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显宏的头像

普显宏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0/08
分享

艾芜研究的三个阶段

2021年6月20日,是流浪文豪艾芜诞辰117周年的日子。每当到了艾芜的这个诞辰纪念日,位于成都新都区清流镇的“艾芜故居”,都会开展纪念流浪文豪艾芜的活动。四川学者对历史人文的研究传承做得很好,仅我所知的成都新都这个地方,就有杨升庵研究会和艾芜研究学会两个研究会,都由四川师范大学的教授来承头。四川乐山师范学院还有郭沫若研究会,他们均办有各自的学术研究刊物,有各自的成果展示平台。而我们云南,做得最好的就是对西南联大的人文研究,研究者众多,对象均为大师级的,系统全面,成果丰硕。

从时间上划分,艾芜研究大致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近年来又得到全面升级,目前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确立了艾芜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特点:系统的艾芜研究比较少,零散的讨论多,就是针对艾芜某篇作品或者某部作品集进行分析评价,并且大家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小说,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程度超越了其他任何一种视角,主题上明确反抗或者反映当时的社会性质作为艾芜的小说被文坛所肯定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一时期艾芜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二阶段,建国以后至新世纪前十年。特点:有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研究范围有所扩展,理论水平较高。主要成果是对艾芜创作进行分期归纳和整理。从艾芜的人生经历、文学思想,用文艺理论对具体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来研究艾芜,将艾芜的人生经历、文学作品与外国著名的“流浪”作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视野提高了一个档次。

第三阶段,21世纪十年以后至今。特点:成立了专门的艾芜研究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艾芜研究,整体呈现出全面、系统、客观的新面貌。首先开始重视史料的整理与考据工作,研究者们着手整理艾芜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分析解读,并形成研究成果保存下来。

到了新世纪前十年后,艾芜研究全面升级,从全方位研究到“艾芜精神”的传承,其标志就是艾芜故居、艾芜纪念馆的建成并对游客开放、艾芜研究学会成立,艾芜诞辰11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艾芜纪念文集》《艾芜研究》(第一辑)的出版。并提出“艾芜精神”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端正做人,家训严明”等特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