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四的头像

五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26
分享

灯光

        "只要心中有光,就处处是光明"这是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上面看到过的关于光的句子。类似的句子也经常看到过,只是没有跟自己经历过的光联系在一起而忽略掉了。认真地静下心来想想,突然发现,原来有些光是永远都不会暗淡的,比如很小的时候书桌前忽闪忽闪的煤油灯的亮光,以及后来家里通电之后钨丝灯泡发出的暖色调的光晕。相反地还在每每想起时,就好像又被挑了一回灯芯或是被"滴搭"一下拉着了挂着长线的开关……


        只记得那是小学时的事,村里的大人整天说很快就有"电灯"了,小孩子们高兴地奔走相告。有了更光更亮的"电灯",也就可以告别朦朦胧胧煤油灯的光亮了。也许就是因为对将要告别陪伴的那一团黄色火苗灯火的留恋,所以对于它的离去,对于它退出历史的天空印象有着特别不同的深刻,不单是难忘,也夹杂了一种暖暖的学习情怀而变得更加让人心生看似落后的怀旧。


        那个时候,农村的晚上真的就是晚上,在屋子外面看得见的一点点光亮只是天空上星星和月亮吝啬的施舍,却不足以照亮整个人们生存的空间。更别说能够把足够光亮的亮光送进房间里面了。这也是月亮尽了它最大的努力为我们送来的光明吧,能真正照亮自己学习空间的只能是那一盏煤油灯了,透明的圆柱状玻璃瓶身,有点葫芦形状的玲珑,一个圆形的金属做的盖子旋转两圈拧在玻璃瓶上,四周像极了保护灯芯的小小的金属护栏,中间就是突起的一根高一两厘米,直径如小筷子尖端大小的通心灯柱。一条多股的灯芯从瓶子里面穿出来,露在外面,一个突出的可以调节灯芯的手动齿轮跟金属盖子连接,方便调节裸露出着火部分的灯芯。瓶子里面就是提供火苗能量的煤油和泡在那里吸取燃烧所需的煤油的灯芯。用火柴或煤油打火机点亮之后,还有一个圆柱形的透明玻璃灯笼从金属拧盖上面一罩。酷暑难耐的时候,就算手里的葵扇扇得厉害,煤油灯的火苗也不见熄灭,既防了风吹,那一抹光明也就可以透过玻璃跳跃出来照亮整张"书枱"及房间里的每个角落,虽然朦胧,却是一个眼睛可及的世界。经常还惹来扑火的飞蛾,最后都是在灯笼的顶部被冒出的热气炙烤得"呲"的一声掉落到灯笼里面。特别喜欢闻着煤油燃烧后的那种气味,感觉可以刺激着大脑,做起作业来也觉得精神很多。寒冷的冬天夜里,尽管外面北风呼啸,狗吠阵阵。关上门窗,一家人各自在狭窄的,被一盏吊在木棚下的木桁上的马灯灯光能够照亮的地方照着,总有抵挡寒冬而存在的温馨暖和,舒心地去享受粗糙的家的安然。在静谧中,虽然微弱却可以送来光明的灯光下正襟危坐遨游书海,比之汉代的匡衡"凿壁偷光"得来的光不知要偖侈了多少。不亦乐乎!


        也许是自己的胆小,在夏天晚上偶尔会在乘凉的晒物场上听老人们闲谈传说中鬼魅的故事,特喜欢听,听完却又怕得疑神疑鬼,心生害怕。从晒物场回家哪怕是一百几十步的距离,都是用跑步的方式回的家。回家后,迅速地点亮煤油灯让整个房间都沐浴在柔和的灯光之中。驱散心头被鬼魅无端骚扰的阴影。然后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裹住一屋子的亮光,感觉有了光的保护,加上没法子透光的木门窗扇,心才逐渐复归于平静。


        终于在某一天,电灯被日夜期盼的的各家各户兴高采烈地迎进了屋里屋外,虽然一个拉线的开关随时都可以让灯光醒来或睡去,却在父母的叮嘱下不敢贸然浪费了宝贵的"电"的资源,也许比之煤油灯它好像更加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所以除了我们读书写字的书桌上面的灯泡瓦数大一点,父母亲们说是怕得近视。其他地方都差不多换成小瓦数的,而且姐姐妹妹都默默地遵守着不到天黑不开灯的软性家规。太多的电费对于父亲一个月也才几十元的工资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到了深夜,为了充分利用光源,自己还用压岁钱买了个简易的没有灯罩的台灯,买回来后自己用废铁丝做成一个框架,糊上废白纸,靠铁丝夹着架在灯泡上面算是灯罩,经过聚拢后的灯光形成一大圈光晕可以覆盖半张书桌。自己的动脑动手做成的半个台灯还得到了父亲的表扬呢。


       其实做台灯灯罩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村里有个每年都要神经失常的老大哥,也许因为家里经济和家庭其他方面的原故吧,经历了好几次婚姻打击。每年春天过后,树木逢春开始繁盛央然的时候,他就开始失常,一天到晚就安定不下来,穿戴整齐,戴着墨镜,看上去好像要办喜事的样子,看人的眼神是直溜溜的不会拐弯。碰到哪家有人或晚上灯光亮着,就会进去滔滔不绝说起些关于婚姻和人生的事。老人们说这是想媳妇想得伤心而发了心疯。带着很大的暴力倾向。特别是那些女性整天都惶恐不安,白天单独都不敢出去,更别说是晚上了。那个疯了的可怜又让人同情的村大哥晚上也是到处转悠,控制不住自己而寻找发泄失疯的目标,哪家有灯光透出来,他便要光顾骚扰,叫门不开的话就会用疯了的蛮力踹门,力气大得难以理解,有一次硬是把一户人家的大母猪抱起来,走了一段路以后丢进池塘里。有些家里有男人胆大的就会对他大声呵斥,让他害怕而离开。家里只有女眷的就会马上把灯熄掉,任他在门口大声叫唤之后自然离去。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家里有小孩子的,随时都有可能哭闹,哪里可以控制得了。哪怕胆小的母亲的也必须变得坚强起来,时刻准备对付不正常的惊吓。门窗更是要修得牢固结实。而像我这些晚上必须学习的小伙伴,晚上关上门窗是最起码的,还得把灯光遮住而不让它透露出去,这样的环境下"台灯"就是最好的照明工具了,用自己做的灯罩往灯泡上面一夹,稳稳地罩住了灯透出的亮光,心里也觉得无比踏实。保证了晚上的学习不会受到干扰。精神上惊吓也降到了最低。所以现在经常想起这个问题时,台灯和灯罩有一种遮挡了外在因素侵入的功能。那种聚集以后变得温馨柔和,也透着热量的光辉一直都在心里照着,暖了岁月也暖了心灵。这是跟霓虹闪烁,亮如白昼,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灯光完全不同的。


        有时候不知道该庆幸有过那样的岁月对话,还是对从那种岁月穿过而感到伤感。静下心来想想,也就不过是一段再正常不过的历史进程。无论对经历过的还是没经历过的都是一种幸运。想像着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奋笔疾书,在微醺柔和浅黄色的台灯下痴心匍匐前行,都好像带着落后的节俭,比之古时点着干竹枝照亮黑暗无疑是进步的。跟现代白亮明澈,五颜六色,赏心悦目的万家灯火却又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我想那种心里永远的光应该是一样的,也是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因为哪里都有黑暗,驱逐它的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从心里发出的光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