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左笔镜体,又称反左书,是书法形式的一种,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即已出现。今四川北碚蛮洞就发现有“光和元年”四字。南朝萧梁时代就有长篇的反体字墓志铭,其中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墓道东侧石柱上,以及梁武帝堂弟萧景墓神道西侧柱上全文为反笔字体,如图:
南朝梁人庚元威将左笔反体书法列为书法一百二十体的一种:“反左书者,大同中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距今至少已有1500年历史。
获赠孙浩茗先生用左笔镜体书写而成的《浩铭书法集》,不时品赏。近日突有一种醍醐灌顶般开悟似的全新感受:左笔镜体书法原本就是让欣赏着用眼直观而无须要借助镜子的!之前观摩时,总时不时拿着镜子对着看。其实,用镜看镜映字,只是作为学术考据、要辨认具体是什么字时,才有必要和意义。
欣赏左笔所书“反体字”的正法,就是凌如禅锋般的正眼直面!此时需要有忘我和放下的心境。忘记谁?忘记那个已惯于用右手书写“正体书法”的自我;放下什么?放下我们习以为常的对“正体书法”的思维鉴赏模式。忘记自我、放下僵化,抛弃镜子直面去品赏孙公的左笔镜体书法,便觉反左书时而洒脱飘逸如天风独步,时而沉浑老劲如道伏幽谷。细细摩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如入幻境,如入禅境。
正眼欣赏左笔反体书法,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全新角度的天窗,自然补充了一种正体书法所没有的反照式的禅美、一种畅快淋漓之后的满足和娴静。同时也等于向内打开了认知自我的一扇“内窗”,从另类的角度、在过去从未被触碰过的领域里,去重新感知自己、感动自己。不由得让人遐思连篇,波动的涟漪继而令人回向聚焦到思考艺道的真谛、突破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故从此角度理解,我们完全不应认为只有我们已习以为常的“正体书法”才能代表书法之道妙真谛,恰恰相反,只有“补全”反左书、将两者圆融一处,方能合悟出更高、更究竟的禅境。
推而衍之,我的直觉,习练和欣赏左笔镜体书法,对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右脑的开发、人文情怀的培养,尤其在艺术疗愈领域,对人们某些心理问题、紧张焦虑、亚健康等现代社会问题的辅助疗愈,都应该是有所帮助的。因为在一些“正向”的模式已用尽、凸显“力不从心”的疲态时,用人们从未尝试过的“反向”角度、反向模式,可能反而会激活人们内心深处过去从未被唤醒的某些正向的情怀和力量,从而弥补上这种因习惯而产生的“短板”,对自我和社会,都会带来一种平衡式的解决方案,也许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对笔者以上认知表示了很大的认同、鼓励和支持——其实我们所有的名章也全都是反字刻制而成的。
《七绝 • 左笔镜体》
——观孙公浩茗反左书
2021-01-26
惊龙得意舞诗痕,
元属千秋百二门。
正体休夸惟我最,
且观左笔照乾坤。
释义:
惊龙:矫若惊龙,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语典出处
惊龙:
九峰若惊龙,并跃云外碧。 望九华山 宋·刘敞
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 宋·李壁
得意:
得意在兰荪,忘怀寄萧艾。 魏晋·郭璞
丰华非妙,得意惟神。 魏晋·陆云
忘言乃能解,得意心自知。 宋·唐庚
诗痕:
东壁诗痕题石古,西岩花气逼怀清。 明·张潮
砚多洗墨诗痕露,印每封苔官事疏。 元末明初·唐桂芳
惟我最:
郡人惟我最,远客泪潺潺。 元·范梈
故里相知惟我最,少年同辈有谁能。 明·谢缙
“且观左笔照乾坤”之“观”“照”二字,可参由《心经》起首“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照见……”理解。
观照:
向物外、观照人间。 金末元初·丘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