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昳岚(张华)的头像

昳岚(张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2111/14
分享

中国作家网+太阳鼓 小说参赛作品



太阳鼓     

 

昳岚(达斡尔族)

 

每到春风吹遍大地远看草色的季节,孩子就站在园子的篱笆根下,望南边的草甸子。

春天,甸子上一片红黄蓝绿紫,缀满了鲜花;夏天齐膝的草植绿生生的伸向天边,望不到尽头。孩子就开始想像甸子上的世界,有毛毛虫,刀螂、蜜蜂、蚂蚱、蜻蜓、蝴蝶,地鼠等等,都是她对话的朋友;秋天,绿生生的生命瘦得干枯一片,互相吞啖的昆虫也不知去了哪里;冬天,甸子上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所有的东西都不见了,小孩子站在那里,眺望遥远的地平线,也许,嬷嬷会从那遥远的天际线出现,从一个小小的点,越走越大,来到她的眼前……

没人在意这个小孩子,都忙着活计,忙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何况这么一个“语迟”的小孩儿。

孩子望上半天,把她的愿望,谁也不知道的秘密,也搁在那里,转身回家。

家里没人,爷爷天天去看林子,太提(奶奶)不知去了哪里。在孩子的印象中,太提是园子里的影子,只要看不见时,望望园子,就能看见头上包着白围巾的太提,弯腰起身,出没绿色里,围巾就是太提的标志。只是,小孩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喊嬷嬷了……

小孩子望了一圈园子,眼睛蒙上了云雾……

她转回身,进屋,一迈门槛,便习惯地仰头,望望西窗,看窗户右上角挂着的皮鼓,圆圆的,像月亮?像太阳?还是像太阳,像以前嬷嬷剪的剪纸太阳。小孩子便问上一句,你好!

然后她脱鞋,炕沿下的护板被碰得当当响。爬上炕后,从炕头一尺高的长条桌上,拿下一个小匣子,取出里边被拍扁的哈尼卡纸偶玩具,拿起来弄弄,鼓起哈尼卡的袍子,立在炕上,开始摆家家游戏。本来,是和邻居孩子娜拉一起玩的,可是,现在只剩她一个了。孩子捏起一个哈尼卡在炕上点、点、点,点了三下,说:“你们要是有眼睛嘴巴,能看见我,跟我说话就好了,嬷嬷不回来看我,你们也不看我……唉!”她又捏起另一个哈尼卡点点点:“娜拉,你也不跟我玩了,可我理解你的,你嬷嬷病得不能起炕,你得照顾嬷嬷,看护妹妹……

孩子一会儿捏起这个哈尼卡,一会儿捏起那个哈尼卡,代替他们说话,哈尼卡就成为生活中的爷爷、太提、嬷嬷、爸爸、娜拉等人,把生活里所看到的情景,也都表现在哈尼卡的游戏世界里。

玩了一会,孩子困了,看看窗外,太阳已经老高,还是没人回来。她揉揉眼睛,歪在炕上,闭了眼睛……一群没“脸”的哈尼卡,都站在她的面前,七嘴八舌发出声音:……没有眼睛嘴巴,不是我们的过,是祖先剥夺了我们的这个权利……因为你们的眼睛嘴巴已经够多了,再让我们长上眼睛嘴巴,那就太闹了……

孩子说,对的。爷爷说关键你们有了嘴,什么都想吃、想说;有了眼睛,什么都想看,想要,不就跟人一样了么?所以,不生眼睛,什么都不看,不长嘴,不乱吃,乱说,就不生欲望,通不了灵性了,也成不了跟人一样的人精,就可以简简单单的了……

小孩终究是没有睡实,醒了,哈尼卡还在炕上,个个一身彩色裙袍,没鼻子没嘴没眼睛,一张空白的脸,很安静……孩子把哈尼卡放进匣子里,放回去。

太提怎么还不回来做饭?小孩子饿了,下地看看锅里,什么没有,再看碗架子,也没什么吃的。

就又走出家门,去葵太提家。葵太提是太提的钓鱼伙伴,孩子也就熟悉了她家,走顺了脚,便不自觉地迈去。葵太提家在艾勒西头,就两口人,没有孩子,经常看他们吃猪肉炖酸菜。那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筷子条,出现在酸菜里,加上饭豆稷子米捞饭,真亮眼。孩子常去葵太提家,就能赶上饭食,就能吃上葵太提给她盛的饭,上边还盖上亮眼的猪肉酸菜。有时还让她坐到饭桌边。葵太提家的饭菜真好吃,他们还吃野猪肉、狍子肉,兔子肉啥的,最常见的是煎鱼,遇上煎黄姑子鱼,葵太提就给她递上一条,她就坐在北炕沿上,一点一点小心地吃,一条煎得焦黄的鱼,吃完了,就剩下一根干干净净的鱼刺,然后认认真真的舔干净手指上的油星。小孩子吃惯了,就总是想去。葵太提一看见来了,就说,“这个叵克子姑娘又来了,”或者“这个莫虐姑娘又来了。小孩子不懂那话的含义,也不搁心。管它。

这次她没看见葵太提,门开着,人都不在,她失望地返回了家。

进了院子,太提也进院了,身前身后滴里嘟噜挂着鱼囤子鱼竿啥的。她又自己去弄鱼了。

“饿了吧妞妞?”太提看都没看她一眼,急忙取下身上挂着的鱼囤子、鱼竿挂到仓房的墙上,再从挎筐里取出几条小鲫鱼,进屋做饭。饭是小米捞饭,菜自然是白色的鱼汤了。这是太提的最爱,一年四季,只要江河没结冰,太提就能腾出空,去河里下囤子,钓鱼,弄到一点就足,回来熬汤。这会儿,太提又像跳罕伯舞(民间舞)一样,把那几条小鱼煎好,放上汤,让那本来无色的汤水,变成了牛奶一样的白白颜色。太提盛出熬好的鱼汤后,小米捞饭都没顾得上盛进碗里,就滋儿滋儿地先喝了几口,那种享受的声音,都能引出洞里的老鼠。洞口就在厨房的墙根下,孩子担心地回头看了几次洞口。那可不是说着好笑的,那洞口拽进去过几只鸡崽儿,太提在外面拽,老鼠在里面拖,里外大战,鸡崽儿惊叫,那叫鸡鼠不宁。

爷爷也回来了,带进一股林野的气息,爽爽的,舒服鼻子。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奶奶给他端饭。

爷爷说早回来一会儿,吃完饭,去换另一个看林人,夜里恐怕回来得晚,说这几天偷林子的不断,不能马虎。太提的眉毛就挤到一起,说了声造孽,又问是哪个艾勒的。爷爷把脱下的外衣挂到门边墙上的衣钩说,都是周边的,不是本地人,盲流子。太提“咳”了一声,“老家待不下去了,来这儿找日子,可也得凭力气呀,偷啥。”

“看也看不住,那么大的林子,看了这头,看不到那头,也得都照顾到,这些外来人太贼。”爷爷的眼睛现出忧虑,“我看这林子,早晚得被偷光砍光……

“增加人呗,靠你们两个人怎么行。”

“找了几个年轻人,打起来了,打坏了人家也是麻烦。”

吃过饭,爷爷心思重重地走了。

太提又开始搓麻绳。她坐到炕沿上,飕飕飕卷起裤腿,拿起几根麻披子放在腿肚子上,吐口吐沫在手掌上,搓搓搓,一会儿就搓出一根细细的麻绳,攒在一起,备着,缝其卡密靴子用。

天黑了,太提点上油灯,准备再搓几根,就听咣当一声,门开了,是爷爷?不像,爷爷开门是轻轻的……

“嬷,这回我真不跟他过了……

是姑姑,跟着声音一同进屋了,有点踉跄,披头散发的,一下迫到炕稍的炕沿上,又把两条腿叠在一起,放到炕上,伸得直直。

哎呀!她的脸怎么了?被柜子上的油灯一晃,那张脸青一块、紫一块的,都肿了,太吓人,又跟姑父打架了。

姑姑靠着柜子,仍然气呼呼的,“……我要净身出户……

太提听着姑姑,没吱声,等她不说了,放下手里的麻绳,才开口:“要说的话我已经都说了,我就反对两口子一打架就往外跑,黑更半夜的,像什么话……当初横着竖着挡着你,你就是不听,非嫁不可……现在怎样?不听老人言,怨谁?”

姑姑不吱声,脸色憋得更难看了。油灯照在她的头顶,一块暗影投下来,影憧憧的,孩子觉得姑姑的样子又可怕又可怜。

最终太提让姑姑回去,姑姑不服气,嘟囔了一句“敢情没人打你骂你,说着轻松……

这下,太提长叹出一气道:“打仗骂架是什么光彩的事儿,是喊的骂的?连孩子都不避讳。”

太提再一次命令姑姑回家,她怏怏地走了。

这一夜,小孩子躺在被窝里,心里乱糟糟的,她想嬷嬷。嬷嬷在哪里呢?听太提说,嬷嬷因为生气,睡了一觉,醒来就不对劲了,不说话,也不干活儿,一个劲儿到外面去走,起初阿查(爸爸)还看着她,时间一长,就由她去了,结果那天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嬷嬷是跟谁生气的呢?跟阿查,还是跟太提?可是阿查去找嬷嬷,也没有回来……

那就是跟太提生气了?孩子想起嬷嬷在家的样子,一天忙得看不见脸,三顿饭,稀的干的换着做,做好饭,要恭敬地给爷爷太提端到跟前,吃饭时,还不时照顾公婆需要什么,饭后端水漱口,装上烟,伺候好了,自己才能吃。还有猪鸡鹅狗的三顿,挤牛奶,园子里的活儿,都得干,这中间,还得给婆婆装上两三次烟袋,点着,看着太提巴嗒巴嗒抽冒了烟儿,才能转身干别的活儿去,但也没有看出嬷嬷不高兴啊…….对,小孩子总算找到了自认为太提对嬷嬷不好的一件事情,即奶奶经常提着她的小衣服、裤子,或者就当着嬷嬷的面,指点她身上穿的某个部位:瞅瞅你那拙嬷嬷做的衣服,大针小眼的,不是这开线,就是那开线……可嬷嬷从来不吱声,笑笑而过……

不对呀?小孩子又想,听太提的话,嬷嬷不像是跟太提生气的,那就是跟爸爸生气了……孩子脑子里乱糟糟的,迷迷糊糊,天上的月亮白孤孤,不眨眼地注视着她,真好,月亮,天天跟小白兔在一起,清清静静的,那里一定没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孩子的眼睛花了,月亮变成了亲爱的嬷嬷……孩子揉了一下眼睛,还是嬷嬷,一身白色的裙衫,微微地飘,粉粉的脸,眼睛朝她微微笑着……嬷嬷……孩子叫了一声,醒了,眼泪顺着眼角流向两边的耳朵:嬷嬷,我一定要找你去……

爷爷早晨才回来,看样子很累,好像一宿没睡,皱着眉头吃过饭,就躺下睡了。太提又去了园子,说快种园子了,要收拾收拾。

孩子不能摆哈尼卡了,爷爷打呼噜,她没法跟哈尼卡说话,出去。

她习惯地朝东望了一眼,邻居娜拉是不能出来了,她嬷嬷怎样了呢?得什么病了?

院外几十米处,就是一条东西向的大路,孩子刚要横穿过去,一阵黑乎乎的旋风,旋成个高高的大柱子,吹来,从她身边刮过,一下把她吹了起来,吹过大道,吹得叽里咕噜,停不下来,也站不起来,被风掀到了甸子……终于,一棵小灌木挡住了她,她紧紧抓住树枝,停了下来,埋头喘息了一阵,才想起也才能念了:

旋风旋风你是鬼

三八镰刀割你腿

大刀不快小刀快

小刀不快大刀快

……

感觉还能用上劲时,孩子坐了起来,继续紧紧抓牢小树,以防再次被风吹跑。眼前仍然一片混沌,坐了一会儿,甸子露出来了,天空恢复了蓝色,孩子四下望望,哇!满甸子的耗子花呀(白头翁),一顺顺,向着一个方向弯腰鞠躬呢,好整齐,好气派!

孩子站起来,往甸子深处走。白头翁虽然开遍甸子,可还是不见草色,仍然瘦枯枯,干渴渴的样子。白头翁最先迎合了春风,第一个把春色唤醒在草地上,让春风的歌唱得鞠躬尽瘁。孩子跟白头翁说:你们好!花都有绿叶(萼)托着,你们怎么就是一条条、毛须须的,还灰不溜秋的夹着烟色呢,哪像个叶子?还远远地在花的下面支着,难怪你们花一落,都变成白胡子爷爷了,因为没有绿叶陪衬……不,才不是。孩子忽然想起爷爷跟白头翁的故事。一天,爷爷在药罐子里熬苦苦的东西,孩子问熬什么,爷爷说白头翁。白头翁?是甸子上的耗子花么?是。熬它干什么?爷爷说葵太提家的葵爷爷闹痢疾了,给他送去喝。白头翁还能治痢疾?太妙了。从那,白头翁在孩子心中,就成了了不起的花,不仅好看,还能早早地给一片枯黄的甸子带来生机,远看上去,蓝薇薇的,仿佛给枯草甸子穿上了点点的花衣色。可是,爷爷怎么知道它能治痢疾的呢?

爷爷讲:说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个农夫,无意间吃了一碗馊饭,过一会儿,就开始闹肚子,拉痢疾。艾勒里没有郎中,农夫只好捂着肚子到外面求医。刚走出艾勒子,腹痛加重,就倒在地上。这时,来了一位白发老翁,将农夫扶起,农夫向老翁说了病情,老翁便指着路旁毛绒绒的草说,这草可以治你的病,说完,就远去了。农夫半信半疑,但还是采了一些吃了进去,没过一会儿,农夫的肚子不疼了,就高兴的采了很多,回去熬汤,几天之后,病痛果真彻底痊愈。第二年,艾勒人闹痢疾,一片呻吟,农夫想起了野草,便采来煎熬,给艾勒里人喝。那野草,就被感恩的人们,称为白头翁了……

一阵喧嚷的声音传来,孩子回头一看,好几个比她大的男孩子,在挖大眼仔儿(地鼠)的洞呢。天哪,他们又要烧大眼仔儿吃了,他们不仅烧大眼仔儿吃,还烧洋砬罐5吃。她吃过洋砬罐。那还是前几天吧,也是那几个哥哥们,给了她一个烧得糊不溜秋的洋砬罐吃,她不知道是什么,放到嘴里一吃,真香!可那大眼仔儿呢,她没有吃,因为她看过,那是非常机灵的东西,在甸子上弄出很多的黑土包包,时常看到它们,钻出洞,前爪往下一耷,脖子仰起来,飞快转动脑袋四下眺望,眼睛叽哩咕噜飞转,瞬间又不见了,太好玩了。有个圆脑瓜圆眼睛的哥哥就说她傻,这么好吃的东西都不吃,不吃更好,他们还不够分呢,傻妞,哈哈、笨姑娘,哈哈哈……

孩子又走过去了。

“哎?傻妞又来解馋了,吃大眼仔儿啊,还是吃洋砬罐?”那个年龄小点的圆脑瓜圆眼睛,又嘻嘻哈哈地说。

小孩子没有吱声,她走到他们跟前,一对认真的眼睛几乎不眨地说:“我爷爷说了,不许吃大眼仔儿,会生病的。”

“哟呵,那你是想吃洋砬罐啦,笨妞?”

“洋砬罐也不许吃了,爷爷说那是昆虫的……”小孩忘了,使劲眨眼,说出来了“……蛹,还是胎儿呢,就像鸡蛋里没有、没有孵出的鸡崽儿。”孩子终于表明了自己的话,不,是爷爷的话。然后继续盯着眼前的哥哥们。

“哈哈,傻妞,还昆虫呢、蛹呢,就说母鸡抱窝得了呗,还‘孵出’呢。”

哈哈哈……别的男孩子们也被逗得笑了起来。

小孩子不笑,仍然直直地望他们。

其中较高的一个男孩子,转过脸,眼睛亮亮的,认真看住孩子的脸,问:“吃大眼仔儿真的生病么?”

“我爷爷说了,真生病。”孩子的眉头皱在一起,声音毫不马虎。

男孩子们小声说起来:算了,别吃了,真生病可麻烦了……管他呢,我不怕……她爷爷可不是一般人,都说他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智者,他的话可没有假……是啊,他还治好了我嬷嬷的病呢……也治好了我姐姐的病……听我爷爷说,他还会跳原始太阳鼓舞……

男孩子们都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圆脑瓜孩子眼睛一眯,又说:“傻妞,你行啊,再不说你傻妞了。”说着手里的东西朝孩子一扔,摇头晃脑地走了。

小孩子没有动,用力眨了几下眼睛,寻思那个亮眼睛哥哥说的话,什么……太阳鼓舞?那可是孩子正要问爷爷的问题呢。

孩子一口气跑回家里,口干的厉害,拿起水瓢去舀缸里的水,刚想咕嘟咕嘟喝下去,突然想起太提的话,急跑之后是不能喝水的,等一会儿再喝,就站在原地,喘了一会儿,但等不及了,她一心想着太阳鼓,她要马上进屋,就几口喝光了水,然后脱鞋上炕,她今天要取下太阳鼓,摸摸看看,想象爷爷是怎么看太阳跳鼓舞的……

可是,从她看见世界、看见这个屋子,太阳鼓就一直挂在西墙上,旁边有个长方形的匣子,里边是爷爷画的人像,水彩的,很鲜艳,很美,都是笑眯眯的,总是看着孩子微笑。爷爷说那是祖爷爷、祖太提,他们都成巴日肯了。旁边的圆鼓,可没记得爷爷说过,跳什么舞,只听爷爷说,那是他过去的伙伴,是他的精神飞船……

小孩子站在西炕上,可是她够不着上边的东西,她又下地,到外面找来太提挤牛奶的板凳,放到南炕连着的西炕,站上去,还是够不着,她左右看了看,对,放在南炕柜子下,再登上去,就能够着了……小孩子还往北炕的霍日格柜子望了一眼,亏着不是霍日格柜子,那个高度,是没法上去的。

孩子终于站在柜子上了。抬头一看,举手就能取下太阳鼓啦,可以先取下来,放到柜子的被子上,再放到柜子上,人先下去,再拿下太阳鼓,就可以到外面,像他们说的,像爷爷那样,看着太阳跳舞了……

小孩子究竟是分神了,小手刚刚摸到鼓边,“啊”的一声,摔了下来,摔倒西炕上,还好,小孩坐了起来,哪儿都没觉得疼,但刚要站起来,啊呀!一阵撕心的疼,让她冒出一身冷汗,疼啊!右脚不能动了。小孩子嘶嘶哈哈的,没了主意,往外望望,一个人影没有,就在原地坐着,等……唉!这下完了,太阳鼓没有摸着,太阳鼓舞也不能跳了,连炕都不能下去了……

小孩子望着窗外,太阳明晃晃的耀眼,看久了,花眼了,一身长裙的嬷嬷又出现了:嬷嬷、嬷嬷……你在哪里,你的孩子不能走了,你看见了么?也不能跳太阳舞了。嬷嬷、嬷嬷,爷爷说过,太阳鼓是他的伙伴,是他的飞船,既是伙伴,就是天天在一起的,既是飞船,就是能乘坐的,那么,我要坐上爷爷的飞船,找你回来……

“妞妞怎么啦?”

孩子一下惊起,迷瞪着眼睛,看见太提一双深深的眼睛,卧在眼窝里,要把她装进去:“不晌不夜的,睡什么觉?”

孩子说没有睡觉,脚不能走了,手指了一下右脚。

太提走到炕边,伸手去摸孩子的脚:“怎么不能走了?”

“啊呀!疼、疼!”孩子又是声声锐叫,动弹不得。

太提缩回手,“摔了?在哪儿摔的?骨折了吧?”

小孩子点点头:“嗯,摔了……

“咳!你这孩子,都这么大了,都快上学了,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呢?……你那嬷嬷也是,咋就舍得小孩子,一走了事……

我自己的事,跟嬷嬷没关。小孩子心里说。

“等你爷爷进屋吧。”太提丢下一句,做午饭去了。

小孩子有点怕太提,一旦说错话了,就说她不会说话,实心。她不大懂得是什么意思。只有跟爷爷在一起时,什么话都敢说,爷爷从没说过她实心、不会来事儿的话。

爷爷从西边园子的角门出来了,通过窗前进了屋里。他们忙着种园子呢,身上一阵阵清爽的土味儿,不像太提,土地味儿混合着挤牛奶的奶膻味道,但是她也不烦。

爷爷一眼看见孩子坐在炕里,眼睛画出个问号,今天孩子怎么在炕上?

孩子懂得爷爷的意思,指了指伸直的右脚,爷爷就凑过去看她的脚:“怎么了?”

爷爷刚伸出手,还没碰她的脚,孩子就连喊起疼来。

“没事,我看看。”爷爷轻轻地摩挲一遍孩子已经瘀紫的脚,然后停在孩子的脚踝上,“这不是骨裂了么……等着,别动。”爷爷立刻找出炕头条桌下的酒瓶子,倒进饭碗一点,划火柴点燃,用手快速蘸一下燃烧的酒,就往孩子的脚上擦去。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感到害怕时,并没觉得烫,也没觉得疼。这样,爷爷用酒摩挲了几下之后,轻轻拍拍她的小脚背说,“好了,很快就能下地了。”

爷爷真厉害,他怎么知道骨裂了呢?怎么轻轻摩挲几下就会好呢?管它,不耽误她上草甸子玩儿就行,那里还有那么多花,那么多蝴蝶、蜻蜓什么的,等着她呢。

这时,爷爷才问怎么回事,她如实告诉了爷爷。然后说,他们说爷爷会跳太阳鼓舞,她也想跳,她要像爷爷那样,让太阳鼓成为自己的伴侣,也成为自己的飞船,将来乘它去找嬷嬷……

爷爷什么也没有说,胡子翘翘的,眉毛很长,她从看见爷爷,就是这个样子,眼睛小而炯亮,像星星,偶尔,那眼神会闪出锥子样的光来,让孩子不敢直视。这一刻,爷爷的眼睛就突然闪过那样的光,沉默了一会儿,转而竟变成一双掉进小河一样的眼睛,湿润润地盯了她片刻,轻轻叹了一声。爷爷怎么了?她又说错了什么让爷爷伤心的话了么?孩子的眼睛不安,注视着爷爷。

“爷爷。”她轻轻喊了一声。

爷爷已转向太阳鼓的脸,又转了过来,有点累的样子,看她。她要把爷爷掉进小河里的眼睛捞出来:“爷爷,教给我太阳鼓舞吧,好吗?我好好学。”

“为什么要学?”

“因为爷爷会跳,我也要会跳,然后就能乘上它了……

爷爷的嘴角翘了翘,“等着吧……

小孩子听出爷爷的口气,不怎么开心,有点无奈,可还是有希望的吧?

又剩下孩子一个,她没意思,不过还有哈尼卡,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哈尼卡,就有说话的伙伴了。

匣子里的哈尼卡都摆了出来,一个个坐在炕上,她捏起一个哈尼卡代表自己,对着另一个哈尼卡点点点:“娜拉,你知道么,你为了嬷嬷出不来,我为了脚伤,也出不去了,我们什么时候能见面呢,好想你呀……”放下手里的,又捏起对面的哈尼卡点点点,替哈尼卡娜拉说话:“看见你爷爷了,知道了你的脚伤了,我会抽空去看你的,不过这几天不行,家里正要找大夫给嬷嬷看病呢……

下雨了。

春天的第一场雨,细细的、是一条条线,无声落着,没有风,没有雷,静静的。孩子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高兴,爷爷不能出去了,可以陪她,可以讲故事,说乌春了。最好是讲太阳鼓的故事。

爷爷坐在炕稍,靠着柜子,闭上眼睛,酝酿了一会儿,慢慢的脸色红润起来,即使给孩子一个人讲,也是爷爷的享受,谁没听过他的故事和乌春呢?那是他的特长,是爱好。他讲古、说唱乌春,可不是讲给哪一个人的,是讲给所有人的,整个艾勒。冬天的长夜,爷爷就以另一种姿态,进入讲故事、说唱乌春的时光,冬夜就有了磁性,那是爷爷点亮的光,一个个漫长的夜就闪出许多星星样的目光,点缀了黑暗。而这一天,不是冬夜,没有很多的星星,又是孙女一个孩子,他要讲了,不能小觑,那可是大地的苗芽。

就讲太阳鼓吧。爷爷知道孩子的愿望。

孩子的眼睛亮亮光光。

爷爷的眼睛神采奕奕。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爷爷的爷爷,祖爷的祖爷,就是一个会跳太阳鼓舞的智者,他懂得风雨雷电,地水火风,明白农事,知晓猎事,治病救人,部落的大事小事,都要听从他的主张,他从没有错过,普遍受到人们的爱戴敬佩,他跳起太阳鼓舞,能飞身坐在鼓上,飞翔天空,传达天地的旨意,去除灾厄危难,化解冲突。那一年,面对部族不断遭受罗刹的侵略,他宣出了如下铮铮的语言:

  阿穆尔河上的青松,

  可以让那狂风吹断,

  决不能被它吹弯;

  我们达斡尔的扎枪,

不只为了防身狩猎,

  更为抗击侵略者的火枪。

  勇敢的壮士们呐,

冲吧!

  神鼓为你们助战,

  正义住在我们胸膛,

为了保卫故土家园,

勇敢的壮士们,拼吧!

面对又一次侵略的罗刹,祖爷的太阳鼓擂起来了,犹如疯狂的雨点,拍打着大地,更如奔驰呼啸的千军万马。祖爷进入了无量境地,全身心都放出了正义的光芒,射向一次次来犯的罗刹……

枪声继续呼啸,硝烟漫天狂舞,罗刹已经追上来了,族长领着勇士们杀入敌群,扎枪弓箭疾飞,血光喷溅,勇士们不断倒下,族长冲在前面,眼睛喷着火,仇恨涌在扎枪上,刺向来犯的罗刹。勇士们个个生死无畏了,誓死捍卫家园土地孩子妇女老人,决不能失落罗刹手中……马蹄下的尘烟、硝烟混在一起,一片乌烟瘴气弥漫,马嘶凄厉。

祖爷的鼓声震天动地,辫子散了乱了,双眼竖起两把火炬,双臂挥舞成圆,太阳鼓飞旋出无数个太阳……

祖爷继续跟着圆鼓飞旋,他的“房子”就要塌落,已被罗刹的火枪击燃。他的神灵倏然飞起,脱离了尘障,再俯瞰下面,不好,罗刹都围上来了,撤呀!他一声大喊,震醒了厮杀的族长,族长也然迸出一声:撤呀!爆炸般的声音同样震醒了个个眼睛烧红的勇士……

成排的火枪扫射着杀出去的族人......

阿穆尔河畔狼烟尘滚,弥天障地......”

爷爷的嗓音颤抖。

孩子的眼睛红了。

在孩子心里,那个乘上太阳鼓升上天的祖爷爷,就是现在的爷爷,他们多么相像,他们的灵魂已经和合一体,他们的声音也融为一道声音,虽然孩子没有听到那道久远的声音,但爷爷的声音,就是祖爷爷的声音,那个爷爷就是这个爷爷,这个爷爷也就是那个爷爷,他们是氏族的精神领袖,是民族的精英,他们,我们的爷爷……

爷爷停下来,跟以往一样,每次讲完故事,仍然沉浸在故事的情境里,继续涌动着,脸色仍然红光,眼神还是奕奕。孩子懂得爷爷,直着眼睛瞅上爷爷一会儿,等待他慢慢平息下来。爷爷也明白孩子,目光落在孙女脸上,孩子见爷爷的胡须不再颤了,开始发问了……

外面的雨丝不见了,太阳仍被云彩遮着,没有露面,但是云层已经见薄,爷爷出去了。太提不知从哪里回来,说了声,都讲八百遍了,还那么激动,一对小孩子。

夜里,孩子很早躺下了,她要想想,好好想想,她要找个目的,让爷爷有理由跳太阳鼓舞,有了目的,就有理由了,可是,哪有什么理由呢?孩子想了好一阵子……有了!遥远的祖爷的祖爷为了救护族人,跳了太阳鼓舞,那么,眼前有什么帮忙别人的事情呢……有了,小孩子有点小激动,娜拉的嬷嬷不是病得很重么,爷爷会看病,她的小脚没用看,一摸就知道骨裂了,用酒摩挲摩挲就不疼了,那,可不可以给娜拉嬷嬷看呢,也许就能跳鼓舞,跳上鼓舞,娜拉嬷嬷的病就会好了,娜拉就会像以前那样,天天出来了……想着想着,孩子安静了,困了,朦胧入睡,又做起梦来……

……孩子又去摘那个太阳鼓。这回,摘下来了,竟然轻轻的,离着身体近了,一股岁月幽幽的气味一下冲进鼻子,她不知喜欢还是不喜欢。她轻轻捧起鼓,像捧着个盘子,走出院子。太阳在高高的照耀,直直地射下强烈的光栅,附在鼓上的幽幽气味,一下散掉,孩子觉得那鼓更轻了。她双手举起圆鼓,对着太阳照照,太阳鼓一定是与太阳有关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没有。晃一晃,再看看边缘有什么奇特的东西……不经意中,“砰”的一声,碰出了声音,哟,这声音虽然不是很大,却空旷辽远,让孩子立刻赶到恍惚,没了空间感,片刻,孩子想再听听,就特意去敲……竟见爷爷跑来了,一头斑驳的长发胡须直立着,一把抢走了鼓,像不认识她似的,她怔在那里……

孩子醒来。缓了缓神,窗外还黑着,她又回到梦里……还没看到什么,就被抢走了,梦也醒了,真遗憾。如果不醒,继续梦下去,也许就能看到什么了吧?那就继续梦吧,爷爷说过,好梦可以闭上眼睛继续接着做的。孩子便接着想,她举起太阳鼓,冲着太阳摇晃,摇啊,晃啊,摇的眼睛花了,晃的手臂发酸……不对,太阳鼓舞,是舞蹈出来的,她得舞蹈才行,对。就模仿起嬷嬷、太提们过年跳的罕伯舞跳起来,也许跳着跳着,就会了呢?就会给人看病了呢?……跳,继续跳……不行,太累了,这样,恐怕连嬷嬷都看不到呢,哪是她一个孩子跳跳就会的,若这么容易就会的话,那就成民间舞了,谁都会跳了,看来,还得靠爷爷传教才行……

一个多星期后,小孩子下地了,她第一时间跑出院子,太提在后边喊着,“慢点、慢点,这才几天呐……

小孩子放下跑步,走着穿过横路,走向草甸子。

啊呀!孩子张开双臂,草甸子一片绿色,各种颜色的花儿都被春风吹开了,一簇一簇,点缀着绿草甸子,她喊了声,你们好——又跑起来,但她立刻停下,太提说,要是一般情况下,至少一个月,她才能走路,你可别作了,别老给人添麻烦……

孩子太高兴了,一阵阵清香舒爽的微风掠过鼻子,她跟每一朵花都打招呼,跟飞过身边的蝴蝶、蜻蜓问好,她也想抓一只蜻蜓玩玩儿。恰好一只蜻蜓落在还没绽苞的桔梗花上。她喜欢桔梗花,一伸手,不用弯腰就采到,花也特殊,像钟一样的花瓣,抱在一起,摘下来,往额头上一碰,“啪”的一声,绽开了,香薇薇的气味,立刻扑满鼻子……可这会儿,花苞上,落着一只蜻蜓,她轻轻地靠近、靠近,刚伸出手,啊呀!只见蜻蜓一个下冲,咬住下面叶子上的一只苍蝇,一口吞了下去,她看呆了。

一会儿,又飞来一只蜻蜓,落在旁边的小树上,长长的尾巴,透明的四片翅膀,格子一样的花纹,红黄色的,闪着亮光,而那两只大大的圆鼓鼓的眼睛,却很不温柔,在她看来,愣头愣脑。那眼珠呢?究竟在那透明的圆鼓鼓的哪个部位?爷爷说,蜻蜓的眼睛最多,多到多少呢?都在哪里?孩子看不出来。而那奇怪的嘴,可就难看了,跟纤秀的身体没法相比,光看它吃昆虫的样子,就把它的优雅毁掉了。每次看到蜻蜓,总是在吃,吃苍蝇,吃蚊子,吃蜜蜂、吃蚂蚱,好像什么都能吃进嘴里,而且动作快得不眨眼。看样子,它时刻都在为了寻找吃而飞翔,为了钳住昆虫而停留。咳,你究竟能吃多少,如果把蜻蜓养在屋里,大概就不会有苍蝇蚊子了吧?对,抓几只带回去,放进屋里,看看……

蜻蜓飞了,她去摘桔梗花朵,中指和食指张开成剪子状,伸到花苞下面的茎上,夹住,准备揪下,却突然停了下来,缩回手,把额头伸过去,挨在花骨朵上,一摁,“啪”一声,花瓣骤然绽开了,孩子抬起头,蓝薇薇的花瓣,毛绒绒的花蕊,蓝里透白的下瓣,绿绿的叶托,好美呀!小孩的心也美开花了,因为花朵仍然长在枝上,没有弄折,又想到花的故事……爷爷讲的,桔梗原来是一个女子,因为爱心,变成了美丽的桔梗花……

孩子正沉浸在桔梗花语,就听见一阵声音,她扭头循声望去,又是他,那个圆脑瓜的男孩子,在不远处的甸子上,跟另一个孩子抓蚂蚱,似看不看她,边玩边念:

……

小笨妞,真孤单,

没有伙伴玩花仙,

蜻蜓蚂蚱为伴侣

大眼仔也能做朋友

……

孩子本来对圆脑瓜是无奈的、有点烦的,可这会儿,听着那朗郎的声音,没怎么烦,但也不想看到他……管他呢,躲远点。

孩子往远处走了几步,朗朗的声音又传来了,起初是圆脑瓜一个人的,后来就成了两个人的和诵,孩子听出了意思,就不走了,在原地低头看花看虫,耳朵格外支了起来。

……

眼睛绿豆样,尾巴筷子长,

房屋黑洞洞,大小一窝藏。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一属。

 

眼睛像铃铛,头上两犄角,

四蹄千斤力,脖子能拉车,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二属。

 

眼睛像团火,尾巴一丈多,

猛地一声吼,树摇扇哆嗦,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三属。

 

眼睛像星光,尾巴一指长,

闻声逃得快,边跑边张望,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四属。

 

走路弯弯曲,有鳞嘴有须,

海中的主宰,能聚云布雨。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五属。

 

走路曲弯弯,无腿脚身圆,

见人急忙躲,爬行不觉慢。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六属

 

骑它走千里,银踢腾空起,

能拉车耕地,还能驮东西。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七属。

 

眼睛像玻璃,毛儿弯弯曲,

圈里咩咩叫,牧人咪咪笑。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八属。

 

高高山上住,能攀各种树,

鲜果它先吃,脾气躁又粗。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九属。

 

脚硬翅膀短,想飞飞不远,

清晨刚醒唱,催人别学懒。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十属。

 

毛黑嘴巴短,耳灵眼睛尖,

平时门前坐,夜晚把院看。

人人都知道,它是十一属。

 

头大嘴巴长,走路懒洋洋,

生来供人吃,酒席上最香。

人人都知道,它是十二属。

 

孩子觉得非常好听,可是都是什么属呢,她还没想出来,他们就诵过去了,要是能跟他们学学就好了,可是,才不去问圆脑瓜呢。孩子眼睛一转,对,娜拉应该会,她嬷嬷经常教她乌春,问她去。不过,不知她嬷嬷怎样了,能不能看见娜拉呢?

孩子往回走,圆脑瓜的声音更大了:你来说一说,都是什么属?

孩子没回头,管他。

到了娜拉家的大门外,门桩上插着两根横木,孩子知道,屋里可能是不方便进人吧,不然,门桩的横木是不会都插上的,那么……娜拉出来就好了。孩子正犹豫着,娜拉真就出来了,很多天不见,娜拉好像长大了,有点像大姑娘样儿,是啊,她都开始做饭喂猪,干大人的活了,不是大人也得像大人了。

“娜拉”,她喊了一声。

娜拉几步跑了过来,眼睛里装满了事,“我正要去你家呢,你来的正好。”

孩子的眼神伸出个问号。

“我爷爷让我告诉你爷爷,晚上过来,家里请了一位智大夫,给嬷嬷看病,我爷爷说,让你爷爷来帮忙我爷爷。”

说完,娜拉眼眼睛一怔,一咧嘴,想笑,却没有笑出来。

孩子也咧咧嘴,也没有笑出,“那我回家告诉我爷爷去。”

晚上,孩子跟爷爷到了娜拉家。

进屋一迈门槛,就看见西炕上坐着个陌生的婆婆,前面放了一张桌子,坐姿像个堆的雪人,眉毛很黑,像木炭画上去的一撇一捺,看不清眼睛里的东西,但很远,很深。大概,那就是娜拉说的智大夫了吧。北炕上也坐了几个大人,南炕就是娜拉的嬷嬷了。

娜拉嬷坐在炕头,额头上围着一圈发带,蔫蔫的,抬个头都像很累。只十几天的功夫,她就瘦得仿佛被霜打的秧苗。

开始看病了么?孩子没见过看病,也不知道看病怎么看法,就见那智大夫智婆婆说了些什么,孩子爷爷复合着什么,然后智婆婆下了地,一下显出她很粗壮的腰身,坐到娜拉嬷嬷身边,伸出手去摸脉,又摸摸病人的中指,继续闭了一会儿眼睛,然后抖一抖身体,说了一句话,声音竟然很是威严,一下凝住了空气。真的是智婆婆啊……

娜拉的爷爷赶紧往前伸伸腰,恭敬地说了些什么,声音很小。

智婆婆“嗨”了一声,眼睛一立,说:“别怪我直言,既然看病,就要说出些什么,听好,你们祖上有一个莫日根,爱打狍子,不仅爱打狍子,还专打母狍子,打母狍子的时候,他还叠起箭草吹哨,装孙子,母狍子一听儿孙在叫,就顺声跑过去,结果,就挨了你祖宗的枪子儿,所以,他的后代,都是女人不幸,短命……是不是?”智婆婆的声音突然变得威严,不容怀疑。

大家的眼睛都转向娜拉爷爷。

突然,娜拉嬷带着哭腔“哦热……”了一声,“这又找到我了么?我可没做什么坏事呀......”想哭、又哭不出来,凄惶可怜。

娜拉的爷爷谦卑地往前探了一下腰身,好像在问。

婆婆说:“有什么办法啦,他打得太绝了,要是为了吃,打个一只,还说得过去,可他一次就打好几个母狍子,当场扒下皮子,肉都扔掉,狠不狠?做得太绝了......

孩子哆嗦了一下,憋憋嘴,眼睛一下变得恐惧、痛苦、可怜,就像看到了很多没有嬷嬷的小狍子,在荒野里四处喊着嬷嬷——嬷嬷——

爷爷感受到孩子的情绪,胳膊肘碰了碰她,小声问:“怎么了,妞妞?”

“我、我肚子疼。”

……

走出屋子,孩子的眼泪终于流下来了,跟爷爷说,那个婆婆说得太可怕、太可怜了。

可不是,爷爷说,那是娜拉的太爷爷,有名的莫日根,娜拉的太提,婶子都年轻时没了,最小的二十几岁,最大的都没超过五十……

夜里,孩子的脑子里全是小狍子的哭声......

......她走在没有阳光的林子里,脚下磕磕绊绊,耳朵里到处是嗡嗡声,空气中散发着过年放鞭炮的气味儿,她喘不过气来,树枝不时挡住她的眼睛,刮她的脸,她一个劲儿走,不知要走到哪里。突然前面比较稀疏的林地出现了两只狍子,一大一小,大的躺在地上,小的在用嘴不时拱着大的身体:

嬷嬷,嬷嬷,你的耳朵为什么竖起来了啊,嬷嬷?

儿啊儿啊,嬷嬷已经被猎人打中,一会儿有个头戴阿日斯玛各勒(皮帽),手拿连珠枪、身穿哈日密的人来,要把我抬走了,儿啊、儿啊......

她使劲挣扎,使劲喊叫,却喊不出声音,一动也不能动了......

半天,她身体软了,醒来,眼泪不停地在流,满脸精湿,黑黑的天空,不

见月亮,她的脑子全是狍子嬷嬷和小狍子的对话……“儿啊,嬷嬷也被猎人打中……儿啊……儿啊……

   

后来孩子才想起,那个智婆婆没有跳太阳鼓舞,如果跳的话,爷爷也是否也能跳了?可是,娜拉爷爷为什么不请爷爷给娜拉嬷嬷看病呢?爷爷也能看好的呀,还是远方请来的大夫更好呗?实际上,在孩子印象中,爷爷是用那些采挖来的花草,给病人煎药喝的,就像白头翁,真是药到病除,像她那样的骨裂、骨折之类的,爷爷一看就知道,可是,孩子总是弄不明白,她惦记着的太阳鼓,什么时候能发挥作用?爷爷不是在编故事吧?不,爷爷是以前用它的,现在不需要了?或者是祖上传下来的,就在那挂挂罢了?如果那样,她可就用不上了,用不上,就不能去找嬷嬷。这个小小的艾勒,除了大轱辘车,什么车也没有见过,道路就那么一条,也不知道通向哪里,孩子只知道通向艾勒东小河的路,和继续通向林子的路,如果没有太阳鼓的威力,要寻找嬷嬷,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爷爷,”孩子实在忍不住了,跑到外面正在干活的爷爷身边:“太阳鼓不能飞上天。”

爷爷正在往大浅框上凉晒刚挖来的草药,直起身,看看孩子的小脸,想了想说,我们的远祖有一位叫作琪妮花日的智慧姑娘,善良、孝顺,通晓天文地理,救治疾病,除恶安良,通达能事,有一段她治病救人的故事,是这么说的,妞妞,你听:

……

东北方向鼓隆隆

五彩云朵一阵阵翻腾

在那飞旋而来的太阳鼓之上

坐着琪妮花日智姑娘

……

治好病的琪妮花

受到众人称赞脸羞红

匆匆坐上飞旋的太阳鼓

五彩祥云相伴返归程

……

爷爷停下来,看看孙女,继续低头翻弄手里的东西。

孩子这才认真看爷爷弄得东西,白色的、毛绒绒的,像……

这不是白头翁吗?

不错,爷爷弄的正是白头翁,为什么不叫她?她也要采的啊。

爷爷说:“你还要午睡呢。”

第二天中午,孩子甘愿不睡午觉,跟上爷爷一阵颠颠颠,片刻就到了前边的甸子。爷爷手里拿着一把挖药的小锹,还有一把两个齿儿的叉子,白头翁遍满甸子,随便怎么采挖都可以的。不,爷爷教她,白头翁虽然一片,到处都是,也要隔着一段距离挖一棵,不能在一个地方挖出很多的坑坑,让甸子变丑,而且,挖出来后,填好坑坑,不影响草植。

哦!孩子眼睛晶晶亮,眨动着。

还有,爷爷挖出一棵白头翁,教给她看,这个白头翁,春季两季采挖,除去上边的茎叶,和须根,留下根头部的白色绒毛,才是药,能治病。

“嗯……那个白头发的老翁,他怎么知道白头翁能治痢疾?”

“他呀,他是神农的后人。”

“那爷爷怎么也知道呢?”

“因为爷爷要给人看病,要学习,要懂啊。”爷爷抬头四处望了一下,“你看,这里还有很多药材呢,它们不但是一朵朵美丽的花,还能治疗疾病,并且每一种花,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你都要知道,爷爷会慢慢讲给你,因为将来,你也要给人治病的。”

“我?”孩子惊撼了,皱起小眉头,眼珠快速转动。

“你看,”爷爷走到一棵圆形大伞一样的、淡淡的小黄花跟前说,“这是防风,治感冒头疼,风疹、风湿痛等,根入药,春秋采集。”然后挖了一棵白头翁放在框里,填平土坑,又拉开距离,停在另一棵挖白头翁前,再指着旁边的花说,“这个开着无数小黄花的是柴胡,主要治疗肝脏引起的疾病,口苦、咽干、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头疼等,也是根部入药,春秋采挖。”爷爷知道孩子的心情,“你听着就行,脑子里会留下印象的,将来你会专门学的。”

爷爷一边拉开距离挖白头翁,一边教孩子认识随处所看到花,“这是巨麦…..那是地榆…..那是漏芦……桔梗……百合……鸢尾……”甸子能看到的花,爷爷几乎都指出了名字,道出治病的功效,入药部位,采挖季节……啊呀!孩子一个劲点头,惊叹、震撼,这草甸子太不简单了,有这么多的宝,难怪爷爷给人看病一看就好!爷爷真了不起,他一定也是从神农那儿学来的吧?然后像那位远祖智姑娘琪妮花,坐上太阳鼓,到远近很多地方治病救人……

往回返的路上,爷爷也没闲着,一路低头,边挖车辙路上的一种长椭圆形叶,矮矮的,像野菜的草,边告诉孩子,是车前草,草和种籽都能入药,主要治疗水肿胀满,利水…..

“你看,到处都是宝,就看会不会利用。”

孩子一下看到认识的野菜,“婆婆丁(蒲公英),爷爷,这儿有婆婆丁,我吃过的。”

“对,”爷爷笑了,“亏着它了,要不你那痄腮怎么能好得那么快。”

是的。孩子清晰记得,5岁的那年春天,她两边脸肿得不能吃饭,坐在炕上不能出去,爷爷说,那是得了痄腮,就采了这个叫婆婆丁的野菜,放了点土豆条,做成汤菜,让她吃菜,喝汤。她一天没吃饭,没想这个东西,一进口,很合口味,连汤带菜吃了很多,结果,那肿胀的脸,第二天就软了,松了,消了。从那,一到春天,爷爷就采来蒲公英,给孩子喝。孩子的嘴唇爱生黄水疮,鼻孔也常生疮,堵得呼吸困难,爷爷就让太提做蒲公英汤,或者干脆泡水饮用,喝上几回,口疮就好了,鼻子也通了。

过了两天爷爷要带孩子进林子,认认生长在林子里的草药。她太激动了。真想亲一下爷爷的脸,可是胡子太多。

太提在后边扔下一句,“看林子还带上小东西干啥?”

孩子瞅瞅爷爷,“爷爷,我不是、东西。”

“当然了,我孙女不是东西,是个小药童。”

爷爷扛上专用的挖药小锹和二齿药叉,孩子挎上个筐,里边装上口袋,来到艾勒东头的小河。小河不宽,不过六七十米,是艾勒人经常到对岸林子、狩猎,采集野菜、野果、打柴的来往要道。爷爷知道哪个河段水深,水浅,到什么部位,哪天哪月涨潮,都在心里。爷爷挽起裤腿,到膝盖,要背孩子,孩子不肯,她要自己蹚水,河边长大的孩子,哪有让人背着过河的呢?好样的,爷爷说,牵着孩子的手,到了较深的地方,爷爷提拎一下孩子,也不过刚没过膝盖,但对孩子,就到大腿那儿了。

过了河,几棵较高的乔木稠李子树,站在河岸,一树小白花,唧唧喳喳的,开得热闹。还有几棵山丁子树,也绽开了满树的白花,比着谁更漂亮。再往里走,大多就是柳条子了,一簇一簇,间出了林中空隙,草植没膝。继续走,出现了一片山里红树,正在绽放的花,跟稠李子花和山丁子花有所不同,是无数小白花挤在一起,形成一个根叉上的大花絮,花落后,就在上面结出同样序状的红绵绵的山里红果。爷爷的眼睛可不在树的花上,更不看那随处可见的小黄花,往林深处寻着需要的东西。在一片空闲林处,出现了两棵蓝色的花,爷爷的眼睛立刻定在那里,“来了,”他说,随即拿下肩上的小锹、叉子,到了蓝花跟前,放下工具,“妞妞,这是龙胆草。”爷爷蹲下来,清除根部的杂草,准备开挖。

龙胆草。孩子念着花的名字,细看那花的形态,两三朵蓝蓝的花并排挤在枝叶的腋里,努力往上伸着,一株龙胆草的叶上,有两三处从枝和叶腋里探出来的蓝花,有点像房梁上燕窝里伸出的一排小燕子嘴。爷爷把药叉插进土里,小心地挖掘,并说龙胆草能泄肝胆火、黄疸、瘙痒、耳聋、惊风等病,春秋采挖,根部入药……孩子却想,每个能治病的花草都有故事,这个龙胆草也一定有,她更爱听故事,特别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要让爷爷讲遍那些故事,那才开心呢……

“对。”爷爷懂得孩子的心念,“这个龙胆草也有神奇的故事。古代呀,有个人走在山林里,看见一只兔子,在路旁掘草根呢,很奇怪,便走上去问。兔子回答说,是主人生病了,必须吃这种草根才能治好,那人也便帮忙挖掘,并且跟着兔子到主人家看看究竟。主人吃了草根后,果然痊愈了。原来那兔子是神变的,那草呢,就是这个龙胆草的根。”

爷爷轻轻地挖出了龙胆草的根须,抖抖上边的土,捋捋根的须子,装进框里,“因为像苦胆一样苦,又有灵验,就叫龙胆草了。”爷爷不待孩子发问,先她讲出了孩子的问题。孩子喜欢这个龙胆草,有神奇的小兔,有传奇,还有那一绺根须,像爷爷的胡子。

爷爷培好挖过的土,继续领着孩子走,指认随处看到的能治病的花草,这是玉竹……那是贯众……那是芍药…….独活、白藓皮……太多了!这林子间比南边的甸子还要博大,有那么多花草的奇妙故事。孩子感叹,小脸红扑扑的,她希望快点长大,用这些美丽的花草,神奇的药去给人治病。

孩子饿了,走神了,脑子一晃,出现了葵太提。

太阳已经照到头顶,爷爷说回家,便往回走。孩子仰头望望爷爷的胡子,怎么自己心里想的,爷爷都知道呢?

回到家后,爷爷让孩子去葵太提家,送一根刚挖的龙胆草。孩子问为什么给人家送药?爷爷说别问,去吧。

孩子正想着葵太提好吃的东西,欣然去了。

进了院子,跟往常一样,看到的总是那个大渔网,搭在绳子上,散发着让人捂鼻子的腥味。阳光懒懒地照在院子里,很累,门窗没开,孩子开门进屋。

她首先看到的是,锅盖没有热气,墙跟没有柴火,没有做饭。再迈门槛,一眼看见葵爷爷躺在炕上,盖着被子,葵太提在旁边忙着什么。见到孩子,眼神一振:“这莫虐姑娘来得真是时候,快,回去找你爷爷去,葵爷爷病了。”

孩子一怔,扔下手里的草药,转身往回跑,葵太提连饭都没做,葵爷爷一定病得不轻,还盖着厚厚的被子……

“爷爷,”人还没有进屋,孩子就喊了起来,可是屋里没人,孩子又转身出屋,仓房的门开着,爷爷在仓房里,鼓捣草药呢。

孩子急切的告诉爷爷,葵爷爷病了,躺在炕上,盖着被子……

爷爷听完,可没有像她那样着急,不慌不忙,拎起手边的一个兜子,就往外走。孩子癫癫跟跑。

“你别去了。”爷爷头也没回。

她要去,还不知道葵爷爷病得怎样呢,她要帮忙葵太提,就像刚才,跑跑腿,干点啥的。

爷爷的脚步真快,好像几步就迈到了西头的小房子,她在后面紧跟,还落得很远,等她跑得口干气喘,爷爷已经在厨房忙呢。在给做饭?不对,是在清洗那棵龙胆草啊!接着切成一段段,取出兜子里的药罐,放进药,又放点儿上午挖的柴胡、一把小小的黑色种籽……难道、难道爷爷事先知道葵伯有病?药罐都装兜里了。

爷爷在灶坑口吊起药罐,架上几根碎木头,点着火,熬上了药。

唉!前两天葵爷爷还打鱼去了,怎么一下病倒了?

熬好了药,要给葵爷爷喂药了。葵太提掀开半截被子,给他转过脸来,哎呀!他的脸太难看了,黄黄的,肿肿的,都走样了,肚子高高的,怎么……爷爷让葵太提先喂进一口清水,那水流出嘴角,竟然是黑乎乎的,继续喂了两口,见清凉了,才把药喂进去。

爷爷叫孩子回去,孩子不情愿地往回走,她还想看看葵爷爷喝过药后,好了的样子。

太阳都落了,爷爷还没有回来,不能去东边大牛圈接牛,孩子就得自己去接。

大牛圈不远,过了大坝,路过小河,继续走不远,就是绿草甸上的大牛圈了,一个大大的柳条子编的杖子(篱笆)围成的圆圈。接牛的人不断,大人孩子、老人女人,陆续走进牛圈,找到自家的牛,赶回去。那牛们,经过一天地吃草,个个肚子溜圆,母牛的奶盒子涨得鼓鼓,就等着回家挤出来轻松呢。孩子在圈外站了一会儿,等到圈里的牛少了,才进去,赶出了自家的那头黄牛。黄牛脱去了冬天厚厚的衣服,皮毛细细绒绒,薄薄的,摸着光溜溜。孩子赶着牛往家走,一下看到圆脑瓜男孩,也在赶牛回家。看见她,就摇头晃脑的唱起来:“…..讷哟耶,尼哟耶,讷哟尼哟讷哟耶……你爷爷,我爷爷,你爷爷是我爷爷,我爷爷也是你爷爷,咱们都是一个爷爷……

孩子一听,真有他的,竟把扎恩达拉古调的后缀,改成了你爷爷…..我爷爷……又好气,又好笑,用柳条子赶了一下牛,自己叨咕道:“我爷爷才不是你爷爷,你爷爷也不是我爷爷,我们才不是一个爷爷……

爷爷回来了,赶紧栓上牛,夸赞孩子能自己接牛了,长大了,孩子问葵爷爷的病。太提拎着小桶出来挤奶,问爷爷这一下午,就在那儿了?到底什么病?

爷爷告诉说肝病,很重,得帮着守一会儿,她葵太提心里没底。

太提拿过跟前的小板凳,坐在牛肚子下,“腿”一声,碰了一下牛腿,黄牛就往后撤了一步左腿,太提便双腿夹上小桶,双手往牛奶头上一撞,开始挤奶。白白的奶汁,就像线似的,喳——喳——碴,唱着轻快的歌落进桶里。牛舒服了,臌胀的奶盒子在解放,一动不动。

太提这才问有没有危险。

半天没听见回音,抬头看看,老头子正拿着锹撮地上的牛粪,往杖子上贴牛粪呢。然后往牛跟前凑凑,左右看看,低声跟她说:“不轻啊,全身都被鱼围上了,一层一层,那鱼个个张嘴喘着,鼓着眼睛,他这辈子,打了多少鱼?”

太提挤不出奶了,解开牛犊的绳结,让它吃几口,撞一撞。听到爷爷的话,眼睛一怔,又赶紧去拽开牛犊,拴上,再挤。

“你可别吓唬人,吓死我了。”

夜里睡觉之前,爷爷又去看葵爷爷。太提掏出两片药片,放进嘴里,含一会儿,嚼巴嚼巴,咽了下去。孩子奇怪,要睡觉了,还要吃药?太提说不吃,身体疼得不行,睡不着觉。太提一天不知吃多少那个白色药片,仅孩子看到的,早上一起来就吃上两片,午饭放下碗筷,也掏出两片。孩子不明白太提看上去没病痛的,为什么吃那么多药,太提瞪瞪眼珠,“不知愁的,这日子不用止痛片顶着能过去吗?这屋里屋外、园子里的,不动的、能动的,不都是靠我一个老婆子?不靠止痛片怎们支撑起来……儿女倒是不少,都不在跟前,就一个在眼前的,还天天要死要活地掐……你爸你嬷那两个没心肝的,人一走连个信儿都没有……咳!都是我命苦,什么时候,眼睛一闭就省心了。”

太提已经是一个人在唠叨了,到最后,孩子的耳朵里,只剩下嗡嗡嗡的声音。

以前,太提再忙,也总能抽出点时间,钓鱼去,下囤子,弄回来两三条小鱼,哪怕一条小鱼,也回来弄个鱼汤,一脸受用。但是自从葵爷爷有病后,太提好几天都没去碰鱼竿、鱼囤子了。

孩子不喜欢吃鱼汤,特别是晒干的鱼干,更不爱吃。春天开化的时节,河边会出现一些死鱼,憋了一冬天的太提,挎上筐,很珍贵地捡回来,在锅里煲干,煎得酥脆,取出来,直接就坐到厨房的幺炕边,靠上墙,双膝支起,一手托碗,一手将鱼送到嘴里,喳喳喳,嚼出音乐般的声音,眼睛伸出的光,像无数小鸟飞向远方,一条煎鱼几口就变成了太提眼睛里放飞的小鸟。可在孩子看来,那看上去就不怎么好看的鱼,又腥又臭,她太不喜欢那种味道了,她喜欢吃葵太提做的煎鱼,那才能飞出快乐的小鸟呢。

两三天后葵爷爷的肚子消了,脸色也不那么黄了,但还是不能下地。孩子想,爷爷为什么不跳太阳鼓舞呢,那样不就能下地,彻底好了吗?

爷爷去甸子,又挖了些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婆婆丁等药,给葵爷爷送去。几天后,葵爷爷能下地了,爷爷就没有再去。

孩子高兴了,她心里念想着什么,又走进那个熟悉的院子,但是没有看到总是散发着腥味的大鱼网,进了屋里,葵太提也没在,孩子出屋,站在院子张望,葵太提从园子的角门出来了,头上包着白围巾,跟太提一样,孩子就跟她往屋里走。到了屋里,葵太提坐到炕上,拉过桦皮篓烟笸箩,卷烟,抽烟,坐了半天,没有动弹,孩子站起身往外走,迈门槛的时候,无意回头望了一眼,一下碰上那张熟悉的脸,在看她,眉毛眼睛都皱到了一起……

孩子有点心惊,怎么了?是她做错什么了吗?有点奇怪,为什么…..

管它。孩子闷了一阵, 又找出自己的法宝。

下午的时候,孩子在炕上摆哈尼卡,捏起一个哈尼卡点点点,自语道:“娜拉,你嬷嬷好了吗?葵爷爷都好了,都能出去走了,可我再也不想去他们家了,不去了,你又没有时间,我要去找嬷嬷了……”说着,孩子的眼睛模糊了,抽泣起来,她抬起手抹了一下,这时,很久不来找太提搭伴钓鱼的葵太提,突然在她身后发出焦急的声音:“妞妞,你爷爷太提呢?”

孩子吓了一跳,抹了一下眼睛,转过头去,见葵太提一脸不安的神色,东瞅细看,没有定神。

“爷爷进林子了,太提在园子里……

葵太提话都没有听完,就出去了。

出什么事了?这么着急,孩子没心摆哈尼卡了,叠巴叠巴放进匣子里,下地出屋。葵太提竟没去园子,已走出了院子……

孩子也没有告诉太提,跑到院子外面,站了一会儿,东望望,西望望,最后还是去了甸子。

甸子上的花草又长高了,孩子的眼睛首先落到花上,一只蜜蜂落在一朵红色的百合花上,吸着花蜜,身体在抖,沾满了花粉,小风一吹,蜜蜂身上的花粉又落入花蕊中,蜜蜂飞了,又来了一只蜜蜂,落在旁边的那朵花心,吸着花蜜,颤抖,还没抖落花粉,就被一只突然飞来的蜻蜓,迅速钳住了身体,两下吞尽,孩子急了,“你太霸道了,人家还没吃完蜜呢,就把它吃了,人家也是一条命啊……

那蜻蜓是怎样厉害,一会儿的功夫,又吃掉了蚂蚱、螳螂,苍蝇、蚊子,只要能碰到找到的昆虫,都收拾掉了,小昆虫们不知怎么害怕它呢,有时连害怕都没有,不知觉中就被猛然吞掉……

两只蝴蝶飞来,落在花蕊上吸蜜。孩子看了一会儿,还是蝴蝶文明,人家只吃花蕊花蜜,从不像蜻蜓,就靠吃人家的生命来活自己,真不可爱……

孩子玩得忘了时间,肚子饿了,抬眼望望四周,太阳都挂道西边树上了,才想起回家。到了家里,还是没人,园子里也没见太提,哪儿去了?锅灶没有生火。孩子本能地又往葵太提家走,到了院外,就看见院子很多人在忙碌,“啊呀!”孩子的眼睛定了,棺材!一口红色的脊形棺材,停在院子里,前边桌子上摆着一直熟鸡、糕点什么的,完了!是……孩子继续往院里走,一眼看见太提,急忙朝她走来,把她挡住,不让进院,说回去等着,太提一会儿回去。

孩子很想看看,棺材是怎么回事,人死了才进棺材的,可是,谁都好好的,弄个棺材干什么?孩子满心狐疑,没人顾她,也没人管她,没趣地回家了。

家里真冷清,一点动静没有,她又饿又困,爬到炕上就躺下了,嬷嬷,你在哪里,你也不要孩子了么……听圆脑瓜说,嬷嬷是气病的,失踪了……还说在外面打工……说爸爸去找……被什么工厂留下……不能出来……

朦胧中,孩子的脑子又活跃起来。

……那是什么时候呢,嬷嬷们开始张罗每年一次的求雨,每家一碗小米,一只小鸡,孩子们像要过节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她要跟着嬷嬷去河边了,要玩泼水,要给那棵孤寥寥的大柳树挂上鸡皮,泼上河水,要吃鸡米肉粥,多好玩啊,可是,嬷嬷不在,她跟谁去?孩子想起姑姑,她去不去呢?想着,就去了姑姑家。她一般是不去姑姑家的,她不愿意看见姑姑那总是不开晴的、阴天一样的脸。姑姑家不远,向西,就隔着一个房子。她进院了。哟,什么声音?屋子里传来叮咣、咕咚的声音,她没敢进屋,走到窗前往里一望,啊呀!两个人正在炕上厮打呢,碰的柜子窗台叮咣乱响,旁边还放着一把猎抢。天哪!她吓呆了,不知是走,还是……正在这时,姑父一把拿起枪,姑姑乘机抽出身,跑了出来,姑父在后边追……

她赶紧躲进门后,吓成一团,完了,姑姑,这回要挨枪子了吧?果然,只听碰的一声巨响,枪响了,孩子猛地一抖,有点站不住,紧紧靠着门后的墙,好一阵不敢动弹。不知过了多久,一点动静没有,真静!姑姑怎样了?一定是躺在地上,满身流血呢吧?她缓过点来了,颤惊惊地探出头去,望望院子,没人,望望窗户,也没动静,她出了门后,悄悄走向大门,走出院子,拼命跑了起来。

跑到家里,啊?姑姑正坐在炕边,眼睛直直的,发呆呢。

太提的脸拉得很长,在低头使劲洗衣服……

“妞妞,起来吃饭了。”

孩子一下惊醒,睁眼看看,太提端着一碗牛奶泡小米饭,站在身旁,孩子看看周围,“姑姑呢?”

“做梦了?”太提的眼睛幽幽的,双眼皮层层重叠着,把岁月都夹在里边。

“嗯。”孩子彻底醒了,坐起来,闷闷地吃起面片。

太提开始叨咕,“你葵爷爷走了,病没好利索,就折腾,下什么网去,那鱼不吃不行么?下了水,就没上来,要不是你爷爷心里觉得有事,及时赶到,不知要在水里泡多长时间呢……你葵太提,可怜的,又落单了,前一个丈夫死了,嫁了你葵爷爷,又没到头……一辈子没生个孩子,咳!这人呐,今天不知明天死,谁知道都好得差不多了,怎么就下了水,上不来了……追命啊……

孩子听着太提絮絮叨叨的声音,像小河不深不浅地水流,不紧不慢,持续地流淌,让孩子想到平静的月光。吃完了一碗,还想吃,太提的眼睛正幽幽地望着别处,听不到孩子的动静,便扭头看,见孩子的饭碗空了,又去盛来一碗,“吃吧,能吃是福……葵爷爷再也吃不上了……

孩子从来没有感到太提的声音如此柔软,就大了胆子问:

“太提,葵爷爷真死了么?”

“那还有假?再也没有这个人了。”

“是那些鱼把带走的么?”

 “谁说的?”太提一愣。

“他打了一辈子鱼,鱼该打他了吧。”

“瞎说,小孩子不许瞎说。”太提的口气突然变得严厉,眼睛刹那立眉瞪眼,转而又变得忧思。

孩子觉得又说错话了,立刻蔫了下来,吃完了饭,乖乖地躺进被窝,望着遥远的月亮,孤寂寂的,我一定要坐上太阳鼓,找嬷嬷去……可是,她还没有学会太阳鼓舞,可怎么行?爷爷快教我太阳鼓舞吧,教会我,愿我像琪妮花智姑娘那样……

……时光眨眼变幻,她站在一个空旷的草地,手里拿着太阳鼓,对面几米的前方,爷爷站在那里,满脸胡须,长发披肩,长袍上的太阳月亮,和肩头的小鸟小鹿,无声地向她说着走过的岁月,他们,太阳的子民,与天地互生,受着自然的庇护……爷爷的身后,站着一排人,年老的,年轻的,壮年的,啊呀!中间还有位姑娘,那是不是琪妮花日智姑娘?他们都双手擎举着太阳鼓……而爷爷手中的太阳鼓,要比他们的大很多。转眼间,见爷爷双臂一振,跳了起来,眼眸发出来的束束光波,传到她的身上,她明白了爷爷的意思,模仿起爷爷的舞蹈,一伸一展,简单又不同寻常的舞步,好学又不好学,她笨笨卡卡地学着爷爷旋转,有点别扭,可是跳着转着,陡然通了,就像被堵塞的神经血脉,豁然通畅,她熟练地跳转起来、轻松如燕,酣畅淋漓,跳起来了,跳起来了……

可是长发飘飘的爷爷,转眼不见了,他变成一棵垂垂老柳,站在不远处的草地上,虬髯苍苍,随风摇曳着……

她停不下来,继续跳着,旋着,身体没了重量,飘升起来,她无比奇怪,顺眼往下一瞥,大柳树下垂的枝叶,全部向上伸了出来,在风中摇摆,仿佛无数的手在挥舞,并漾出一波一波的风浪,推动着太阳鼓不断飘升……白云在她眼前飘过,云雾穿过身体,阳光乘隙射来,她终于乘上太阳鼓了,终于要去找嬷嬷了……

 

注释:

1.叵克子:愣,直性之意。

2.莫虐:猴。达斡尔人常呼乖灵的孩子为:莫虐乌音(姑娘),莫虐克库(小子)。

3.鱼囤子:是一种捕鱼工具。盆子上罩上一层细铁丝网,中间留个拳头小点的圆孔,缝上桦皮抹上鱼食,诱鱼。鱼闻到香味后,吃着吃着就进了盆里,出不来了

4.盲流:内地到东北的打工人员,大都是盲目流走,走到哪里打工哪里。

5洋砬罐:小灌木叉上长的一种小硬壳,比花生大,里边育有虫卵。

6德力:狍皮大衣。长过膝,两侧开叉,毛密而厚,适合打猎、劳动、出远门时穿着。

7哈日米:刮去毛的光板狍皮制作的衣服,可长可短,夏季穿用。

 

 

 

             

 

 

 

 

太阳鼓     

 

昳岚(达斡尔族)

 

每到春风吹遍大地远看草色的季节,孩子就站在园子的篱笆根下,望南边的草甸子。

春天,甸子上一片红黄蓝绿紫,缀满了鲜花;夏天齐膝的草植绿生生的伸向天边,望不到尽头。孩子就开始想像甸子上的世界,有毛毛虫,刀螂、蜜蜂、蚂蚱、蜻蜓、蝴蝶,地鼠等等,都是她对话的朋友;秋天,绿生生的生命瘦得干枯一片,互相吞啖的昆虫也不知去了哪里;冬天,甸子上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所有的东西都不见了,小孩子站在那里,眺望遥远的地平线,也许,嬷嬷会从那遥远的天际线出现,从一个小小的点,越走越大,来到她的眼前……

没人在意这个小孩子,都忙着活计,忙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何况这么一个“语迟”的小孩儿。

孩子望上半天,把她的愿望,谁也不知道的秘密,也搁在那里,转身回家。

家里没人,爷爷天天去看林子,太提(奶奶)不知去了哪里。在孩子的印象中,太提是园子里的影子,只要看不见时,望望园子,就能看见头上包着白围巾的太提,弯腰起身,出没绿色里,围巾就是太提的标志。只是,小孩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喊嬷嬷了……

小孩子望了一圈园子,眼睛蒙上了云雾……

她转回身,进屋,一迈门槛,便习惯地仰头,望望西窗,看窗户右上角挂着的皮鼓,圆圆的,像月亮?像太阳?还是像太阳,像以前嬷嬷剪的剪纸太阳。小孩子便问上一句,你好!

然后她脱鞋,炕沿下的护板被碰得当当响。爬上炕后,从炕头一尺高的长条桌上,拿下一个小匣子,取出里边被拍扁的哈尼卡纸偶玩具,拿起来弄弄,鼓起哈尼卡的袍子,立在炕上,开始摆家家游戏。本来,是和邻居孩子娜拉一起玩的,可是,现在只剩她一个了。孩子捏起一个哈尼卡在炕上点、点、点,点了三下,说:“你们要是有眼睛嘴巴,能看见我,跟我说话就好了,嬷嬷不回来看我,你们也不看我……唉!”她又捏起另一个哈尼卡点点点:“娜拉,你也不跟我玩了,可我理解你的,你嬷嬷病得不能起炕,你得照顾嬷嬷,看护妹妹……

孩子一会儿捏起这个哈尼卡,一会儿捏起那个哈尼卡,代替他们说话,哈尼卡就成为生活中的爷爷、太提、嬷嬷、爸爸、娜拉等人,把生活里所看到的情景,也都表现在哈尼卡的游戏世界里。

玩了一会,孩子困了,看看窗外,太阳已经老高,还是没人回来。她揉揉眼睛,歪在炕上,闭了眼睛……一群没“脸”的哈尼卡,都站在她的面前,七嘴八舌发出声音:……没有眼睛嘴巴,不是我们的过,是祖先剥夺了我们的这个权利……因为你们的眼睛嘴巴已经够多了,再让我们长上眼睛嘴巴,那就太闹了……

孩子说,对的。爷爷说关键你们有了嘴,什么都想吃、想说;有了眼睛,什么都想看,想要,不就跟人一样了么?所以,不生眼睛,什么都不看,不长嘴,不乱吃,乱说,就不生欲望,通不了灵性了,也成不了跟人一样的人精,就可以简简单单的了……

小孩终究是没有睡实,醒了,哈尼卡还在炕上,个个一身彩色裙袍,没鼻子没嘴没眼睛,一张空白的脸,很安静……孩子把哈尼卡放进匣子里,放回去。

太提怎么还不回来做饭?小孩子饿了,下地看看锅里,什么没有,再看碗架子,也没什么吃的。

就又走出家门,去葵太提家。葵太提是太提的钓鱼伙伴,孩子也就熟悉了她家,走顺了脚,便不自觉地迈去。葵太提家在艾勒西头,就两口人,没有孩子,经常看他们吃猪肉炖酸菜。那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筷子条,出现在酸菜里,加上饭豆稷子米捞饭,真亮眼。孩子常去葵太提家,就能赶上饭食,就能吃上葵太提给她盛的饭,上边还盖上亮眼的猪肉酸菜。有时还让她坐到饭桌边。葵太提家的饭菜真好吃,他们还吃野猪肉、狍子肉,兔子肉啥的,最常见的是煎鱼,遇上煎黄姑子鱼,葵太提就给她递上一条,她就坐在北炕沿上,一点一点小心地吃,一条煎得焦黄的鱼,吃完了,就剩下一根干干净净的鱼刺,然后认认真真的舔干净手指上的油星。小孩子吃惯了,就总是想去。葵太提一看见来了,就说,“这个叵克子姑娘又来了,”或者“这个莫虐姑娘又来了。小孩子不懂那话的含义,也不搁心。管它。

这次她没看见葵太提,门开着,人都不在,她失望地返回了家。

进了院子,太提也进院了,身前身后滴里嘟噜挂着鱼囤子鱼竿啥的。她又自己去弄鱼了。

“饿了吧妞妞?”太提看都没看她一眼,急忙取下身上挂着的鱼囤子、鱼竿挂到仓房的墙上,再从挎筐里取出几条小鲫鱼,进屋做饭。饭是小米捞饭,菜自然是白色的鱼汤了。这是太提的最爱,一年四季,只要江河没结冰,太提就能腾出空,去河里下囤子,钓鱼,弄到一点就足,回来熬汤。这会儿,太提又像跳罕伯舞(民间舞)一样,把那几条小鱼煎好,放上汤,让那本来无色的汤水,变成了牛奶一样的白白颜色。太提盛出熬好的鱼汤后,小米捞饭都没顾得上盛进碗里,就滋儿滋儿地先喝了几口,那种享受的声音,都能引出洞里的老鼠。洞口就在厨房的墙根下,孩子担心地回头看了几次洞口。那可不是说着好笑的,那洞口拽进去过几只鸡崽儿,太提在外面拽,老鼠在里面拖,里外大战,鸡崽儿惊叫,那叫鸡鼠不宁。

爷爷也回来了,带进一股林野的气息,爽爽的,舒服鼻子。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奶奶给他端饭。

爷爷说早回来一会儿,吃完饭,去换另一个看林人,夜里恐怕回来得晚,说这几天偷林子的不断,不能马虎。太提的眉毛就挤到一起,说了声造孽,又问是哪个艾勒的。爷爷把脱下的外衣挂到门边墙上的衣钩说,都是周边的,不是本地人,盲流子。太提“咳”了一声,“老家待不下去了,来这儿找日子,可也得凭力气呀,偷啥。”

“看也看不住,那么大的林子,看了这头,看不到那头,也得都照顾到,这些外来人太贼。”爷爷的眼睛现出忧虑,“我看这林子,早晚得被偷光砍光……

“增加人呗,靠你们两个人怎么行。”

“找了几个年轻人,打起来了,打坏了人家也是麻烦。”

吃过饭,爷爷心思重重地走了。

太提又开始搓麻绳。她坐到炕沿上,飕飕飕卷起裤腿,拿起几根麻披子放在腿肚子上,吐口吐沫在手掌上,搓搓搓,一会儿就搓出一根细细的麻绳,攒在一起,备着,缝其卡密靴子用。

天黑了,太提点上油灯,准备再搓几根,就听咣当一声,门开了,是爷爷?不像,爷爷开门是轻轻的……

“嬷,这回我真不跟他过了……

是姑姑,跟着声音一同进屋了,有点踉跄,披头散发的,一下迫到炕稍的炕沿上,又把两条腿叠在一起,放到炕上,伸得直直。

哎呀!她的脸怎么了?被柜子上的油灯一晃,那张脸青一块、紫一块的,都肿了,太吓人,又跟姑父打架了。

姑姑靠着柜子,仍然气呼呼的,“……我要净身出户……

太提听着姑姑,没吱声,等她不说了,放下手里的麻绳,才开口:“要说的话我已经都说了,我就反对两口子一打架就往外跑,黑更半夜的,像什么话……当初横着竖着挡着你,你就是不听,非嫁不可……现在怎样?不听老人言,怨谁?”

姑姑不吱声,脸色憋得更难看了。油灯照在她的头顶,一块暗影投下来,影憧憧的,孩子觉得姑姑的样子又可怕又可怜。

最终太提让姑姑回去,姑姑不服气,嘟囔了一句“敢情没人打你骂你,说着轻松……

这下,太提长叹出一气道:“打仗骂架是什么光彩的事儿,是喊的骂的?连孩子都不避讳。”

太提再一次命令姑姑回家,她怏怏地走了。

这一夜,小孩子躺在被窝里,心里乱糟糟的,她想嬷嬷。嬷嬷在哪里呢?听太提说,嬷嬷因为生气,睡了一觉,醒来就不对劲了,不说话,也不干活儿,一个劲儿到外面去走,起初阿查(爸爸)还看着她,时间一长,就由她去了,结果那天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嬷嬷是跟谁生气的呢?跟阿查,还是跟太提?可是阿查去找嬷嬷,也没有回来……

那就是跟太提生气了?孩子想起嬷嬷在家的样子,一天忙得看不见脸,三顿饭,稀的干的换着做,做好饭,要恭敬地给爷爷太提端到跟前,吃饭时,还不时照顾公婆需要什么,饭后端水漱口,装上烟,伺候好了,自己才能吃。还有猪鸡鹅狗的三顿,挤牛奶,园子里的活儿,都得干,这中间,还得给婆婆装上两三次烟袋,点着,看着太提巴嗒巴嗒抽冒了烟儿,才能转身干别的活儿去,但也没有看出嬷嬷不高兴啊…….对,小孩子总算找到了自认为太提对嬷嬷不好的一件事情,即奶奶经常提着她的小衣服、裤子,或者就当着嬷嬷的面,指点她身上穿的某个部位:瞅瞅你那拙嬷嬷做的衣服,大针小眼的,不是这开线,就是那开线……可嬷嬷从来不吱声,笑笑而过……

不对呀?小孩子又想,听太提的话,嬷嬷不像是跟太提生气的,那就是跟爸爸生气了……孩子脑子里乱糟糟的,迷迷糊糊,天上的月亮白孤孤,不眨眼地注视着她,真好,月亮,天天跟小白兔在一起,清清静静的,那里一定没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孩子的眼睛花了,月亮变成了亲爱的嬷嬷……孩子揉了一下眼睛,还是嬷嬷,一身白色的裙衫,微微地飘,粉粉的脸,眼睛朝她微微笑着……嬷嬷……孩子叫了一声,醒了,眼泪顺着眼角流向两边的耳朵:嬷嬷,我一定要找你去……

爷爷早晨才回来,看样子很累,好像一宿没睡,皱着眉头吃过饭,就躺下睡了。太提又去了园子,说快种园子了,要收拾收拾。

孩子不能摆哈尼卡了,爷爷打呼噜,她没法跟哈尼卡说话,出去。

她习惯地朝东望了一眼,邻居娜拉是不能出来了,她嬷嬷怎样了呢?得什么病了?

院外几十米处,就是一条东西向的大路,孩子刚要横穿过去,一阵黑乎乎的旋风,旋成个高高的大柱子,吹来,从她身边刮过,一下把她吹了起来,吹过大道,吹得叽里咕噜,停不下来,也站不起来,被风掀到了甸子……终于,一棵小灌木挡住了她,她紧紧抓住树枝,停了下来,埋头喘息了一阵,才想起也才能念了:

旋风旋风你是鬼

三八镰刀割你腿

大刀不快小刀快

小刀不快大刀快

……

感觉还能用上劲时,孩子坐了起来,继续紧紧抓牢小树,以防再次被风吹跑。眼前仍然一片混沌,坐了一会儿,甸子露出来了,天空恢复了蓝色,孩子四下望望,哇!满甸子的耗子花呀(白头翁),一顺顺,向着一个方向弯腰鞠躬呢,好整齐,好气派!

孩子站起来,往甸子深处走。白头翁虽然开遍甸子,可还是不见草色,仍然瘦枯枯,干渴渴的样子。白头翁最先迎合了春风,第一个把春色唤醒在草地上,让春风的歌唱得鞠躬尽瘁。孩子跟白头翁说:你们好!花都有绿叶(萼)托着,你们怎么就是一条条、毛须须的,还灰不溜秋的夹着烟色呢,哪像个叶子?还远远地在花的下面支着,难怪你们花一落,都变成白胡子爷爷了,因为没有绿叶陪衬……不,才不是。孩子忽然想起爷爷跟白头翁的故事。一天,爷爷在药罐子里熬苦苦的东西,孩子问熬什么,爷爷说白头翁。白头翁?是甸子上的耗子花么?是。熬它干什么?爷爷说葵太提家的葵爷爷闹痢疾了,给他送去喝。白头翁还能治痢疾?太妙了。从那,白头翁在孩子心中,就成了了不起的花,不仅好看,还能早早地给一片枯黄的甸子带来生机,远看上去,蓝薇薇的,仿佛给枯草甸子穿上了点点的花衣色。可是,爷爷怎么知道它能治痢疾的呢?

爷爷讲:说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个农夫,无意间吃了一碗馊饭,过一会儿,就开始闹肚子,拉痢疾。艾勒里没有郎中,农夫只好捂着肚子到外面求医。刚走出艾勒子,腹痛加重,就倒在地上。这时,来了一位白发老翁,将农夫扶起,农夫向老翁说了病情,老翁便指着路旁毛绒绒的草说,这草可以治你的病,说完,就远去了。农夫半信半疑,但还是采了一些吃了进去,没过一会儿,农夫的肚子不疼了,就高兴的采了很多,回去熬汤,几天之后,病痛果真彻底痊愈。第二年,艾勒人闹痢疾,一片呻吟,农夫想起了野草,便采来煎熬,给艾勒里人喝。那野草,就被感恩的人们,称为白头翁了……

一阵喧嚷的声音传来,孩子回头一看,好几个比她大的男孩子,在挖大眼仔儿(地鼠)的洞呢。天哪,他们又要烧大眼仔儿吃了,他们不仅烧大眼仔儿吃,还烧洋砬罐5吃。她吃过洋砬罐。那还是前几天吧,也是那几个哥哥们,给了她一个烧得糊不溜秋的洋砬罐吃,她不知道是什么,放到嘴里一吃,真香!可那大眼仔儿呢,她没有吃,因为她看过,那是非常机灵的东西,在甸子上弄出很多的黑土包包,时常看到它们,钻出洞,前爪往下一耷,脖子仰起来,飞快转动脑袋四下眺望,眼睛叽哩咕噜飞转,瞬间又不见了,太好玩了。有个圆脑瓜圆眼睛的哥哥就说她傻,这么好吃的东西都不吃,不吃更好,他们还不够分呢,傻妞,哈哈、笨姑娘,哈哈哈……

孩子又走过去了。

“哎?傻妞又来解馋了,吃大眼仔儿啊,还是吃洋砬罐?”那个年龄小点的圆脑瓜圆眼睛,又嘻嘻哈哈地说。

小孩子没有吱声,她走到他们跟前,一对认真的眼睛几乎不眨地说:“我爷爷说了,不许吃大眼仔儿,会生病的。”

“哟呵,那你是想吃洋砬罐啦,笨妞?”

“洋砬罐也不许吃了,爷爷说那是昆虫的……”小孩忘了,使劲眨眼,说出来了“……蛹,还是胎儿呢,就像鸡蛋里没有、没有孵出的鸡崽儿。”孩子终于表明了自己的话,不,是爷爷的话。然后继续盯着眼前的哥哥们。

“哈哈,傻妞,还昆虫呢、蛹呢,就说母鸡抱窝得了呗,还‘孵出’呢。”

哈哈哈……别的男孩子们也被逗得笑了起来。

小孩子不笑,仍然直直地望他们。

其中较高的一个男孩子,转过脸,眼睛亮亮的,认真看住孩子的脸,问:“吃大眼仔儿真的生病么?”

“我爷爷说了,真生病。”孩子的眉头皱在一起,声音毫不马虎。

男孩子们小声说起来:算了,别吃了,真生病可麻烦了……管他呢,我不怕……她爷爷可不是一般人,都说他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智者,他的话可没有假……是啊,他还治好了我嬷嬷的病呢……也治好了我姐姐的病……听我爷爷说,他还会跳原始太阳鼓舞……

男孩子们都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圆脑瓜孩子眼睛一眯,又说:“傻妞,你行啊,再不说你傻妞了。”说着手里的东西朝孩子一扔,摇头晃脑地走了。

小孩子没有动,用力眨了几下眼睛,寻思那个亮眼睛哥哥说的话,什么……太阳鼓舞?那可是孩子正要问爷爷的问题呢。

孩子一口气跑回家里,口干的厉害,拿起水瓢去舀缸里的水,刚想咕嘟咕嘟喝下去,突然想起太提的话,急跑之后是不能喝水的,等一会儿再喝,就站在原地,喘了一会儿,但等不及了,她一心想着太阳鼓,她要马上进屋,就几口喝光了水,然后脱鞋上炕,她今天要取下太阳鼓,摸摸看看,想象爷爷是怎么看太阳跳鼓舞的……

可是,从她看见世界、看见这个屋子,太阳鼓就一直挂在西墙上,旁边有个长方形的匣子,里边是爷爷画的人像,水彩的,很鲜艳,很美,都是笑眯眯的,总是看着孩子微笑。爷爷说那是祖爷爷、祖太提,他们都成巴日肯了。旁边的圆鼓,可没记得爷爷说过,跳什么舞,只听爷爷说,那是他过去的伙伴,是他的精神飞船……

小孩子站在西炕上,可是她够不着上边的东西,她又下地,到外面找来太提挤牛奶的板凳,放到南炕连着的西炕,站上去,还是够不着,她左右看了看,对,放在南炕柜子下,再登上去,就能够着了……小孩子还往北炕的霍日格柜子望了一眼,亏着不是霍日格柜子,那个高度,是没法上去的。

孩子终于站在柜子上了。抬头一看,举手就能取下太阳鼓啦,可以先取下来,放到柜子的被子上,再放到柜子上,人先下去,再拿下太阳鼓,就可以到外面,像他们说的,像爷爷那样,看着太阳跳舞了……

小孩子究竟是分神了,小手刚刚摸到鼓边,“啊”的一声,摔了下来,摔倒西炕上,还好,小孩坐了起来,哪儿都没觉得疼,但刚要站起来,啊呀!一阵撕心的疼,让她冒出一身冷汗,疼啊!右脚不能动了。小孩子嘶嘶哈哈的,没了主意,往外望望,一个人影没有,就在原地坐着,等……唉!这下完了,太阳鼓没有摸着,太阳鼓舞也不能跳了,连炕都不能下去了……

小孩子望着窗外,太阳明晃晃的耀眼,看久了,花眼了,一身长裙的嬷嬷又出现了:嬷嬷、嬷嬷……你在哪里,你的孩子不能走了,你看见了么?也不能跳太阳舞了。嬷嬷、嬷嬷,爷爷说过,太阳鼓是他的伙伴,是他的飞船,既是伙伴,就是天天在一起的,既是飞船,就是能乘坐的,那么,我要坐上爷爷的飞船,找你回来……

“妞妞怎么啦?”

孩子一下惊起,迷瞪着眼睛,看见太提一双深深的眼睛,卧在眼窝里,要把她装进去:“不晌不夜的,睡什么觉?”

孩子说没有睡觉,脚不能走了,手指了一下右脚。

太提走到炕边,伸手去摸孩子的脚:“怎么不能走了?”

“啊呀!疼、疼!”孩子又是声声锐叫,动弹不得。

太提缩回手,“摔了?在哪儿摔的?骨折了吧?”

小孩子点点头:“嗯,摔了……

“咳!你这孩子,都这么大了,都快上学了,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呢?……你那嬷嬷也是,咋就舍得小孩子,一走了事……

我自己的事,跟嬷嬷没关。小孩子心里说。

“等你爷爷进屋吧。”太提丢下一句,做午饭去了。

小孩子有点怕太提,一旦说错话了,就说她不会说话,实心。她不大懂得是什么意思。只有跟爷爷在一起时,什么话都敢说,爷爷从没说过她实心、不会来事儿的话。

爷爷从西边园子的角门出来了,通过窗前进了屋里。他们忙着种园子呢,身上一阵阵清爽的土味儿,不像太提,土地味儿混合着挤牛奶的奶膻味道,但是她也不烦。

爷爷一眼看见孩子坐在炕里,眼睛画出个问号,今天孩子怎么在炕上?

孩子懂得爷爷的意思,指了指伸直的右脚,爷爷就凑过去看她的脚:“怎么了?”

爷爷刚伸出手,还没碰她的脚,孩子就连喊起疼来。

“没事,我看看。”爷爷轻轻地摩挲一遍孩子已经瘀紫的脚,然后停在孩子的脚踝上,“这不是骨裂了么……等着,别动。”爷爷立刻找出炕头条桌下的酒瓶子,倒进饭碗一点,划火柴点燃,用手快速蘸一下燃烧的酒,就往孩子的脚上擦去。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感到害怕时,并没觉得烫,也没觉得疼。这样,爷爷用酒摩挲了几下之后,轻轻拍拍她的小脚背说,“好了,很快就能下地了。”

爷爷真厉害,他怎么知道骨裂了呢?怎么轻轻摩挲几下就会好呢?管它,不耽误她上草甸子玩儿就行,那里还有那么多花,那么多蝴蝶、蜻蜓什么的,等着她呢。

这时,爷爷才问怎么回事,她如实告诉了爷爷。然后说,他们说爷爷会跳太阳鼓舞,她也想跳,她要像爷爷那样,让太阳鼓成为自己的伴侣,也成为自己的飞船,将来乘它去找嬷嬷……

爷爷什么也没有说,胡子翘翘的,眉毛很长,她从看见爷爷,就是这个样子,眼睛小而炯亮,像星星,偶尔,那眼神会闪出锥子样的光来,让孩子不敢直视。这一刻,爷爷的眼睛就突然闪过那样的光,沉默了一会儿,转而竟变成一双掉进小河一样的眼睛,湿润润地盯了她片刻,轻轻叹了一声。爷爷怎么了?她又说错了什么让爷爷伤心的话了么?孩子的眼睛不安,注视着爷爷。

“爷爷。”她轻轻喊了一声。

爷爷已转向太阳鼓的脸,又转了过来,有点累的样子,看她。她要把爷爷掉进小河里的眼睛捞出来:“爷爷,教给我太阳鼓舞吧,好吗?我好好学。”

“为什么要学?”

“因为爷爷会跳,我也要会跳,然后就能乘上它了……

爷爷的嘴角翘了翘,“等着吧……

小孩子听出爷爷的口气,不怎么开心,有点无奈,可还是有希望的吧?

又剩下孩子一个,她没意思,不过还有哈尼卡,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哈尼卡,就有说话的伙伴了。

匣子里的哈尼卡都摆了出来,一个个坐在炕上,她捏起一个哈尼卡代表自己,对着另一个哈尼卡点点点:“娜拉,你知道么,你为了嬷嬷出不来,我为了脚伤,也出不去了,我们什么时候能见面呢,好想你呀……”放下手里的,又捏起对面的哈尼卡点点点,替哈尼卡娜拉说话:“看见你爷爷了,知道了你的脚伤了,我会抽空去看你的,不过这几天不行,家里正要找大夫给嬷嬷看病呢……

下雨了。

春天的第一场雨,细细的、是一条条线,无声落着,没有风,没有雷,静静的。孩子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高兴,爷爷不能出去了,可以陪她,可以讲故事,说乌春了。最好是讲太阳鼓的故事。

爷爷坐在炕稍,靠着柜子,闭上眼睛,酝酿了一会儿,慢慢的脸色红润起来,即使给孩子一个人讲,也是爷爷的享受,谁没听过他的故事和乌春呢?那是他的特长,是爱好。他讲古、说唱乌春,可不是讲给哪一个人的,是讲给所有人的,整个艾勒。冬天的长夜,爷爷就以另一种姿态,进入讲故事、说唱乌春的时光,冬夜就有了磁性,那是爷爷点亮的光,一个个漫长的夜就闪出许多星星样的目光,点缀了黑暗。而这一天,不是冬夜,没有很多的星星,又是孙女一个孩子,他要讲了,不能小觑,那可是大地的苗芽。

就讲太阳鼓吧。爷爷知道孩子的愿望。

孩子的眼睛亮亮光光。

爷爷的眼睛神采奕奕。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爷爷的爷爷,祖爷的祖爷,就是一个会跳太阳鼓舞的智者,他懂得风雨雷电,地水火风,明白农事,知晓猎事,治病救人,部落的大事小事,都要听从他的主张,他从没有错过,普遍受到人们的爱戴敬佩,他跳起太阳鼓舞,能飞身坐在鼓上,飞翔天空,传达天地的旨意,去除灾厄危难,化解冲突。那一年,面对部族不断遭受罗刹的侵略,他宣出了如下铮铮的语言:

  阿穆尔河上的青松,

  可以让那狂风吹断,

  决不能被它吹弯;

  我们达斡尔的扎枪,

不只为了防身狩猎,

  更为抗击侵略者的火枪。

  勇敢的壮士们呐,

冲吧!

  神鼓为你们助战,

  正义住在我们胸膛,

为了保卫故土家园,

勇敢的壮士们,拼吧!

面对又一次侵略的罗刹,祖爷的太阳鼓擂起来了,犹如疯狂的雨点,拍打着大地,更如奔驰呼啸的千军万马。祖爷进入了无量境地,全身心都放出了正义的光芒,射向一次次来犯的罗刹……

枪声继续呼啸,硝烟漫天狂舞,罗刹已经追上来了,族长领着勇士们杀入敌群,扎枪弓箭疾飞,血光喷溅,勇士们不断倒下,族长冲在前面,眼睛喷着火,仇恨涌在扎枪上,刺向来犯的罗刹。勇士们个个生死无畏了,誓死捍卫家园土地孩子妇女老人,决不能失落罗刹手中……马蹄下的尘烟、硝烟混在一起,一片乌烟瘴气弥漫,马嘶凄厉。

祖爷的鼓声震天动地,辫子散了乱了,双眼竖起两把火炬,双臂挥舞成圆,太阳鼓飞旋出无数个太阳……

祖爷继续跟着圆鼓飞旋,他的“房子”就要塌落,已被罗刹的火枪击燃。他的神灵倏然飞起,脱离了尘障,再俯瞰下面,不好,罗刹都围上来了,撤呀!他一声大喊,震醒了厮杀的族长,族长也然迸出一声:撤呀!爆炸般的声音同样震醒了个个眼睛烧红的勇士……

成排的火枪扫射着杀出去的族人......

阿穆尔河畔狼烟尘滚,弥天障地......”

爷爷的嗓音颤抖。

孩子的眼睛红了。

在孩子心里,那个乘上太阳鼓升上天的祖爷爷,就是现在的爷爷,他们多么相像,他们的灵魂已经和合一体,他们的声音也融为一道声音,虽然孩子没有听到那道久远的声音,但爷爷的声音,就是祖爷爷的声音,那个爷爷就是这个爷爷,这个爷爷也就是那个爷爷,他们是氏族的精神领袖,是民族的精英,他们,我们的爷爷……

爷爷停下来,跟以往一样,每次讲完故事,仍然沉浸在故事的情境里,继续涌动着,脸色仍然红光,眼神还是奕奕。孩子懂得爷爷,直着眼睛瞅上爷爷一会儿,等待他慢慢平息下来。爷爷也明白孩子,目光落在孙女脸上,孩子见爷爷的胡须不再颤了,开始发问了……

外面的雨丝不见了,太阳仍被云彩遮着,没有露面,但是云层已经见薄,爷爷出去了。太提不知从哪里回来,说了声,都讲八百遍了,还那么激动,一对小孩子。

夜里,孩子很早躺下了,她要想想,好好想想,她要找个目的,让爷爷有理由跳太阳鼓舞,有了目的,就有理由了,可是,哪有什么理由呢?孩子想了好一阵子……有了!遥远的祖爷的祖爷为了救护族人,跳了太阳鼓舞,那么,眼前有什么帮忙别人的事情呢……有了,小孩子有点小激动,娜拉的嬷嬷不是病得很重么,爷爷会看病,她的小脚没用看,一摸就知道骨裂了,用酒摩挲摩挲就不疼了,那,可不可以给娜拉嬷嬷看呢,也许就能跳鼓舞,跳上鼓舞,娜拉嬷嬷的病就会好了,娜拉就会像以前那样,天天出来了……想着想着,孩子安静了,困了,朦胧入睡,又做起梦来……

……孩子又去摘那个太阳鼓。这回,摘下来了,竟然轻轻的,离着身体近了,一股岁月幽幽的气味一下冲进鼻子,她不知喜欢还是不喜欢。她轻轻捧起鼓,像捧着个盘子,走出院子。太阳在高高的照耀,直直地射下强烈的光栅,附在鼓上的幽幽气味,一下散掉,孩子觉得那鼓更轻了。她双手举起圆鼓,对着太阳照照,太阳鼓一定是与太阳有关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没有。晃一晃,再看看边缘有什么奇特的东西……不经意中,“砰”的一声,碰出了声音,哟,这声音虽然不是很大,却空旷辽远,让孩子立刻赶到恍惚,没了空间感,片刻,孩子想再听听,就特意去敲……竟见爷爷跑来了,一头斑驳的长发胡须直立着,一把抢走了鼓,像不认识她似的,她怔在那里……

孩子醒来。缓了缓神,窗外还黑着,她又回到梦里……还没看到什么,就被抢走了,梦也醒了,真遗憾。如果不醒,继续梦下去,也许就能看到什么了吧?那就继续梦吧,爷爷说过,好梦可以闭上眼睛继续接着做的。孩子便接着想,她举起太阳鼓,冲着太阳摇晃,摇啊,晃啊,摇的眼睛花了,晃的手臂发酸……不对,太阳鼓舞,是舞蹈出来的,她得舞蹈才行,对。就模仿起嬷嬷、太提们过年跳的罕伯舞跳起来,也许跳着跳着,就会了呢?就会给人看病了呢?……跳,继续跳……不行,太累了,这样,恐怕连嬷嬷都看不到呢,哪是她一个孩子跳跳就会的,若这么容易就会的话,那就成民间舞了,谁都会跳了,看来,还得靠爷爷传教才行……

一个多星期后,小孩子下地了,她第一时间跑出院子,太提在后边喊着,“慢点、慢点,这才几天呐……

小孩子放下跑步,走着穿过横路,走向草甸子。

啊呀!孩子张开双臂,草甸子一片绿色,各种颜色的花儿都被春风吹开了,一簇一簇,点缀着绿草甸子,她喊了声,你们好——又跑起来,但她立刻停下,太提说,要是一般情况下,至少一个月,她才能走路,你可别作了,别老给人添麻烦……

孩子太高兴了,一阵阵清香舒爽的微风掠过鼻子,她跟每一朵花都打招呼,跟飞过身边的蝴蝶、蜻蜓问好,她也想抓一只蜻蜓玩玩儿。恰好一只蜻蜓落在还没绽苞的桔梗花上。她喜欢桔梗花,一伸手,不用弯腰就采到,花也特殊,像钟一样的花瓣,抱在一起,摘下来,往额头上一碰,“啪”的一声,绽开了,香薇薇的气味,立刻扑满鼻子……可这会儿,花苞上,落着一只蜻蜓,她轻轻地靠近、靠近,刚伸出手,啊呀!只见蜻蜓一个下冲,咬住下面叶子上的一只苍蝇,一口吞了下去,她看呆了。

一会儿,又飞来一只蜻蜓,落在旁边的小树上,长长的尾巴,透明的四片翅膀,格子一样的花纹,红黄色的,闪着亮光,而那两只大大的圆鼓鼓的眼睛,却很不温柔,在她看来,愣头愣脑。那眼珠呢?究竟在那透明的圆鼓鼓的哪个部位?爷爷说,蜻蜓的眼睛最多,多到多少呢?都在哪里?孩子看不出来。而那奇怪的嘴,可就难看了,跟纤秀的身体没法相比,光看它吃昆虫的样子,就把它的优雅毁掉了。每次看到蜻蜓,总是在吃,吃苍蝇,吃蚊子,吃蜜蜂、吃蚂蚱,好像什么都能吃进嘴里,而且动作快得不眨眼。看样子,它时刻都在为了寻找吃而飞翔,为了钳住昆虫而停留。咳,你究竟能吃多少,如果把蜻蜓养在屋里,大概就不会有苍蝇蚊子了吧?对,抓几只带回去,放进屋里,看看……

蜻蜓飞了,她去摘桔梗花朵,中指和食指张开成剪子状,伸到花苞下面的茎上,夹住,准备揪下,却突然停了下来,缩回手,把额头伸过去,挨在花骨朵上,一摁,“啪”一声,花瓣骤然绽开了,孩子抬起头,蓝薇薇的花瓣,毛绒绒的花蕊,蓝里透白的下瓣,绿绿的叶托,好美呀!小孩的心也美开花了,因为花朵仍然长在枝上,没有弄折,又想到花的故事……爷爷讲的,桔梗原来是一个女子,因为爱心,变成了美丽的桔梗花……

孩子正沉浸在桔梗花语,就听见一阵声音,她扭头循声望去,又是他,那个圆脑瓜的男孩子,在不远处的甸子上,跟另一个孩子抓蚂蚱,似看不看她,边玩边念:

……

小笨妞,真孤单,

没有伙伴玩花仙,

蜻蜓蚂蚱为伴侣

大眼仔也能做朋友

……

孩子本来对圆脑瓜是无奈的、有点烦的,可这会儿,听着那朗郎的声音,没怎么烦,但也不想看到他……管他呢,躲远点。

孩子往远处走了几步,朗朗的声音又传来了,起初是圆脑瓜一个人的,后来就成了两个人的和诵,孩子听出了意思,就不走了,在原地低头看花看虫,耳朵格外支了起来。

……

眼睛绿豆样,尾巴筷子长,

房屋黑洞洞,大小一窝藏。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一属。

 

眼睛像铃铛,头上两犄角,

四蹄千斤力,脖子能拉车,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二属。

 

眼睛像团火,尾巴一丈多,

猛地一声吼,树摇扇哆嗦,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三属。

 

眼睛像星光,尾巴一指长,

闻声逃得快,边跑边张望,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四属。

 

走路弯弯曲,有鳞嘴有须,

海中的主宰,能聚云布雨。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五属。

 

走路曲弯弯,无腿脚身圆,

见人急忙躲,爬行不觉慢。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六属

 

骑它走千里,银踢腾空起,

能拉车耕地,还能驮东西。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七属。

 

眼睛像玻璃,毛儿弯弯曲,

圈里咩咩叫,牧人咪咪笑。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八属。

 

高高山上住,能攀各种树,

鲜果它先吃,脾气躁又粗。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九属。

 

脚硬翅膀短,想飞飞不远,

清晨刚醒唱,催人别学懒。

人人都知道,它是第十属。

 

毛黑嘴巴短,耳灵眼睛尖,

平时门前坐,夜晚把院看。

人人都知道,它是十一属。

 

头大嘴巴长,走路懒洋洋,

生来供人吃,酒席上最香。

人人都知道,它是十二属。

 

孩子觉得非常好听,可是都是什么属呢,她还没想出来,他们就诵过去了,要是能跟他们学学就好了,可是,才不去问圆脑瓜呢。孩子眼睛一转,对,娜拉应该会,她嬷嬷经常教她乌春,问她去。不过,不知她嬷嬷怎样了,能不能看见娜拉呢?

孩子往回走,圆脑瓜的声音更大了:你来说一说,都是什么属?

孩子没回头,管他。

到了娜拉家的大门外,门桩上插着两根横木,孩子知道,屋里可能是不方便进人吧,不然,门桩的横木是不会都插上的,那么……娜拉出来就好了。孩子正犹豫着,娜拉真就出来了,很多天不见,娜拉好像长大了,有点像大姑娘样儿,是啊,她都开始做饭喂猪,干大人的活了,不是大人也得像大人了。

“娜拉”,她喊了一声。

娜拉几步跑了过来,眼睛里装满了事,“我正要去你家呢,你来的正好。”

孩子的眼神伸出个问号。

“我爷爷让我告诉你爷爷,晚上过来,家里请了一位智大夫,给嬷嬷看病,我爷爷说,让你爷爷来帮忙我爷爷。”

说完,娜拉眼眼睛一怔,一咧嘴,想笑,却没有笑出来。

孩子也咧咧嘴,也没有笑出,“那我回家告诉我爷爷去。”

晚上,孩子跟爷爷到了娜拉家。

进屋一迈门槛,就看见西炕上坐着个陌生的婆婆,前面放了一张桌子,坐姿像个堆的雪人,眉毛很黑,像木炭画上去的一撇一捺,看不清眼睛里的东西,但很远,很深。大概,那就是娜拉说的智大夫了吧。北炕上也坐了几个大人,南炕就是娜拉的嬷嬷了。

娜拉嬷坐在炕头,额头上围着一圈发带,蔫蔫的,抬个头都像很累。只十几天的功夫,她就瘦得仿佛被霜打的秧苗。

开始看病了么?孩子没见过看病,也不知道看病怎么看法,就见那智大夫智婆婆说了些什么,孩子爷爷复合着什么,然后智婆婆下了地,一下显出她很粗壮的腰身,坐到娜拉嬷嬷身边,伸出手去摸脉,又摸摸病人的中指,继续闭了一会儿眼睛,然后抖一抖身体,说了一句话,声音竟然很是威严,一下凝住了空气。真的是智婆婆啊……

娜拉的爷爷赶紧往前伸伸腰,恭敬地说了些什么,声音很小。

智婆婆“嗨”了一声,眼睛一立,说:“别怪我直言,既然看病,就要说出些什么,听好,你们祖上有一个莫日根,爱打狍子,不仅爱打狍子,还专打母狍子,打母狍子的时候,他还叠起箭草吹哨,装孙子,母狍子一听儿孙在叫,就顺声跑过去,结果,就挨了你祖宗的枪子儿,所以,他的后代,都是女人不幸,短命……是不是?”智婆婆的声音突然变得威严,不容怀疑。

大家的眼睛都转向娜拉爷爷。

突然,娜拉嬷带着哭腔“哦热……”了一声,“这又找到我了么?我可没做什么坏事呀......”想哭、又哭不出来,凄惶可怜。

娜拉的爷爷谦卑地往前探了一下腰身,好像在问。

婆婆说:“有什么办法啦,他打得太绝了,要是为了吃,打个一只,还说得过去,可他一次就打好几个母狍子,当场扒下皮子,肉都扔掉,狠不狠?做得太绝了......

孩子哆嗦了一下,憋憋嘴,眼睛一下变得恐惧、痛苦、可怜,就像看到了很多没有嬷嬷的小狍子,在荒野里四处喊着嬷嬷——嬷嬷——

爷爷感受到孩子的情绪,胳膊肘碰了碰她,小声问:“怎么了,妞妞?”

“我、我肚子疼。”

……

走出屋子,孩子的眼泪终于流下来了,跟爷爷说,那个婆婆说得太可怕、太可怜了。

可不是,爷爷说,那是娜拉的太爷爷,有名的莫日根,娜拉的太提,婶子都年轻时没了,最小的二十几岁,最大的都没超过五十……

夜里,孩子的脑子里全是小狍子的哭声......

......她走在没有阳光的林子里,脚下磕磕绊绊,耳朵里到处是嗡嗡声,空气中散发着过年放鞭炮的气味儿,她喘不过气来,树枝不时挡住她的眼睛,刮她的脸,她一个劲儿走,不知要走到哪里。突然前面比较稀疏的林地出现了两只狍子,一大一小,大的躺在地上,小的在用嘴不时拱着大的身体:

嬷嬷,嬷嬷,你的耳朵为什么竖起来了啊,嬷嬷?

儿啊儿啊,嬷嬷已经被猎人打中,一会儿有个头戴阿日斯玛各勒(皮帽),手拿连珠枪、身穿哈日密的人来,要把我抬走了,儿啊、儿啊......

她使劲挣扎,使劲喊叫,却喊不出声音,一动也不能动了......

半天,她身体软了,醒来,眼泪不停地在流,满脸精湿,黑黑的天空,不

见月亮,她的脑子全是狍子嬷嬷和小狍子的对话……“儿啊,嬷嬷也被猎人打中……儿啊……儿啊……

   

后来孩子才想起,那个智婆婆没有跳太阳鼓舞,如果跳的话,爷爷也是否也能跳了?可是,娜拉爷爷为什么不请爷爷给娜拉嬷嬷看病呢?爷爷也能看好的呀,还是远方请来的大夫更好呗?实际上,在孩子印象中,爷爷是用那些采挖来的花草,给病人煎药喝的,就像白头翁,真是药到病除,像她那样的骨裂、骨折之类的,爷爷一看就知道,可是,孩子总是弄不明白,她惦记着的太阳鼓,什么时候能发挥作用?爷爷不是在编故事吧?不,爷爷是以前用它的,现在不需要了?或者是祖上传下来的,就在那挂挂罢了?如果那样,她可就用不上了,用不上,就不能去找嬷嬷。这个小小的艾勒,除了大轱辘车,什么车也没有见过,道路就那么一条,也不知道通向哪里,孩子只知道通向艾勒东小河的路,和继续通向林子的路,如果没有太阳鼓的威力,要寻找嬷嬷,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爷爷,”孩子实在忍不住了,跑到外面正在干活的爷爷身边:“太阳鼓不能飞上天。”

爷爷正在往大浅框上凉晒刚挖来的草药,直起身,看看孩子的小脸,想了想说,我们的远祖有一位叫作琪妮花日的智慧姑娘,善良、孝顺,通晓天文地理,救治疾病,除恶安良,通达能事,有一段她治病救人的故事,是这么说的,妞妞,你听:

……

东北方向鼓隆隆

五彩云朵一阵阵翻腾

在那飞旋而来的太阳鼓之上

坐着琪妮花日智姑娘

……

治好病的琪妮花

受到众人称赞脸羞红

匆匆坐上飞旋的太阳鼓

五彩祥云相伴返归程

……

爷爷停下来,看看孙女,继续低头翻弄手里的东西。

孩子这才认真看爷爷弄得东西,白色的、毛绒绒的,像……

这不是白头翁吗?

不错,爷爷弄的正是白头翁,为什么不叫她?她也要采的啊。

爷爷说:“你还要午睡呢。”

第二天中午,孩子甘愿不睡午觉,跟上爷爷一阵颠颠颠,片刻就到了前边的甸子。爷爷手里拿着一把挖药的小锹,还有一把两个齿儿的叉子,白头翁遍满甸子,随便怎么采挖都可以的。不,爷爷教她,白头翁虽然一片,到处都是,也要隔着一段距离挖一棵,不能在一个地方挖出很多的坑坑,让甸子变丑,而且,挖出来后,填好坑坑,不影响草植。

哦!孩子眼睛晶晶亮,眨动着。

还有,爷爷挖出一棵白头翁,教给她看,这个白头翁,春季两季采挖,除去上边的茎叶,和须根,留下根头部的白色绒毛,才是药,能治病。

“嗯……那个白头发的老翁,他怎么知道白头翁能治痢疾?”

“他呀,他是神农的后人。”

“那爷爷怎么也知道呢?”

“因为爷爷要给人看病,要学习,要懂啊。”爷爷抬头四处望了一下,“你看,这里还有很多药材呢,它们不但是一朵朵美丽的花,还能治疗疾病,并且每一种花,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你都要知道,爷爷会慢慢讲给你,因为将来,你也要给人治病的。”

“我?”孩子惊撼了,皱起小眉头,眼珠快速转动。

“你看,”爷爷走到一棵圆形大伞一样的、淡淡的小黄花跟前说,“这是防风,治感冒头疼,风疹、风湿痛等,根入药,春秋采集。”然后挖了一棵白头翁放在框里,填平土坑,又拉开距离,停在另一棵挖白头翁前,再指着旁边的花说,“这个开着无数小黄花的是柴胡,主要治疗肝脏引起的疾病,口苦、咽干、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头疼等,也是根部入药,春秋采挖。”爷爷知道孩子的心情,“你听着就行,脑子里会留下印象的,将来你会专门学的。”

爷爷一边拉开距离挖白头翁,一边教孩子认识随处所看到花,“这是巨麦…..那是地榆…..那是漏芦……桔梗……百合……鸢尾……”甸子能看到的花,爷爷几乎都指出了名字,道出治病的功效,入药部位,采挖季节……啊呀!孩子一个劲点头,惊叹、震撼,这草甸子太不简单了,有这么多的宝,难怪爷爷给人看病一看就好!爷爷真了不起,他一定也是从神农那儿学来的吧?然后像那位远祖智姑娘琪妮花,坐上太阳鼓,到远近很多地方治病救人……

往回返的路上,爷爷也没闲着,一路低头,边挖车辙路上的一种长椭圆形叶,矮矮的,像野菜的草,边告诉孩子,是车前草,草和种籽都能入药,主要治疗水肿胀满,利水…..

“你看,到处都是宝,就看会不会利用。”

孩子一下看到认识的野菜,“婆婆丁(蒲公英),爷爷,这儿有婆婆丁,我吃过的。”

“对,”爷爷笑了,“亏着它了,要不你那痄腮怎么能好得那么快。”

是的。孩子清晰记得,5岁的那年春天,她两边脸肿得不能吃饭,坐在炕上不能出去,爷爷说,那是得了痄腮,就采了这个叫婆婆丁的野菜,放了点土豆条,做成汤菜,让她吃菜,喝汤。她一天没吃饭,没想这个东西,一进口,很合口味,连汤带菜吃了很多,结果,那肿胀的脸,第二天就软了,松了,消了。从那,一到春天,爷爷就采来蒲公英,给孩子喝。孩子的嘴唇爱生黄水疮,鼻孔也常生疮,堵得呼吸困难,爷爷就让太提做蒲公英汤,或者干脆泡水饮用,喝上几回,口疮就好了,鼻子也通了。

过了两天爷爷要带孩子进林子,认认生长在林子里的草药。她太激动了。真想亲一下爷爷的脸,可是胡子太多。

太提在后边扔下一句,“看林子还带上小东西干啥?”

孩子瞅瞅爷爷,“爷爷,我不是、东西。”

“当然了,我孙女不是东西,是个小药童。”

爷爷扛上专用的挖药小锹和二齿药叉,孩子挎上个筐,里边装上口袋,来到艾勒东头的小河。小河不宽,不过六七十米,是艾勒人经常到对岸林子、狩猎,采集野菜、野果、打柴的来往要道。爷爷知道哪个河段水深,水浅,到什么部位,哪天哪月涨潮,都在心里。爷爷挽起裤腿,到膝盖,要背孩子,孩子不肯,她要自己蹚水,河边长大的孩子,哪有让人背着过河的呢?好样的,爷爷说,牵着孩子的手,到了较深的地方,爷爷提拎一下孩子,也不过刚没过膝盖,但对孩子,就到大腿那儿了。

过了河,几棵较高的乔木稠李子树,站在河岸,一树小白花,唧唧喳喳的,开得热闹。还有几棵山丁子树,也绽开了满树的白花,比着谁更漂亮。再往里走,大多就是柳条子了,一簇一簇,间出了林中空隙,草植没膝。继续走,出现了一片山里红树,正在绽放的花,跟稠李子花和山丁子花有所不同,是无数小白花挤在一起,形成一个根叉上的大花絮,花落后,就在上面结出同样序状的红绵绵的山里红果。爷爷的眼睛可不在树的花上,更不看那随处可见的小黄花,往林深处寻着需要的东西。在一片空闲林处,出现了两棵蓝色的花,爷爷的眼睛立刻定在那里,“来了,”他说,随即拿下肩上的小锹、叉子,到了蓝花跟前,放下工具,“妞妞,这是龙胆草。”爷爷蹲下来,清除根部的杂草,准备开挖。

龙胆草。孩子念着花的名字,细看那花的形态,两三朵蓝蓝的花并排挤在枝叶的腋里,努力往上伸着,一株龙胆草的叶上,有两三处从枝和叶腋里探出来的蓝花,有点像房梁上燕窝里伸出的一排小燕子嘴。爷爷把药叉插进土里,小心地挖掘,并说龙胆草能泄肝胆火、黄疸、瘙痒、耳聋、惊风等病,春秋采挖,根部入药……孩子却想,每个能治病的花草都有故事,这个龙胆草也一定有,她更爱听故事,特别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要让爷爷讲遍那些故事,那才开心呢……

“对。”爷爷懂得孩子的心念,“这个龙胆草也有神奇的故事。古代呀,有个人走在山林里,看见一只兔子,在路旁掘草根呢,很奇怪,便走上去问。兔子回答说,是主人生病了,必须吃这种草根才能治好,那人也便帮忙挖掘,并且跟着兔子到主人家看看究竟。主人吃了草根后,果然痊愈了。原来那兔子是神变的,那草呢,就是这个龙胆草的根。”

爷爷轻轻地挖出了龙胆草的根须,抖抖上边的土,捋捋根的须子,装进框里,“因为像苦胆一样苦,又有灵验,就叫龙胆草了。”爷爷不待孩子发问,先她讲出了孩子的问题。孩子喜欢这个龙胆草,有神奇的小兔,有传奇,还有那一绺根须,像爷爷的胡子。

爷爷培好挖过的土,继续领着孩子走,指认随处看到的能治病的花草,这是玉竹……那是贯众……那是芍药…….独活、白藓皮……太多了!这林子间比南边的甸子还要博大,有那么多花草的奇妙故事。孩子感叹,小脸红扑扑的,她希望快点长大,用这些美丽的花草,神奇的药去给人治病。

孩子饿了,走神了,脑子一晃,出现了葵太提。

太阳已经照到头顶,爷爷说回家,便往回走。孩子仰头望望爷爷的胡子,怎么自己心里想的,爷爷都知道呢?

回到家后,爷爷让孩子去葵太提家,送一根刚挖的龙胆草。孩子问为什么给人家送药?爷爷说别问,去吧。

孩子正想着葵太提好吃的东西,欣然去了。

进了院子,跟往常一样,看到的总是那个大渔网,搭在绳子上,散发着让人捂鼻子的腥味。阳光懒懒地照在院子里,很累,门窗没开,孩子开门进屋。

她首先看到的是,锅盖没有热气,墙跟没有柴火,没有做饭。再迈门槛,一眼看见葵爷爷躺在炕上,盖着被子,葵太提在旁边忙着什么。见到孩子,眼神一振:“这莫虐姑娘来得真是时候,快,回去找你爷爷去,葵爷爷病了。”

孩子一怔,扔下手里的草药,转身往回跑,葵太提连饭都没做,葵爷爷一定病得不轻,还盖着厚厚的被子……

“爷爷,”人还没有进屋,孩子就喊了起来,可是屋里没人,孩子又转身出屋,仓房的门开着,爷爷在仓房里,鼓捣草药呢。

孩子急切的告诉爷爷,葵爷爷病了,躺在炕上,盖着被子……

爷爷听完,可没有像她那样着急,不慌不忙,拎起手边的一个兜子,就往外走。孩子癫癫跟跑。

“你别去了。”爷爷头也没回。

她要去,还不知道葵爷爷病得怎样呢,她要帮忙葵太提,就像刚才,跑跑腿,干点啥的。

爷爷的脚步真快,好像几步就迈到了西头的小房子,她在后面紧跟,还落得很远,等她跑得口干气喘,爷爷已经在厨房忙呢。在给做饭?不对,是在清洗那棵龙胆草啊!接着切成一段段,取出兜子里的药罐,放进药,又放点儿上午挖的柴胡、一把小小的黑色种籽……难道、难道爷爷事先知道葵伯有病?药罐都装兜里了。

爷爷在灶坑口吊起药罐,架上几根碎木头,点着火,熬上了药。

唉!前两天葵爷爷还打鱼去了,怎么一下病倒了?

熬好了药,要给葵爷爷喂药了。葵太提掀开半截被子,给他转过脸来,哎呀!他的脸太难看了,黄黄的,肿肿的,都走样了,肚子高高的,怎么……爷爷让葵太提先喂进一口清水,那水流出嘴角,竟然是黑乎乎的,继续喂了两口,见清凉了,才把药喂进去。

爷爷叫孩子回去,孩子不情愿地往回走,她还想看看葵爷爷喝过药后,好了的样子。

太阳都落了,爷爷还没有回来,不能去东边大牛圈接牛,孩子就得自己去接。

大牛圈不远,过了大坝,路过小河,继续走不远,就是绿草甸上的大牛圈了,一个大大的柳条子编的杖子(篱笆)围成的圆圈。接牛的人不断,大人孩子、老人女人,陆续走进牛圈,找到自家的牛,赶回去。那牛们,经过一天地吃草,个个肚子溜圆,母牛的奶盒子涨得鼓鼓,就等着回家挤出来轻松呢。孩子在圈外站了一会儿,等到圈里的牛少了,才进去,赶出了自家的那头黄牛。黄牛脱去了冬天厚厚的衣服,皮毛细细绒绒,薄薄的,摸着光溜溜。孩子赶着牛往家走,一下看到圆脑瓜男孩,也在赶牛回家。看见她,就摇头晃脑的唱起来:“…..讷哟耶,尼哟耶,讷哟尼哟讷哟耶……你爷爷,我爷爷,你爷爷是我爷爷,我爷爷也是你爷爷,咱们都是一个爷爷……

孩子一听,真有他的,竟把扎恩达拉古调的后缀,改成了你爷爷…..我爷爷……又好气,又好笑,用柳条子赶了一下牛,自己叨咕道:“我爷爷才不是你爷爷,你爷爷也不是我爷爷,我们才不是一个爷爷……

爷爷回来了,赶紧栓上牛,夸赞孩子能自己接牛了,长大了,孩子问葵爷爷的病。太提拎着小桶出来挤奶,问爷爷这一下午,就在那儿了?到底什么病?

爷爷告诉说肝病,很重,得帮着守一会儿,她葵太提心里没底。

太提拿过跟前的小板凳,坐在牛肚子下,“腿”一声,碰了一下牛腿,黄牛就往后撤了一步左腿,太提便双腿夹上小桶,双手往牛奶头上一撞,开始挤奶。白白的奶汁,就像线似的,喳——喳——碴,唱着轻快的歌落进桶里。牛舒服了,臌胀的奶盒子在解放,一动不动。

太提这才问有没有危险。

半天没听见回音,抬头看看,老头子正拿着锹撮地上的牛粪,往杖子上贴牛粪呢。然后往牛跟前凑凑,左右看看,低声跟她说:“不轻啊,全身都被鱼围上了,一层一层,那鱼个个张嘴喘着,鼓着眼睛,他这辈子,打了多少鱼?”

太提挤不出奶了,解开牛犊的绳结,让它吃几口,撞一撞。听到爷爷的话,眼睛一怔,又赶紧去拽开牛犊,拴上,再挤。

“你可别吓唬人,吓死我了。”

夜里睡觉之前,爷爷又去看葵爷爷。太提掏出两片药片,放进嘴里,含一会儿,嚼巴嚼巴,咽了下去。孩子奇怪,要睡觉了,还要吃药?太提说不吃,身体疼得不行,睡不着觉。太提一天不知吃多少那个白色药片,仅孩子看到的,早上一起来就吃上两片,午饭放下碗筷,也掏出两片。孩子不明白太提看上去没病痛的,为什么吃那么多药,太提瞪瞪眼珠,“不知愁的,这日子不用止痛片顶着能过去吗?这屋里屋外、园子里的,不动的、能动的,不都是靠我一个老婆子?不靠止痛片怎们支撑起来……儿女倒是不少,都不在跟前,就一个在眼前的,还天天要死要活地掐……你爸你嬷那两个没心肝的,人一走连个信儿都没有……咳!都是我命苦,什么时候,眼睛一闭就省心了。”

太提已经是一个人在唠叨了,到最后,孩子的耳朵里,只剩下嗡嗡嗡的声音。

以前,太提再忙,也总能抽出点时间,钓鱼去,下囤子,弄回来两三条小鱼,哪怕一条小鱼,也回来弄个鱼汤,一脸受用。但是自从葵爷爷有病后,太提好几天都没去碰鱼竿、鱼囤子了。

孩子不喜欢吃鱼汤,特别是晒干的鱼干,更不爱吃。春天开化的时节,河边会出现一些死鱼,憋了一冬天的太提,挎上筐,很珍贵地捡回来,在锅里煲干,煎得酥脆,取出来,直接就坐到厨房的幺炕边,靠上墙,双膝支起,一手托碗,一手将鱼送到嘴里,喳喳喳,嚼出音乐般的声音,眼睛伸出的光,像无数小鸟飞向远方,一条煎鱼几口就变成了太提眼睛里放飞的小鸟。可在孩子看来,那看上去就不怎么好看的鱼,又腥又臭,她太不喜欢那种味道了,她喜欢吃葵太提做的煎鱼,那才能飞出快乐的小鸟呢。

两三天后葵爷爷的肚子消了,脸色也不那么黄了,但还是不能下地。孩子想,爷爷为什么不跳太阳鼓舞呢,那样不就能下地,彻底好了吗?

爷爷去甸子,又挖了些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婆婆丁等药,给葵爷爷送去。几天后,葵爷爷能下地了,爷爷就没有再去。

孩子高兴了,她心里念想着什么,又走进那个熟悉的院子,但是没有看到总是散发着腥味的大鱼网,进了屋里,葵太提也没在,孩子出屋,站在院子张望,葵太提从园子的角门出来了,头上包着白围巾,跟太提一样,孩子就跟她往屋里走。到了屋里,葵太提坐到炕上,拉过桦皮篓烟笸箩,卷烟,抽烟,坐了半天,没有动弹,孩子站起身往外走,迈门槛的时候,无意回头望了一眼,一下碰上那张熟悉的脸,在看她,眉毛眼睛都皱到了一起……

孩子有点心惊,怎么了?是她做错什么了吗?有点奇怪,为什么…..

管它。孩子闷了一阵, 又找出自己的法宝。

下午的时候,孩子在炕上摆哈尼卡,捏起一个哈尼卡点点点,自语道:“娜拉,你嬷嬷好了吗?葵爷爷都好了,都能出去走了,可我再也不想去他们家了,不去了,你又没有时间,我要去找嬷嬷了……”说着,孩子的眼睛模糊了,抽泣起来,她抬起手抹了一下,这时,很久不来找太提搭伴钓鱼的葵太提,突然在她身后发出焦急的声音:“妞妞,你爷爷太提呢?”

孩子吓了一跳,抹了一下眼睛,转过头去,见葵太提一脸不安的神色,东瞅细看,没有定神。

“爷爷进林子了,太提在园子里……

葵太提话都没有听完,就出去了。

出什么事了?这么着急,孩子没心摆哈尼卡了,叠巴叠巴放进匣子里,下地出屋。葵太提竟没去园子,已走出了院子……

孩子也没有告诉太提,跑到院子外面,站了一会儿,东望望,西望望,最后还是去了甸子。

甸子上的花草又长高了,孩子的眼睛首先落到花上,一只蜜蜂落在一朵红色的百合花上,吸着花蜜,身体在抖,沾满了花粉,小风一吹,蜜蜂身上的花粉又落入花蕊中,蜜蜂飞了,又来了一只蜜蜂,落在旁边的那朵花心,吸着花蜜,颤抖,还没抖落花粉,就被一只突然飞来的蜻蜓,迅速钳住了身体,两下吞尽,孩子急了,“你太霸道了,人家还没吃完蜜呢,就把它吃了,人家也是一条命啊……

那蜻蜓是怎样厉害,一会儿的功夫,又吃掉了蚂蚱、螳螂,苍蝇、蚊子,只要能碰到找到的昆虫,都收拾掉了,小昆虫们不知怎么害怕它呢,有时连害怕都没有,不知觉中就被猛然吞掉……

两只蝴蝶飞来,落在花蕊上吸蜜。孩子看了一会儿,还是蝴蝶文明,人家只吃花蕊花蜜,从不像蜻蜓,就靠吃人家的生命来活自己,真不可爱……

孩子玩得忘了时间,肚子饿了,抬眼望望四周,太阳都挂道西边树上了,才想起回家。到了家里,还是没人,园子里也没见太提,哪儿去了?锅灶没有生火。孩子本能地又往葵太提家走,到了院外,就看见院子很多人在忙碌,“啊呀!”孩子的眼睛定了,棺材!一口红色的脊形棺材,停在院子里,前边桌子上摆着一直熟鸡、糕点什么的,完了!是……孩子继续往院里走,一眼看见太提,急忙朝她走来,把她挡住,不让进院,说回去等着,太提一会儿回去。

孩子很想看看,棺材是怎么回事,人死了才进棺材的,可是,谁都好好的,弄个棺材干什么?孩子满心狐疑,没人顾她,也没人管她,没趣地回家了。

家里真冷清,一点动静没有,她又饿又困,爬到炕上就躺下了,嬷嬷,你在哪里,你也不要孩子了么……听圆脑瓜说,嬷嬷是气病的,失踪了……还说在外面打工……说爸爸去找……被什么工厂留下……不能出来……

朦胧中,孩子的脑子又活跃起来。

……那是什么时候呢,嬷嬷们开始张罗每年一次的求雨,每家一碗小米,一只小鸡,孩子们像要过节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她要跟着嬷嬷去河边了,要玩泼水,要给那棵孤寥寥的大柳树挂上鸡皮,泼上河水,要吃鸡米肉粥,多好玩啊,可是,嬷嬷不在,她跟谁去?孩子想起姑姑,她去不去呢?想着,就去了姑姑家。她一般是不去姑姑家的,她不愿意看见姑姑那总是不开晴的、阴天一样的脸。姑姑家不远,向西,就隔着一个房子。她进院了。哟,什么声音?屋子里传来叮咣、咕咚的声音,她没敢进屋,走到窗前往里一望,啊呀!两个人正在炕上厮打呢,碰的柜子窗台叮咣乱响,旁边还放着一把猎抢。天哪!她吓呆了,不知是走,还是……正在这时,姑父一把拿起枪,姑姑乘机抽出身,跑了出来,姑父在后边追……

她赶紧躲进门后,吓成一团,完了,姑姑,这回要挨枪子了吧?果然,只听碰的一声巨响,枪响了,孩子猛地一抖,有点站不住,紧紧靠着门后的墙,好一阵不敢动弹。不知过了多久,一点动静没有,真静!姑姑怎样了?一定是躺在地上,满身流血呢吧?她缓过点来了,颤惊惊地探出头去,望望院子,没人,望望窗户,也没动静,她出了门后,悄悄走向大门,走出院子,拼命跑了起来。

跑到家里,啊?姑姑正坐在炕边,眼睛直直的,发呆呢。

太提的脸拉得很长,在低头使劲洗衣服……

“妞妞,起来吃饭了。”

孩子一下惊醒,睁眼看看,太提端着一碗牛奶泡小米饭,站在身旁,孩子看看周围,“姑姑呢?”

“做梦了?”太提的眼睛幽幽的,双眼皮层层重叠着,把岁月都夹在里边。

“嗯。”孩子彻底醒了,坐起来,闷闷地吃起面片。

太提开始叨咕,“你葵爷爷走了,病没好利索,就折腾,下什么网去,那鱼不吃不行么?下了水,就没上来,要不是你爷爷心里觉得有事,及时赶到,不知要在水里泡多长时间呢……你葵太提,可怜的,又落单了,前一个丈夫死了,嫁了你葵爷爷,又没到头……一辈子没生个孩子,咳!这人呐,今天不知明天死,谁知道都好得差不多了,怎么就下了水,上不来了……追命啊……

孩子听着太提絮絮叨叨的声音,像小河不深不浅地水流,不紧不慢,持续地流淌,让孩子想到平静的月光。吃完了一碗,还想吃,太提的眼睛正幽幽地望着别处,听不到孩子的动静,便扭头看,见孩子的饭碗空了,又去盛来一碗,“吃吧,能吃是福……葵爷爷再也吃不上了……

孩子从来没有感到太提的声音如此柔软,就大了胆子问:

“太提,葵爷爷真死了么?”

“那还有假?再也没有这个人了。”

“是那些鱼把带走的么?”

 “谁说的?”太提一愣。

“他打了一辈子鱼,鱼该打他了吧。”

“瞎说,小孩子不许瞎说。”太提的口气突然变得严厉,眼睛刹那立眉瞪眼,转而又变得忧思。

孩子觉得又说错话了,立刻蔫了下来,吃完了饭,乖乖地躺进被窝,望着遥远的月亮,孤寂寂的,我一定要坐上太阳鼓,找嬷嬷去……可是,她还没有学会太阳鼓舞,可怎么行?爷爷快教我太阳鼓舞吧,教会我,愿我像琪妮花智姑娘那样……

……时光眨眼变幻,她站在一个空旷的草地,手里拿着太阳鼓,对面几米的前方,爷爷站在那里,满脸胡须,长发披肩,长袍上的太阳月亮,和肩头的小鸟小鹿,无声地向她说着走过的岁月,他们,太阳的子民,与天地互生,受着自然的庇护……爷爷的身后,站着一排人,年老的,年轻的,壮年的,啊呀!中间还有位姑娘,那是不是琪妮花日智姑娘?他们都双手擎举着太阳鼓……而爷爷手中的太阳鼓,要比他们的大很多。转眼间,见爷爷双臂一振,跳了起来,眼眸发出来的束束光波,传到她的身上,她明白了爷爷的意思,模仿起爷爷的舞蹈,一伸一展,简单又不同寻常的舞步,好学又不好学,她笨笨卡卡地学着爷爷旋转,有点别扭,可是跳着转着,陡然通了,就像被堵塞的神经血脉,豁然通畅,她熟练地跳转起来、轻松如燕,酣畅淋漓,跳起来了,跳起来了……

可是长发飘飘的爷爷,转眼不见了,他变成一棵垂垂老柳,站在不远处的草地上,虬髯苍苍,随风摇曳着……

她停不下来,继续跳着,旋着,身体没了重量,飘升起来,她无比奇怪,顺眼往下一瞥,大柳树下垂的枝叶,全部向上伸了出来,在风中摇摆,仿佛无数的手在挥舞,并漾出一波一波的风浪,推动着太阳鼓不断飘升……白云在她眼前飘过,云雾穿过身体,阳光乘隙射来,她终于乘上太阳鼓了,终于要去找嬷嬷了……

 

注释:

1.叵克子:愣,直性之意。

2.莫虐:猴。达斡尔人常呼乖灵的孩子为:莫虐乌音(姑娘),莫虐克库(小子)。

3.鱼囤子:是一种捕鱼工具。盆子上罩上一层细铁丝网,中间留个拳头小点的圆孔,缝上桦皮抹上鱼食,诱鱼。鱼闻到香味后,吃着吃着就进了盆里,出不来了

4.盲流:内地到东北的打工人员,大都是盲目流走,走到哪里打工哪里。

5洋砬罐:小灌木叉上长的一种小硬壳,比花生大,里边育有虫卵。

6德力:狍皮大衣。长过膝,两侧开叉,毛密而厚,适合打猎、劳动、出远门时穿着。

7哈日米:刮去毛的光板狍皮制作的衣服,可长可短,夏季穿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