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显宏的头像

普显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沈诗化雨白烛台——纪念弥渡诗人沈阔

三十年前的1983年,我从卫校毕业到楚雄州吕合煤矿医院工作,那时我二十岁,已在《金沙江文艺》发表多篇小说。到煤矿工作的第二年,就在矿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煤海文学社”,创办铅印社刊《星星》,团结了一批热爱文学的矿山人。在“煤海文学社”三十多名社员中,有三位五十多岁的老同志,他们是炼钢厂的沈阔、供应科的马世昌,剥离二队的汤维温,都喜欢写格律诗,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沈阔,笔名万达,云南弥渡县人,镇南师范毕业。从他平时的言谈中,我得知他曾经的职业是教师,后在弥渡的一所小学里当校长,解放前就帮助边纵八支队地下党传递情报。1957年反右的时候,他被打成右派,作为劳动改造对象遣送到楚雄州吕合煤矿的长坡矿挖煤,吃了不少苦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沈先生的右派帽子被摘除,人身恢复了自由。因为他文化基础好,被安排在吕合煤矿炼钢厂工作,没几年就出任工程师,废弃的文学爱好才有闲情逸致得于发挥。劳动之余,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喝酒、聊文学,交往甚笃。那时我们写稿、编稿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就是跑印刷厂也是利用星期天,连车旅费都是我们自己掏。记得印刷的几期社刊《星星》都是我叫着他,在现在楚雄的新龙江广场位置一个叫“龙江旅社”的旅馆里连夜校对出来的。

大概是在1985年,大理州政协的一位领导,几次写信来请他回去参加编写地方志,他也十分心动。但面对自己的儿女、爱人都在矿山生活的实际情况,再说他也一大把年纪了,还有几年也就要退休了,就婉言谢绝了这位老领导的好意。他曾在散文《新的家乡》一文中说,一个人常有两个故乡,胞衣之地弥渡是第一故乡,楚雄州吕合煤矿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美好时光,都献给了彝州的这座矿山。

有一年,沈先生作了一副南华宝珠寺的楹联:烈火识真金纵劫里兰若庆烬僧侣远俗遗民未动红尘念;疾风知劲草现雪冷生机勃发江山如画志士频拂彩云归。请汤维温写的书法,还兴致勃勃地买来两大块方板,请木匠推光滑平整,摆在汤维温的宿舍里,等下班吃完饭,只要一有空就用凿子一刀一刀去刻那些字,前后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刻好后又买来金粉和油漆,一个字一个字镀得金丝亮滑的,终于把楹联挂到了宝珠寺的接引殿了却一台心愿。

可没想到的是,这副花七八个月功夫刻出的楹联却又惹来了麻烦。原来,沈阔是中共党员,那时有“共产党员不能信教”之说,这就引起了矿党委书记段克宣的重视。为此,矿党委找沈先生谈话,对沈先生展开调查,派党委办公室的人到宝珠寺看了沈先生所挂出的楹联。我就站出来帮沈先生说好话:他就是出于文学爱好,刻了副楹联而已。他不信教,也没有想出人头地、流芳百世的意思……后来矿党委才没有再追究此事。

沈先生对煤矿及周边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许多本地人讲不出的故事、原由,他能有头有尾说得一清二楚。比如煤矿附近的吕合镇,有条紫甸河,河上有座石桥,原来叫刘家桥,现在为什么叫吕合大桥呢,他给我讲了个《吕合大桥的传说》;煤矿旁边有个村子叫石鼓村,为何叫石鼓村呢?他又给我讲了个《石人石鼓的传说》。他甚至根据当年在煤塘挖煤时挖出的一些青铜器,考证出吕合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古战场的结论。他的这些文章,都先后在我编辑的《星星》社刊上发表了。

沈先生离休后,并没有闲赋在家,而是又被煤矿返聘回来主编《吕合煤矿志》。对志书编写的要求、原则他掌握得很快,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他曾写过一首《修志自约》的诗,诗云:蜂鸣蝶舞百花芳,盛世重光修志忙。广征约取重详实,略古详今避琐繁。原则四项需高举,入木三分漫评量。不负董狐司马笔,绘下彝州好江山。经过五年努力,他和马世昌编纂的这部《吕合煤矿志》终于通过审核,于1993年公开出版。

沈先生晚年社会活动仍比较活跃,经常参加楚雄老年诗词书画协会的活动,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他每去参加一次活动,都会写出两三首诗词作纪念,让我们品读欣赏。有一次去金沙江边禄劝县的女婿家,他还顺道去拜访八十多岁的著名诗人梅绍农老先生,并吟诗互赠留念。

沈先生买到了煤矿第一批福利房,住楚雄南门坡鲁班阁,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不幸的是,沈先生1996年5月患脑溢血,住进了楚雄州人民医院,不久即离开了人世,享年71岁。

在沈先生去世后的1997年,在楚雄师专原校长张毓吉,继任校长龙吟等人倡议下,拟将沈先生的文稿,以楚雄州老年诗词书画协会的名誉整理编辑内部出版。他们来到煤矿与矿领导商量此事,又找我要去了沈先生发表在文学社《星星》上的那些文稿,记得当时的矿党委书记杨思全特批了2000元印刷经费给他们。但后来此事一直无下文,我和杨书记至今也没有见到他们编辑印刷的文本。只是从侧面打听到一点小消息:诗稿大概是编了,只有薄薄的一小本,但散文、传说、故事、楹联不在其中。

在我编辑“煤海文学社”《星星》社刊的那些年中,刊发过沈先生的大量文学作品,律诗、散文、楹联、传说、故事皆有,约5万余字。但时过二十多年,当年出版的小册子外人恐怕已无所保存,他的儿女又不善长于此道,把诗文当作天外之物。我忧人们会忘了这位名声在外的弥渡文人,特将当年沈老先生发表的部分诗作、楹联辑录于此,供后人鉴赏。

                                原载《人生天地间》随笔集2019年1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