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接到上级通知,要去成都培训半个月。他前脚离开肖家河村,石爷就重操旧业,想把今生最后一块功德碑,送给他打心眼儿佩服的人,他挑出一块花岗石,就在家里凿开了。响彻山谷的“叮叮当当”声,勾起了村支书肖儒顺的好奇心。
这一天,老肖实在没忍住,就敲开了石爷家的门。他围着石料瞧了半天,还是看不出明堂,就问话了:石爷,你不是金盆洗手了吗?!又在给谁凿碑?石爷噘噘嘴:管得宽!老肖吃了瘪,仍然不死心:石爷,村里修桥正缺人,就不挣点俏钱花?石爷一口拒绝:莫空!村支书眼见石爷不愿搭理他,自讨没趣的走了。
石爷这一辈子很少佩服谁,张磊应该算一个。这人是从县城纪委机关下来扶贫的,四年前就来到肖家河,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石爷至今还记得,张磊进村第一天就遭遇过村民的冷落。石爷当时更是直摇头,现场还撂过一句话:看嘛,又来了一个镀金的,待不了多久就要走。谁知张磊不吱声,盯得村支书老肖面红耳赤。老肖这人也光棍,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前两年,下来扶贫的人走马换灯笼,肖家河还是老样子,村民早就不信任上边派来的人。
张磊一声都不吭,自顾自地进了屋。接下来的一周,他就在村里转来转去,今天追着蜜蜂跑,明天掰开手指数柿子。老肖百思不解,问他在想啥。张磊指指树上的红灯笼,笑而不语。老肖似有灵犀的一笑:柿子啊,我当啥稀奇,家家都有,想要给你弄一筐。张磊头摇得像拨浪鼓:这可是村里的摇钱树。
没过几天,张磊离开肖家河,好几天都不见踪影,村民早已见怪不怪,也没放在心上。等他回来时,带来了一拨商贩,他向大家揭开了谜底:收购柿子和蜂蜜的,现场结款。众人将信将疑,直到钞票装进腰包里,一丝丝惊喜才挂上大伙儿的眉梢。
没等这点惊喜消化完,另一个插上了翅膀的消息,又飞进了每个村民的耳朵:张磊张罗着要修路。石爷听说后,就像听到了一个笑话:修路这事年年都在提,哪年能当真,真不知天高地厚哦。直到张磊带头守在工地上,整天汗流浃背,硬是把公路铺到了自己家门口,大伙儿伸出大拇指,石爷才对这娃有了一丝丝好感。他后来暗自一打听,才晓得这娃是农村长大的,有一股子冲劲。
次年一开春,张磊又在荒坡里转悠了好些天,随后带着采集的土样就进了城,好几天不见踪影。等他回来时,还拉回来两车树苗。村民正在纳闷时,老肖又在大喇叭上吼了:老少爷儿们注意了,扛起锄头,上山开荒,种青脆李。
村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陆续来到村委会对门的荒坡。有人拿起一株树苗,眯着眼睛嘀咕道:种这玩意儿,真能当饭吃?但见张磊,挥汗如雨,带头挖坑,和大伙儿一道培树,护树。累了,傍着大树眯眯眼,渴了,端起别人的水就喝,也不嫌弃。大伙儿在乐呵之余,再也不拿张磊当外人。石爷更是心服口服:县纪委派来的人,硬是在真扶贫。
再后来,村里关停小煤窑,建起了采石场,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柿饼、板栗、青脆李、中药材运出去一车又一车,蜂蜜、黄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村民住进了小洋楼,添置了小轿车,分得的钞票一年比一年多。只不过,石爷和别人一样,心里始终有个问号:这娃到底还能待多久?没曾想,张磊风里来雨里去,蹲在村里三年多,还是不见他走。有一天,石爷实在把不住嘴了,就问张磊:你是不是犯了错误,咋还不回单位啊?张磊咧嘴一笑,露出满嘴白牙:我能犯啥事儿?!这儿是我永远的根!说这话时,张磊一脸认真……
村里的变化,大伙儿有目共睹,石爷更是感激在心,铆足干劲要给张书记立一块功德碑。
两周后,碑成,桥通,张磊回村。石爷在电话告诉老肖:明天通车,立碑。村支书好奇心不死:石爷,究竟给谁立碑啊? 石爷说:你来看看不就明白了吗!老肖匆匆赶到石爷家,围着石碑转了一圈,只见功德碑三个大字下面,赫然铸刻着张磊的名字。村支书指着石碑:石爷,这……合适吗?石爷拍拍胸,说:张书记帮我们甩掉穷帽子,给他立一块功德碑,大伙儿的心里才踏实……
第二天上午,通车仪式现场。在一阵春风浩荡的号子声中,披着红丝绸的功德碑被人竖在了桥头。张磊掀开红丝绸一看,脸色大变:乡亲们,使不得,使——不得——!石爷深情地说:张书记,这碑代表大伙儿的心意,都想掏心窝子感谢你!张磊压压手,郑重其事地告诉大伙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这碑太重,我扛不起!说完这番话,张磊直接转过身去,把目光投向那金黄色的大地。
解铃还须系铃人。石爷一声长叹,吆喝一群青壮好汉走上前,七手八脚推倒这块碑,抬到桥边那道水沟上,变成了一块奠基石。村民踏着石碑走过来,无声无息地聚在张磊周围。
张磊抽回眼神,看着这一群朴实憨厚的村民,仿佛看到了一颗颗金子般跳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