的南门,但我并没有问过。就几步路即可走出校门,过一座人行天桥便步入白城沙滩。何谓白城沙滩,我并不解其中之意,但肯定有来历。

看书后方知别人也不知:“白城”兴建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现见的《厦门志》、《鹭江志》均未作记载。相传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在南普陀寺前演武场操练官司兵时就有这个“白城”,它成为演武场的首要防线。后为来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也是一道重要的守防阵地。这道城墙由于用石灰呈白色而得名“白城”,城墙的中间地带有个通向城外海滩炮台的孔道,与“镇南关”对应称“镇北关”。而“白城”的范围,据称包括现厦大“白城新村”31-18楼,绵延物理馆、南洋研究院楼,海外函授大楼,直至厦门港沙坡尾连成一片,犹如一条坚固的白带横亘着。

1926年9月,鲁迅先生从北平来厦门大学执教,于9月23日给许广平的信中曾写道:“我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好几天,却忘不掉郑成功的遗迹。离我的住所不远就有一道城墙,据说便是他筑的。”(铜陵《厦门通信》)。信中提及的城墙即“白城”。鲁/迅初来厦大时居住现生物馆,故距“白城”城墙较近。

鲁迅确实是个人物,一个响当当不朽大人物,其实在厦大的四个多月里他过得并不开心。

据说鲁迅不开心的原因有二,鲁迅到厦门,许广平去了广州。四十五的鲁迅仍如初恋之心,对许广平的思念是显然的。第二个原因,看看不惯厦大校长的做派,久而久之心生讨厌、厌倦,最后一走了之。

厦大对于鲁迅来说是一段不堪的过往,但鲁/迅对于厦大来说,却是深刻不去的历史,故在今天,鲁/迅的塑像还矗立在厦大的校园里。

14

白城也有白城的历史。

清朝道光年间发生鸦片战争,“白城”成为厦门海防的前哨防线。1840年8月中旬,英国军队入侵我国夺取浙江定海之后,又乘战舰企图袭取厦门,就被设在“白城”外海滩上的炮台火炮击退。

仅其一。

其二,有人告诉我,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还成设为监狱,而处决点就在今天厦大东校门入口那里的一条坡度极陡且有弯度的附近,这和当时另两个相关时期和场地有一点相似,一个就是那时起有一阶段叫白色恐怖阶段;另一个就是位于重庆市,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白公馆,它在1939 年时被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而这三个词语都有个“白”字,但这“白”得已经变异,看到的却是黒,令人不寒而栗的黒。

15

白城脚下,即为演武大桥与胡里山炮台之间一片美丽的沙滩,沙滩上点缀着一只只巨大的鼠标,半环型天桥犹如巨大的时钟,白城遗址上雕刻着各种抽象的方形图案……融合美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于一体。

在这里,我整整舍弃了两个午睡时间,一个来回,不计耗尽体力的来回,一边挥汗,一边吹着海风,一边看着来往的行人,尤其“杨柳轻扬”的少女们,踏沙掠过的倩影.......

16

鼓浪屿不是用来走马观花的。

我不愿意用文字叙述这一游,留待我默默许诺的,等有一天,我带你去鼓浪屿小住。

但我还是忍不住告诉你一句:鼓浪屿不是天堂,是人间,充满了人间烟火。

17

5天的培训太短,记得记住的东西很多,结业典礼上,我代表学员发言,这是绝对的意外,但又是绝对的值得纪念:在厦大外文学院的讲台上,我也曾经振振有词——

尊敬的厦大老师、杨主席、同学们:

今天之前秘书长叫我准备结业时发言,我以为是开玩笑,我并没有准备发言稿,今天点到我的名字我回过神来,这确实是真的。

真对不起,辜负了秘书长,辜负了大家,今天我只讲“六个字”:感动、感恩、感谢。

感动。感动我们来到了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学,这样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学,这样一所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有机会到此亲自对大师们鲁迅、林语堂的谒拜,表达我对他们的敬仰。如果可以用一首诗表达,我很情愿用我的湘普与大家分享:

礁山观沧海,落霞听涛唱;温故而知新,大道至宽广。

沙洲环岛长,仲夏拾级上;叩问千千结,暮观月沉江。

海峡泛波光,鼓浪屿安详;两岸心相印,银鹭伴归航。

我得说明,这不是我写的诗,但心境此同。

感恩。感恩政协这个大家庭的照顾、呵护和培植。不但给了我参政议政的平台,而还给了快意的学习机会。

学习是终身的要求,这次学习依然是一次起点,也是纵横天下的的重要起航,但愿有今天,必有未来,活到老学到老。

感谢。感谢厦大,感谢在座各位。一方面是组织对我的荫护,一方面是教导,还有一方面是陪伴。有你们,我每一天都很充实,很惬意。

难忘厦门,难忘厦大,难忘各位。

最后我朗诵一首李白的《将进酒》,以表达学习而悟: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完美的人生,正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谢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